陳國治專訪 – 貿易協議
近日,中國副總理劉鶴前往華盛頓,美中籤署了長達近一百頁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未來美中貿易戰是否就此偃旗息鼓?世界經濟是否就是萬事大吉了?陳國治表示,世界上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協議,有軍事上的、政治上的、經濟貿易方面的等等,加起來可以疊成一座大山,而協議可以重過泰山,也可以輕於鴻毛。
陳國治解釋說,如果一個協議簽訂之後有關各方都能夠認真遵守,嚴緊實行。 而不是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態度隨意推翻,一時要重新談判,一時要再度重來,這樣用專業守則來推行協議,這樣的協議就可以重過泰山,反之則是輕如鴻毛,不如一張廢紙。比如總統先生突發然發難,某一天要撤出巴黎氣候協議;或者是某一天突然宣稱不喜歡已經實行了二十多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要撕毀之後弄一個新的協議,結果是經過一番反反復覆,隨了新的這個協議名稱有變化,美加方面,新舊協議其實相差不多。花了的是時間,口水和納稅人金錢!又如世界各國共同簽署的「伊朗核協議」,好好地突然撕毀,連同盟國家也不以為然。結果是地區局勢急劇動蕩,劍拔弩張,實是令到很多人擔心戰爭的來臨。
所以,以規則為基準的新國際秩序,重要的不僅要看貿易協議是否簽訂,更要看是否有遵循協議和規則的實踐。任何一個協議簽字之後,都應該認真遵循、守護,堅守共同定下的遊戲規則,才能體現各自的利益。如果隨時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政治需要動不動就「退羣」,推翻既定的協議,不停地另起爐灶,就有可能激化衝突。在經濟上,貿易戰變成打打談談,費時失事,有可能促成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下行、停滯,社會就業流失。在軍事和政治上,如果引發衝突,則可能造成平民百姓的傷亡,人命關天啊!
陳國治繼續說,商談一個經貿協議,鮮為人關注的,是簽約國家的文化、民族心理和消費的傾向。比如與日本方面簽訂貿易協議,如果希望因此就可以在日本打開汽車市場的銷路,那基本上是黃粱一夢。因為如果瞭解日本在汽車方面民族的消費心理,就意味到在汽車方面, 試圖打入日本汽車市場,有如難比登天的困難。據統計,日本國民購買日本品牌汽車的意願非常強烈,2019年日本新車銷售量為363萬輛,其中大部分是日本牌子的汽車,佔91%!歐洲品牌佔7.8%,而北美品牌的汽車只佔0.4%,全年韓國汽車只銷售了51輛。
而韓國的汽車市場,也是傾斜。大部分韓國人也只買韓國品牌的汽車,2018年的統計數據指出,75%是韓國品牌的汽車,日本汽車只佔2.5%,2019年日韓之間爆發貿易衝突,日系汽車銷量還進一步下滑。
因此陳國治表示,國際間的經貿談判,需要從多方面考慮。不僅是該國政府在貿易規則、關稅等方面是否具有開放的政策,還需要考慮當地的民眾、消費者如何反應. 因為政府開放某個產業的市場,就未必意味著這個市場中的國民會欣然接受。「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國際貿易做的是商品和服務,商品和服務的工作是打開一個國家的市場,而市場依賴的是品牌信譽、競爭力及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