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每日資訊 – 7月16日
新型冠狀病毒資訊,主要是跟進有關事件發展和最新情況,除非其他地區有重大事情發生,否則只會集中在加拿大、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情況作出跟進, 並會以政府或認可機構的資料為準。跟據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防護中心2021年7月16日的資料顯示,全球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共222個,確診人數約188655553宗,死亡病例約4067153人,過去14天新增確診個案數目約6244521宗,以下是新冠疫情相關資訊:
加拿大
7月15日,根據加拿大衛生部門資料,截至2021年7月15日下午7時,加拿大累積確診人數共有1422246宗,新增病例415宗,比前日增加31宗,其中安省增加143宗,卑斯省增加58宗,魁省增加65宗,阿省增加53宗,沙省增加19宗,緬省增加41宗,紐芬蘭省增加23宗,新省沒有增加,紐賓仕域省增加7宗,愛德華王子島沒有增加,育康地區沒有增加,西北地區增6宗,努納地區沒有增加。至於死亡個案方面,累計合共26472名患者死亡,其中安省增加10名,合共9275名,卑斯省增加1名,合共1761名, 魁省增加1名,合共11232名,阿省增加1名,合共2312名, 沙省沒有增加,合共573,緬省增加1名,合共1164,新省沒有增加,合共92名, 紐芬蘭省沒有增加,合共7名,紐賓士域省沒有增加,合共46名,育康地區沒有增加,合共6名,努納地區沒有增加,合共4名。治癒人數全國合共1390926名。
中國
7月16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7月15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6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雲南15例,上海6例,天津4例,廣東4例,江蘇2例,浙江2例,河南1例,四川1例,陝西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6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49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增加4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469例(其中重症病例6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確診病例6924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6455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7月15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536例(其中重症病例8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8701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92183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追踪到密切接觸者1068538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7401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23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轉為確診病例4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解除醫學觀察19例(境外輸入18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451例(境外輸入446例)。
累計收到港澳台地區通報確診病例27356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1955例(出院11675例,死亡212例),澳門特別行政區55例(出院53例),台灣地區15346例(出院12083例,死亡759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
7月16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七月十六日)公布,根據最新流行病學資料及基因排序的結果,中心已將個案11 952的個案分類由源頭不明本地個案修正為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
中心一直就個案11 952積極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根據個案11 952早前的基因分析,它與其他四宗來自俄羅斯的輸入個案的基因組有關,包括個案11 947、11 887、11 926及11 938。而根據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個案11 952於香港國際機場擔任搬運工作,就他於潛伏期間曾處理的航班中,曾發現一宗確診個案11 947,涉及一名於七月六日經航班RL9933由莫斯科抵港的機組人員。雖然個案11 952與個案11 947並無直接接觸,但他曾身處該機艙工作數小時,其間數名沒有下機的機組人員亦一直逗留機艙內。中心認為個案11 952很可能在七月六日被航班RL9933中已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的機組人員傳染,遂於今日將個案11 952的分類由源頭不明本地個案修正為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
經修正個案分類後,過去十四天(七月二日至十五日)累計報告28宗個案,包括26宗輸入個案以及兩宗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的個案。
鑑於以上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衞生防護中心於七月十四日與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及勞工處到個案11 952曾於機場工作的地點實地視察。在實地視察中,中心亦檢視了機場停機坪飛機服務的運作,並向機管局和相關的飛機服務代理提供感染控制建議,包括更改運作安排以避免本地工人與非本地機組人員接觸、工作時穿上合適的保護裝備,以及於機艙內工作時嚴格遵守佩戴口罩和保持手部衞生的規定。
此外,作為落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防控策略的重要一環,並考慮到機場員工接觸外來2019冠狀病毒病的風險相對較高,政府鼓勵他們完成接種新冠疫苗,同時會向以機場一號客運大樓、停機坪或中場客運大樓為其工作地點的所有機場員工發出強制檢測公告,相關人士即使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種,亦須依照以下時間表接受強制檢測:
1. 二○二一年七月十八至二十四日期間於機場工作:
- 七月十二日已發出強制檢測公告,檢測限期為七月十七日
- 受檢人士若在七月十至十二日期間已進行檢測,會獲視為已遵從強制檢測公告的規定
2. 二○二一年七月二十五至三十一日期間於機場工作:
- 強制檢測公告將於七月十九日發出,檢測限期為七月二十四日
- 不接受先前進行的檢測
3. 二○二一年八月一至七日期間於機場工作:
- 強制檢測公告將於七月二十六日發出,檢測限期為七月三十一日
- 不接受先前進行的檢測
中心表示,機場員工持續積極支持各項抗疫措施對保障香港的公共衞生至為重要。中心會繼續監察機場的各項感染控制措施,並在有需要時加強相關建議。
7月16日,一名78歲男子因違反《若干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第599C章)(《規例》),今日(七月十六日)於九龍城裁判法院被判處即時監禁一日。
該名男子早前獲發強制檢疫令,訂明他必須在家中接受強制檢疫十四日。在檢疫令尚未屆滿前,他在無合理辯解及未取得獲授權人員許可下,於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離開其檢疫地點。他被控違反《規例》第8(4)及8(5)條,今日於九龍城裁判法院被判處即時監禁一日。
違反強制檢疫令會構成刑事罪行,違例者最高可被罰款25,000元及監禁六個月。衞生署發言人表示,有關判刑可給予社會非常清晰信息,指出違反檢疫令屬刑事罪行,政府對違反相關規例的人絕不容忍,並嚴正提醒公眾應遵守相關規例。截至今日,共有159人已因違反檢疫令被法庭定罪,被判即時監禁最多十四星期或罰款最高15,000元不等。發言人重申,衞生署必定會對任何違反相關規例的人士嚴肅跟進。
7月16日,截至今日(七月十六日)上午九時,過去24小時共有兩名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病人(個案編號:11931、11941)出院,至今共有11 677名確診或疑似病人康復出院。
目前公立醫院已啟用607間負壓病房,合共1 089張負壓病床,現時共有33名確診病人分別於九間公立醫院及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留醫,其中一人(個案編號:9907)情況嚴重,其餘32人情況穩定。
醫院管理局會繼續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監察最新的發展,並適時向公眾及醫護人員提供最新資訊。
7月16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七月十六日零時零分,中心正調查一宗新增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至今本港個案累計11 957宗(包括11 956宗確診個案和一宗疑似個案)。
新增個案為一宗輸入個案。
同時,中心正調查一宗懷疑復陽的外地個案,涉及一名32歲男病人。他是一名船員,於七月十三日由印度乘飛機抵港,在香港國際機場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抽取樣本進行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結果為陰性,沒有病徵。該病人抵港後一直逗留在一艘貨船上。他於翌日(七月十四日)採集的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並帶有L452R變異病毒株(N501Y和E484K則呈陰性)。中心的初步調查資料顯示,該名病人今年五月曾於印度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並沒有接種新冠疫苗。他於七月十五日入院後的抗體檢測呈陽性反應。檢視個案的流行病學資料、臨床數據和化驗結果後,中心認為該個案與復陽個案吻合。為審慎起見,所有在貨船上的相關船員亦會於船上進行21日的隔離檢疫。流行病學調查及接觸者追蹤工作仍在繼續。同時,病人的工作處所(葵青貨櫃碼頭貨船「Maersk Lima」)亦會於今日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曾於指定時間逗留於相關地點的指定人士須於指明日期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
另外,因應涉及變異病毒株確診本地個案的檢測及檢疫安排,中心提醒與相關個案於同一大廈居住或於相關個案居住大廈內工作的人士,須於衞生署公布有關確診個案後的第三、七、12及19日進強制檢測。他們需自我監察直至21日屆滿。相關指明地方涉及的強制檢測限期載列於政府網頁www.coronavirus.gov.hk/pdf/CTN_Specified_premises_and_Dates_of_Testing.pdf。
中心亦提醒與下列指明地方相關的指明人士,須於明日(七月十七日)遵從強制檢測公告進行檢測:
- 黃大仙金鳳街1-3號
衞生防護中心正繼續跟進確診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及接觸者追蹤的工作。就個案詳情及接觸者追蹤資料,請參閱附件或「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www.coronavirus.gov.hk)上的「過去14天內曾有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的大廈名單」和「2019冠狀病毒病的本地最新情況」。
同時,中心提醒曾到訪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第599J章)(《規例》)下指明場所的人士,必須遵從強制檢測公告接受2019冠狀病毒病核酸檢測。該《規例》亦要求所有確診個案密切接觸者的同住成員,須按刊憲的強制檢測公告於指定限期接受2019冠狀病毒病核酸檢測。中心亦呼籲市民如有病徵,應立即求醫,即時檢測。
中心強烈呼籲市民應避免所有非必要的外遊計劃,尤其是《預防及控制疾病(規管跨境交通工具及到港者)規例》(第599H章)下的極高和甚高風險指明地區。為減低於海外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的機會,市民若必須外遊,中心高度建議他們於出發前完成接種新冠疫苗,並於外遊期間繼續佩戴口罩,時刻保持個人和環境衞生。家長亦應盡量避免攜帶未能接種疫苗的年幼子女外遊。發言人強調:「全球疫情仍然非常嚴峻,涉及傳染性更高的變異病毒株個案不斷上升,並有一些已接種新冠疫苗人士受感染的報告,市民必須審慎考慮非必要外遊的風險。」
政府已展開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並鼓勵市民盡快接種疫苗。市民可於疫苗接種計劃專題網站(www.covidvaccine.gov.hk)獲取更多詳情。
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盡量減少外出、社交接觸及外出用膳,如需外出應佩戴外科口罩及時刻注意手部衞生。中心強烈呼籲長者應盡量留在家中,避免外出,並考慮透過親友協助處理購物等日常生活所需。
澳門特別行政區
7月16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今日新增1例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通報。
患者為63歲的女性,於7月12日晚上感頭暈和疲倦,7月13日早上患者出現發熱,伴意識模糊及語言表達混亂,無法與家人交流,前往鏡湖醫院急診就醫,懷疑腦缺血性改變,隨即轉往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就醫,經神經科醫生會診後,診斷為腦炎收入院作進一步治療。現時患者清醒,能與家人進行對答交流,情況穩定。由於患者曾於7月3日接種了第一劑國藥滅活疫苗,有關個案將交由“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評估工作小組”作分析討論。
7月16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就新冠病毒疫苗加強劑的問題,衛生當局留意到世界各地的數據,均有計劃或已實行接種第3劑的加強措施。
應變協調中心解釋,接種第2劑新冠病毒疫苗已經有效預防大部份重症和死亡個案發生,但在預防病毒傳播方面的效力略有不足。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疫苗保護力會續漸下降,所以當局正在研究相關數據和各地做法,適時推出相關措施。
應變協調中心補充,按現時數據顯示,認為有必要接種第3劑疫苗,但相關措施正在研究當中。至於混合接種疫苗的做法,當局正在收集和研究相關數據。
台灣地區
7月1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宣布,考量緬甸疫情現況及風險,於「重點高風險國家」增列緬甸。自7月18日零時起(抵臺時間),自海港或空港入境我國人士,如過去14天有緬甸旅遊史(含轉機)者,入境後均應至集中檢疫所進行14天檢疫,且須配合於入住時與檢疫期滿分別進行PCR檢測,另檢疫期間第10至12天以「家用快篩」採檢一次;旅客不需支付集中檢疫所及採檢費用;此外,國籍航空公司機組員亦維持自「重點高風險國家」航線航班返臺後,應入住防疫旅宿或符合規定之公司宿舍檢疫14天,且檢疫期滿進行PCR檢測。
指揮中心表示,緬甸近1個多月疫情再度遽升,近1週日增確診數由50例以下,上升至逾4,000例,新增確診及死亡數均續創新高,檢驗陽性率已逾30%;迄今累計逾20萬例確診病例,逾4千例死亡,致死率2%。此波疫情初期病例多來自鄰近印度邊境之實皆省(Sagaing)及欽邦(Chin),爾後與印度接壤之多個社區陸續爆發疫情,並監測到Delta變異株。該國已於部分地區實施居家令,因醫療體系之篩檢量及檢測能力不足,實際疫情可能比官方公布更為嚴峻。
指揮中心指出,現行「重點高風險國家」為巴西(Gamma巴西變異株)、印度、英國、秘魯、以色列、印尼、孟加拉及本次新增之緬甸(Delta印度變異株)等,共8國。
指揮中心說明,邊境管制為防範COVID-19疫情之重要關鍵,指揮中心已全面提升入境人士檢疫措施、持續監測境外移入檢出變異株情形,同時籲請入境人士抵臺時應主動配合邊境檢疫措施,並依指揮中心規定之交通方式前往檢疫地點及配合後續防疫措施,落實全民共同抗疫,將疫情阻絕於境外。
7月1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表示,為配合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動的根除小兒麻痺病毒之環境監測調查計畫,且為防堵國際疫情威脅與國內疫苗預防接種政策的改變,疾病管制署自(2012)年7月起即建立環境監測系統,透過從污水處理系統收集而來的污水樣本,檢測一個群體中是否有來自未知病患的小兒麻痺病毒,用以評估環境中野生株及疫苗株小兒麻痺病毒的流通傳播。自去(2020)年1月起,因應COVID-19疫情,於前揭計畫下加驗SARS-CoV-2病毒。
指揮中心說明,環境監測調查作業的監測頻率為每月2次,將採集汙水廠的汙水樣本,濃縮後進行核酸檢驗;疾管署持續監測採檢11處城市汙水匯流的汙水廠,目前僅於今(2021)年6月1日監測採檢2處驗出COVID-19陽性。惟截至目前為止(含6月中與7月初),11處(包含前揭該2處)城市汙水廠之污水監測SARS-CoV-2病毒檢測結果皆為陰性。
指揮中心強調,未來將持續監測全臺大都會共11間汙水廠,並視疫情狀況調整環境汙水SARS-CoV-2病毒監測作業。
7月1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3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9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9例本土病例(其中7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7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7月5日至7月15日。個案分布以臺北市14例為最多,其次為新北市11例、桃園市2例、宜蘭縣及彰化縣各1例;其中21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4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例死亡個案,均為男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4日至6月16日,確診日介於5月26日至6月24日,死亡日介於7月9日至7月14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14日累計公布14,130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2,131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5.9%。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案15468為美國籍50多歲男性,7月2日自美國來臺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7月14日檢疫期滿前採檢,於今日確診;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且檢疫期間未與他人接觸,故無匡列接觸者。案15472為本國籍未滿10歲女童,7月2日自美國返臺,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7月14日檢疫期滿前採檢,於今日確診;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已匡列接觸者2人,列居家隔離。案15480為菲律賓籍30多歲男性漁工,4月30日自菲律賓來臺,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檢疫期滿與自主健康管理期滿採檢結果均為陰性,5月22日登船工作後未再下船,7月14日因有出海作業需求,由公司安排自費採檢,於今日確診;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已匡列接觸者18人,其中17人列居家隔離、1人列自我健康監測。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727,78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710,974例排除),其中15,378例確診,分別為1,221例境外移入,14,10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6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76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5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79例、臺北市289例、基隆市26例、桃園市23例、彰化縣13例、新竹縣10例、臺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南投縣及高雄市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世衛
7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今天宣布,根據突發事件委員會的建議,他決定:新冠大流行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他表示,這一臨時建議將傳達給各成員國,並將在三個月或更早的時間內再次召開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對新冠疫情的發展形勢做出新的評估。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成立的突發事件委員會於昨天舉行了該委員會有關2019冠狀病毒病的第八次會議。委員會一致認為,新冠大流行仍然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事件,繼續對世界各地人民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構成國際傳播和乾擾國際交通的風險,需要國際社會協調應對。因此,委員會認為新冠大流行仍然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突發事件委員會由來自世界各地的15名獨立專家組成,負責就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向總幹事提供意見。譚德塞於去年1月22日至23日,召開了突發事件委員會有關新冠疫情的首次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突發事件委員會的委員們對該事件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意見不一,兩種意見各佔一半。鑑於在該問題上必須二中擇一(只能確定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沒有中間等級的警示),且當時尚無足夠信息確定此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若干委員表示很難做出決定。由於意見分歧,突發事件委員會沒有建議總幹事把該事件確定為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決定委員會在10天內再次舉行會議。
由於疫情惡化,突發事件委員會在相隔一個星期之後,於1月30日再次開會並迅速做出決定,宣佈建議總幹事確定新冠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事件委員會的成員和顧問通過視頻會議形式舉行了有關新冠疫情的第八次會議。
委員會在會後所發表的聲明中表示,新冠大流行仍然是一個全球性挑戰,各國面臨不同的衛生、經濟和社會需求。委員會指出,區域和經濟差異正在影響疫苗、治療和診斷的獲得。擁有先進疫苗和資源充足的衛生系統的國家面臨壓力,要求它們全面重新開放社會,放鬆公共衛生與社交距離限制措施。獲得疫苗機會有限的國家正在經歷新一輪的感染,公眾信任受到侵蝕,與此同時對公共衛生與社交距離限制的抵制情緒越來越強烈,經濟日益困難,在某些情況下,社會動盪加劇。
委員會表示,各國政府正在作出越來越不同的政策決定,以滿足狹隘的國家需求,這阻礙了全球應對措施的協調一致。在這方面,該委員會高度關切世衛組織戰略準備和應對計劃的資金不足,並呼籲各方提供更靈活和可預測的資金,以支持世衛組織在全球大流行病應對中的領導作用。
委員會注意到,儘管國家、區域和全球做出不懈努力,但這一流行病遠未結束,且仍在繼續演變,四種病毒變異令人關注。委員會認識到,新的、可能更危險的令人擔憂的變種出現並在全球蔓延的可能性很大,這種新的病毒變種可能更難控制。
突發事件委員會強調,口罩的使用、保持身體距離、注意手衛生和改善室內空間的通風仍然是減少新冠病毒傳播的關鍵。
委員會表示,大規模集會有不同的驅動因素和風險承受能力,因此在就此進行風險評估時,需要根據世衛組織的指南,考慮流行病學的背景,包括受到關切的病毒變異體的流行程度、傳播強度以及接觸者追踪和檢測能力。
委員會呼籲實現世衛組織的行動目標,即到2021年9月讓所有國家至少10%的人口接種疫苗。委員會呼籲加強對新冠病毒的傳播及其變異情況進行監測。為實現這一目標,成員國需要加強其流行病學和病毒學(包括基因組學)的監測和報告系統,或與具備這種能力的國家分享樣本。
委員會呼籲各國繼續依據風險評估所採取的方法,為國際旅行提供協助,並確保根據《國際衛生條例》所採取的各項措施(如戴口罩、檢測、隔離/檢疫和疫苗接種)應基於風險評估,考慮當地情況,並避免給國際旅客帶來經濟負擔。
委員會指出,鑑於新冠疫苗的全球獲取有限且分配不公平,不需要將提供新冠疫苗接種證明視為允許國際旅行的唯一途徑或條件。委員會強調,在國際旅行中,須承認獲得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清單的所有新冠疫苗的接種。
世衛組織總幹事今天同德國衛生部長施潘簽署了一項新的合作協議,以加強世衛組織的戰略準備和應對能力。譚德塞表示,自2020年以來,德國向世衛組織捐助了近7.5億美元,其中超過5億美元用於支持新冠應對措施。施潘宣布,德國將向世衛組織再捐助2.6億歐元和3000萬劑新冠疫苗。
譚德塞指出,德國是世衛組織的最大捐助國。今年5月,譚德塞和施潘曾宣佈在柏林建立一個新的世衛組織大流行疾病和流行病情報中心,該中心將於今年9月開放。
譚德塞表示,這一新舉措將標誌著在利用現代技術的力量向所有國家以更多、更好、更快方式提供他們需要的信息、以保護其人民安全方面的一個重大轉變。
大事紀要
7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今天表示,在非洲,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引起的住院人數迅速增加,以及各國缺乏氧氣和重症監護病床,每週新冠死亡人數急劇增加了43%。
在截至7 月11 日的一周內,非洲的新冠死亡人數從前一周的4384 人增加到6273 人。非洲現在僅低於1 月份達到的每周峰值不到1%,當時記錄的周死亡人數為6294。
納米比亞、南非、突尼斯、烏干達和讚比亞佔過去一周新增死亡人數的83%。非洲大陸的病死率,即確診病例中的死亡比例,目前為2.6%,而全球平均水平為2.2%。
非洲的新冠病例已連續八週上升,到7 月13 日已突破600 萬。在過去一個月中,非洲記錄了100 萬新病例。這是迄今為止增加100 萬個病例所用的最短時間,也就是說當前的病例激增速度最快。相比之下,從400 萬例增加到500 萬例用了大約三個月的時間。
激增的原因是公眾對關鍵的抗疫措施產生了疲勞感,以及新冠病毒變體的傳播增加。迄今為止,德爾塔變體是目前所有變體中傳染性最強的變體,已在21 個非洲國家被發現,而阿爾法變體在35 個國家被發現,貝塔變體則在30 個國家被發現。
世衛組織非洲區域主任莫提(Matshidiso Moeti)表示,過去五週死亡人數急劇上升, 這是一個明確的警告信號,表明受影響最嚴重國家的醫院正在達到難以承受的臨界點。她說: “各國資源不足的衛生系統正面臨著為護理重症新冠患者所需的衛生工作者、用品、設備和基礎設施的嚴重短缺。”
大約10 個國家的住院人數迅速增加,至少有6 個國家面臨重症監護病房床位短缺的問題。對醫用氧氣的需求激增,現在估計比2020 年同期高出50%,但供應沒有跟上。世衛組織對面臨病例激增的六個國家進行的快速評估發現,這些國家僅生產了所需醫用氧氣的27%。
莫提說:“非洲國家的第一要務是提高氧氣產量,為危重病人提供戰勝病毒的機會。有效的治療是抵禦新冠病毒的最後一道防線,它絕不能崩潰。”
氧氣生產設備數量不足、年久失修或維護不善,以及配送困難,氣瓶、人員或技術技能匱乏,都是非洲供應充足醫用氧氣面臨的障礙。
世衛組織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30 個做出回應的非洲國家,只有18 個國家按照世衛組織的建議將皮質類固醇納入了國家新冠治療指南;同時卻有9個國家將世衛組織不推薦用於治療新冠病人的藥物,例如羥氯喹和洛匹那韋列入了指南。
世衛組織正在與非洲各國合作,通過提供臨床管理指導、更新護理規範和培訓衛生工作者,提高新冠患者的治療和重症監護能力。世衛組織還與合作夥伴一起提供必要的醫療用品,例如氧氣瓶,並支持氧氣生產工廠的製造和維修。
由於疫苗供應不足,非洲的病例增加。自今年3 月非洲開始推出疫苗以來,非洲大陸已為5200 萬人接種了疫苗,僅佔全球接種疫苗的35 億人中的1.6%。非洲只有1800 萬人全面接種了疫苗,佔非洲大陸人口的1.5%,而在一些高收入國家,這一比例超過50%。
世衛組織非洲區域主任莫提說:“疫苗稀缺和治療挑戰的雙重障礙正在嚴重破壞對激增的新冠疫情的有效應對。但是,憑藉預期的疫苗運送量和強有力的預防措施,我們仍然可以扭轉局勢。”
預計在未來幾周和幾個月內提供的額外疫苗供應將有助於提高非洲的疫苗接種率。到2021 年9 月,為10% 的非洲人口全面接種新冠疫苗將額外需要約1.9 億劑疫苗,到2021 年底,為30% 的人口全面接種疫苗還需要約7.5 億劑。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防護中心 :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2465.html
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csr/don/05-january-2020-pneumonia-of-unkown-cause-china/zh/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1/content_5471164.ht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_(2020年第1號)
加拿大衛生部: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html
加拿大新聞網: https://www.newswire.ca/
約克區衛生部:https://www.york.ca/wps/portal/yorkhome/health
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https://www.hketotoronto.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ctoday.htm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news/
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