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每日資訊 – 9月4日
新型冠狀病毒資訊,主要是跟進有關事件發展和最新情況,除非其他地區有重大事情發生,否則只會集中在加拿大、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情況作出跟進, 並會以政府或認可機構的資料為準。跟據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防護中心2021年9月4日的資料顯示,全球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共222個,確診人數約219635220宗,死亡病例約4548079人,過去14天新增確診個案數目約9006030宗,以下是新冠疫情相關資訊:
加拿大
9月3日,根據加拿大衛生部門資料,截至2021年9月3日下午7時,加拿大累積確診人數共有1511212宗,新增病例4161宗,比前日增加128宗,其中安省增807宗,卑斯省增加671宗,魁省增加750宗,阿省增加1401宗,沙省增加443宗,緬省增加52宗,紐芬蘭省增加5宗,新省增加5宗,紐賓仕域省增加14宗,愛德華王子島沒有增加,育康地區增加11宗,西北地區增加1宗,努納地區增加1宗。至於死亡個案方面,累計合共27006名患者死亡,其中安省增加6名,合共9536名,卑斯省增加3名,合共1827名, 魁省增加2名,合共11291名,阿省增加2名,合共2390名, 沙省增加2名,合共610名,緬省沒有增加,合共1192名,新省沒有增加,合共94名, 紐芬蘭省沒有增加,合共7名,紐賓士域省沒有增加,合共46名,育康地區沒有增加,合共8名,努納地區沒有增加,合共4名,西北地區沒有增加,合共1名。治癒人數全國合共1449550名。
中國
9月4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9月3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8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27例(上海8例,雲南6例,浙江4例,廣東4例,福建2例,天津1例,江蘇1例,河南1例),含7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浙江4例,廣東2例,河南1例);本土病例1例(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5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770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621例(其中重症病例4例),現有疑似病例2例。累計確診病例842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7801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9月3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908例(其中重症病例5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89438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94982例,現有疑似病例2例。累計追踪到密切接觸者1165817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5772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22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轉為確診病例7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解除醫學觀察24例(境外輸入22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424例(境外輸入371例)。
累計收到港澳台地區通報確診病例28187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2112例*(出院11798例*,死亡212例),澳門特別行政區63例(出院60例),台灣地區16012例(出院13728例,死亡837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
9月4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九月四日零時零分,中心正調查一宗新增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至今本港個案累計12 114宗(包括12 113宗確診個案和一宗疑似個案)。
新增個案為輸入個案。
過去十四天(八月二十一日至九月三日)累計報告68宗個案,全屬輸入個案。
鑑於近期不少輸入個案俱在完成疫苗接種後,隨即參與非必要的外遊,中心發言人強調:「全球疫情仍然非常嚴峻,涉及傳染性更高的變異病毒株個案不斷上升,並有一些已接種新冠疫苗人士受感染的報告。中心強烈呼籲市民應避免所有非必要的外遊計劃,尤其是《預防及控制疾病(規管跨境交通工具及到港者)規例》(第599H章)下的高風險指明地區。」
發言人提醒,市民若必須外遊,中心強烈建議他們於出發前完成接種新冠疫苗,並於外遊期間繼續佩戴口罩,時刻保持個人和環境衞生。家長亦應盡量避免攜帶未能接種疫苗的年幼子女外遊。
衞生防護中心正繼續跟進確診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及接觸者追蹤的工作。就個案詳情及接觸者追蹤資料,請參閱附件或「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www.coronavirus.gov.hk)上的「過去14天內曾有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的大廈名單」和「2019冠狀病毒病的本地最新情況」。
政府已展開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並鼓勵市民盡快接種疫苗。市民可於疫苗接種計劃專題網站(www.covidvaccine.gov.hk)獲取更多詳情。一般而言,疫苗可以減少已接種者傳播病毒的機會,市民接種新冠疫苗更可產生群體免疫。此外,市民即使感染了2019冠狀病毒病,接種疫苗也可保護他們免於併發重症。
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注意身體狀況,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應立即求醫,即時接受2019冠狀病毒病核酸檢測;市民亦應時刻保持個人和環境衞生,預防個人受感染和防止病毒在社區擴散。
個人層面上,市民外出時應佩戴外科口罩。正確佩戴口罩十分重要,包括在佩戴口罩前及脫下口罩後保持手部衞生。市民亦應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觸摸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後;或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弄乾。如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亦為有效方法。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把用過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然後徹底清潔雙手。
在家居環境衞生方面,市民應妥善保養排水渠管和定期(約每星期一次)把約半公升的清水注入每一排水口(U型隔氣口)。如廁時亦要注重衞生,先將廁板蓋上才沖廁水,以免散播病菌。
9月4日,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九月四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對於香港來說,香港現在有三宗Mu個案,詳情為何,患者都有打針嗎?現時會否審視Mu個案對香港疫情的影響、會否有威脅?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對於新的變種病毒,當然我們一直都很留意,世界衞生組織亦一直對新型變種病毒,如去到一定程度,會將其納入Variant of Concern,簡稱VOC。有任何VOC,我們在外防輸入方面,現時已經非常嚴謹。我們會一方面繼續留意這些變種病毒的科學發展,另一方面,任何病毒或變種病毒,無論是哪一種,我們都會採取最嚴謹的方法。現時我們在外防輸入方面,除了要求他們(來港人士)在來香港前提供陰性檢測結果外,亦要求已預訂酒店,同時到達機場後必須 「檢測待行」,之後亦要用指定交通工具到指定酒店進行檢疫,並因應來自不同風險的地區,即我們的A組、B組或C組,有不同的檢疫時間和檢測要求。所以我們在外防輸入會一直堅守。如去到一個特定數目的確診個案,無論在機場發現,或在檢疫期間發現,我們設有「熔斷機制」去熔斷航班,令風險減低。我們會繼續實施嚴謹的外防輸入措施。
記者︰為甚麼衞生署之前沒有主動公布香港有Mu變種病毒個案?另一個問題,醫專指政府事前沒有諮詢他們有關新的修訂,你們看法如何?事前說曾經諮詢過,是否「擺他們上枱」?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第一,對於任何新型變種病毒我們都很留意,世界衞生組織亦不時留意並將這些病毒放入Variant of Concern (VOC)系列。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一直密切留意這些病毒的整體情況,但最重要是我們有一系列嚴謹的外防輸入措施,以令任何變種病毒,不論新舊,甚至不是變種的病毒,都不會入到我們的社區,這是我們的目的。我們有不同的嚴謹措施,無論是到港前、到港後、檢疫、檢測,以及「熔斷機制」,我們一直把持外防輸入的措施。我們會繼續監察整個外防輸入的情況,以適時調整。
另外,關於非本地培訓醫生方面,行政會議通過了三項修訂。該三項修訂主要為希望增加特別註冊計劃的吸引力,務求希望更多非本地培訓醫生或專科醫生可以到香港的公營機構執業。當然,我們在行政會議結束後,已立即舉行記者會,讓大家知悉有關的改變,亦有透過電話聯絡不同的醫生團體,向他們解說。希望大家理解我們的修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有更加多非本地培訓醫生來香港幫手。當然本地醫生是我們醫療系統的支柱。我們除了通過修例去增加醫生人手,我們的初心是由於我們的醫生短缺,令醫療服務的輪候時間長,有些服務亦未能提供。除了從海外增加人手,本地培訓的醫生,例如本地醫科學額,亦一直有所增加。
另外,我亦提出四點需要同時加強︰一、挽留本地培訓的醫生,包括向醫管局(醫院管理局)提供資源去增加晉升機會,做好培訓機會,改善工作環境等,這些需要更多人手以改善整個大環境;第二是公私營合作,這方面已有資源提供予醫管局,我亦知道他們有意將公私營計劃做得更加進取,以及擴大;第三是基建,兩個十年建院計劃都要盡快推進,務求有硬件可提供更好的服務;第四是基層醫療健康,現屆政府一直在加強基層醫療健康,令部分無需入院的人不會增加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所以我們同一時間在推進不同策略,另一方面會增加外援,令整體公營系統的醫生人手有所增加,務求為香港市民提供的服務更為適切、更快捷、更到位。
9月4日,截至今日(九月四日)上午九時,過去24小時共有四名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病人(個案編號:12029、12038、12080、12090)出院,至今共有11 802名確診或疑似病人康復出院。
目前公立醫院已啟用576間負壓病房,合共1 063張負壓病床,現時共有63名確診病人分別於九間公立醫院及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留醫,其中一人(個案編號:9907)情況嚴重,其餘62人情況穩定。
醫院管理局會繼續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監察最新的發展,並適時向公眾及醫護人員提供最新資訊。
澳門特別行政區
9月4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宣佈,因應河南省和湖北省的疫情變化,衛生局根據第2/2004號法律《傳染病防治法》第10條和第14條的規定,自2021年9月5日零時起,取消曾經到過以下地區的人士須按照衛生當局的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受醫學觀察或健康碼變為黃碼及須接受自我健康管理的措施:河南省鄭州市、開封市蔚氏縣莊頭鎮;湖北省荆門市掇刀區興隆街道。
應變協調中心提醒,14 天內曾到過以下地區的人士,須在入境時或其他須出示時在澳門健康碼上如實作出相應申報及接受相應的防疫措施:
1.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
2. 江蘇省:揚州市;
3. 湖北省:
荊門市掇刀區團林鋪鎮;
4. 河南省:
商丘市;
5. 上海市:
浦東新區川沙新鎮、東海鎮、祝橋鎮(不包括乘搭不在該區上客交通工具往返浦東國際機場的乘客);
松江區永豐街道。
應變協調中心呼籲,市民前往外地應注意做好防疫措施,留意當地疫情發展。在抗疫常態下,仍須堅持戴口罩,嚴格執行各項防疫措施,保持距離,避免人流聚集。同時,強調應在現階段有序地預約接種疫苗,疫苗可有效預防新冠病毒肺炎,有效減少自身感染、重症和死亡風險,築起免疫屏障,保護自己及家人。同時,即使已接種疫苗,亦應避免前往高風險地區,如必須前往,應在完成接種疫苗後14天,待身體產生足夠的免疫力後才前往,以減少感染的風險。
台灣地區
9月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表示,因應國籍航空機師及家人群聚事件,將於今日針對今(2021)年8月13日至9月2日期間,曾與確診者接觸或曾於相關時間及地點出入之民眾,發送疫情警示簡訊,內容如下:
[疫情警示]因您曾於8月13日至9月2日期間與確診者接觸或活動軌跡重疊,如於8月13日之後曾有COVID-19疑似症狀,請就醫評估或可至社區篩檢站採檢。
指揮中心說明,收到簡訊者若有不適,務必正確佩戴醫療口罩儘速就醫,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療人員相關暴露及接觸史。指定社區採檢院所醫院清單可至疾病管制署網站查詢:http://at.cdc.tw/5y262t。
9月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COVID-19確定病例,為自美國入境;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1例境外移入個案(16123),為美國籍30多歲男性,已接種過COVID-19疫苗,今(2021)年9月1日自美國來臺工作,持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於機場採檢後至防疫旅館檢疫,於今日確診,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已匡列同班機前後2排旅客29人,列居家隔離。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9月2日累計公布14,807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3,745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92.8%。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779,36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2,761,367例排除),其中16,013例確診,分別為1,429例境外移入,14,53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3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27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0例、臺北市317例、基隆市28例、桃園市26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臺南市、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10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防護中心 :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2465.html
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csr/don/05-january-2020-pneumonia-of-unkown-cause-china/zh/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1/content_5471164.ht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_(2020年第1號)
加拿大衛生部: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html
加拿大新聞網: https://www.newswire.ca/
約克區衛生部:https://www.york.ca/wps/portal/yorkhome/health
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https://www.hketotoronto.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ctoday.htm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news/
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