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資訊 –2022年 12月28日
新型冠狀病毒資訊,主要是跟進有關事件發展和最新情況,除非其他地區有重大事情發生,否則只會集中在加拿大、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情況作出跟進, 並會以政府或認可機構的資料為準。跟據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防護中心2022年12月28日的資料顯示,全球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共222個,確診人數約656899041,死亡病例約6669182人,過去14天新增確診個案數目約7666201宗。以下是有關疫情的資料:
加拿大
12月28日,是日加拿大衛生部門沒有更新疫情資料。
中國
12月28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總體方案》明確指出,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對新冠病毒感染者實施分級分類收治並適時調整醫療保障政策;檢測策略調整為“願檢盡檢”;調整疫情信息發布頻次和內容。依據國境衛生檢疫法,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採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
香港特別行政區
12月28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十二月二十八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截至十二月二十八日零時零分,中心正調查過去24小時新增19 689宗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的本地感染個案,當中包括4 101宗核酸檢測陽性個案(2 097宗確診、1 530宗無症狀感染及474宗狀況待定個案)以及15 588宗快速測試陽性個案。
此外,新增1 176宗檢測陽性輸入個案,當中包括1 000宗核酸檢測陽性(176宗確診、781宗無症狀感染及43宗狀況待定個案)及176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新增輸入個案當中,782宗涉及機場檢測樣本、298宗涉及第一至三日樣本,餘下96宗涉及第四至七日樣本。
至今本港累計核酸陽性檢測個案1 157 181宗及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1 386 520宗。
中心正繼續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更多資料可參閱附件或「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www.coronavirus.gov.hk)。
衞生防護中心一直透過基因分析,密切監察陽性檢測個案涉及變異病毒株的情況。截至十二月二十八日零時零分,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在本港的輸入個案中累計發現226宗XBB、六宗XBD、八宗BA.2.75.2、七宗BA.4.6、13宗BF.7及38宗BQ.1.1亞系個案,而本地個案中亦累計發現154宗XBB、18宗XBD、一宗BA.2.75.2、12宗BF.7及185宗BQ.1.1亞系個案。
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於十二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收到為本地個案作核實化驗的樣本中,與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12.1及BA.4/BA.5亞系(包括懷疑個案)有關的樣本分別佔0%及約51.7%(七天移動平均比例)。
此外,截至十二月二十八日零時零分,於第五波疫情(由二○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起)期間共錄得11 408宗死亡個案曾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當中由醫院管理局及公眾殮房報告的個案分別為11 300宗及104宗,以及四宗由私家醫院報告的個案。至今本港累計死亡個案共有11 621宗。
另外,就早前報告的核酸陽性檢測個案(包括狀況待定的個案),有部分轉為確診、無症狀感染或復陽個案。截至昨日(十二月二十七日),本港累計確診個案504 075宗,由一月一日起計的無症狀感染個案、復陽個案及待定/未能分類的個案分別為396 097宗、31宗和251 877宗。
中心發言人指出,新冠疫苗對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病重症和死亡情況高度有效,能為接種人士提供有效保護,免於感染後出現併發重症甚至死亡。尚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特別是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風險極高的長者、長期病患者、兒童及其他免疫力較弱人士,應盡快接種以保護自己,並減低一旦感染後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中心呼籲市民繼續保持個人衞生和遵守社交距離措施,共同管控病毒傳播的風險。政府發言人表示,為市民就強制檢測安排提供查詢服務的熱線6275 6901將於十二月二十九日開始停止運作,市民可致電其他不同熱線查詢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事項(www.coronavirus.gov.hk/chi/index.html#hotline)。
12月28日,昨日(十二月二十七日)有5 186名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病人在公立醫院留醫。留醫的確診病人中,有729名新增確診病人,3 289人需要入住隔離設施,685人正接受氧氣治療,93人需要以呼吸機協助呼吸。新增呈報34名危殆及28名嚴重的確診病人,現時合共有194名危殆及190名嚴重的確診病人留醫,當中49名危殆病人正接受深切治療。過去一日有391確診病人康復,316名病人出院。另外,新增呈報59名確診病人在公立醫院離世。
現時急症醫院內科病床整體住用率約為120%。
醫院管理局會繼續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監察最新的發展,並適時向公眾及醫護人員提供最新資訊。
12月28日,一名63歲男子因違反《預防及控制疾病規例》(第599A章)(《規例》),今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於粉嶺裁判法院被判刑。
該名男子早前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並獲發隔離令。在隔離期尚未屆滿前,他於八月十七日離開其隔離地點。他被控違反《規例》第32(1)及(3)條,今日於粉嶺裁判法院被罰款5,000元。
衞生署發言人表示,市民的合作和支持對抗疫工作至關重要。為應對疫情,市民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減低病毒在社區傳播的風險。發言人重申,衞生署必定會對任何違反相關規例的人士嚴肅跟進。
12月28日,政府今日(十二月二十八日)公布,將由明日(十二月二十九日)起劃一抵港人士出發來港前的檢測要求,以及撤銷抵港人士抵港後的核酸檢測要求,並建議抵港人士抵港後每天進行快速抗原測試至抵港後第五天。
為充分發揮香港聯通世界的優勢,以及準備與內地恢復人員往來,在平衡風險及經濟動力的前提下,政府將由明日凌晨零時起進一步優化入境防控措施,詳情如下:
劃一出發來港前的檢測要求
所有來港人士(抵港當天滿三歲或以上),不論是從內地、澳門、台灣或海外地區來港,均須於航班預定起飛時間(從機場入境者)或預定抵港時間(從其他口岸入境者)前24小時內進行快速抗原測試、或於48小時內進行聚合酶連鎖反應核酸檢測,並在取得陰性結果後方可來港。相關人士應在取得檢測結果後,保存載有檢測結果的照片或檢測報告90天,以備政府人員查核相關的檢測結果時出示。他們亦可選擇透過衞生署電子健康申報表自願申報結果。
撤銷抵港後的核酸檢測要求
政府明日起亦會撤銷所有現時適用於抵港人士的核酸檢測要求,包括:
(一) 撤銷從海外地區或台灣抵港人士抵港當天(第零天)於機場「檢測放行」和抵港後第二天進行的核酸檢測
(二) 撤銷從內地或澳門抵港人士抵港後第二天進行的核酸檢測(以及曾於「回港易/來港易計劃下的風險地區名單」上內地或澳門內的任何地區逗留而另須於抵港第一天進行的額外核酸檢測)
撤銷上述核酸檢測要求後,今日或之前已抵港的相關抵港人士將無須按原有要求進行抵港後的核酸檢測。
抵港後進行快速抗原測試的健康措施建議
政府仍建議所有抵港人士抵港後,在抵港當天(即第零天)至抵港後第五天期間,繼續每天以自備的快速抗原測試包進行快速抗原測試。
就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抵港人士,其處理安排會與本地個案一致。相關人士應盡快透過網上平台(核酸檢測或快速抗原測試)向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提供資料。有關詳情可參閱檢測陽性人士須知網頁。
撤銷「臨時疫苗通行證」安排
配合政府撤銷透過《預防及控制疾病(疫苗通行證)規例》(第599L章)執行「疫苗通行證」安排,抵港人士領取「臨時疫苗通行證」的安排亦會同時撤銷。
非香港居民須完成接種疫苗方可從海外地區登機來港的要求暫時維持不變。
政府將刊憲更新《若干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第599C章)、《外國地區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第599E章)及《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第599J章)下的相關指明公告,落實上述措施。
政府會繼續按照科學數據分析,適度調整抗疫措施,在保障巿民健康及保護公共醫療系統的同時,務求減低對社會正常活動的影響,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效果。
12月28日,截至十二月二十七日晚上十一時五十九分的過去一個月,衞生署共接獲24宗(註1)涉及曾經接種新冠疫苗人士的異常事件報告,當中並沒有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呈報涉及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人士及與接種疫苗有潛在關聯的死亡個案。
截至十二月二十七日晚上八時,本港市民合共接種了約2 026萬劑新冠疫苗。已接種最少一劑疫苗的市民約691萬名,當中包括95%的12歲或以上人口。衞生署共接獲8 070宗異常事件報告(佔疫苗接種總劑量的0.04%)。就涉及接種疫苗人士的死亡個案,包括120宗(註2)涉及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佔疫苗接種總劑量的0.0006%),沒有死亡個案顯示與接種疫苗有關聯。
至今,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已總結115宗死亡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因果關係,一宗個案未能確立與疫苗接種有因果關係,初步認為三宗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關聯,其餘一宗個案仍待更多資料以作評估。專家委員會認為至今並未發現不尋常的現象,會繼續密切監察有關情況並收集數據作評估。
根據醫管局資料,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二十七日期間,整體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66.8宗,而二○一八年至二○二○年同期平均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53.7宗。當中急性中風或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3.2宗,而二○一八年至二○二○年同期同類死亡個案平均比率則為每十萬人有3.3宗。此外,流產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12.7宗,而二○一八年至二○二○年同期平均的流產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19.7宗。根據上述數字的統計分析,未有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增加接種者的死亡或流產風險。有關參考數據將會上載至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專題網頁。
至今接獲的非死亡異常事件個案大部分為較輕微的個案,有關詳情可參考《香港新冠疫苗的安全監察報告》(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doc/Safety_Monitoring_of_COVID-19_Vaccines_in_Hong_Kong.pdf)。
政府發言人說:「本港提供的新冠疫苗均安全、有效。要維持疫苗的保護力,重點是要按接種時間表接種適當劑量的疫苗。由於疫苗的保護力會隨時間減退,我們呼籲未接種適當劑量的市民盡快行動,接種新冠疫苗保護自己,尤其是『一老一幼』等高風險人士。在第五波疫情中,兒童和長者均錄得死亡和重症個案。長者方面,現時本地80歲或以上長者的新冠疫苗接種率只有約72%,即該年齡層中有約28%的長者正處於高風險狀態,這是相當危險的信號。」
「根據初步數據分析,在第五波呈報個案中,超過95%死亡個案為60歲或以上長者,當中80歲或以上組別的死亡和住院個案數目比例最高,大部分死亡個案均是未接種疫苗的人士。與香港整體人口比較,已接種三劑疫苗的人士佔呈報個案的比例顯著較低,在住院危殆/嚴重及死亡個案中的佔比更是極低,反映接種三劑疫苗能有效預防2019冠狀病毒病感染、重症及死亡。香港大學的研究數據亦顯示,接種三劑復必泰或克爾來福疫苗對於預防死亡和重症均高度有效,保護力逾九成,合資格接種第三劑疫苗的市民應盡早接種。」
「現時,已接種三劑疫苗的50歲或以上人士可在接種第三劑疫苗至少三個月後接種第四劑,而18至49歲人士經考慮對自身的風險和益處(例如有較高暴露風險或個人需要)亦可選擇接種第四劑。已完成接種四劑疫苗的18歲或以上人士(或已接種第三劑及曾受感染),可選擇接種第五劑疫苗(或康復人士的第四劑)作加強保護,而他們的第三、第四和第五劑疫苗,可選擇接種克爾來福、復必泰原始病毒株或復必泰二價疫苗。」
「除長者外,兒童也是疫苗接種的重點保護對象。六個月至四歲的幼童除了可接種克爾來福疫苗外,亦可接種復必泰疫苗幼兒配方,為家長提供多一個選擇。兒童抵抗力較弱,一旦不幸感染新冠病毒情況可以非常嚴重,康復後,亦有可能出現中、長期後遺症。接種疫苗可以減低重症和死亡的風險,我們呼籲家長為子女健康着想,把握機會盡快為子女預約接種新冠疫苗。」
註1:臨時統計數字。截至十二月二十七日晚上十一時五十九分的過去一個月,衞生署沒有接獲涉及三至15歲青少年在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懷疑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報告,亦沒有接獲涉及三歲以下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後嚴重或非預期的異常事件報告。
註2:截至十二月二十七日晚上十一時五十九分的過去一個月,衞生署沒有接獲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新冠疫苗的死亡報告。
12月28日,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十二月二十八日)下午主持「應對疫情指導及協調組」記者會,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和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亦有出席。以下是記者會的開場發言:
行政長官:今日我召開記者招待會是要向大家宣布進一步優化防疫措施,我會首先宣布這些優化措施的重點,之後交由醫務衞生局局長向大家解釋有關詳情和理據。
優化措施包括:第一,取消檢疫令和不再界定密切接觸者,但我們會通過確診者向這類人士發出健康措施建議。
第二,取消「疫苗通行證」。我們會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措施,尤其繼續推動「一老一幼」的疫苗接種。
第三,取消所有入境強制核酸檢測,海外、內地、澳門,以及台灣抵港人士不再需要在抵港之後或者抵港當天接受強制核酸檢測,改為發出自行進行快速抗原測試至抵港第五天的健康建議。
第四,取消絕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限聚令」、1.5米餐桌距離、每枱人數上限等,只維持「口罩令」。
這些優化措施將會在明日,即十二月二十九日生效。作出這些決定是基於以下考慮:第一,整體社會已經達致相當高的疫苗接種率,加上早前曾經確診的人數已超過250萬,社會已經建立較為廣泛和整體的防疫屏障。
第二,香港有足夠和有效的抗疫藥物。
第三,我們的醫護人員在這三年抗疫期間已經累積應對疫情的豐富經驗。
第四,醫院管理局已經強化緊急應變系統和醫療系統,資源運用、應對能力和負荷力都增強了很多。
另外,三年的抗疫經驗令市民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更多認識,並且有更好的自我防禦能力。
第六,防疫政策會聚焦「防重症、防死亡」和保護高風險群組,包括「一老一幼」、安老院舍和殘疾人士院舍等。
上述優化措施再大力地推進香港復原,政府會密切留意疫情發展,包括審視對確診者發出「隔離令」的措施,繼續研究優化安排。我現在交給盧寵茂教授詳細解釋優化措施的細節和理據。
醫務衞生局局長:多謝行政長官。各位市民,政府一直按照科學精準抗疫原則,根據疫情不斷變化,在保障巿民健康及保護公共醫療系統的同時,平衡社會和經濟活動的需要,務求減低對社會正常活動的影響。政府在過去數月穩步有序調整抗疫措施,讓市民生活回復正常,令香港能夠發揮背靠祖國、連通國際的優勢。以下第一部分,我會為大家介紹各項最新防疫抗疫措施的安排。
第一,是不再界定密切接觸者及取消檢疫令。香港經歷了三年疫情,隨着病毒變異,疫苗接種率大幅提升,第五波疫情後,整體社會對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亦達甚高水平,加上醫療系統防治能力提升,新冠病毒對本港公共衞生的風險已有所改變。
大量社區感染個案不單令界定密切接觸者變得困難,更令檢疫令大大增加社會成本,為進一步恢復社會和經濟活動,讓市民生活復常。我們決定撤銷密切接觸者的分類,以及向他們發出檢疫令的安排。換言之,確診者的同住家人或其他密切接觸者日後可以自由外出,無須接受強制的隔離檢測要求,而衞生署會向他們發出健康措施建議,以減低感染和傳播風險。
為配合上述措施,衞生署會撤銷較早前已發出的檢疫令。現時正在住所或檢疫設施進行檢疫的人士,將由明日起無須繼續檢疫。政府亦會安排身處檢疫設施內的人士有序離開,並就相關撤銷安排的公告刊憲。
另一方面,確診者的隔離安排目前會維持不變。我們會密切監察本地疫情發展,並視乎世界各地對感染新冠病毒人士的隔離安排,特別是沒有病徵的確診者,適時審視香港在這方面的相關措施。
因應措施轉變,政府日後不會再為密切接觸者派發抗疫物資包,但我們會維持為確診、陽性患者派發抗疫物資包。
第二,是撤銷「疫苗通行證」制度。「疫苗通行證」自推出以來,一直有效鼓勵市民接種新冠疫苗,亦成功提升疫苗接種率。第三劑的疫苗接種率由二月底時的23%,大幅提升至現時的83%,使香港能夠建立穩固的防疫屏障,亦為社會有序復常奠定重要基礎。
加上第五波疫情期間感染康復人士,考慮到現時本港有效接種率,即計及已接種三劑疫苗,以及已接種兩劑疫苗而又感染了並康復的人士,總體有效的三劑疫苗率已經達94%,我們評估維持「疫苗通行證」可以帶來的額外效益,或已未及它對社會所造成的成本。所以,政府決定撤銷透過《預防及控制疾病(疫苗通行證)規例》(第599L章)實施的法定「疫苗通行證」制度,包括抵港人士使用的「臨時疫苗通行證」安排。
但我們強調,政府會繼續尋求其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特別是對「一老一幼」的高風險群組,盡快提升他們的疫苗接種率,希望可以保護他們的健康。
第三,是劃一所有來港入境旅客的檢測要求,達致一致性。經考慮近期內地以至全球疫情變化,我們留意到從內地輸入的個案比率,十二月上旬已上升至約5.8%,與其他海外地區相若。為充分發揮香港聯通世界的優勢,並準備與內地恢復人員往來,政府在平衡風險及經濟動力的前提下,進一步優化相關入境防控安排,將經簡化的來港檢測安排,劃一適用於任何入境抵港的人士。
具體而言,所有來港人士無論來自何地,均需於登機或抵港前24小時內進行快速抗原測試或48小時內核酸檢測。我們會撤銷強制填寫電子健康申報表的安排,但來港人士可以選擇在電子健康申報表申報,又或透過保存快測結果照片或核酸檢測報告,在政府人員要求時供查核。
此外,所有抵港後進行核酸檢測的要求亦會取消,但我們會向來港人士發出健康措施建議,在抵港當日,即第零天至抵港第五天每日進行快速抗原測試,以及留意自身健康情況。
第四,是撤銷絕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包括撤銷公眾地方羣組聚集限制,但維持佩戴口罩的要求。在過去數個月,政府一直在保障公眾健康的大前提下,適度調整各項社交距離措施,以期容許更廣泛的日常活動和更多的參與人數。
因應疫情發展,以及市民大眾對生活復常的期望,我們將撤銷絕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包括在《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F章)下對餐飲業務處所及表列處所營運的限制及規定,以及《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聚集)規例》(第599G章)下就在公眾地方進行羣組聚集作出的限制。但一如剛才行政長官提到,我們強烈呼籲業界繼續保持處所環境衞生,包括保持空氣流通、定時清潔及消毒處所的設施、避免共用個人用品、繼續提供潔手液等安排。
現階段,我們會維持《預防及控制疾病(佩戴口罩)規例》(第599I章)下,在公共交通工具及指明公眾地方強制佩戴口罩的要求。佩戴口罩是減輕各種呼吸道病毒傳播的重要方法,不單可以保護自己,亦可以保護他人。
由於香港正值冬季呼吸道感染高峰期,綜合所有的專家意見,評估目前取消佩戴口罩或會導致呼吸道感染人數迅速上升。為避免市民在冬季受新冠病毒和流感雙重感染夾擊,引起嚴重病症,為保障本港醫療系統,政府決定維持佩戴口罩要求。
上述四項適度調整抗疫措施,均會於明日,即二○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星期四實施。
第二部分,我要為大家報告的是保障本地醫療系統的一些安排。
調整防疫措施,穩步有序讓市民生活復常,並與內地和世界連通,我們的先決條件是醫療復常。我們定會保障醫療系統服務及物資,確保有需要的香港居民可以優先得到合適的醫療照顧。
(1)保護香港公共醫療系統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一直強化緊急應變系統及醫療系統的資源運用、應對能力等。
醫管局亦會為當中有需要的員工提供相關支援,繼續與私家醫院探討合作,包括由私營醫療機構協助提供更多遙距診症、門診及住院服務等,減輕公共醫療系統壓力。
私家醫院和診所早前已經可透過衞生署及醫管局分配新冠口服藥物,即帕克斯洛維德及莫納皮拉韋兩款抗病毒藥。我強烈呼籲私營醫院和診所協助更多病人,為他們提供合適的醫療服務,減輕公共醫療系統負擔。
(2)香港居民優先應診
醫管局會優先為「符合資格人士」的確診者提供醫療服務及藥物。
「非符合資格人士」,如非香港居民及旅客等,將不能使用醫管局指定診所及遙距診症服務。公立醫院急症室亦只會為有緊急需要的確診者提供治療。如果「非符合資格人士」使用急症室或其他公營服務,我們將按現行機制要求他們繳付較高的費用,例如急症室目前對「非符合資格人士」每次診症的費用是1,230元,以確保香港居民可以優先得到適切服務。
(3)「撲熱息痛」等成藥
公共醫療系統對新冠病人需要的藥物,包括含「撲熱息痛」成分藥物及其他口服止痛退燒藥物等的保存有充足的存貨。
政府、醫管局和衞生署正加大採購量,醫管局亦會理順派藥安排,減少不必要用藥,以確保有充足醫療資源應付本地需要。
(4)新冠口服藥物
公共醫療系統有充足的儲備。
此外,私營醫療機構現時已經可直接向藥廠訂購兩款新冠口服藥物,「非符合資格人士」的確診者可直接向私營醫療機構尋求治療及處方有關藥物。
如「非符合資格人士」在政府或醫管局治療過程中獲處方政府購買的新冠口服藥物,他們需要支付有關藥物收費,每個療程超過6,000元。
(5)疫苗接種安排
政府一向的政策目標是確保「政府疫苗接種計劃」下有足夠疫苗為本港市民提供疫苗接種。此外,復必泰和科興疫苗已在香港根據《藥劑業及毒藥規例》(第138A章)獲正式註冊,除印證有關疫苗安全有效外,亦代表有關疫苗製造商可向私營醫護專業人員銷售和供應相關疫苗,讓這些有需要人士在私營市場接受疫苗接種。
政府已採購足夠的疫苗,供本港市民在現時一直推行的「政府疫苗接種計劃」下使用。在這個計劃下,復必泰二價疫苗和兒童及幼兒配方疫苗需求較原始病毒株疫苗為高,而且補給存貨所需時間較長。因此,我們由十二月二十三日起,已調整「政府疫苗接種計劃」下的接種安排,復必泰二價疫苗和兒童及幼兒配方疫苗將只會優先免費提供予香港居民接種。
就復必泰原始病毒株疫苗和科興疫苗作加強劑而言,現時非香港居民必須符合指定逗留要求,即最少逗留30日,才可獲免費提供這兩種疫苗作加強劑。我們會繼續密切監察疫苗接種情況,並按照實際情況檢討安排,以期避免非香港居民特地短期來港接種政府疫苗。我強調,政府不會為短暫來港的非香港居民在香港免費接種政府疫苗。
至於非香港居民來港接種疫苗屬私營市場,與政府的採購不同,是兩個獨立系統,故此私營市場提供的疫苗接種不會影響政府對香港居民的疫苗供應。私家醫生、診所及醫院可望於短期內提供復必泰二價疫苗接種服務,屆時非香港居民可自費到這些私營醫療機構接種。
第三部分,我想向大家介紹的是我們的檢測安排和保護重點人群。
我們強調會繼續致力保護重點人群,特別是「一老一幼」。除了公立醫院病人外,也會特別保護在院舍和學校的人士,減低病毒傳播對他們健康帶來的風險。政府亦會繼續運作社區隔離設施,確保一些有需要人士,如他們擔心在家中會傳染高風險人士,如他們有需要,可以到這些設施作出隔離,更好地保障長者、院友和學生健康。
在院舍方面,所有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員工須維持每天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及定期核酸檢測,以保障院舍院友這一個重點人群。所有院舍院友亦須每天進行快測,而訪客需持有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勞工及福利局和社會福利署會繼續與院舍溝通,作出安排。
教育局亦會審視學校方面的疫苗接種情況,檢視和調整進行快測的安排,並與學校商討及徵求衞生防護中心的意見。初步考慮小學及幼稚園學童因自理能力較低,應維持每天進行快速抗原測試。
政府會全面停止每天就住宅樓宇發出強制檢測公告,但會繼續在全港的80多個社區檢測中心和檢測站,為「願檢盡檢」的市民,包括經「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及網上登記進行自願檢測的人士提供免費核酸檢測服務。
同時,因應入境內地需持有出發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前住內地的人士在出發前可以在社區檢測中心和檢測站自費進行核酸檢測。
最後一部分是關於公共衞生持續的病毒監察形勢。
縱使香港新冠疫情已進入新階段,我們亦就防疫抗疫措施提出了一系列的調整,但事實上,新冠病毒新增個案仍然高企,污水監測顯示病毒傳播仍然非常活躍,新冠病毒的死亡率仍較流感為高。這個冬天新冠病毒及流感等呼吸道個案,仍然對公共醫療系統帶來極大壓力,高風險群組包括「一老一幼」仍然需要聚焦保護。
政府會堅持公共衞生防控,密切監察新冠病毒變異及疫情發展,包括維持污水監測,在各區採集污水樣本進行冠狀病毒檢測;亦會在公立醫院接收的個案以及社區檢測中心和檢測站的陽性樣本中進行抽驗作基因測試,按照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持續監察新冠病毒有否出現「須關注的變種病毒株」。
特區政府堅持放寬但不放棄防疫。我們呼籲市民共同合作,盡快接種疫苗,戴好口罩,保持個人衞生,善用醫療服務,保護高危人士。多謝。
12月28日,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十二月二十八日)下午主持「應對疫情指導及協調組」記者會,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和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亦有出席。以下是記者會的答問內容:
記者:行政長官,你好。我想問現時香港的疫情發展情況如何?特區政府的防控工作是否比較有效?在新階段下,如何平衡經濟發展的需求和疫情防控的需要?謝謝。
行政長官:多謝你的問題。剛才我們總結了自從本屆政府上任後就疫情所做的一系列工作,都是針對監察疫情的變化,從而不斷優化防疫措施,因為我們知道總有一天要處理好既要防疫,亦要維持經濟活動的工作。目前來說,確診數字徘徊在20 000宗左右,但整體發病情況,大部分都是輕症,甚至有些是無症狀(感染)。當然,每天不幸都有一些死亡個案,但我們留意到很多都是例如涉及其本身的抵抗力或有基礎病。在疫苗接種方面,如果接種率達到滿意水平,死亡或重症的情況會大大減少。所以剛才我說,整個防疫政策現時的焦點是「防重症、防死亡」,以及聚焦保護較高風險的群組。至於其他人士,我們會建議其做好健康措施,保障自己的身體狀況,及做好個人防禦,經過這麼多年,市民都很有經驗,亦多謝很多市民配合我們的防疫政策。
在整體部署方面,剛才你問及整體防疫情況如何。的確,確診數字徘徊在某一水平,我們正密切留意現時屬平台期,還是會有甚麼變化。我們正處於冬季流感季節,會有壓力,但整體上,我們的疫苗接種率高,剛才盧教授亦提及接種了第三劑新冠疫苗的接種率有83%,加上有250萬人曾確診,加起來有94%的整體防禦能力。因此,雖然仍然有確診個案,但風險可控。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社會有訴求盡量復常。你看到這次推出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在既能控制疫情的實際情況下,大力推動復常。如你有作出觀察,過去六個月,我們是不斷朝着這個方向,是穩紮穩打,亦是在可控、有序的情況下,不走回頭路,大家都很清晰,亦很有信心,我們是不斷地邁向復常。我們早前放寬了社交距離措施,再加上現在原則上取消了所有社交距離措施,只保留「口罩令」,我相信經濟活動會更好。我亦看到剛過去的聖誕節期間,大家很開心,社會上很多市民都表示很久未曾如此開心,我看到當然感到很欣慰,這亦是政府施政的目標,大家在這情況下,生活一定會更有希望,經濟活動亦會因此而產生。再者,我相信我們這次大力推行這個新安排,很多外地旅客都會積極來港,相信旅遊業等都會繼續發展起來,商貿方面更不用多說,所以整體發展是樂觀的,防疫方面亦是可控的。
記者:特首、局長,你們好。兩個問題,首先第一條問題是關於通關方面,想關心一下初期會如何安排?即是由哪一天開始,究竟是一月八日,還是一月十日?本身亦會否限制人數?哪些人會優先,是否商務或者家庭等才可以優先?第二,亦都想關心一下具體的入境要求,剛剛說到海外與內地入境香港,其實檢疫要求是會看齊,剛才的用字是會向他們發出一個「健康措施建議」做五日的RAT,是否即是他們可以不聽從這個advice都是OK?以及現時海外的非香港居民入境香港是有一個打齊兩針的要求,現時會否與內地看齊,即是都一併取消?
行政長官:我知道大家都很關心通關的問題,我在述職後跟大家說過,中央在通關方面同意要有三個原則:第一是逐步,第二是有序,第三是全面。即是說我們第一步做得成功、做得暢順的話,就可逐步逐步邁向全面通關,這是肯定的。而事實上我相信這都是一個常理,因為沒有通關三年,立即通關的需求一定很大,我們要確保不出亂子,確保過關順暢,無需在關口排很長的隊伍,否則可能會有擠塞、失控、出亂,導到可能有人受傷等,我們都不想。所以這需要逐步,這是第一個原則。政務司司長向大家都多次說過,我們與內地有關單位已經接觸,朝着的目標亦是逐步、有序、全面。我們現時希望達到的目標是在一月中之前與內地有關單位達成共識,並把這個達成共識的方案提請中央審批,批准後就落實。當然我的目標是在一月十五日之前完成審批並落實,我們都是朝着這個目標。我們接觸的不同單位,大家都是向着這個目標邁進,所以我對這方面是有信心——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怎樣才算是「逐步、有序」?我覺得這方面是常理,譬如通關最主要有四個渠道:第一,是經過飛機,即是航班;第二,是經過海路,即是船運;第三,是經過鐵路;第四,當然是經過陸路。
在恢復航班方面,當然由零航班、零班次,到可能一開始是兩班,稍後是三班,這個都是逐步、有序;再開的點對點,可能開始是由一到兩個點,或者由一到三個點,或者由一到五個點,這些都是逐步開放,我相信這都是常理。
同樣來說,在我們的船運方面,譬如輪船,都是按着這個實際情況逐步、有序地開放;鐵路亦是類似。但我們在陸路方面,大家都知道陸路口岸是我們擁有最大人流的一個通關地點。在過去,二○一九年前,即是疫情前,每日單向出入境動輒是40萬至50萬人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停運三年,在口岸方面實際上亦會有地理上的限制,譬如每分鐘可以處理多少過關人士,兩方面的有關單位都要作出部署。當然政府的人手方面並非我們最擔心,政府的人手是很容易部署,但我們還需要流程和配套,亦有一些措施是要在實際運作中測試是否暢順。
在我們通關時實際會有些甚麼要求,大家都還在商討中,在商討中大家便會提出不同的方案。我們希望大家能夠盡快達成一致的共識,然後就立即報請(中央)。我都知道大家很關心這方面,每一個環節都我都過問。我亦多謝我的15個局的同事,大家都知道,我們在過去幾日都不停回來(政府總部)開會,提出不同方面的方案。簡單來說,有一些我們需要確保運力恢復,有一些我們亦要確保民間的配套能配合。而且,我們所說的是人數安排,而這個人數安排亦是可以按着實際情況靈活調校,意思即是說如果我們在逐步中的第一步,我們在通關時第一次的人數安排是很暢順,我們觀察一段時期後就可以進行第二步的人數安排。實際情況如何,當然我們需要與內地單位商討。我亦深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香港的市民都會很配合我們的過關方面所安排的措施。如果大家是暢順有序、有秩序和安全的情況下,我對於通關方面抱有很正面的態度,我認為我們可以處理得到位。
另外,關於入境要求看齊方面,我稍後請盧教授向大家說說。但我知道現時外國入境人士如沒有接種疫苗是不准(入境)的,內地就沒有這個要求。我知道有這個不相同的地方,但我每一次去做一些大改動——今次是一個很大的改動——我是絕對重視既要讓它運作暢順,但亦要確保風險可控,所以今次我會先觀察一段時期,這並不表示我們不會改動,但要先觀察在這麼大的改動下,我們的疫情情況是如何。當然這方面要很多謝市民的配合,如果香港的疫情進一步在評估下都是可控的,我們會再作下一輪檢討。剛才盧教授亦向大家說過,我們會密切留意着「隔離令」這項措施,視乎疫情再進一步優化。接着我交給盧教授說說我們在入境方面,即是將我們的檢測改為「快測」等方面,回應你剛才提出的問題。盧教授。
醫務及衞生局局長:多謝行政長官。經歷了三年的疫情,市民或全世界對新冠疫情都有更多的了解,有很多防控措施,我們覺得在這時候可以把管控由政府──不論是權力和責任方面──交回到市民自己去承擔權力和責任。其中一點重要的是,為何我們會取消檢疫令,以及不再判斷密切接觸,往後這些可能有額外風險的人士,我們會建議他們作一些健康措施的安排,包括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同樣道理,對於入境旅客,我們亦採取同樣的方向,就是把權力和責任交回旅客,我們會提供健康措施的建議,他們入境後首五天(抵港當天為第零天),直至第五天,進行快速抗原測試。所以,這和我們處理本地,即以前密切接觸者的檢疫令,有着同一方向和意思。
記者:你好。就通關方面,想追問有否初步共識會先開放哪個口岸,海路、陸路還是空路方面的口岸?另外人數方面,剛才所說,意思是否初步會有一些配額?你與中央方面有否一些共同目標,全面通關會是何時?有否可能在新年前做到?另外,就「限聚令」方面,想問「口罩令」,有否目標說要起碼維持到何時?學校方面的全面面授、課外活動等要求,就着接種率方面,會否有調整或放寬?謝謝。
行政長官:我非常明白市民非常關心通關的安排,你剛才所問的問題,首先,由政務司司長帶領的「通關事務協調組」會處理;另外,我們與內地有關單位亦要商討細節。我在述職後回來第一時間向大家宣布,正正就是你剛才提出的問題,包括會開放哪些口岸和人數安排——我們希望盡可能作最大的人數安排——這些我們都會與內地單位商討。再者,在通關時需要一些甚麼條件,這些都要大家商討,並按照實際情況有序推行。簡單來說,我們要確保運力到位,而且運力到位後,過關時的人群管理亦要安全、有秩序,並且不需要長時間輪候,導致大家有不愉快的經歷。大家既然如此期待通關,我希望在預期方面做得好一些,即使(行程)安排是在下一天,在關口的經歷是在預期之內、是暢順的,這是第一點。何時可以做到呢?剛才提到,我希望最遲在一月十五日,可以由中央批准後落實。之後的人數安排會如何,我每天都會審慎地作出檢視並調校。如果(過關)越暢順,無論南下或北上,大家都很配合,我相信通關步伐一定會更快,因為這符合我們說的是逐步和有序(通關)。
有關「口罩令」,剛才盧教授已經解釋,稍後可以請盧教授再解釋。我們現已放寬全部社交距離措施放寬,除了「口罩令」仍然維持,因為冬季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是高的。還有,我們要明白冠狀病毒株的變化,雖然目前來說,我們大致上掌握它的變化情況,但都不可以排除任何可能性,若因為病毒株的變化導致有新風險,而大家在這個階段仍然看不到,所以「口罩令」是最好保障市民整體健康,亦是最有效的防疫措施,防止傳播病毒給別人,亦可以保護我們不會被病毒感染。
學校方面,剛才盧教授亦提及,教育局首先會與學校溝通,當然,現在宣布了新政策,教育局確實要作出適當調校,但我相信溝通是重要的。剛才盧教授亦強調,我的政策亦如是,哪些是需要重點保護的高風險組別呢?其實學生都是要特別保護(的群組),因為第一,特別是年紀小的(學生),自我防禦能力未必太高;第二,某一部分(年齡組別的學生)的疫苗接種率未如理想;第三,學校活動,大家都是長時間聚集在一起,所以教育局針對這方面,會因應今天宣布的措施會有所調校,作出較靈活的安排,較現時的安排有更適當的調校。實際來說,待教育局審視,並諮詢醫衞局的意見後,會與學校充分溝通,學校亦需要時間安排。看看盧教授有甚麼補充。
醫務衞生局局長:我們檢討每一項措施均已平衡該些措施本身的防疫效能和(有關效能)相對社會的成本是多少。就佩戴口罩而言,很多專家都已經提出意見,特別是在冬季期間,我們正在面對新冠病毒、流感,甚至其他呼吸道疾病的三重夾擊,因此對我們而言,佩戴口罩的防疫效能現在仍然是非常重要,而我們認為仍然需要繼續承擔這個成本,所以我們預計「口罩令」在這段時間,特別是冬季作為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暫時須繼續維持。
至於學校的安排,我們要明白,學生在學校的環境下很容易出現聚集性感染,特別是小學生和幼兒園學生,因為他們是共同學習和生活。再者,我們特別關注的是,兒童的疫苗接種率仍然偏低,最近剛有一名31個月大的幼兒染病去世,今年到現在已經有12名兒童因為感染新冠病毒而去世。兒童仍然是我們需要重點保護的人群。其實學校出現任何聚集性的呼吸道感染,我們都非常關注。(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作出很多不同建議,以預防班內,甚至全校的大規模感染。因此,我們會審慎處理和考慮調整學校的檢測政策,特別是考慮到不同群組目前達致的疫苗接種比率。
記者:行政長官、局長、醫生,大家好。現時有消息指,內地的一些死亡個案出現「白肺」的情況,而且內地的情況好像頗為嚴竣,當局是否得知內地現時是否已經衍生了一種新的病毒?如果有,會如何防範?另外為甚麼現時突然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另外,亦想關注藥物問題。早前澳門方面已經與香港對接,之後坊間不少藥房出現部分藥物如退燒藥短缺的情況。雖然局長剛剛說會加強採購,但自從(明年一月)八日通關後,情況會否更加嚴重?如何確保本地市民可以買到藥物?會否採取措施,例如限購或實名制呢?謝謝。
行政長官:首先,社交距離措施在過去六個月不斷作出調整,絕對不是突如其來。在我上任後的第一、二個星期,已經取消了航班「熔斷機制」,並不斷調整社交距離措施。我們經常提到精準防疫,以數據說話,在不斷容許最大的社會和經濟活動之餘,按着風險管理穩控疫情。我覺得在過去六個月,這穩步向前、穩扎穩打的部署是成功的。現時亦到了一個階段可以放寬其他社交距離措施,因為回望過去,是由原來(確診者)需要集中隔離,改為不需要集中隔離,這大風險的階段,我們已經成功度過。而檢疫安排由本來七日改為「0+3」,我們亦已經度過,風險可控。接着,我們通過針對性的安排舉辦多項大型活動,因應舉辦大型群體活動可能引致的風險作出了針對性的安排,最後能管控疫情、管控風險,令我們得以穩步前進,不斷舉辦很多社交活動和國際盛事,這亦是經過部署的。我非常感謝盧教授上任後,在精準防疫及風險管控方面,做得非常專業並且成功,令我們過去六個月能夠穩扎穩打,邁向今天的目標,這完全是按照我們的政策,以及整體上穩中推進的計畫進行。
至於內地的疫情、病毒,以及藥物供應方面,我交由盧教授回答。
醫務衞生局局長:關於一些內地疫情的消息,我希望大家要留意,網上有很多未經證實的信息,亦可以說是謠言,關於這些所謂新的變異病毒,或是「白肺」等,希望大家要查清楚來源。國家衞健委(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已經作出澄清。現時來說,據我們所知,內地流行的仍然是Omicron的變異病毒株,與世界各地沒有特別的分別,亦暫時未有一些新的變異病毒株出現。至於藥物方面,我想交由衞生防護中心徐樂堅醫生談談香港的藥物供應,包括公營體系和私營市場的供應。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謝謝局長。就市民所留意的撲熱息痛,這是退燒藥物,其實在公營機構,醫院管理局已儲備足夠數量可以供到醫院管理局求診的人士使用。在今年年初,我們對每個確診個案都有提供一個防疫包,內有撲熱息痛藥物。就現在個案數目,儲備數量足夠未來超過半年的用量。至於坊間一些藥房、藥行,政府當局亦與很多藥房、藥行繼續密切聯繫,因為我們知道本地有不少生產商會生產撲熱息痛藥物,所以在供應上我們認為暫時足夠本地市民需求。不過我亦想提醒市民,不需要特別針對某個牌子的退燒或止痛藥,因為不少藥品都含有撲熱息痛成分。
12月28日, 為了讓市民生活繼續有序復常,因應疫情發展及經衞生署考慮過相關風險後,政府今日(十二月二十八日)公布,由明日(十二月二十九日)起進一步調整本地防疫抗疫措施,包括撤銷界定密切接觸者及發出檢疫令、撤銷「疫苗通行證」要求、撤銷佩戴口罩以外的社交距離措施、調整檢測安排,以及維持本地醫療服務。
由明日凌晨零時起生效的調整包括:
撤銷界定密切接觸者及發出檢疫令
———————————————
香港經歷過去三年的疫情,隨着疫苗接種率大幅提升,以及第五波疫情令整體社會對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已達甚高水平,加上醫療系統防治能力提升,新冠病毒對本地公共衞生的風險已有所改變。
大量社區感染個案不僅令界定密切接觸者變得困難,檢疫令亦大大增加防疫社會成本。為進一步恢復社會和經濟活動,讓市民生活復常,政府決定撤銷密切接觸者(包括確診者同住人士)的檢疫安排和不再界定密切接觸者,以及撤銷向他們發出檢疫令的做法。換言之,確診者的同住人士日後無須接受強制的檢疫和檢測,可以自由外出,而衞生署亦會發出相關健康措施建議,以減低感染傳播風險,當中包括自願每天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快測)直至第五天(以同住確診者接受檢測或接收陽性樣本翌日為第一天;如無接受檢測或接收樣本紀錄,則以同住確診者收到陽性檢測結果通知當日為第一天),並自行監察健康狀況。
同時,衞生主任會撤銷早前已發出的檢疫令。換言之,正在住所或檢疫設施進行檢疫的人士由明日起將無須繼續檢疫。政府會安排身處檢疫設施的人士有序離開,並就相關撤銷安排的公告刊憲。
因應上述調整,由明日起,政府會停止向密切接觸者派發抗疫物資包,亦不再特別公布高層官員及其辦公室人員的感染情況。
政府發言人強調,現時確診者的隔離安排暫時維持不變,政府會繼續向確診者派發抗疫物資包。政府會密切監察本地疫情發展,並視乎世界各地對感染新冠病毒人士(尤其是沒有病徵的確診者)隔離安排的最新發展,適時調整香港的相關措施。
撤銷「疫苗通行證」要求
———————————
「疫苗通行證」自推出以來,有效鼓勵市民接種新冠疫苗並成功提升疫苗接種率。第二劑及第三劑的新冠疫苗接種率由今年二月底時分別71%及23%,大幅提升至現時的93%及83%,為香港建立了穩固的免疫屏障。考慮到現時本港已接種三劑疫苗,以及等同接種三劑的有效接種率已達94%,政府會撤銷透過《預防及控制疾病(疫苗通行證)規例》(第599L章)實施的法定「疫苗通行證」要求,包括現時適用於抵港人士的「臨時疫苗通行證」安排。
發言人強調,新冠疫苗對預防感染後出現重症和死亡均高度有效。政府會繼續鼓勵及便利尚未接種適當劑量的人士(尤其「一老一幼」等高風險人士),盡快接種新冠疫苗。
撤銷佩戴口罩以外的社交距離措施
———————————————
在保障公眾健康的大前提下,政府一直致力平衡社會及經濟需要,適度調整各項社交距離措施,以期讓市民生活有序復常。
考慮到最新疫情發展,以及市民大眾對日常生活復常的期望,政府明日起會撤銷佩戴口罩以外的社交距離措施,包括在《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F章)下對餐飲業務處所及表列處所營運的限制及規定(例如每組人數的上限、組與組之間的距離要求、關閉例如蒸汽浴和桑拿設施等設施的要求、處所員工進行快測的要求等),以及《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聚集)規例》(第599G章)下就在公眾地方進行羣組聚集作出的限制。
但現階段,政府會維持《預防及控制疾病(佩戴口罩)規例》(第599I章)下強制佩戴口罩的要求,即市民在身處公共交通工具、指明公眾地方及第599F章下餐飲業務處所和表列處所時,須繼續按現行要求佩戴口罩。任何人如身處《郊野公園條例》(第208章)第2條所界定的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內的戶外公眾地方,則可以繼續按現行規定不用佩戴口罩。適用於餐飲業務處所及表列處所佩戴口罩的要求載列於附件。政府會不時檢視有關規定,並適時公布最新的調整安排。
佩戴口罩是預防各種呼吸道病毒傳播的有效方法,可以同時保護佩戴者和其他人。香港正值冬季流感期,避免市民因新冠病毒和流感雙重感染而引發嚴重病症更尤為重要,佩戴口罩亦有助保障本港醫療系統。
優化檢測安排 保護重點人群
—————————————
政府會繼續致力保護重點人群,除了公立醫院病人外,也會特別保護在院舍和學校的人士,減低病毒傳播對他們的健康風險。
在院舍方面,各項現行的檢測安排會繼續維持,當中包括所有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員工須維持每天進行快測,並每兩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以保障院舍院友。
教育局亦會審視學校方面的疫苗接種情況,檢視和調整進行快測的安排,並與學校商討及徵詢衞生防護中心的意見。
政府會全面停止每天就住宅樓宇發出強制檢測公告,但全港各區80多個社區檢測中心和檢測站會繼續為巿民提供核酸檢測服務,包括為「願檢盡檢」的市民提供免費核酸檢測服務;以及為需要取得檢測結果的市民(如出行外遊所需證明)提供收費核酸檢測服務。
維持本地醫療服務
————————
政府會致力保障本地醫療系統及資源,確保有需要的香港居民可以優先得到醫療服務及藥物。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會繼續強化緊急應變系統及醫療系統,確保資源有效運用及提升應對能力,並優先為「符合資格人士」確診者提供醫療服務及藥物。
由明日起,「非符合資格人士」(如非香港居民及旅客等)將不能使用醫管局指定診所及遙距診症服務。雖然醫管局仍然會為確實有緊急需要的非符合資格病人提供緊急治療服務,惟非符合資格的病人須按照憲報刊載的收費,繳付按成本計算而比符合資格人士為高的治療費用,若在治療過程中獲處方新冠口服藥物(如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及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他們亦須支付有關藥物的費用。
私家醫院和診所早前已經可透過衞生署及醫管局分配新冠口服藥物。政府呼籲私家醫院和診所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減輕公共醫療系統負荷。此外,私營醫療機構可直接向有關藥廠訂購兩款新冠口服藥物,非符合資格的新冠確診病人應直接在私營醫療機構獲取治療及處方有關藥物。
發言人強調,公共醫療系統就新冠病人需要的藥物(包括含「撲熱息痛」成分藥物及上述新冠口服藥物等)備存量充足。衞生署及醫管局亦正加大採購量並會理順派藥安排,以確保有充足醫療資源應付本地需要。
疫苗方面,政府的一貫政策目標是確保政府的疫苗接種計劃下有足夠疫苗供應。復必泰二價疫苗和兒童及幼兒配方疫苗只會優先免費提供予香港居民接種。復必泰原始病毒株疫苗和科興疫苗方面,亦只有當非香港居民能夠證明符合指定逗留要求(即最少逗留30日)方可合資格接種這些疫苗作加強劑之用。
此外,非香港居民可望於短期內自費到私營醫療機構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非香港居民來港接種疫苗屬私營市場行為,與政府採購不同,是兩個獨立系統。政府會密切監察政府疫苗接種計劃下的疫苗供應情況,確保香港居民的疫苗接種不受影響,亦不容許短暫來港的非香港居民於政府疫苗接種計劃下接種免費疫苗。
持續監察病毒形勢
————————
政府堅持公共衞生防控,密切監察本地疫情發展,包括維持污水監測,在各區採集污水樣本進行冠狀病毒檢測;抽驗公立醫院接收的個案,以及社區檢測中心和檢測站的陽性樣本,以按照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持續監察新冠病毒變異及疫情發展,包括有否出現「需要關注的變異病毒株」。
發言人表示:「特區堅持放寬但不放棄防疫抗疫。政府一直以科學為本、精準抗疫、風險可控、便民利民的精神應對新冠疫情,在保障巿民健康及保護公共醫療系統的同時,務求盡量減低對社會正常活動的影響,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效果。政府會繼續密切監察新冠病毒變異及疫情發展,按照科學數據分析,及時調整抗疫措施。」
12月28日,政府今日(十二月二十八日)表示,為應對新冠疫情,環境保護署與渠務署正在各區採集污水樣本進行冠狀病毒檢測,並在一些地區檢測到污水呈陽性的結果,顯示該地區的處所可能有隱性患者存在。
快速測試
因應以下各區的污水檢測結果呈陽性和病毒量相對較高,房屋署及當區的民政事務處將會陸續向以下地點的居民、在地工作清潔員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合共約五萬個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以輔助識別感染者:
· 觀塘區 — 秀茂坪南邨
· 東區 — 杏花園、山翠苑、仁樂大廈、匯豪峰、太吉樓、太明樓、寶峰園及逸樺園
公眾如就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有疑問,可瀏覽以下網頁連結(www.coronavirus.gov.hk/rat/chi/rat.html)。
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時,應留意和跟從製造商的指示,正確進行測試和讀取結果,並宜在讀取結果後立即拍照以作紀錄。進行測試前後須潔淨雙手,盡量減少在採集樣本區域內放置非必要用品。進行測試後,需要小心包裹和密封測試套件的所有組件,並妥善棄置。若家居環境在採集樣本的過程中受污染,應以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或70%酒精進行消毒。
以快速抗原測試首次取得陽性結果的人士可透過「2019冠狀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人士申報系統」網上平台申報(www.chp.gov.hk/ratp)。若市民使用網上平台有困難,可致電183 6119自動系統登記身分證明文件及電話號碼。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於稍後聯絡有關人士,以完成申報程序。
澳門特別行政區
12月28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綜藝館疫苗接種站明(29)日起停止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已預約人士按原接種日期和時間可到青洲、下環、湖畔嘉模及海洋花園衛生中心接種站接種疫苗,而已預約人士也會收到短訊通知;此外,望廈體育中心疫苗接種站亦於12月31日起停止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為此,各衛生中心的疫苗接種服務時段作出了相應調整,敬請留意以下安排:
12月29日至12月30日疫苗接種服務時段
- 黑沙環及筷子基衛生中心接種站:上午9時至12時30分;下午2時至晚上7時30分;
- 青洲、下環、湖畔嘉模及海洋花園衛生中心接種站:上午9時至12時30分;下午2時至晚上9時30分;
- 海傍、石排灣衛生中心、路環衛生站接種站:上午9時至12時30分;下午2時至下午5時30分;
- 塔石A館接種站:上午10時至下午6時30分。
12月31日至1月2日疫苗接種服務時段
- 黑沙環及筷子基衛生中心接種站:上午9時至12時30分;下午2時至下午5時30分;
- 青洲、下環、湖畔嘉模及海洋花園衛生中心接種站:上午9時至12時30分;下午2時至晚上7時30分;
- 塔石A館接種站:上午10時至下午6時30分。
12月28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昨(27)日新增86名新冠病毒確診患者入住衛生局的隔離治療設施;此外,昨(27)日有2人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離世,均為女性,91及94歲,2人沒有接種新冠疫苗及有基礎疾病。
12月28日,由2022年12月27日00H00至24H00,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的查詢熱線(28700800)共接獲457宗查詢。
當中,0宗電話查詢並不涉及疫情。關於疫情的457宗查詢或意見,已即時轉線至以下部門代表跟進或記錄,情況如下:
- 衛生局457宗(涉及:關於疫苗查詢13宗;關於病徵報告34宗;關於出入境檢疫措施125宗;關於醫學觀察酒店1宗;關於核酸、抗原檢測80宗;關於健康碼79宗;關於申請解除紅、黃碼39宗;關於其他防疫措施48宗;關於醫療服務26宗;關於其他12宗。)。
台灣地區
12月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宣布,因應中國疫情升溫,為保障國人健康安全,及早發現確診者連結醫療照護,並防範及偵測高風險變異株,自明(112)年1月1日零時至1月31日(航班表定抵臺時間),除維持現行不開放中國觀光客來臺之政策外,搭乘自中國4個直航航線,及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之來臺旅客,入境時須於機場(或港口)配合採集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採檢後儘速返回住所進行7天自主防疫及後續自我篩檢,篩檢陽性者依規定進行5+n居家照護及自主健康管理,陽性檢體則後送疾管署昆陽實驗室進行病毒定序。
指揮中心指出,隨中國近期調整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加上其疫情資訊不明、感染者有激增情形,目前已有日本、義大利等國家紛紛祭出相應邊境管控措施,加強對中國入境旅客全面採檢、管控航班或其他嚴格措施,預期中國疫情亦可能衝擊我國防疫及醫療量能。
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COVID-19疫情變化難測,除上述中國加強採檢措施外,其餘入境旅客,入境時或入境前14日內有疑似COVID-19症狀者,仍請主動洽機場(或港口)疾管署檢疫人員,配合健康評估及採集唾液檢體後,於搭車前往住所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及落實手部衛生。
指揮中心強調,所有入境旅客抵臺時領取快篩試劑後,請落實7天自主防疫規定,於入境當天或自主防疫第1天,以及有症狀時進行自我快篩,以維護自身及國人健康;自主防疫期間外出時,需持有2日內快篩陰性結果。篩檢陽性者依規定進行5+n居家照護及自主健康管理。
12月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公布國內新增28,16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7,942例本土個案及22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5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7,942例本土病例,為12,740例男性、15,190例女性、1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657例),臺中市(3,600例),桃園市(3,252例),臺北市(3,211例),高雄市(2,712例),臺南市(2,323例),彰化縣(1,324例),新竹縣(1,089例),新竹市(924例),苗栗縣(668例),屏東縣(506例),雲林縣(484例),基隆市(361例),宜蘭縣(353例),嘉義縣(345例),南投縣(343例),嘉義市(248例),花蓮縣(229例),臺東縣(130例),金門縣(128例),澎湖縣(52例),連江縣(3例)。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2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6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3例具慢性病史、15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10月28日至12月24日,死亡日期介於12月17日至12月25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2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08例男性、11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中國(17例),香港(12例),日本(10例),泰國及德國(各2例),美國、紐西蘭、馬來西亞、越南、義大利及韓國(各1例)移入,另177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11月27日至12月27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0,681,92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914,704例排除),其中8,766,272例確診,分別為39,796例境外移入、8,726,42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5,145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5,12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954例、臺北市1,645例、臺中市1,609例、高雄市1,484例、臺南市1,132例、桃園市1,121例、彰化縣956例、屏東縣585例、雲林縣499例、南投縣492例、苗栗縣416例、嘉義縣394例、宜蘭縣322例、基隆市313例、花蓮縣262例、嘉義市260例、新竹縣254例、臺東縣193例、新竹市163例、金門縣37例、澎湖縣37例;另17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並提醒體質敏感、有慢性病或發燒、呼吸道症狀的民眾,於人潮較密集區,仍建議戴口罩,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健康。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防護中心 :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2465.html
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csr/don/05-january-2020-pneumonia-of-unkown-cause-china/zh/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1/content_5471164.ht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_(2020年第1號)
加拿大衛生部: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html
加拿大新聞網: https://www.newswire.ca/
約克區衛生部:https://www.york.ca/wps/portal/yorkhome/health
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https://www.hketotoronto.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ctoday.htm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news/
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