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C 成立研究院,首項研究指出加拿大華裔在領導層中代表性嚴重不足
CPAC 研究院宣佈正式成立,併發佈最新研究報告,表明加拿大華裔在各行業高級領導層中代表性嚴重不足。該研究首次通過詳實的數據,反映了加拿大華裔在大多倫多地區近千家規模最大的企事業單位高級領導層中代表性缺乏的問題,同時進一步探討了阻礙華裔群體晉陞高級領導職位的種種障礙和可能的解決策略。
這項研究所涵蓋的八大行業包括公共服務、司法、企業、核心醫療保健、教育、慈善、民意代表以及公營機構,地理範圍包括大多倫多地區的25 個城市,其結果填補了該領域研究的一個空白。之前有關華裔和東亞裔數據的缺乏,反映了研究和解決華裔在高級領導職位中代表性不足這一問題的緊迫性,也凸顯了這項研究的重要性。
CPAC所收集的數據顯示,華裔在大多倫多地區雖然佔人口的11.1%,但在董事會和高級執行官員中只佔2.17%。在四大會計師行和七大律師事務所的高層領導中、以及大多地區10 個公立和天主教教育局的局長和副局長中,華裔人數全部為零。
在所有行業中,華裔在民選的民意代表中的比例最高,為4.95%,而在司法部門法官中的比例最低,僅為0.74%。
該研究同時收集了第二梯隊領導層的數據,以期展望未來華裔在高級領導層的前景。因受數據可獲得性的限制,這方面只對公共服務、司法和高等教育三個行業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加拿大華裔的代表性只有1.90%,甚至低於第一梯隊。進一步凸現了華裔面臨的困境以及打造共容性領導梯隊的嚴峻性。
研究人員通過對24名高管的深度訪談,進一步探討了華裔加拿大人在晉身高級領導職位的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障礙。首先是種族和性別偏見、臉譜化成見和歧視,這些顯性或隱形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歧視和偏見,在個人和系統與制度層面都有存在。
其次是職場中對領導力的「雄性化」和「西方化」的模式化觀念。華裔因為文化背景的影響,常常被認為不具備模式化觀念中「領導」的自信或強勢,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他們表現出堅定的自信和強勢,又往往會引起反彈,因為他們不再符合安靜順從的「模範少數族裔」的臉譜化形象。
在高級領導層面缺乏拉一把的伯樂和導師以及華人自身成功的榜樣是華裔晉陞領導職位的又一重要障礙。包括華裔在內的少數族裔鮮少在高級管理層看到相似種族背景的人,這也往往導致他們缺乏爭取領導崗位的信心和希望。
另一項意料之中的發現是種族和性別偏見的相互作用,這令加拿大華裔女性成為雙重的少數群體。該研究與以往一些研究的發現類似,華裔和東亞女性由於數百年來被西方話語塑造成服從、被動和恭順的形象,從而很難被視為領導者。
"這些新發現很重要,豐富了我們學院在過去十年建立的高級領導角色中女性、黑人和種族化群體的代表性的數據和分析",瑞爾森大學多元化學院院長溫迪· 修基爾(Wendy Cukier)評論說,「很明顯,我們需要解決植根於組織機構政策和做法中的系統性歧視和種族主義。不同公司中領導層代表的差異表明,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不是缺少少數族裔的人才,而是機構和企業缺乏有力的措施。象[聯邦政府]'50-30 挑戰'這種鼓勵企業設定切實的目標 、並實施循證戰略的舉措不僅會促進公平,還會促進創新和經濟發展"
CPAC的研究提供了提高職場公平、多元和共容(EDI)的幾項關鍵戰略,其中包括提高對EDI的認識和理解、最高層的切實重視和支援、堅實的EDI 基礎結構、具體和有傾向性政策和實踐,以及打造公平共容的企業文化。
研究認為,政府也是推行EDI的關鍵參與者,特別是在通過立法、法規和政策塑造公共話語和推動變革方面。政府可以為相應的研究、教育和支援EDI發展的專案和舉措提供財政支援。最後,各級政府本身作為僱主可以以身作則,為其它機構和企業做出榜樣。
CPAC的研究報告可以在https://cpac-canada.ca/publications/獲取。
關於CPAC 研究院
CPAC 研究院是一個獨立的研究、教育和培訓機構,旨在提供以研究為基礎的理論和數據,促進在加拿大社會增進理解和全面消除阻礙公平、多元和共容的系統性障礙,並協助解決與華人社區民生相關的重大問題。
想瞭解更多資訊,請存取https://cpac-canada.ca/about-cpac-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