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黃彩珍基金會宣布2021林黃彩珍奬得主
來自溫哥華的乒乓球冠軍手,以平均分99.5安省Bolton市的尖子,在卡加里對社會公義倡導者,和萬錦市的跆拳道黑帶武士。這些都是第二十四屆林黃彩珍獎十八位獲獎者中的四位。
林黃彩珍基金會每年頒發獎學金,以表彰加國優秀華裔學生,今年是第二十四屆。自1998 年基金會成立以來,已超過一百三十名獲獎者。其中許多現已在其所選領域的領導者;包括律師、醫生、企業家、工程師、設計師、教育家、會計師和牙醫,他們的發展遍佈全球。
第二十四屆林黃彩珍獎頒獎典禮將於十月二十三日(星期六)東岸時間下午二至三時半舉行,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可以觀賞這次虛擬活動。這活動獲多倫多大學士嘉堡分校慷慨地贊助,技術支援,以Zoom形式進行。
由於仍在疫情中,本屆獎項總數再次加倍,共有十八名學生獲獎。其中包括來自卑詩省、亞省和安省的獲獎者。本基金會很高興能在此刻增加對年輕人的支持。
毫無疑問,今年的得獎者出類拔萃,他們將繼續在個人領域中追求卓越成就,包括在學術、藝術、社區服務、運動、環境保護、人權和創新方面。今屆新增了兩個獎項;未來領袖獎以紀念林黃彩珍的幼女Pam Lumb Collett,以及評審精選獎為紀念基金會委員Valerie Mah。
林黃彩珍長女暨林黃彩珍基金會主席陳林瑞玲Arlene Chan表示:「評審團從加拿大各地眾多優秀申請者中選出十八名獲獎者是一大挑戰。眾年輕人多才多藝,在各領域內都表現出色,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母親會為他們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
林黃彩珍基金會每年頒發以上的獎項,目的不但去表揚卓越成績的華裔青少年,鼓勵他們百尺竿頭,不斷精進。同時亦為了紀念早期華裔加人的拓展歷程,為這一代作出的犧牲。我們希望得獎者能體現林黃彩珍的理念和精神。林黃彩珍一生不倦不休地服務多倫多華人社區,為加國華人公益發聲,她亦是第一位華人婦女獲頒加拿大國家勲章。她的一生傳奇,永留千古。
2021年林黃彩珍獎獲得名單如下:
多倫多大學士嘉堡分校學術獎得主:
李君宜Caitlin Lee來自安省奧克維市Iroquois Ridge H.S.中學。君宜在扶輪社主辦的音樂節上成績優異,展示了她的另一面。她對科學的興趣使她有機會參與幾所大學所主辦的科硏項目,包括皇后大學的SEEDS enrichment program,多倫多大學的MedYSP program。在十一班時,她參加了大學先修班Advance Placement考試,在心理學和英語科考試中都獲得了五分。去年,她參加了加拿大皇家銀行所舉辦的Tech Under Twenty Cup比賽獲得冠軍。她現就讀於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健康科學系。
安光植Matthew Ahn 來自安省Bolton市Harold M. Brathwaite S.S.中學。光植在四年的國際文憑課程IB programme 的平均分都在95% 以上,而在大學入學試的六科中取得了99.5% 的優異成績。在課堂外,他對大自然和拉丁美洲歷史感興趣,更贏得2020 HOSA Canada Fall Leadership Convention 及2021 Chem 13 News Waterloo 比賽亞軍。安光現正參與Yahia Gawad 醫生所監督關於新冠病毒免疫診斷的研究項目。他獲得麥克馬斯特大學卓越獎學金,並計劃在有闗病毒與免疫的硏究,能找出新方法來應對這挑戰全球複雜和迫在眉睫的問題。他就讀於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健康科學系。
Chung-Kotcheff 家族藝術獎得主:
玟玟Madison Fong 來自安省Hamilton 市的 St. Thomas More C.S.S.中學。玟玟熱愛唱歌和作曲。希望有一天能在專業的錄音室錄制自己的作品。在疫情期間,她連續100天在家門前唱歌給前線醫護人員,向他們致敬。她的行動感動了St Joseph’s Healthcare Hamilton 的總裁,把她歌聲放上推特及醫院。CHCH電視台也加以報導。她還出現在#CanadaTogether O Canada 廣告中。在校內,她是合唱團的成員,這經驗幫助了她建立舞台信心。玟玟希望從事音樂教育工作,把音樂的力量展現出來。她現就讀於Brock University,將來成為音樂老師。
徐承寧Katherine Xu 來自安省Burlington市Nelson H.S.中學。她以中國、日本和西藏傳統音樂創作音樂劇,承寧渴望準確地把亞洲文化介紹給西方媒體。她的YouTube頻道吸引了大量跟隨者。受電視劇《Avatar:The Last Airbender》的配樂啟發,在疫情下開始寫音樂,並放上TikTok 頻道廣受好評。她現在正與行内專業人士合作,製作ATLA 音樂項目。她獲獎無數,包括她的原創歌曲“Top of My School”贏得Audition Showdown大奬,AMDA’s Summer Conservatory。她曾參與百老匯線上音樂會,並與Joshua Turchin 一起演出。她還使用不同媒介創作有關文化和氣候變化等問題的作品,得到了國際認可,在2020 海洋保護意識藝術大賽中獲得了榮譽獎。她現就讀於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 數學系。
Lu Family 社區服務獎得主:
鄭加瑜Sarah Cheng來自卑詩省素里Surrey市Windermere S.S.中學。加瑜主要的貢獻是成為SPARK 基金會義工領袖角色。她是SPARK “感謝前線員工”項目的共同領袖。在該項目中,她的團隊為素里市Kinsmen Place Lodge 護老院的前線員工送上二百份餐。她領導超過五十多位由中學和大學生所組成的SPARK大使計劃。在短短的三週內,以加拿大紅十字會所提供的六萬元資助,把八百個裝滿食品及衞生用品的背包,分發給露宿者和低收入家庭。她還是Windermere for Wellness 的創辦人,這是一個高校學生會,通過活動、研討會和文章去宣傳積極的心理健康。她現就讀於卑詩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商業和電腦系。
Mariane Olivian 來自安省康山Thornhill 市St. Robert C.H.S.中學。自2017 年9 月Mariane 加入SJMF(Siempre Juntos Mas Fuerte/Together We Are Stronger),2019年當上主席。這是一個由青年領導的慈善機構,旨為有需要的多明尼加人的家庭建造房屋。她擔任Connect4Cancer 分部的副總裁,為加拿大癌症基金會提供幹細胞收集活動。2019 年與同伴共同創立了一家非牟利貼紙店“MAJE Studios”,擔任首席執行官和平面設計師,利用她的創造力和營銷經驗為Rebuild the Block 等當地慈善機構提供協助。她是校內藝術委員會代表,在那裡她幫助組織了一個有八十多人參與的室內自行車活動,為Coast to Coast Against Cancer Foundation籌集了超過一萬五千加元。她現就讀於卑詩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科學系。
Murphy & Chung Chartered Accountants 運動獎得主:
周雯Benita Zhou 來自卑詩省溫哥華市West Point Grey Academy學校。她七歲時得父親的啟蒙而愛上乒乓球運動。周雯曾代表加拿大隊參加不同級別的國際比賽。她的勝利是從失敗中學習,在遇到困難時以堅持和誠實的態度自我反省,不會因失敗而氣餒,這也是成為動力的源泉。正是這些經歷,讓她實現了她最自豪的時刻;成為第一位在加拿大冬季運動會上獲得三枚金牌的女性。她這鼓動力和決心使她成為奧運運動員,成為多枚金牌得主。周雯現就讀於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商業系。
林美希Melissa Lam 來自安省萬錦市Unionville H.S.中學。美希是跆拳道黑帶三段。她曾參加國家級比賽,並在2015 年加拿大全國跆拳道錦標賽上獲得銅牌。她贏得了6個全國冠軍頭銜,在加拿大全國跆拳道錦標賽上獲得6枚金牌。她代表了國家隊3 年,並贏得了加拿大公開賽,以及2017 年泛美跆拳道錦標賽的銀牌和銅牌。2018年,她被選為加拿大跆拳道協會青年全國跆拳道最有價值球員。在省級錦標賽上獲得8枚獎牌,包括5枚金牌。 除比賽外,美希也當上義工,在訓練,示範,比賽和裁判作出貢獻。美希現就讀於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商業系。
Choi King和John C. Mah 家族創新獎得主:
賴德安Albert Lai 來自安省萬錦市Pierre Elliott Trudeau H.S.中學。德安致力硏究科技。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他設計了一個移動應用程式,讓學生能夠收到最新由學校所發出的資訊。該程式已被同學廣範下載,更與約克區教育局合作,正硏究將該應用程序推廣到局下的四萬名中學生。 在Omdena 項目中,他與全球30名數據科學家合作,喚醒社會對飽受戰爭蹂躪地區有關受精神創傷所引發的問題。他和他的團隊為瑞士世界宣明會設計了首個機械人聊天室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患者,從而對此作風險評估,幫助二十三個國家/地區的PTSD患者找尋治療方法。此外,他是Neurofit VR初創公司中最年輕的成員,該公司設計虛擬運動程式通過鍛煉幫助患者克服腦損傷並改善大腦健康。徳安現就讀於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電腦科學系。
彭婉晴Emily Pang 來自安省烈治文山市Richmond Hill H.S.中學。婉晴志願改善年輕人對領導、參與和貢獻機會的認知。這一願望促使她與志同道合者創立了ViteRevue,這是一個由學生主導的非牟利組織,透過成立知識平台、訪談系列和舉辦月度網絡研討會為年輕人提供伸展機會。他們網站上的平台已被700 多名學生連結上。同時,他們擴展有關社區參與的系列採訪,讓同學們認識其他非牟利組織。今天,此服務已擴展到兩個國家,加強青少年對社區服務的計劃及協助成為未來的青年領袖。ViteRevue現為無數年輕人提供機會和資源來拓展他們的技能和視野。婉晴現就讀於多倫多大學的Rotman學院商業系。
Maximilian 家族基金人權奬得主:
謝偉Tom Xie 來自卑詩省溫哥華市Eric Hamber S.S.中學。謝偉是一位義務導師,被學校選為社區事務主席。 他建立了一個網站,並且是線上有關人工智能,機器人和量子技術圈的活躍成份子。他改善社區網站,讓大眾能從裡面學習和交流防疫知識。他亦協助卑詩省律政司David Eby從網上平台上收集有關社區青年所面對的困難的資料。他也是卑詩兒童醫院基金會的義工為基金會籌款。2019年夏天,當他協助博士生研究員Quentin Geissmannk開發一種新的數據採集工具時,使他對其未來的職業規劃變得更加清晰。他希望成為一名軟件工程師,應用人工智能等技術以幫助提高醫療保健系統的效率。謝偉現就讀於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軟件工程系,輔修生物學和商業。
倩盈Evelyn Carey 來自安省萬錦市Bur Oak S.S.中學。從小學開始,倩盈已在社區做義工,並擔任萬錦市所主辦的特殊活動項目當義工,協助和教導不同年齡層,身心有缺陷的學生游泳,及其它水上活動。去年十二月,她在校内帶頭為CTV和救世軍所合辦的玩具籌款活動,籌集了超過一千一加元。她目前擔任不同的非牟利組織,如安大略青年醫學會的內部事務主任,Bleed the North 的平面設計師等。除參與校內,外不同學會及組織的活動外,她也是一名教游泳教練。倩盈現就讀於多倫多大學密西沙加分校University of Toronto Mississauga生命科學系。
Fay 和 John Wong 環保獎得主:
陳嘉欣Kathy Chen 來自安省萬錦市Unionville H.S.中學。嘉欣意識到人類要在十二年內改善生活上帶來對氣候變化的災難,促使她採取更積極保護環境的行動。因此,她與志同道合者共同創立了Seedlings 一個致力於以逐步改變生活方式來減少社區的碳排放。他們成立了一個免費交換植物種子圖書館,幫助社區人士自己種植食物,鼓勵多食素。他們是David Suzuki 基金會地球日活動的主講者,並參加了關於環保的第229 號法案附表6 的虛擬會議。Seedings 通過各式的線上活動,引導其他青年去支持環保,更錄製及播放有關信息,讓大眾分享他們的經驗。嘉欣明白到讓别人改變,先把自己改變。嘉欣現就讀於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環境科學與系統工程設計系。
Kara Yeh 來自卑詩省溫哥華市Britannia S.S.中學。Kara 熱衷有關對環境的可持續性,她更加入校內回收學會為執事,推動其所屬社區有關環保教育。她是環保青年聯盟成員,在Strathcona 社區種植項目中,學習有關園藝和領導的技能,以使Renfrew Ravine 公園的植物蓬勃生長。Kara 領導參與可持續發展會議,倡導環保意識,在那裡她為溫哥華各地的學生舉辦外展活動,以了解環境的可持續性。她的減少食物浪費項目,在Britannia科學博覽會上獲得榮譽獎,使她對環保的創意能在大溫地區科學博覽會中展示。她現就讀於卑詩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科學系。
紀念Pam Lumb Collett 未來領袖獎得主:
顏採姸Jolie Gan 來自亞省卡加里市Sir Winston Churchill H.S.中學。採姸經歷了一場家庭危機,這激勵了她幫助弱勢社群,尤其是有色人種。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她創立了青年法律領袖組織Youth Leaders in Law (YLL),該組織的使命是鼓勵不同文化的學生學習法律。YLL 團隊已發展超過40 多名成員,其訊息也對世界各地學生帶來影響。採姸曾擔任加拿大皇家騎警全國諮詢委員會最年輕的成員,與政府官員、執法部門和政要合作提出建議,制定政策、文獻審閲、活動介紹,以便分發給心理健康中心,學校,青少年看守所。她是亞省衛生服務的顧問,為醫療團隊提供有關衛生政策、青少年治療和政府事務的建議。她支持了三百多名專業人員,並領導了許多改善患者生活的項目,包括與移民家庭溝通以消除語言障礙。她希望能努力為社會建立一個更加公正、積極和建設性的未來。採姸現就讀於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社會科學系。
延歡芳Juliana Macevicius 來自安省奧沙華市Maxwell Heights S.S.中學。歡芳是不同性取向LGBTQ+社區和心理健康服務的積極分子。她通過杜咸區Boys and Girls Club參與反欺凌活動。她擔任義工,如游泳教練助理,項目活動負責人、並最終創立了自己的項目GLOW(Girls Lead Our World)。GLOW 專注於學習新技能、建立自尊、賦權和建立有意義的聯繫。她於2018 年獲得了他們的年度義工獎。其後她創立了“幸福信Letters of Happiness”非牟利機構。他們擁有超過三百 名義工,用手寫的慰問信送給加拿大各地的三家醫院和長期護理院。今年,她獲得了安省義務服務獎。歡芳現就讀於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健康與生命科學系。
多倫多文華獅子會紀念Valerie Mah 評審精選獎得主
思賢Caleb Wu 來自卑詩省烈治文市Steveston-London S.S.中學。思賢3 歲時被診斷出患有一種罕見的血癌,他不得不在充滿紫外線的燈箱中度過一段時間以治療他的皮膚和淋巴瘤。在治療期間,目睹其他患者與病魔纏鬥,使他創立了Project Lightbox,以樂高玩具組件去設計和組裝自製的作品,以支持醫院裡的兒童,後來擴展到支持有財務需要的兒童。他創造了二百多套獨特的樂高玩具,捐贈給了卑詩省兒童醫院、烈治文醫院兒科部門和YMCA兒童俱樂部等組織。2019 年夏天,他將三十套Project Lightbox 套裝帶去送給在印度的Pandita Ramabai宣教中心,在那裡他教導孩子組裝。他的努力得到不同團體的支持,包括加拿大政府Rising Youth的支助。他以完成了超過十二萬五千件樂高組件去啟發支持者,致力於在黑暗中點亮一㸃光。恩賢現在讀十二班,主修媒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