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與分化政治的背後 - 匯澤
近期的中文社交媒體,可謂出現了一些「狂熱」。近日在幾個中文的微信圈中,接連出現很多重複的帖子,講話的語言猶如末世警言,大肆批評加拿大當前的狀況,把加拿大描述得無比黑暗,好像你的孩子很快就會被誘導成同性戀、難民即將加拿大吃空、國家的刑法似乎在不知不覺的「陰謀論」之下就被改變、人們因此而因言獲罪、整個國家將變成穆斯林統治的沙尼亞世界等等… …。
這些針對華裔人士的宣傳,似乎在某個時間不約而同地到來,突如其來地佈滿了大大小小的中文圈中。在一些局部社區,這似乎是個瘋狂的年代。與中國大陸的文革有一比拼!
本來,一個普普通通的M-103動議,竟然被突然熱炒成本國一個重大的政治爭議。加國政壇上,經常會有一些公益性的決議,比如譴責「反猶主義」、譴責對某一個族裔、某一類宗教的歧視等等。之所以要把一個族裔單獨提出來,全因為當時的歷史條件。同樣是「譴責伊斯蘭恐懼」的動議,根本不涉及修改刑事法,更談不上修訂原有的言論自由的相關法律,在去年10月就得以在國會全數通過(包括聯邦保守黨在內的各黨支持),今年早些時候在安省議會也可以全數通過(包括安省保守黨全部在場省議員的支持)。
但是,為何在今年的聯邦保守黨手裡,就成了最大問題?近期掀起的一場針對整個宗教(伊斯蘭教)、整體民族的反對、恐懼熱潮,多個聯邦保守黨人士在其中積極推動,到底是意欲為何?
依靠假象、恐懼排外拉人入黨
當然,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在華人社區出現的形形色色宣傳貼,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其一是對某一個保守黨候選人推崇備至搖旗吶喊,甚至把其他的保守黨內的對手形容成「內賊」,加以批判;其二,秘訣就在每篇文章的最後,都不約而同地勸說華人「入黨」,聲稱「盡一點點力量。再說一遍,行動的代價就是15元」,有的以感情豐富的詞語鼓動說:「原來愛國就這麼簡單,$15!」……
難道這股風潮的推波助瀾,就是因為聯邦保守黨正在競選黨魁?
此次候選人出奇地多,浩浩蕩盪有十多位候選人,然而保守黨內曾經被看好為接班人的資深大腕如馬凱、康尼等等,都不願意參加競選,令這場競賽頗為「耐看」。
本來,幾個未曾有建樹的候選人為了當選,跑到華人圈來拉人入黨,招兵買馬,這個做法無可否非。因為長期的黨員就這麼幾個,他們熟悉黨內的歷史變遷,了解每個候選人的經歷和政見,自然早已心裡有數。唯有從外邊用「聲情並茂」的方法拉來的吃瓜群眾,似乎才能成為每個候選人最可信賴的「鐵桿支持者」。也許正因如此,每個候選人的團隊新招的黨員越多,自己當選成為黨魁的勝算就越大。這樣的做法也無可否非。
但是,吸引吃瓜群眾成為新黨員,至少應該呈現一下自己對未來國家建設的藍圖和願景吧?目前看到的一些候選人,談到建設願景的似乎很少。至少通過這些來華人朋友圈裡來招募的人字裡行間,吸引人關注的議題,更多的是「穆斯林」、「穆斯林」、「穆斯林」……。在另一方面,保守黨的多個候選人,不惜跑到經常發表反移民、白人至上言論的所謂「記者」那裡接受采訪。似乎在加拿大這個國家裡,經濟建設並不重要,就業並不重要,醫療健康也不重要,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極力阻擋穆斯林,防止這個國家被穆斯林所 佔領……。
經濟好轉,只好拿阻擋穆斯林吸引支持者?
在經濟方面,反對黨也許不願意承認的是,加國經濟正在轉好。記得兩年前的現在,2015年加國正在遭遇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按照通常的經濟學定義以及保守黨自己立法的定義,這就是屬於經濟衰退。如今,加國經濟出現穩步增長,最新的統計局數據,今年2月全國新增就業15,300,超過預期,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全職就業大幅增長,新增105,000個,失業率持續降低。加拿大出現了連續六個月的就業增長,創造了近十年的記錄。
數據顯示,杜魯多政府推出的為中產減稅、為中產家庭增加兒童福利金的政策,促進了居民消費,令市場更加活躍。杜魯多政府開拓與中國的經貿關係的舉措,使得加國的農產品(包括油菜籽)出口大幅飆升,帶動了加國出口的增長,連續三月保持順差。
有些政治人物也許不願意承認的是,安大略是加國的經濟強省,失業率也持續下降,連續23個月低於全國平均,經濟增長超過全國平均和G7各國的平均。
恐懼、排外情緒,破壞多元社區的和諧
那些鼓吹一個宗教、一個族裔的人必將「Take Over(佔領)、統治加拿大」的言論,其實在加國似曾相識。一百多年前,主張白人種族優越的人要求保持「白色加拿大」,同樣也是大力鼓吹和煽動針對華人的恐懼,聲稱華人將佔領這個地方,搶佔白人的飯碗……,以此要求把華裔移民排除在外,甚至集體對唐人街進行洗劫和打砸搶。甚至到了近代,還有人抱怨華人在白人的地盤大肆修建華人商場。
針對一個族裔、一個宗教的排斥、恐懼政治,不僅不符合社會現實,而且也不符合現代社會的加拿大價值觀。加拿大是個多元文化和接受外來移民的社會,每個族裔、每個種族、每個宗教的人們,都具有包容的心態,在這里平等生活、和諧相處。這個社會之所以具有活躍的生命力、和諧的社區、以及有更大能力接觸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不是儘管它還是多元文化社會,而恰恰因為它是個多元文化社會。而恐懼的政治分化這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令社會不安全。某些政黨人士而為了政治利益而煽動這種排外情緒,是缺乏底線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