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倫多華人社區大事回顧:魚翅 -只供食用不能買賣? 之三 加拿大華人社區對禁止出售魚翅的反應
加拿大華人社區對禁止出售魚翅的反應是多元且逐漸演變的,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聲音與態度:
一、支持者(以年輕世代與環保人士為主)
主要觀點:
- 生態保育重要:許多年輕一代華人認為保護鯊魚生態系比傳統習俗更有價值。
- 文化可以進化:他們強調「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在尊重傳統的同時捨棄不合時宜的部分。
- 象徵革新價值觀:部分社區領袖與婚禮籌辦者推動「無翅婚宴運動」(Shark-Free Wedding),在多倫多、溫哥華等地受到響應。
例子:
· 一些華人環保團體(如「華人保育聯盟」)積極向社區宣導魚翅產業的殘酷真相。
· 華裔年輕人常在社交媒體發起話題,如#NoSharkFin。
二、反對者(以保守長輩、傳統商家為主)
主要觀點:
- 魚翅象徵吉祥富貴:在部分長者心中,魚翅是婚宴或喜事的「面子菜」。
- 政策干涉文化自由:有人認為政府禁令過度干預華人文化傳統,甚至有種族偏見之虞。
- 餐飲業經濟損失:部分中餐廳業者擔心魚翅禁令會衝擊高端宴席收入。
例子:
- 2012 年加拿大溫哥華與列治文市推動禁魚翅時,有華人社區人士聯署反對,認為是「針對華人文化」。
- 有部分華人議員當時在國會辯論中表示:「不該把華人文化污名化為不人道行為。」
三、中立與漸變者(多數群體)
態度:
- 許多人處於「尊重傳統但可接受改變」的過渡狀態。
- 他們認為可用其他菜式(如花膠、燕窩)替代魚翅,既保留體面也不違反生態倫理。
社區轉變的跡象
- 多倫多、溫哥華的華人婚宴中,魚翅湯出現頻率明顯下降。
- 超市與餐館主動下架魚翅產品,轉推素翅、仿魚翅等替代品。
- 新移民與老華僑之間的文化觀念差異正慢慢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