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counter
Skip to main content

多倫多華人洗衣業專題探討 之九 洗衣機的發明與發展

「世界上首部洗衣機」,要分成手動洗衣機與電動洗衣機兩個階段來看:

1691 年(英國)

  • 英國專利局有記錄到最早的「洗衣機」專利,類似一種 木桶+手搖桿 的裝置,用於攪動衣物。
  • 這可以算是最早的「概念性洗衣機」。

1797 年(美國)

  • 一位名叫 Nathaniel Briggs 的美國人,在新罕布什爾州申請了第一個在美國登記的洗衣機專利。
  • 可惜這份專利在 1836 年美國專利局大火時被燒毀,原圖已不可見,但一般認為是一種木製搖動式裝置。

1851 年(美國)

  • 美國人 James King 發明了第一台帶有 滾筒設計 的手動洗衣機,比之前的木桶攪拌更有效率。

1901 年(美國)

  • 美國工程師 Alva J. Fisher 發明了第一台 電動洗衣機,命名為 Thor
  • 這台洗衣機由芝加哥的 Hurley Machine Company 製造。
  • Thor」採用 電動馬達 驅動金屬滾筒,被普遍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台商業化的電動洗衣機。

1930s–1950s

  • 自動控制技術逐漸加入,洗衣機從半自動進入「全自動」時代。
  • 二戰後美國及歐洲普及,成為家庭必備電器之一。

1950 年之後,洗衣機進入了真正的「家電化、現代化」時代:

1950 年至今的洗衣機發展

  • 二戰後經濟復甦,洗衣機逐漸走入中產家庭。
  • 半自動洗衣機最常見:需要人工加水、移動衣物到脫水槽。
  • 北美以 上掀蓋(top-loading 為主,歐洲則多用 前置滾筒式(front-loading)。

1960s:自動化初步

  • 出現第一批 全自動洗衣機,可自動進水、洗滌、漂洗、脫水。
  • 程式旋鈕 控制成為標準配置。
  • 洗衣機開始成為「結婚必備家電」,普及率大幅上升。

1970s:技術與設計革新

  • 電子控制系統 開始應用,洗衣程序更精細。
  • 多段水位與多種洗程 出現。
  • 設計更強調 堅固耐用,許多 1970s 的機器在農村或小鎮還能使用到今天。

1980s:節能與安全意識

  • 開始強調 省水、省電,環保概念初步出現。
  • 引入 自動溫度調節,可保護衣物材質。
  • 部分品牌加入 兒童安全鎖 與防過熱功能。

1990s:數位化與多功能化

  • 微電腦控制 普及,程序更多樣,精細分為棉、絲、羊毛等模式。
  • 開始整合 洗脫烘一體機,雖效率有限,但方便小空間使用。
  • 設計更時尚,成為家居美學的一部分。

2000s:高效與智能萌芽

  • 歐洲推廣 高轉速前置滾筒,脫水率高、烘乾更快。
  • 變頻技術(inverter motor 廣泛應用,降低噪音與耗能。
  • 部分高端機開始嘗試 LCD 顯示屏 與簡單智能控制。

2010s:智慧化與物聯網

  • Wi-Fi 連線、手機 App 控制 開始普及,可以遠端啟動或監控。
  • 引入 蒸氣洗、抗菌洗、超音波清洗 等新功能。
  • 節能標章(如北美的 Energy Star 成為銷售重點。

2020s–至今:人工智慧與永續方向

  • AI 自動感測系統:能根據衣物重量、髒污程度自動選擇最佳模式。
  • 超高效節能:採用更少用水、更低能耗的循環系統。
  • 永續材料與環保設計:機體部分採用可回收材料,並減少微塑膠釋放。
  • 部分前沿研發:無水洗衣技術(CO₂ 清洗、納米泡沫) 正在試驗階段。
  • 世界上最早的洗衣機概念 1691 英國專利(木桶式)
  • 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洗衣機 1901 年,美國 Alva J. Fisher 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