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觀園》六百期特別活動 走近中日文化匠人
9月23日,由鳳凰衛視與日本駐華大使館共同舉辦的“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系列活動之大巧若拙·淬煉匠心暨《文化大觀園》六百期特別活動”在日本駐華大使館舉行。
今年9月,《文化大觀園》迎來開播後的第600期節目。節目開播以來一直關注中日間的文化交流,並多次赴日拍攝選題。其中《匠人之國》系列、《中國元素日本制》系列以及《歌劇「鑒真東渡」》等選題都取得較大反響。2017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借此機緣,這次活動以“匠人”為主題,邀請到多位元重量級嘉賓到場,深入瞭解日本文化,探討匠人精神與中日文化間的異同。
作為《文化大觀園》的主持人、總策劃,王魯湘以其淵博的學識、睿智的主持,贏得廣泛的知名度,引領《文化大觀園》成為中國電視界獨樹一幟的文化標杆。在開幕演講上,王魯湘生動地講述了節目開播以來的點點滴滴。開播12年來,《文化大觀園》遍訪古刹名山,探尋遺址古墓,二十二次進故宮,數十次問道高僧,拜訪過百余位大師學者。從民俗文化,到異域古城,從神秘文明,到西方藝術,12年,王魯湘深入每一個現場。
談到匠人精神,他說:“其實我們電視人也是匠人,我們常說搞電視的人是體力勞動同腦力勞動相結合,以體力勞動為主,這就是匠人的勞作特點。我就是這樣的一個電視匠人,我的同事都是。把手裡的活做好,做精,做絕,就是我們的追求和事業心。
事實上,《文化大觀園》堅守12年,埋頭苦幹600期,光靠聰明是堅持不住的,這裡確實有一股拙勁,’大巧若拙,淬煉匠心’,就是我們今天在這裡正錄製的電視訪談的主題,相信嘉賓們一定能碰出思想的火花!”
作為主辦方之一,鳳凰衛視執行董事、鳳凰研究院院長王紀言分別用中文和日文向日本大使館和到場的嘉賓表示感謝。王紀言說:“我認為《文化大觀園》是華語電視臺中做的時間最長的文化節目之一。節目的國際取材中很多來自於日本,在採訪中日本文化界的朋友給予了我們大力幫助,在此利用這個機會我代表鳳凰衛視向日本朋友表示感謝。”
日本駐華首席公使伊藤康一則用中文進行演講,他說:“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際,《文化大觀園》六百期特別活動在此拉開帷幕,我感到非常高興。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中日文化交流綿長悠久,希望用文化作為紐帶促進中日間的廣泛瞭解和交流。”
活動現場,有來自日本的國寶級能樂鼓師大倉正之助與中國內地青年舞蹈家朱晗合作帶來精彩的能樂大鼓·古典舞,以及由赤塚派傳人漆藝大師三田村父子帶來的難得一見的漆器蒔繪技藝表演,還有料理人渡邊孝帶來的匠心日料。到場嘉賓不僅大飽眼福,同時也大飽口福。
來自中日文化界的各位嘉賓,針對“中日文化交流”和“匠人精神”兩個主題進行了深度的論壇沙龍。
第一場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論壇環節,王魯湘對話前國家宗教局局長(歌劇《鑒真東渡》推動者)葉小文、東京華助中心代表理事顏安,以《鑒真東渡》為主線,探討了中日文化交流。
第二場論壇以“china瓷器·japan漆器”為題,王魯湘對話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教授、國畫大師李可染之子李庚,以及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白明和赤塚派傳人漆藝大師三田村父子。從藝術出發,探討中日文化中的匠人精神。
到場的觀眾也參與到論壇討論中來,借著千載難逢的機會,向現場的嘉賓提問。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大家對中日文化交流的認知以及對匠人精神的理解,還讓大家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性。現場嘉賓精彩的討論和思想碰撞經由節目組全程錄製,將製作成兩期節目在鳳凰衛視中文台播出。
為了慶祝《文化大觀園》節目開播600期,節目組將連續推出一個月的日本特別選題系列。活動當天,同時舉行了欄目新書《匠人本色》的發佈活動,經過多年的深入採訪和製作,《文化大觀園》沉澱了豐富的素材和故事,《匠人本色》由王魯湘執筆撰寫,講述日本匠人系列故事。
《文化大觀園》開播於2006年,是鳳凰衛視一檔有十二年歷史的文化欄目,也是一檔在中國大陸和全球華人圈播出的高端文化紀錄片節目。感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與陪伴,為了讓節目更好的前行,我們誠邀您繼續與我們一起探索和記錄文化的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