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Oct2022
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 中共二十大如何與世界對話? 中新社記者 鄧敏
(中新社) 中共二十大正在北京舉行。世界各個國家和政黨如此矚目是次大會,不僅想看懂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施工圖,也在觀察中國如何定位自身與世界的關係,能否繼續以負責任大國角色為動盪中的世界注入穩定和確定的正能量。
在二十大報告中,外界關切的重要議題得到了清晰明確的回應:中共如何看待世界大勢與中國發展,中國希望推動建設什麼樣的世界,構建什麼樣的新型國際關係,新時代中國將實行什麼樣的外交政策……
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這個路口指的就是和平與發展。”外交學院副院長高飛稱。
中共老一輩政治家曾作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的歷史性判斷,中國也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當此之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另一方面,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世界各國人民皆面臨何去何從的抉擇。
正是在這個關鍵的歷史十字路口,中共二十大旗幟鮮明地亮出了中國的抉擇: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新時代中國外交的總目標,也是為人類前途命運的世界之問、時代之問、歷史之問提供的中國智慧與答題方案。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我們踐行多邊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共二十大報告指,中國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落實。顯然,這是在進一步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是在向全世界重申,中國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更是踐行者。
過去十年,得益於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帶一路”倡議,東非有了高速公路,馬爾代夫有了跨海大橋,老撾由“陸鎖國”變為“陸聯國”,中歐班列也成為保障全球物流穩定暢通的重要生命線。 “從‘一帶一路’倡議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的提出和實踐,近十年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一直在展現著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印度尼西亞學者維羅妮卡如是說。
正因如此,人們也有理由相信,以中共二十大為新的起點,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的中國,將會打造更多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值得注意的是,在論述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時,二十大報告亦指中國式現代化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表明,中共既強調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也“胸懷天下”,並致力於為實現現代化營造穩定的外部環境。其具體表現就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在“新征程”上以此作為中國外交佈局的核心要素:
——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格局。
——堅持親誠惠容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
——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髮展中國家共同利益。
然而,全球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也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某些國家正“築牆設壘”,試圖“脫鉤斷鍊”,單邊制裁、極限施壓,無所不用其極。對此,中共二十大強調,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這正是在努力增信釋疑,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化解“金德爾伯格陷阱”,以製度改革和創新破解“集體行動難題”,共擔全球治理責任,共建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
外界注意到,在論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時,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冷戰思維,反對乾涉別國內政,反對搞雙重標準。 “這一系列反對恰恰體現出中國敢於鬥爭的精神。”高飛說,“中國反對的這些行為都和人類進步發展方向相悖,是導致世界出現諸多問題、不能有效合作的重要原因。作為一個負責任、講原則、守底線的國家,中國不願意也不能夠看著世界滑向霸權主義、強權政治,走到新冷戰的地步。”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員劉典稱,當前,國際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和平穩定。 “在此時點,中共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既為中國更好應對當下世界局勢,亦令中國成為全球政治經濟體系的重要‘穩定器’。”
中共二十大明確傳遞出對世界光明前途的信心,同時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亦有清醒認知。路雖遠,行則將至。中共將如何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兌現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的承諾,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