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之國加拿大,加大移民力度 - 匯澤
11月1日,加拿大移民部長胡森公佈了一年一度的移民計劃。雖然是“一年一度”,但在這一年,胡森部長破天荒地一口氣製定了三年的移民指標:一年比一年逐漸上漲,到2020年,移民指標將比2017年增長13% ,達到接近全國人口1%的水平。目前,加國移民的年收入量約為0.8%。
2015年,加拿大吸納移民的人數是27.18萬,隨著自由黨政府執政以後,已經大幅調升了年度的移民指標。 2016達到29.6萬,接近原先定下的30萬移民的目標。從2015至2020年,計劃吸納的移民人口上升25%。看這個趨勢,加國政府已經定下決心,逐步增加每年吸納移民的人數。胡森還要出訪中國,出席加拿大駐中國南京簽證中心開業,這是中國新增7個簽證中心之一。
加拿大為什麼要增加移民人數?這個問題頗為挑動一些人的神經。在加拿大,有些右翼人士一直反對增加移民,他們把很多怨恨的問題歸結於移民——不是搶掉了本地人Old Stock的飯碗,就是增加了本地人的負擔(經濟、罪案、社會福利等等等等),反正兩方面都會指責。在全球,多個地方排外思潮盛行,世界上排斥移民的風潮在興起,加拿大毅然決然地加大移民力度,這是一個比較大膽的舉動。
其實,自從麥家廉出任移民部長期間,加國的移民已經走上了快車道。這裡不得不說到一個人:鮑達民,Dominic Barton,加拿大人,但是在全球經濟界頗有名望,專注金融部門改革、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的治理以及全球化等課題。自2009年起,鮑達民出任諮詢公司麥肯錫的全球總裁。鮑達民和中國的淵源也相當深厚,曾在上海居住了五年時間,因對當地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所作出的傑出貢獻而榮獲上海市政府所頒發的“白玉蘭紀念獎”。
鮑達民:加大移民,經濟振興
自2015年自由黨政府上任之後,總理杜魯多特別任命鮑達民領導一個“經濟增長顧問委員會”,要求該委員會考察加拿大的經濟以及長遠的前景,提出大膽的建議,以驅動包容性的、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打造一個為中產階層有利的強勢經濟,並幫助政府將概念轉化成行動。
鮑達民的顧問委員會於2016年10月提出了第一份報告,於今年2月提出了第二份,主題都是“走向繁榮的路徑——重置加拿大經濟增長的軌道”。在第一份報告中,他們分析了當時加國的宏觀局勢,指出雖然加拿大擁有活力的民主、充足的自然資源、以及教育程度非常高的產業隊伍,但加國經濟在持續疲弱的全球經濟條件下,也面臨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的挑戰,其中人口老齡化和生產力發揮不足是兩大結構性困難。
在第一份報告裡,委員會提出了三條建議:一是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釋放生產力,並建議政府設立加拿大基礎設施開發銀行(這一銀行與中國倡導的“亞投行”很相似,目前政府已經在推進)。第二是帶動外來投資到加拿大。第三條就是通過移民,吸引加拿大需要的人才。
在第三條關於移民的建議中,鮑達民的委員會還進一步提出一些具體行動:在未來5年內將吸納移民的總數從30萬提升到45萬,注重經濟類移民;注重吸納加國需要的吸頂尖企業人才及特殊人才,以幫助本地高增長、創新型企業尋找管理人才、促進他們的國際競爭力;調整快速通道(EE)的打分結構,容許國際留學生更容易轉移民;改善資格認證標準,並為新移民提供更多重新培訓或提升的機會,以幫助所有新移民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貢獻所有加拿大人。
當時麥家廉就指出,將移民人數提升到45萬有些過於大膽。但政府適當增加移民數量,是必然之事。政府採取了負責任、適度的、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加大移民,適應人口結構變化
增大移民數量,不僅是為了振興經濟的需要,也是本國出生率低、人口老齡化之必然。 1971年,加國社會中工作年齡的人士和老年人的對比是6.6比1,到2012年,這個比值是4.2比1,到了2035年,這一比值將達到2比1,也就是平均每兩個工作年齡的人士,需要支持1個進入退休年齡的老人。加拿大的勞動力大軍,需要新移民作為補充。這就是社會現實。
新增加的移民指標中,大部分歸類於經濟類移民,,也將舒緩家屬移民等的積壓時間。
加拿大是全球在移民方面的領先者。新的聯邦政府認識到,新移民在加拿大的未來成功中起到關鍵作用,移民支撐著我們多元化的社會、文化和經濟,對調整本國的人口結構、促進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上世紀60-70年代起,加拿大開始將多元文化設立為國策,移民制度也進行了根本的變化,實行了打分制,而不是以移民來源國來決定是否批准移民。從此加拿大走上一條逐漸多元化的道路,大批來自歐洲以外的移民來到這個移民的國度。多元文化正是這個國家構建多族裔和諧共進的基石。在當今的國際社會,對不同的少數族裔以平等、包容和歡迎之心看待,更成為加拿大的一個重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