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改革:讓人看得起病,也要付得起藥 - 匯澤
2月27日,聯邦政府公佈了新一年的財政預算。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7年,加拿大經濟增長了3.0%。自從自由黨執政以來,加國經濟擺脫了2015年連續兩個季度經濟負增長(以及經濟衰退)的局面,新增就業接近60萬,失業率下降到40年來最低。雖然加拿大依然面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不確定影響,但在過去兩年,中產階層的壯大,為社會注入了更多消費,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加之政府投資於民、投資於各地社區,促使加拿大已經連續兩年出現比較好的年景。
然而,要讓經濟增長的紅利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分享,社會更需要公平的機制。聯邦政府新一輪的預算,主題是《平等+增長:壯大中產階層》,正是試圖讓各階層的人士都能獲得真實和公平的成功機會,需要扶持的群體包括女性,包括低收入人士,也包括新移民。
聯邦政府最近做出一個新的舉動,聘請安省的衛生廳長賀施金領導一個新的顧問委員會,在聯邦層面推動一個全國性的處方藥保健計劃。新聞報導稱,賀施金的顧問委員會將廣泛諮詢業內人士、各省及地區政府、原住民和專家,就醫藥計劃向聯邦政府提出選項。
加拿大已經有全民醫療體系,這是從1960年代,來自沙省的省長道格拉斯推動的改革,讓社會中的每一個居民都納入醫療全民的醫療保險,不論貧富,每個人都能看得起病。這是加拿大價值觀的體現,令加國驕傲。
但是,加拿大的處方藥並不是每個人都進入保險,沒有一個全民的醫藥計劃。而是通過各種公立和私營的醫藥計劃(通常很多大企業都有員工的醫藥福利),讓社會大部分進入醫藥保險。這就造成很多人沒有納入任何一個醫藥計劃。越是低收入的人士,越是有可能沒有醫藥計劃,而很多自僱人士、女性、新移民和年輕人是也沒有醫藥計劃。但在另一方面,如果病人遇到嚴重、或者長期的疾病,藥費的負擔就會相當之重,造成社會上有一部分人看得起病,但付不起藥費。
據研究顯示,加國社會有70萬人因為這一窘境,不得不犧牲食品的費用。這個社會需要一種機制,幫助最底層的人士能夠進入醫藥保險的計劃。這樣的狀況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希望聯邦政府的這一舉措,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安省先行一步,讓25歲以下保健無憂
賀施金本人是個註冊醫生,曾經因為他在醫學方面的專業工作和救死扶傷獲得加拿大勳章。一次作為衛生廳長在舉行新聞發布會時,觀眾席上的一位人士突然暈倒,賀施金立刻從廳長角色轉換為醫生,衝下台來為這位人士施救。在擔任安省衛生廳長期間,賀施金代表省府推出了OHIP+計劃,為安省25周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免費的醫藥服務。安省的老年人已經獲得相關的醫藥計劃,為年老的一代提供了看病和醫藥的保障。此次將兒童及青少年納入醫藥計劃之中,讓正在成長的一代有健康護理的保障。安省政府希望,這是醫藥改革的第一步。
加拿大還有一套體制,就是「醫藥分離」。醫生開處方藥,根據病情的需要,但是藥方與醫生或醫院無關。病人可以到任何一個藥房買藥,藥方與醫生診所無關,也不隸屬於醫院。這樣的體制有利於防止醫生為了自己或者醫院的經濟利益,主動為病人多開處方藥,開貴的藥,從而抬高處方藥的費用。
賀施金的委員會不僅可以提出聯邦的醫藥解決方案,而且還有望解決加國藥費昂貴的問題。當前的處方藥體制,各省分管各省的醫藥事務,各自為政。而如果聯邦政府出頭,協調各省的力量,全國各省集體訂藥,政府的談判實力就遠遠大於每個省單獨訂藥。以這種「團購」的方式和藥廠談判,就能為全國各省節省很多藥物費用,有分析稱每年能節省42億元。
推動醫藥改革,是幾十年來早就應該做的事情,賀施金前去為醫藥改革出謀劃策,眾望所歸,但面臨的難度和復雜程度也會相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