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華麥家廉大使國殤紀念日感謝一戰13萬華工
11月11日,加拿大駐中國大使館一如既往舉辦紀念日活動。1918年11月11日11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協議生效,每年這一日加拿大各地及英聯邦國家都舉行儀式,紀念在歷次戰爭中的陣亡將士,弘揚軍人為國獻身的精神。今年的紀念日,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週年。
加拿大駐中國大使麥家廉(Hon. John McCallum)閣下在致辭中,特別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有13.5萬中國勞工。麥家廉大使表彰這些中國勞工為盟軍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並向這些中國勞工表示感謝。
正在北京出席加中經濟金融戰略對話及商貿訪問的四位加國部長及一位省長,包括聯邦財政部長莫爾諾、國際貿易多元化部長卡爾、農業及農業食品部部長麥考利、庫務委員會主席兼數字化政府部部長佈萊森、紐芬蘭和拉布拉多省省長鮑爾等,也出席在北京的紀念日活動。
以下是麥家廉大使講話全文:
11月11日,是特別的國殤紀念日,因為在一百年前,1918年11月11日,幾乎在同一時刻,停戰協定在歐洲西線戰場開始生效。遺憾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其他衝突的結束。
在戰爭中,我們響應號召捍衛加拿大人和盟友的自由,與威脅自由的暴政鬥爭,但為此付出了昂貴的代價,近11.5萬加拿大軍人和平民在戰爭中失去了生命。這個損失提醒我們武裝衝突沒有任何光榮的成分。正因如此,每年保持紀念日活動儀式才格外重要。
每年的11月11日,我們紀念那些獻出寶貴生命的先烈。最重要的是,通過當天的活動,我們必須時刻警醒——戰爭的代價不應被遺忘。
既然我們在中國舉行紀念日活動,那麼我在此也想講述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一戰”的歐洲戰場上,有13.5萬中國勞工為盟軍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近一個世紀以來,這段歷史在世界各國的史書中都鮮有提及。
1917年,法國和英國因戰爭陷入了勞動力極端匱乏的窘境,於是在中國招募勞工。大多數中國勞工都來自山東省。
在抵達歐洲後,中國勞工在法國工廠工作,並在比利時的英國前線從事非戰鬥類工作。
當時的工作條件很艱苦,有3,000名華工人去世。從另一方面來說,另有3,000人在戰爭結束時決定留在法國,從而建立了在法國的首個華人社區。
剩下的12.9萬人回到中國,為家人帶回了總額約5,300萬法郎的巨額收入。英國和法國當局一致對中國工人的工作效率給予了高度肯定,尤其是那些留下來幫助戰後重建的中國工人們。幾乎所有人都獲得了獎章,其中一些人還憑藉英勇表現獲得了嘉獎。很多人取道加拿大回家,1920年,《哈利法克斯先驅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讚揚了中國工人對戰爭獲勝的寶貴貢獻。
當我們今年再次彰顯紀念日的重要時,除了要紀念在捍衛自由過程中獻出寶貴生命的加拿大人,我們也不應該忘記向13.5萬名中國勞工致以最真誠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