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治專訪 - 園藝博覽會
春暖花開,北半球再次回復到一年一度綠色生機之際,北京正值舉行2019世界園藝博覽會。這個博覽會曾經在中國的昆明召開,而昆明別稱「春城」,一年四季如春,一年四季都有花開,加拿大的滿地可也曾主辦過這一博覽會。今年,這一盛會再次回到中國,在北京召開。
這樣的園藝博覽會,中國為什麼梅開二度,再舉辨園博會?陳國治認為,首先,北京是一個國際旅遊點,況且中國人多,對旅遊業有很大的振興作用。據報導開園以來,會館人丁興旺。適逢五一勞動節長周末,遊客持續攀升,一天達到十多萬人。
其二,中國歷史長。悠久源長的歷史始終顯示出中華文化與環境的和諧觀念。在中華文化中,無論是一棵樹、一枝花、一片綠地,都有深刻的描述。因此,中華文化與綠色文明有深刻的淵源,人與自然,「天人合一」,這是中華歷史長期形成的文化理念。
其三,中國的地勢和氣候多樣化,對人類的生存環境有極大的代表性。中國擁有世界最高的地方,喜馬拉雅山,東奔一直去到沿海地區的海岸線,海拔跨度世界上絕無僅有。另一方面,中國有北方極端寒冷的地方,也有南方熱帶氣候的地方,如海南島。可見中國由地形從海平面到世界屋脊,由熱帶到寒帶的綜合性氣候,因此造成非常多元化的植物、花卉品種和自然景觀。令到中國的花卉園藝的品種非常之多,林林總總,把這麼多種不同的花卉和樹木展示給世界,非常精彩。
第四,中國人對花是情有獨鍾。生離死別,都有花。中國的詩詞歌賦,堆滿花草樹木,形容和寓意舉不勝數:您想做君子,有蘭花。您想發財,有各種發財樹。想富貴,有牡丹。您想消聲匿跡,有菊花。打仗,有草木皆兵。打麻將,有梅蘭菊竹......
陳國治表示,中國人最鍾意賞花,這是悠久的中華文化培育出來的習慣。在中國南方,過年最熱衷的事情,就是行花市。中國人也鍾意養花,據報導從1999年昆明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到今年,雲南一個省的花卉種植面積擴大了66倍,花卉總產值從4.7億元飆升到超過500億元,二十年增長了112倍,花卉市場成為一個重大的消費經濟。當然,中國人也鍾意「吃花」,各種花茶和茶葉品目繁多。
歸根結底,陳國治認為,園藝的世界博覽會,是人與自然和諧回歸的一種象徵,當今的世界,有氣候變化的威脅,有各種不同的疾病,大家對環境的保護越來越注意。令人關注的議題,是如何清除、減少和防止對環境的污染,如何減少霧霾,如何減少PM2.5的數值,如何能有更清潔的水,更清潔的土壤。環境對人的生活質量、疾病和壽命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通過園藝博覽會,推廣綠色生活觀念,提倡花卉樹木,推動環境清新,想信是園藝大會最重要的啟示,進一步提醒人們在發展經濟的時候,也需要注重愛護我們生存的環境.
陳國治表示,環境污染及氣候變化,給世界造成巨大的威脅和經濟損失,中國目前已經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因此在這一方面做出大力投入,他曾率領安省代表團訪問中國的比亞迪汽車製造廠,該企業迅速躍升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電動)汽車廠商令人矚目。環境保護和發展經濟是可以相輔相成的。花卉帶動經濟,綠色經濟也在引領未來經濟的發展。因此,注重保護環境,發展綠色產業、清潔科技,不僅是個生態文明的進步,也可以打造成為未來經濟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