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華裔媒體工作者協會與約克區警察局聯合主辦保護人身安全講座
2019年5月24日,多倫多華裔媒體工作者協會(Toronto Chinese Media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與約克區警察局聯合主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公益講座,講座的內容包括如何應對詐騙恐嚇電話及在危急情況下如何保護人身安全,以提高華人社區遇到各種不測局面的防範意識和應對措施。這次在協會會所開展的講座是多倫多華裔媒體工作者協會近期系列活動之一,參會人員包括多家媒體代表和新老移民。
講座由多倫多華裔媒體工作者協會會長彭良健博士主持,主講者是身材與思想一樣“魁梧”的約克區警察局多元文化部華裔警官周海寧:週警官用清晰流暢的語言與邏輯分析講解各種案情,再加上他對社會和族群文化的獨到觀察與見解,讓每一個到會者都受益匪淺,難怪記者會如此高度評價週警官了。
針對記者提出最近有媒體人接到恐嚇電話的問題,週警官的回答是應該立即報警。因為恐嚇是比撬門砸窗或錢財詐騙嚴重的多的刑事罪,即使只有低於5%的恐嚇會實施,但為了阻止這種可能性的發生,還是應該立即報警。
而且,刑事罪的報案是沒有時限的,所謂接到恐嚇電話沒有在24小時內報案就失效的說法是誤解;至於接到的恐嚇電話沒有顯示電話號碼之類的取證問題,那就交給警方去處理好了,警方會通過技術手段調查取證。
最重要的,通過報案,即使沒有將恐嚇者定罪,也會把恐嚇者列入觀察名單,而恐嚇者以後再打電話來就算騷擾電話(騷擾電話也是刑事罪);這樣可以有效預防和減少罪案的發生。小偷不會只偷一次,恐嚇者的恐嚇也是一樣。
除了恐嚇是刑事罪,華人口中的一些嚇唬人的言語也是。比如說“弄死你”、“殺你全家”、“燒了你家”、“我要自殺”等;沒有人報警也就算了,只要有人報警,這些話分分鐘讓你進局子。有個陪讀媽媽因為孩子經常去教堂少回家,媽媽跟孩子說“要燒了教堂”,結果差點被送進精神病院。
根據周警官的辦案經驗,在華人社區發生盜竊案後,鄰居的態度基本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很快就會把門關上,結果小偷經常會再次光顧這個社區。而在西人社區,鄰居則會盡一切努力將所有知道或觀察到的信息告訴警察,而且一旦有可疑車輛或人進入社區,就會報警,這樣就讓罪案發生的機率大大減少。
關於去年發生的多起槍擊案,有聽眾質疑多倫多的治安是不是很糟糕。週警官告訴大家,雖然因為“TAVIS”和“Carding”的取消,緊縮了警察臨檢嫌疑人的權利,但從性質上說,多倫多的槍擊案多數是黑幫之間的火併,針對平民的較少;而從槍擊案的數量而言,人口與多倫多相當的芝加哥要多8-10倍,所以多倫多還是比較安全的。
週警官還針對接到詐騙電話怎麼辦?如何防止入室盜竊和保護人身安全等問題作了詳盡的說明,這方面的詳細內容下次給大家再介紹。
這次活動促進了警民關係,也讓與會者得到很大的收穫,活動結束後,彭良健會長代表多倫多華裔媒體工作者協會向周警官表示了誠摯的感謝,到會者希望協會多組織這樣的有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