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May2025
6 汨羅江畔 之 流火之路 葉左肇
第六章:流火之路
江南三月,山雨初歇,林深之處卻燃起一場不知從何而來的野火。
火是從那片積滿枯葉的竹林燒起的。風翻葉響如浪,一線火舌蜿蜒蛇行,眨眼間已吞下一整片山坡。鳥驚獸走,村人倉皇奔逃,唯有屈原站在火前,手執蘭枝,面如止水。
他早知有此一日。十六年來,他救人、種蘭、寫詩、渡魂,皆是為此刻而留。
火中傳來孩童的哭聲——是那位曾向他討過紙鳶的瘦小男孩,困於竹棚之中,四面烈焰翻飛。村人欲救而不敢近,屈原卻已掠身而入。他裹身濕衣,踹開門扉,將孩子緊緊抱在懷中,一步步踏過火地,身上衣襬早已焦黑。
火光照紅了他的臉,也映出他眉間無懼的沉靜。
孩子安然,他卻忽然仰天長歎。這一聲嘆息,似穿越三百年,回蕩於楚山楚水之間。
「我本非人,為詩而留。今日詩盡,火可送我歸矣。」
他將最後一卷詩稿投入火中,那是十八年來他所寫的《草木別章》,收有《魂問》、《夜蘭》、《無國》諸篇。火焰吞卷,紙化為灰,灰隨風飄,落於江岸蘭田之中。
有人欲阻他離開,他卻微笑著揮手:「詩成之日,人亡之時。騷魂自焚,不待世認。」
此夜,滿山火光如晝,火盡之處唯見一道人影遠去於山道。隔日,他所居茅舍化為焦土,唯有一塊未燃之石上,刻下一句詩:
「若詩不朽,我何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