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汨羅江畔 之 詩魂十六年 葉左肇
第七章:詩魂十六年
三百年後的某個夜晚,汨羅江中有一縷蒼光飄起,化為一名衣襟飄然的青衣人,沉默無語,自江水中踏浪而行。
他不記姓名,只記得夢中有蘭、有劍、有長歌。
朝廷誤認他為逃犯,捕而流放至江南最南隅——蒼梧之地。
此地群山疊嶂、江水彎曲、人語不通,唯有一湖一舟、一筆一紙,伴他開始十八年無名歲月。
詩引:「魂自汨羅來,未記名與年。天南無路問,水冷夢猶鮮。」
流放之初,無人識其名。他在稻田間耕作,山林間獨坐,以詩筆記錄江南草木之性、人情之冷暖。
他教孩童讀楚音詩韻,與漁夫論風浪、與巫女問神靈。每逢仲夏,他會折蘭草、祭江神、輕吟楚歌,無人知他來自何處,卻皆喚他為「騷翁」。
他常說:「詩,是我唯一可逆天的舟。」
年復一年,這位騷翁成為江南傳說,然他從不向人提起「屈原」之名。
某年夏,江南大疫,村人染病,無人敢近。他獨居山庵,以藥草救人,取水煮藥,夜讀楚簡,唱誦《九歌》。
瘴雨漫江,他夜坐庵中,自問:「若我魂為詩所縛,此生可否為詩而活?若此江無名,無國,無主,詩之所在,可否即為故鄉?」
此夜夢中,他見一鏡中之人,正是當年汨羅投江之己。鏡裂,詩未斷。
十六年後,他白髮蒼蒼,舟行江上,行至湘水與汨羅交會之處。
霧起之夜,江水翻湧,他聽見當年《懷沙》之吟、楚人招魂之鼓。
他將十八年所寫詩簡投入江中,竹簡如鳥,紛飛入水。
江心隱現昔日宮殿虛影,懷王對他一拜,眾臣跪地,惟他靜立。
最後,他轉身不入幻景,只留下一句話:「我已不為朝廷、不為國君。我為天地作詩,為後人留下問天之名。」
此後江畔再無其人,唯每年仲夏,蘭舟一葉漂浮江面,舟上空無一人,惟餘竹簡。
名不留,詩長在
騷者之魂,歷劫不滅。
詩可亡人,詩不可亡心。
斯人已逝,騷魂如流。
不留名,不立碑,惟一江詩意,照天地萬世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