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與旅遊黃頁 之 香港名門望族 之 十四 鄧志昂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縣可以說是人傑地靈,名人輩出的地方,黃飛鴻、何香凝、葉劉淑儀、梁家輝、梁醒波、任劍輝、何福堂、葉問、謝瑞麟、王亨之、梁愛詩等等數之不盡,還有一位不可不提的就是大慈善家鄧肇堅的父親鄧志昂。
鄧志昂,JP(1872年—1932年),祖籍廣東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以經商致富,獨資創辦鄧天福銀號。鄧志昂是鄧肇堅的父親,鄧志昂家族之首。鄧志昂於1905年任東華醫院主席,成為慈善家,所以獲港府授予太平紳士之名譽。鄧志昂支持中文教育。並協助香港大學開設中文科課程及創辦中文學院,校方將中文學院的大樓命名為「鄧志昂樓」以作紀念。
鄧志昂戰前是學海書樓董事,於十九世紀末到香港經商,在中環與友人合辦鴻裕銀鋪,其後自立門戶,獨資創立鄧天福銀號,與倫敦渣打銀行有業務來往,奠下成為香港銀行家之基礎,遂成為本世紀初香港著名銀號。
鄧志昂早年熱心捐款籌辦學海書樓,他亦重視香港的中文教育發展,二戰前,鄧志昂已希望在香港大學建一所中文學院,在港督金文泰支持下,即捐款興建大樓,即今天香港大學的「鄧志昂樓」,大樓由初建到1950年代初,用於教授中文及其他文科課程。「鄧志昂樓」現為香港法定古蹟。其子鄧肇堅秉承父志,熱心中文及中國文化教育,亦為學海書樓的名譽顧問及名譽主席。
家族成員包括鄧肇堅爵士、鄧伯勤、鄧永鏘爵士,張淑儀(前妻)、Lucy Wastnage 、鄧裕鏗(張淑儀)、鄧愛嘉(張淑儀所出)、鄧永鏞信及置業執行董事兼財務總裁鄧文正、鄧霓儀及鄧日燊。
鄧志昂樓於一九二九年捐助興建,作為大學的中文學院之用,大樓於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八日由當時之總督貝璐爵士揭幕。大樓用作中文及其他文科課程的主要授課地點至一九五〇年代初。一九八二至二〇一二年期間,大樓由亞洲研究中心使用,現在用作饒宗頤學術館。
鄧志昂樓樓高三層,是一座設計勻稱的平頂建築物,具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大樓四面各樓層的窗戶均沿垂直軸線排列,整齊有致。外牆飾以模仿琢石鑲嵌造型的上海批盪,地下和一樓之間的外牆更有希臘式螺旋紋飾帶。香港大學鄧志昂樓外部於一九九五年列為古蹟。
鄧肇堅1901年3月21日生於香港,乃香港早期的華人太平紳士。鄧肇堅母親章順婉是鄧志昂第四任妻子,他在家中四名兄弟中排名第二,所以又稱「二少」。鄧肇堅早年先後入讀皇仁書院及聖士提反書院,1919年為幫忙父親打理鄧天福銀號的業務離校,同年成為香港中華總商會會董。
鄧肇堅精通營商,把父親的銀號打理得井井有條,這使他成功在1924年,僅以23歲之齡成為東華醫院總理,至1928年更成為歷來最年輕的東華醫院主席,任內主持修建東華東院。1927年,鄧肇堅當選保良局總理,並在1932年出任保良局主席,任內將保良局總部遷到禮頓道現址。為答謝鄧肇堅對公共事務的貢獻,港督金文泰爵士早在1929年8月9日委任他為非官守太平紳士,及後於1934年向他頒授MBE勳銜。
1937年市政局華人首席議員李樹芬宣佈辭職,華人首席議員一職遂由另一議員周錫年醫生接任,而鄧肇堅則有機會填補周錫年的空缺,並在6月15日到任。鄧肇堅的任期本在1940年屆滿,但被港督羅富國爵士再續任三年,其任期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中斷,並被日方強迫出任華民各界協議會委員。
鄧肇堅步入晚年後,每年捐款的款額更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在1981年慶祝80歲大壽時,就一次過捐出港幣1,000萬元興建北葵湧鄧肇堅體育館。在臨終前數年,他每年捐款都不下於1,000萬元港幣。鄧肇堅曾自言因為取諸香港,所以也要用諸香港,故此透過大力捐輸的方法來達成自己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