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甜美的空氣”,是責任也是經濟 - 匯澤
6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退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所達成的《巴黎協定》。這使得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拒絕《巴黎協定》的國家,另外兩個國家是敘利亞和尼加拉瓜。 6月5日,是聯合國“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辦國正好是加拿大,主題是“人與自然,相聯相生”。這一主題著重關注清潔的環境為人們帶來的巨大效益,如糧食安全、人體健康、水源供應以及氣候穩定性等。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表示,全球需要有面對(氣候變化)痛苦事實的勇氣,加拿大不會背棄承諾,而我們不會孤單,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站在我們這邊,(對氣候變化)不作為不是一個選項。 “世界環境日提醒我們具有全球義務去守護我們的環境——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義務保持並維護環境。” 在環境問題上,加拿大與美國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
保護環境開倒車,與世界背道而馳
與美國意見相反的,不僅僅是加拿大。白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很快遭到了國內外一致的反對。美國多個州和城市唱反調,宣布堅持既定的環境政策,商界領袖也反戈一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回复說,《巴黎協定》仍然是由194個國家簽署並經147個國家批准的歷史性條約。因此,不能根據單方要求重新談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聲明,指這“是一件令人極其失望的事”。加國總理特魯多向特朗普打電話,表達對此決定的失望,並指遏制氣候變化“對於全人類至關重要”。中國發表聲明說,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世界各國紛紛發表聲明反對,在不久前剛剛舉行的G7峯會上,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在環境和自由貿易政策上形成鮮明對比,形成了G6對陣美國一個的局面。特朗普宣布了退出《巴黎協定》之後,等於是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對陣美國。
出乎意料,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跟隨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相反都表態繼續履行這一協定的承諾,繼續堅定前行。如此眾多的反應,證明保護環境、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已經形成全球性的共識,集體對否認氣候變化的歷史倒退說“不”。
環境不作為,明天損失更多
正如美國商界領袖、剛剛宣布退出總統顧問委員會的馬斯克表示“氣候變化是真的,退出《巴黎協定》對美國不好,對世界也不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說,氣候變化是不可否認的。去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過去的10年也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
但是從一開始,特朗普就不相信科學的事實,宣稱所謂氣候變暖“是中國人編造出來、為中國人服務的騙局,目的是讓美國製造業失去競爭力”;他也曾大力主張恢復煤炭產業,並退出巴黎氣候大會協議;他所任命的環境署長,自己就不相信氣候變化科學性。加拿大也有一些保守派人士和川粉,不相信氣候變化的真實性。
最近出爐的一份報告顯示,加拿大每年因為空氣污染,令7700人過早死亡,給社會造成的損失高達360億元。然而,這只是對加拿大的數據。加拿大是空氣質量較好的國家之一,是世界上難得的一片淨土。自從2003年以來,安大略省逐步實施關閉燒煤發電的政策,進一步減少了碳排放和大氣污染,令安省的空氣更加清潔,安省從一年有53個霧霾日,過渡到關閉所有的燒煤發電之後,連續多年沒有一日出現霧霾。這是對人類生態環境的一個重大貢獻。然而,大氣是流動的,污染沒有國界,周邊地區如果對污染無限制,也會影響到安省的空氣清潔度。
在另一方面,儘管美國總統、美國軍隊的統帥對氣候變化持懷疑立場,而美國國防部則把氣候變化視為“威脅倍增器”。 “由於全球變暖造成日益嚴重和頻繁的惡劣天氣,脆弱的社區和政府受到的壓力開始加大,這很容易釀成這些社區和政府的崩潰,而它們的崩潰會造成真空,各種險惡局面都可能發生。”
撇開氣候變化對軍事和安全的影響不談,由於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現象的增多,聯合國秘書長指出:現在人們已經看到了更大規模的洪水,更強力的龍捲風,沒有雨的雨季,以及更加猛烈的颶風和颱風。在以往每十年發生一次乾旱的地方,週期變為每五年甚至每兩年發生一次。而窮人、弱勢群體和邊緣化群體,以及婦女和女孩不成比例的遭受自然災害的影響。社會救災、減災和保險的成本,也將因此而大幅增加。
美國在保護環境方面主動放棄領導角色,預示著美國在國際舞台上重大轉變的開始,為中國、加拿大和歐洲的崛起提供了機會。美國在倒退,加國在進步。加國環境部長宣布,正在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代表解振華和歐盟官員協商,計劃在今年召開環境峯會,共同協調應對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