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治專訪 - 美國式的貿易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與歐盟主席容克進行了會面,雙方在貿易上面似乎做出和解,同意努力降低貿易壁壘,特朗普發表一個推特,上載特朗普與容克擁抱,上寫「很顯然,容克代表的歐盟和我所代表的美國彼此相愛」。當然,這是大聲講,還有很多細節需要確定。陳國治認為,對話和談判畢竟比隔空對罵好,政治表態容易,但近年來貿易的不確定性,層出不窮。
陳國治注意到,在政治方面,美國近期與伊朗、北韓等斷斷續續,時緊張、時不緊張,國內面臨中期選舉,以及「通俄門」事件,都令人關注。而更令人關注的是經濟方面,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影響世界很多國家。世界貿易體系早已形成既定的規則,而美國近期的動向,則要把世界貿易從有規則變成無規則,或者不知什麼是規則。特朗普四處展開貿易談判,不知他定位誰為對手,一時是歐盟,一時又可能是中國、墨西哥、加拿大等等。突然和英國政要反面,突然又和它倡議自由貿易,令人哭笑不得。總之,他在立場上撲朔迷離,在時間上有點神經質,每日都有點新聞,貿易方面很不穩定。
貿易戰興起,是否讓本國民眾受苦?陳國治表示,一旦啟動貿易戰,世界各貿易夥伴不得不做出相應的反制措施,以減少本國的損失。因此貿易戰對雙方都會造成損失。受害首當其衝的當屬企業家。貿易戰是對商家無厘頭的懲罰,國與國之間的博弈對兩國的商家都造成損失。如果關稅提升,企業運營成本上升,他們不得不在其他地方壓低成本,或提高價格,或者就失去原有的市場。另外一個受害嚴重的當然是人民,貿易戰雙方的消費者開支都將會增加,如果失去市場,則會導致就業損失,這些效果短期內可能察覺不到,但是特朗普應該感覺到,貿易戰會對自己的國民造成傷害,而且可能引發全球性的經濟衰退。搞來搞去,實際上還是為了政治,為了在選舉中謀取利益,而受損失的是人民。
陳國治認為,在貿易戰面前,世界各國都需要從長計議加以應對。他發覺特朗普創建了新的美國式貿易:首先是突然對某一個國家或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施壓,讓對方感覺到情況好危險,搞到危機四伏,差不多要到生死存亡的感覺。這只是第一步,這就是「極限施壓」。
隨後他還會有第二步,「再給甜頭」。兜返轉頭,他會又和對方講條件,給一點甜頭,好似和諧一點。還讓對方喜出望外,還要對他感恩戴德。策略是首先把你弄到最盡最不好,然後再給你一點橄欖枝,這是總統先生的慣用伎倆,而且可能變化多次、反復多次。使它國不知不覺之下就入了他的佈局- 單一和美國談貿易,從而令特朗普總統達到逐個擊破的目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一過程實際可能已經從你身上刮去一層羊毛。
陳國治表示,世界各個主要貿易夥伴更應該注意聯手,應該對此有所認識,需要痛定思痛,需要在極限施壓之下注重團結協作,應該認識到唇亡齒寒的道理。世界主要貿易夥伴應該共同維護全球貿易的基本秩序,堅持按照規則行事,堅持互惠互利的原則。大家一同應付不顧規則、沒規律、幷且以零和心態處理國際貿易的行為。
陳國治補充說,當今時代的貿易風波也有一個好處,就是促進世界各國的領袖意識到,「極限施壓」的時候保持靈活、不要喪失信心,「峰迴路轉」的時候也要頭腦清醒、守住底線。最重要的,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如果在貿易和經濟上過於倚重某一個國家,終有一天會出現巨大風險。因此貿易一定要分散風險,貿易市場一定要分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