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華人社區歷史之八 多倫多的華人餐館歷史 葉左肇
2024年5月25日隨著原來的「釣魚台國宴」結業後約半年,「大龍蝦」正式從士嘉堡轉戰烈治文山市,成為華人餐館的新地標。多倫多華人餐館的歷史,根據文獻資料,最早期在多倫多的華人餐館,有可能是於1901 年,由Sing Tom 在多倫多開設的第一家中式餐館。
回顧1800 年代,當中國移民來到加拿大時,還沒有適合他們口味的餐館,更不用說出售中國食品的熱門餐館了。如今,中餐是最受歡迎的菜系之一,世界各地都有供應中國菜的餐廳。 在加拿大,全國各地的唐人街都是必去的美食目的地。
多倫多首間中菜酒樓,可能是於一九零一年在皇后西街(Queen Street West)三十七號的「盛唐」酒家,到了一九一八年,伊利莎伯街(Elizabeth Street)亦先後開設了「紅花樓」及「雍華酒家」,自此之後,在伊利莎伯街及登打士西街一帶的中式酒家相繼開業,如荔園酒家、西湖酒家、合記、華僑、中華飧館、大華酒家、中國城、漢宮酒樓及廣州酒家等。其中,大華酒家始創飲早茶,中國城酒家開始正式聘用香港師,把新派粵菜帶到多倫多,而廣州酒家最早由羅育智經營,後來由林進寧夫婦接手,而林太亦即是獲加拿大多元文化榮譽勳章的第一位華裔女性--黃林彩珍女士。
首家加拿大中餐廳
加拿大最早的中餐館位於西海岸,那裡是全國大多數華人社區的所在地。隨著加拿大華人從太平洋向東遷移,他們在加拿大各地的其他城市定居。由於反亞裔種族主義,他們很難找到工作。 相反,他們中的許多人在他們現在稱之為家的城市開設了餐館,作為謀生的方式。1901 年,Sing Tom 在多倫多開設了該市第一家中式餐館。 加拿大白人經常光顧這些餐館,被實惠的價格和「異國情調」的美食所吸引。 像芙蓉蛋這樣的菜餚,類似於米飯上的煎蛋捲,在非華人顧客中很受歡迎。
早期較受歡迎的菜式還有炒雜碎,這是一道加拿大華人菜餚,由不同種類的肉類、豆芽和其他蔬菜與醬油一起炒製而成。這道菜通常配米飯,有時也配麵條。它是加拿大最早流行的中餐之一。另外還有薑汁牛肉是一道以油炸牛肉條和黏稠微辣醬汁為特色的菜餚。牛肉與青椒和洋蔥等蔬菜一起炒,然後放在米飯上。據說它是由20 世紀70 年代卡加利Silver Inn 的一位名叫George Wong 的廚師發明的。此事迅速傳遍全國如今,薑蔥牛肉在全國各地的餐廳隨處可見。 薑蔥牛肉深受喜愛,是加拿大中餐的典範,融合了中國風味與西方食材和烹飪技術。
Junction 餐廳的襲擊事件
1919 年11 月17 日,《環球報》發表了一篇關於Junction 餐廳發生襲擊的報導,這起事件凸顯了一名餐廳工作人員(可能是老闆)如何要求一些顧客在他的餐廳內停止吸煙,顧客不同意,並將自己的盤子扔向該男子,然後逃跑。
雖然這些事件很奇怪,但這篇文章提供了幾個值得注意的細節,結合其他來源和背景,描繪了一幅歷史悠久的多倫多的有趣畫面。首先,它介紹了多倫多市中心以外第一家華人經營的餐廳之一,也許也是The Junction 街區的第一家餐廳,它參考了20 世紀初這座城市的華人人口和餐廳。 最後,它暗示了當時華人社會的整體描述和待遇。
《環球報》文章中第一個重要細節是「位於登打士街西2,904 號的餐廳」。 咖啡館的名字沒有列出,但潛在的業主被列為“英巴克”,不幸的是,他被描述為具有“滿洲血統”的“中國人”。
1919 年的餐廳名稱很難辨認。1919 年多倫多市名錄列出了位於Dundas Street West 2904 號的「中餐館」。前一年,該地址曾開設過「格斯·弗里曼餐廳」。 早期的城市名錄沒有明確提及中國企業或其所有者,這使得透過這個來源進行識別具有挑戰性。 餐館被簡單地列為“中餐館”。
這家中餐廳的實際名稱可以透過其他來源在一定程度上確定。 多倫多市檔案館展示了一張1923年登打士西街向馬維蒂街以西看的照片中的“阿莫咖啡館”,與地址2904 Dundas West一致。其他來源中很少提到“The Amo Cafe”,但這家餐廳的下一次出現是在1929 年10 月,這次是老闆查理·莊(Charlie Chong),被劫持了。
與登打士西街2904 號相關的幾則招聘廣告都指出該地址是一家中餐館。1919 年5 月,登打士2904 號的一家餐廳發布了一則招聘「有經驗的女服務員」的廣告,當時餐廳可能剛開業或即將開業。1925 年,登打士2904 號刊登了一則廚師招聘廣告,似乎要求是「中國人」且「經驗豐富」。
到了1930 年代,位於Dundas Street West 2904 號的餐廳終於被列入名錄。 首先,它於1931 年以“Ging Ing 餐廳”的名字出現。 目前尚不清楚這家餐廳在1919 年至1922 年間的名稱是否正確,但幾乎可以肯定它是一家中餐館。 直到1969 年,Amo 咖啡館一直被列入城市目錄,這是多倫多公共圖書館館藏數位化目錄的最後一年。 它可能已經開放了更長的時間。 不幸的是,除了位於後面的廚房的一些描述之外,關於咖啡館的其他詳細資訊並不多,例如菜單、員工或它的外觀等。
文章中概述的其他地址和名稱也告訴我們更多有關Junction 的Amo Cafe 周圍世界的資訊。 雖然Amo 咖啡館的老闆Ying Buck 沒有出現在任何其他資料中,但C. Ham(或至少是他的地址)卻出現在1919 年的城市名錄中。 胡克大道21 號列出了瑪格麗特·漢姆夫人(Mrs. Margaret Ham),她可能是韓的親戚。
黑澤爾伍德偵探Detective Hazelwood和第九警察局也在消息來源。黑澤爾伍德的名字出現在一些與犯罪相關的新聞報導中。警察局也被稱為基爾街車站。登打士西街遍布許多日常場所:餐廳、肉店、銀行、糖果店、自行車店、雜貨店等等。
Amo Cafe 咖啡館在Junction 街區的存在特別令人好奇,因為當時這裡並不是中餐館的明顯位置。1919 年的城市名錄在其餐廳類別下有一個關於中國餐館的小節。2904 Dundas West 是其街道上唯一列出的餐廳,也是多倫多市中心以外唯一列出的餐廳。 大多數餐廳都位於皇后街、央街和約克街。 早期的華人社區定居在多倫多皇后街附近伊麗莎白街的The Ward。 目前尚不清楚20 世紀20 年代及以後,交界處是否有大量華人。
《環球報》文章的措辭和內容也值得一提,因為它不幸地代表了當時多倫多華人社區的媒體特徵。 「中國人」和「滿洲人」是常見的形容詞。 例如,在《環球報》1900 年至1929 年的報紙檔案中搜尋「Chinaman」有3,639 個結果,都是形容為華人。
20 世紀初有關多倫多中餐館的新聞報導似乎也傾向於報導不幸事件,例如1919 年發生的混戰和1929 年The Amo 咖啡館的搶劫案。甚至連標題「中國人被他的陶器砸爛」也凸顯了某種程度的暴力和煽情。 搶劫、賭博和毒品襲擊、暴徒、罰款和爆炸構成了一些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的主題。人們似乎普遍對華人機構和華人區抱持不信任和神秘感。
20世紀初,一些中國咖啡館和餐廳供應西餐,如烤牛肉、牛排和蘋果派。直到20 世紀70 年代,這些餐廳的菜單以西餐和西化中餐為主。 一些最具標誌性的加拿大華人菜餚融合了這些廚師的中式烹飪方法和風味。 這些菜餚也使用了加拿大可以買到的食材。 這個時代流行的菜餚包括雜碎、薑牛肉、雞肉丸、左宗棠雞和糖醋肉等。
截至2000年,多倫多地區的大多數中餐館都提供粵菜,歷史上一直都是這樣,其他菜系還包括北京菜、潮州菜、上海菜、川菜和「新粵菜」。 1949年左右來自香港和台灣的移民,他們在多倫多開設的港台風味上海餐廳,多倫多地區也有一些「香港西餐」餐廳,截至2000年,一般來說,許多餐廳都為來自香港的人提供服務。多倫多中餐館協會(多倫多華商餐廳同業會,為大都會區的中餐館業提供服務。
多倫多的早期華人定居者開設餐廳是因為開餐廳所需的資金不多,多倫多許多最早的華人經營的餐廳價格便宜,並且迎合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的需求,其中包括漢堡店和咖啡館,而且規模大多較小。1918年,多倫多有32家中餐館,到1923年增加到202家。
多倫多第一個華人西式餐廳業主協會成立於1923年,到了1950 年代末,多倫多唐人街開設了更大、更高檔的餐廳,其中有幾家專門為非華人提供服務 《食物作為民族標誌:多倫多的中餐廳食物》一書的作者Fatima Lee寫道:「1967年後大批受過教育、技術熟練的中國人到來後,多倫多中餐館的食物品質顯著提高。」 該市第一家港式餐廳是位於登打士街的「國際大酒樓」。
1989年,華人商務電話名錄列出了多倫多地區614家中餐廳,1991 年的名錄列出了 785 家餐廳。Fatima Lee寫道:「餐廳的實際數量可能更多,因為目錄清單絕不是詳盡的」。 20世紀末,香港移民的湧入(其中許多人最初是從中國大陸移居而來)導致多倫多的中餐種類增加,一些多倫多中餐館透過提供印度菜單來迎合印度人。到2000年,一些華裔經營的印度餐廳在多倫多開幕。
現代加拿大中餐館
由於1967年引入了基於積分的移民制度,隨著種族主義限制的取消,更多的中國移民能夠移民到加拿大,從那時起,來自中國許多不同地區和更大的僑民社區的移民紛紛來到加拿大。
在1980、90年代,溫哥華、多倫多等城市吸引了大量香港移民,這些移民受過高等教育且富有,他們想要像家鄉一樣的「正宗中國菜」。 全國各地的唐人街裡,點心店、餛飩店、廣式燒烤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今天他們仍然是中流砥柱。
在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許多加拿大華人離開大城市,遷移到邊遠郊區,例如安大略省萬錦市、阿羅拉市、新市等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列治文市,中餐館也紛紛效法,這些郊區的民族聚落成為加拿大中國文化和美食的中心。
多元化的加拿大華人美食格局
如今,加拿大華人美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多樣化,2019年,約有3萬人從中國移民到加拿大。因此,越來越多的餐廳迎合中國各地移民的口味。供應特定地區(甚至特定城市)美食的餐廳在主要城市中心已很常見。例如,川菜已成為加拿大的流行菜系。
多倫多和溫哥華等加拿大主要城市的食客現在可以無限制地進入提供麻辣食物的餐廳。 麻辣燙是四川著名的麻辣食物,火鍋是另一種越來越受歡迎的常見中餐類型,它是在公共鍋中煮沸的湯,裡面煮生肉、蔬菜和其他配料。 顧客甚至可以找到不同類型的火鍋,從中國北方人喜歡的羊肉火鍋到南方地區常見的海鮮火鍋,台灣菜是另一種越來越受歡迎的中國菜,雖然珍珠奶茶自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在加拿大一直很流行,但鮮為人知的台灣風味夜市和食品(如臭豆腐)也變得越來越普遍。來自東亞的大型連鎖店正在成為城市唐人街和郊區民族聚落的常見景象。例如,標誌性的台灣連鎖店鼎泰豐因其精心包裝的小籠包而在北美非常受歡迎。
中國移民的成年子女,也在嘗試融合西方和中國美食,這些實驗的結果包括使用中式包子的漢堡、沙威瑪醬新加坡式麵條和龍蝦炒麵等等,就像早期的雜碎店和郊區不斷發展的烹飪場景一樣,這些「融合」餐廳展示了加拿大華人文化不斷變化的本質。
中國美食有著數千年的烹飪歷史,有著豐富的傳統,其特色是口味大膽、食材多樣、擺盤豐富多彩。好消息是,多倫多是這個充滿活力和美味的飲食文化的溫床。 從鐵板粵式燒烤到令人垂涎欲滴的點心,別忘了香料濃鬱的川菜。
如今,多倫多有很多中餐館,它的社區規模龐大且充滿活力,可以說顧客想吃的中國任何一個地方的菜式,都可以在多倫多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