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問天 之永樂盛世 葉左肇
第四章:永樂盛世
永樂三年,北京尚稱北平。朱棣重修舊城,擴建皇宮,御筆一書「紫禁城」,意寓帝居之地,萬民莫近。
「遷都」二字,在朝堂上掀起驚雷。
太子朱高熾勸諫:「父皇根基在金陵,遷都北平,恐動南臣之心。」
朱棣冷笑:「金陵可守天下?孤生於北地,知北虜之變、邊防之弱。朕之都城,須臨邊控塞,顧中原也。」
眾臣多不敢言,惟解縉進言:「若天命在此,當立制為基。然北平民弱地寒,需十年方可成。」
朱棣頷首,賞其敢諫,親書三字掛於新宮門首:「天意也。」
自登基以來,朱棣勵精圖治,重修律令,整頓軍備,親征漠北三次,至漠南沙漠深處,與瓦剌交鋒;復設《永樂大典》,集天下典籍六百餘萬言,命解縉為總裁官,書成五千餘卷,浩如煙海。
「此為朕之太平根基,非僅為今用,為萬世也。」
臣下莫不敬服,史書讚曰「文治武功,並臻極盛」。
然朱棣心知,這一切,是為證明「他」錯了,也是為撫平自己心中那份空席。
永樂五年,鄭和第二次下西洋歸來,船隊遍歷天竺、蘇門答臘、占城、暹羅,萬邦來朝,貢品堆積如山。
朱棣卻問:「可有西南之人,自稱天子遺臣?」
鄭和跪地稟道:「至南海諸國,聞有道人,名‘無為子’,避世久矣,語中多談中土舊政,然容貌與昔年宮畫不同。」
朱棣沉默良久,道:「再去,寧錯殺十人,不漏一人。」
宮中御苑雪夜,朱棣獨行,無人敢近。他常夢見金陵焚宮,夢中總有一人倚窗不語,轉身入火而去。醒時心跳如雷,手汗如雨。
姚廣孝夜中見他倚欄,低聲道:「陛下萬邦來朝,萬世太平,為何仍不得安寢?」
朱棣低語:「天已問遍,心未得答。」
「朕得天下,不過借父皇之名,誅奸臣之實……若他尚在呢?」
姚廣孝沉聲道:「那陛下,可曾後悔靖難?」
朱棣抬頭望天,良久不語,只道一句:「孤後悔的,不是靖難……是未能與他當面,一問是非。」
永樂七年,紫禁城落成,朱棣北遷正式定都北京,百官北上,天下戶籍重修,制度更定,史稱「永樂盛世」。
宮殿中,他登太和殿,百官賀壽,四海來朝。喜鼓樂聲震天地。
然朱棣轉身時,卻見殿角陰影中,一人身影佇立不動,青衫素袍,神情恍若……建文。
他一驚再望,卻只見空牆一角,風拂檐鈴作響。
朱棣閉眼長歎,自語一句:「孤若不問天,又問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