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問天 之海外尋龍 葉左肇
第六章:海外尋龍
永樂三年冬,紫禁城內寒意逼人,卻難掩皇帝朱棣心中的躁動。他站在奉天殿的高階之上,凝望著遙遠的南方,心中思緒如潮湧。自靖難之役以來,江山已穩,文武百官順服,百姓亦漸安居樂業。但他心中那條潛藏的毒蛇——建文,仍未現形。
「朕奪了他的位,卻奪不去天下人對他的記憶。」朱棣曾在密室中對楊士奇低聲說道。
楊士奇沉吟片刻,回奏道:「若欲天下一心,建文之事,須早作了斷。」
朱棣未言,只命人再召鄭和入宮。
鄭和入殿之時,身披玄衣,雙目如炬。他本為回族,少時被俘入宮,因智勇過人,被選入錦衣衛,又轉至內府,專司密事。朱棣賞識其才,賜姓賜名,視如己出。如今再召,已有深意。
「命你遠行西洋,訪諸國市易,顯我大明天威。」朱棣言語中含著霸氣,卻在話鋒一轉,「更要探查天涯海角,是否有人藏匿故主。」
鄭和心知,這不僅是一次外交遠航,更是一次政治追獵。明面上宣揚國威,實則尋找那位失踪的天子——建文帝朱允炆。
出海之日,南京金陵城萬人空巷。寶船列陣,旌旗獵獵,鄭和率二萬餘人,航向未知的浩瀚大洋。從占城、暹羅、蘇門答臘,到錫蘭、古里、忽魯謨斯,再至阿拉伯半島與東非沿岸。每一處港口,他皆密查來訪漢人之行跡,尋找「天潛者」之傳聞。
在錫蘭一地,鄭和曾獲一異人所贈古卷,上有「潛龍勿用,濟海而歸」八字。此語令他心驚,命人秘密傳回北京。朱棣閱後,臉色數變,旋即冷笑:「他還敢現身?好,好得很。」
遠在千里之外的建文,若真尚在人間,當知東風再起。而朱棣,亦將不惜一切代價,斬斷這最後的變數。
但鄭和心中卻隱隱生出一念:倘若那位仁君真隱於海外,與世無爭,何必再將他擁回風暴之中?
海風獵獵,巨帆高張,一場尋龍之旅,於波濤萬頃間悄然展開。而那條潛藏的龍,是否真在海的盡頭,還是只存在於朱棣難以平息的夢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