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每日資訊 – 12月20日
新型冠狀病毒資訊,主要是跟進有關事件發展和最新情況,除非其他地區有重大事情發生,否則只會集中在加拿大、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情況作出跟進, 並會以政府或認可機構的資料為準。跟據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防護中心2021年12月20日的資料顯示,全球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共222個,確診人數約273741925宗,死亡病例約5347379人,過去14天新增確診個案數目約8973674宗,以下是新冠疫情相關資訊:
加拿大
12月20日,根據加拿大衛生部門資料,截至2021年12月20日下午7時,加拿大累積確診人數共有1896462宗,新增病例29555宗,比前增加38464宗,其中安省增加11262宗,卑斯省增加2550宗,魁省增加12048宗,阿省增加1925宗,沙省增加198宗,緬省增加805宗,紐芬蘭省增加88宗,新省增加262宗,紐賓仕域省增加359宗,愛德華王子島增加29宗,育康地區沒有增加,西北地區增加29宗,努納地區沒有增加。至於死亡個案方面,累計合共30063名患者死亡,其中安省增加6名,合共10113名,卑斯省增加3名,合共2402名, 魁省增加8宗,合共11642名,阿省增加6名,合共3292名, 沙省沒有增加,合共942名,緬省增加6名,合共1366名,新省沒有增加,合共110名, 紐芬蘭省沒有增加,合共18名,紐賓士域省增加2名,合共148名,育康地區沒有增加,合共14名,努納地區沒有增加,合共4名,西北地區沒有增加,合共12名。治癒人數全國合共1800387名。
中國
12月20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1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81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24例(上海5例,福建5例,廣東4例,浙江3例,廣西3例,北京1例,天津1例,四川1例,陝西1例),含1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在四川);本土病例57例(陝西43例,其中西安市42例、咸陽市1例;浙江8例,均在紹興市;廣東6例,均在東莞市),含8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均在陝西)。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9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2206人,重症病例與前一日持平。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632例(其中重症病例4例),現有疑似病例1例。累計確診病例1071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080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12月2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68例(其中重症病例5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94063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0467例,現有疑似病例1例。累計追踪到密切接觸者1389524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52463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9例,其中境外輸入18例,本土1例(在黑龍江黑河市);當日轉為確診病例9例(境外輸入1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16例(境外輸入15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505例(境外輸入465例)。
累計收到港澳台地區通報確診病例29426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2533例(出院12184例,死亡213例),澳門特別行政區77例(出院77例),台灣地區16816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0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
12月20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十二月二十日零時零分,中心正調查七宗新增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至今本港個案累計12 534宗(包括12 533宗確診個案和一宗疑似個案)。
新增個案均為輸入個案,當中六宗涉及變異病毒株的感染,其餘一宗的病毒量不足以進行變異病毒株檢測。個案涉及五男兩女,年齡介乎18至78歲。三人由加強監測A組指明地區(高風險)抵港,另外四人由A組指明地區(高風險)抵港。四人於抵港時在香港國際機場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檢測待行」的檢測結果呈陽性,兩人於檢疫期間確診,其餘一人於香港國際機場禁區內等候轉機期間的檢測結果呈陽性。
上述個案中,個案12535涉及一名22歲男病人,居於青衣青衣路1號藍澄灣1座。他於十二月七日前往波蘭,同日離港前進行的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結果呈陰性。他從波蘭和德國經卡塔爾乘搭航班QR818於十二月十八日抵港,抵港時在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抽取樣本進行的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結果呈初步陽性。病人沒有病徵,Ct值大於30,並確認帶有N501Y變異病毒株。為審慎起見,他於潛伏期在港曾居住和到訪的地點已納入強制檢測公告。任何於指定期間曾身處相關指明地方內的人士,須在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
過去十四天(十二月六日至十九日)累計報告65宗個案,全屬輸入個案。
此外,中心匯報十二月十八日及十二月十九日公布五宗輸入個案(12522、12523、12524、12526及12527)的調查進展,涉及四女一男,年齡介乎26至77歲。根據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進行的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結果,確認五宗個案均帶有需要關注的變異病毒株Omicron。兩宗於抵港時在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檢測待行」的檢測確診,三宗在檢疫期間確診。
連同上述五宗個案,香港至今共錄得19宗涉及Omicron的個案。
另外,由於國泰航空營運於十二月十九日由美國紐約飛抵香港的航班(CX845)有三名乘客經抵港檢測而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衞生署遂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規管跨境交通工具及到港者)規例》(第599H章),禁止國泰航空營運的客機在十二月二十日至一月二日期間從紐約着陸香港。
衞生防護中心正繼續跟進確診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及接觸者追蹤的工作。就個案詳情及接觸者追蹤資料,請參閱附件或「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www.coronavirus.gov.hk)。
中心發言人強調:「全球疫情仍然非常嚴峻,涉及傳染性更高的變異病毒株個案不斷上升,並有一些已接種新冠疫苗人士受感染的報告。中心強烈呼籲市民應避免所有非必要的外遊計劃,尤其是《預防及控制疾病(規管跨境交通工具及到港者)規例》(第599H章)下的高風險指明地區。」
12月20日,截至今日(十二月二十日)上午九時,過去24小時沒有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病人出院,至今共有12 184名確診或疑似病人康復出院。
現時共有94名確診病人分別於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及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傳染病中心留醫,當中一名確診病人情況嚴重(個案編號︰12431),其餘情況穩定。
醫管局會繼續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監察最新的發展,並適時向公眾及醫護人員提供最新資訊。
澳門特別行政區
12月20日,由2021年12月20日08H00至16H00,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的查詢熱線共接獲128宗查詢。
當中,0宗電話查詢並不涉及疫情。關於疫情的128宗查詢,已即時轉線至相關部門代表跟進,情況如下:
- 衛生局125宗(涉及:查詢關於疫苗;查詢關於隔離;查詢關於核酸檢測;查詢關於健康碼;查詢關於醫療服務;查詢其他。);
- 治安警察局3宗(涉及:查詢關於外國居民出入境問題。);
- 海關0宗;
- 經濟及科技發展局0宗;
- 旅遊局0宗;
-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0宗;
- 海事及水務局0宗;
- 博彩監察協調局0宗;
- 勞工局0宗;
- 財政局0宗;
- 民航局0宗;
- 交通事務局0宗;
- 市政署0宗;
-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0宗。
台灣地區
12月2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國內新增11例COVID-19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11例境外移入個案,為7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分別自義大利(案16917)、美國(5例,案16918-16920、案16922、案16926)、德國(案16921)、法國(案16923)、巴西(案16924)、越南(案16925)及菲律賓(案16927)入境,入境日介於今(2021)年12月5日至12月19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774,76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4,756,108例排除),其中16,816例確診,分別為2,163例境外移入,14,59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1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臺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12月2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表示,昨(19)日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決議,經評估國內外疫情風險、國內疫苗供應現況並參酌各國疫苗接種政策,調整及建議COVID-19疫苗接種作業如下:
(一)已接種基礎劑(primary series)第一劑COVID-19疫苗之民眾,經醫師評估符合接種間隔後,第二劑可選擇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之接種任一廠牌COVID-19疫苗。
(二)經醫師評估有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之12歲以上民眾,應接種基礎加強劑(additional dose),其與第二劑COVID-19疫苗間隔至少28天,建議優先接種mRNA疫苗(如Moderna、BNT)或次單位蛋白質疫苗(如高端)。
(三)已完成基礎劑接種且間隔滿5個月之18歲以上民眾,應接種追加劑(Booster dose),建議優先接種mRNA疫苗(如Moderna、BNT)或次單位蛋白質疫苗(如高端),以獲得充足之免疫保護力。
指揮中心說明,會議中專家參酌國內外臨床研究與試驗結果及各國接種策略指出,目前經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專案輸入或製造之COVID-19疫苗,均需至少完成兩劑接種。由於目前國內各廠牌COVID-19疫苗供應充足,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歐盟及各國亦多採用基礎劑可混打策略,民眾經醫師評估後,可選擇同廠牌疫苗或混打,以提升疫苗接種完成率。
另ACIP專家檢視目前現有文獻及臨床試驗結果後表示,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病人即使完成2劑COVID-19疫苗接種,多無法獲得足夠的免疫保護力,爰建議12歲以上經醫師評估病情穩定之下列對象,應接種第3劑基礎加強劑,其間隔與第二劑COVID-19疫苗至少28天,建議優先接種全劑量mRNA疫苗(如Moderna、BNT)或次單位蛋白質疫苗(如高端):
(一)目前正進行或1年內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之癌症患者
(二)器官移植患者/幹細胞移植患者
(三)中度/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
(四)血液透析患者
(五)HIV陽性患者
(六)目前正使用高度免疫抑制藥物者
(七)過去6個月內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者
(八)其他經醫師評估因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可接種基礎加強劑者
基於Omicron變異株疫情於各國持續升溫,ACIP專家表示雖然目前尚無證據顯示感染Omicron變異株後會增加重症、住院或死亡之風險,惟此變異株會可能造成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降低疫苗之保護力,加速傳播,即使曾經感染過其他COVID-19基因型痊癒者,亦可能感染Omicron變異株。對此ACIP專家亦表示,目前就國際間臨床試驗報告、監測及相關文獻均指出,完成基礎劑接種後,疫苗保護力會隨接種時間消退,建議滿18歲以上民眾於完成基礎劑接種後,應接種追加劑。而依據目前國內外研究數據顯示,無論基礎劑接種何種廠牌COVID-19疫苗,國內追加劑建議優先接種Moderna COVID-19疫苗半劑量(50微毫克)、BioNTech COVID-19疫苗全劑量或次單位蛋白質疫苗(如高端)全劑量,以提升免疫保護力。
指揮中心提醒,前述政策訂於12月24日開始實施,施行細節將於近日函知各地方政府衛生局轉轄內COVID-19疫苗接種合約院所。指揮中心呼籲,符合接種資格之民眾,請儘速前往COVID-19疫苗合約醫療院所完成接種,加強免疫保護。
12月2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表示,有關中研院P3實驗室內部調查報告,該院已依指揮中心要求期限於昨(19)日晚間送達指揮中心。報告書中說明事發經過、院方應變措施、感染途徑調查、院方整體調查結果與根本原因分析、責任檢討與未來改進事項;其中針對人員訪談、11月中下旬監視器錄影檔、實驗室使用紀錄表等調查發現,確認具有以下三項感染暴露風險因子:
一、實驗操作區與非操作區均存在環境汙染。於實驗動物操作時,未於生物安全櫃中進行。髒墊料直接置於未封口的袋子、也未放置於加蓋的容器中。
二、個案及其他實驗室人員均曾僅穿著一般防護裝備(未戴N95口罩、雙層手套、護目鏡或面罩)執行實驗。
三、個案於脫除防護裝備過程先行脫口罩。
根據以上感染暴露風險因子,中研院研判感染途徑可能有三種:
一、呼吸道直接暴露受汙染的墊料粉塵、染疫動物受刺激而引發噴飛沫或氣膠的環境。
二、手套表面因直接操作染疫動物被汙染,於脫卸防護裝備程序先誤脫口罩時,接觸臉部口鼻等部位而感染。
三、防護裝備外層在操作區遭帶有病毒之物體表面汙染,於脫卸防護裝備程序先誤脫口罩時,使口鼻暴露於脫卸過程而感染。
此外,中研院亦針對:(1)新進人員教育訓練與操作指導;(2)實驗室SOP操作;(3)實驗操作過程監控;(4)個人防護裝備穿卸流程;(5)意外事故通報流程;(6)動物科學應用審核管理規範及感染性生物材料之使用管控;(7)本次染疫事件成因的系統性問題等七大面向,進行制度面及執行面的回顧檢討,並說明若最終調查認定確有違反規定,將依據人員身分別處理責任歸屬及處分。中研院並提出未來將成立P3實驗室綜合檢討委員會,確實改進P3實驗室的管理運作級生物安全監督查核機制。
指揮中心說明,該中心已於12月17日及19日派員訪談中研院該P3實驗室主管、工作人員、及中研院生安會主委,並於今日上午提交訪談結果及中研院內部調查報告予外部專家調查小組,且安排於本週四開會進行審視及討論,預計兩週內提出外部專家小組調查結論及建議;另亦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4條、第69條及感染性生物材料管理辦法第25條規定,對中研院進行裁處,最高可處十五萬元罰鍰,並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按次處罰之,並於生物安全疑慮解除前,要求該P3實驗室停止使用或處分相關感染性生物材料。另依前開管理辦法第29條規定,於生物安全疑慮解除,經該院生安會確認後,報疾管署同意後,始得再行使用或處分相關感染性生物材料。
指揮中心另指出,除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P3實驗室已另案調查,其餘國內11家操作新冠病毒之P3實驗室均已於12/17查核完畢,未發現重大缺失。
世衛
12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今天表示,現在有“一致的證據”表明,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播速度快於德爾塔,新冠疫苗接種者或康復者都有可能感染或再次感染該病毒。
譚德塞12月20日在日內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新冠疫情奪走了至少330萬人的生命,如今每周依然有5萬人直接死於新冠病毒。
隨著年末節慶來臨,譚德塞警告說,社會活動的增加將導致病例增加、衛生系統不堪重負和更多死亡。他說:“我們所有人都對這種大流行病感到厭惡。我們大家都想和朋友家人共度時光,我們大家都想恢復正常。做到這一點的最快方法是我們所有人,不管是領導人還是個人,都做出必須做出的困難決定,以保護我們自己和其他人。”
譚德塞表示,“活動中止總好過生命終止”,推遲或取消活動是負責任的做法。他指出,現在活動取消了,以後還可以再慶祝。而不要現在慶祝了,以後徒留悲傷。
今年已經有330多萬人死於新冠疫情。這個數字比2020年死於艾滋病毒、瘧疾和結核病的人數總和還要多。隨著奧密克戎的洶洶來襲,非洲正在經歷另一波感染高峰。
譚德塞提醒記者說,就在一個月前,非洲報告的病例數是18個月以來最低的。而上週,該地區報告的病例數是迄今為止單週的第四高。他說:“我們都不想在12個月後再次來到這裡,談論錯過的機會、持續的不平等或新的變異株。”他再次強調,要想在2022年結束疫情,全世界必須解決疫苗分配不平等問題,“我們必須確保每個國家70%的人口在明年年中接種疫苗”。
譚德塞表示,在世界各地,世衛組織正在與各國合作,恢復和維持被疫情破壞的基本衛生服務。根據今年發布的新數據,2020年有2300萬兒童錯過了常規疫苗,這是十多年來人數最多的一次,增加了麻疹和脊髓灰質炎等可預防疾病的風險。
在醫療保健和醫藥的許多其他領域仍在取得進展。有五個國家能夠引進人乳頭瘤病毒疫苗來預防宮頸癌,另有九個國家計劃在未來六個月內引進該疫苗。而在9月,世衛組織啟動了一項到2030年戰勝腦膜炎的全球路線圖。
新冠疫情還導致世衛組織抗擊世界主要傳染病的努力受挫,與2019年相比,2020年瘧疾病例估計增加了1400萬例,瘧疾死亡人數增加了4.7萬人。
譚德塞表示,世衛組織今年認證了中國和薩爾瓦多為無瘧疾國家,另有25個國家有望在2025年前結束瘧疾傳播。今年,世衛組織還提出了廣泛使用世界上第一個瘧疾疫苗的歷史性建議。
譚德塞指出,今年在世界各國,非傳染性疾病的服務也受到了衝擊,在6月至10月期間接受調查的國家中,有一半以上的國家報告說糖尿病、癌症篩查和治療以及高血壓管理的服務受到了干擾。
在總結這動蕩的一年時,譚德塞指出,已經採取了幾個重要步驟來加強全球衛生架構和世衛組織本身。
他說:“我們在柏林啟動了世衛組織大流行病和流行病情報中心。我們在里昂的世衛組織學院破土動工。我們建立了世衛組織生物樞紐系統。12月初,成員國同意就世界上首個大流行預防和應對的新條約進行談判。”
譚德塞表示:“我們還採取了果斷措施,處理性剝削和性虐待事件,並確保我們的工作人員達到我們和成員國對他們的期望的高標準”。此前,一些世衛組織工作人員被指控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爆發致命的第十次埃博拉疫情期間犯下虐待行為,令人震驚。
譚德塞指出,2022年我們必須終止新冠大流行。但為了防止未來發生同樣規模的災難,所有國家都必須以初級保健為基礎,並以全民健康覆蓋為目標,投資於有復原力的衛生系統。他表示,當人們無法獲得他們所需要的服務,或者負擔不起這些服務時,個人、家庭、社區和整個社會都會面臨風險。
他說:“在未來的一年裡,世衛組織致力於盡我們所能結束這一大流行病,並開啟全球衛生的新時代——一個將衛生置於每個國家發展計劃中心的時代。”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防護中心 :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2465.html
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csr/don/05-january-2020-pneumonia-of-unkown-cause-china/zh/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1/content_5471164.ht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_(2020年第1號)
加拿大衛生部: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html
加拿大新聞網: https://www.newswire.ca/
約克區衛生部:https://www.york.ca/wps/portal/yorkhome/health
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https://www.hketotoronto.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ctoday.htm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news/
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