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鳯陽 16 B 葉左肇
再說說朱元璋識於微時的戰友常遇春,他家有惡妻,常遇春以「卸甲風」病暴卒,年僅四十歲,朱元璋聞訊寫詩痛悼:「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濕」。常遇春墓在金陵太平門外,視為孝陵陪葬墓。至於常遇春之病卒,民間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日,宮宴之後,朱元璋帶著醉意,拍著常遇春肩膀笑道:「你這些年跟著孤征戰沙場,吃的是土,睡的是雪,該也享享福了。這兩位,是宮中新選的才人,你帶去府中,好生伺候你。」
常遇春推辭不過,只得接下。兩名宮女皆是十六七歲年華,眉眼如畫,舉止溫婉。其一在為常遇春奉茶時,白皙纖手微微一抖,瓷盞斟得剛好不溢,讓他不禁脫口一句:「手倒是巧,也真白淨。」
此言落入一旁管事耳中,不日便傳入了常妻耳中。
常妻是江南女子,氣質素來沉靜,然心性極烈。當日聽罷,只是淡淡一笑,未發一語。夜裡,她命人將兩名宮女悄悄押入偏院,親自持刀審問:「手白?伺候得巧?他說你們手好,那這雙手就不該留著了。」
話音未落,刀光一閃,血濺簾幕,雙手墜地,宮女慘叫如鬼鳴。常妻面不改色,只命人以金盤盛上,覆以絹布,送往宮中,並附一紙箋:「皇上所賜之物,妾已細細檢驗,果真手好,今奉還原樣,以謝恩寵。」
朱元璋展開箋紙,看著那盤血跡未乾的纖手,目光沉如死水,良久無語。身旁太監跪伏於地,連大氣也不敢出。
他輕聲一笑,笑意寒如霜:「常遇春的家教,倒也嚴得很啊……」
殿中燭火搖曳,映得他那雙眼,如刀,如火,如不容挑戰的帝王之怒,緩緩升起。
常遇春不知道發生此事。數日後,常遇春踏入家門時,天色已黑,滿身塵土。他一路從軍營奔回,只因朱元璋親手遞來的一壺肉醬,說是為他打勝仗而獎,讓他趕緊回家,好好與妻子共嘗。他滿懷高興,只覺那肉香異常,卻未疑心分毫。
屋內燈火幽微,桌上果然已擺好碗盞,醬香濃烈。他舀了一勺入口,味道厚重香濃,卻又說不出一種微妙的不對。正欲再嘗,忽覺房中冷得刺骨,轉頭一看,妻子的繡衣掛在門後,卻不見人影。
他心驚,放下碗,四處尋找。灶台下,赫然見到一角染血的布巾,熟悉的花紋如針扎入心。他踉蹌走出屋門,才發現門外地上有一道深深的血痕,一直延伸至林中。
他瘋了一樣衝進黑林,直到在一棵老樹下,看見一包白布包裹的碎骨。那是他日日思念、夜夜守護的妻子已然不存。
他跪倒在地,雙手掩面,像野獸般低吼,怒火與絕望交織在胸口,將他的信念一寸寸撕裂。
「朱重八……你到底還是不是人……!」
那夜,他未再回家,只留下一把染血的長刀,插在妻子的墳前,刀柄上刻著一句話:
「我曾信你如天,今日才知,天亦會吃人。」
數日後,常遇春以「卸甲風」病暴卒,年僅四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