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每日資訊 – 12月27日
新型冠狀病毒資訊,主要是跟進有關事件發展和最新情況,除非其他地區有重大事情發生,否則只會集中在加拿大、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情況作出跟進, 並會以政府或認可機構的資料為準。跟據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防護中心2021年12月27日的資料顯示,全球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共222個,確診人數約278207324宗,死亡病例約5387095人,過去14天新增確診個案數目約8917342宗,以下是新冠疫情相關資訊:
加拿大
12月27日,截至晚上十時,加拿大衛生部門還沒有更新疫情資料。
中國
12月27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12月27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09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27例(上海8例,廣西6例,福建2例,山東2例,廣東2例,雲南2例,陝西2例,天津1例,浙江1例,重慶1例);本土病例182例(陝西180例,其中西安市175例、咸陽市3例、延安市2例;浙江1例,在紹興市;雲南1例,在昆明市)。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9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2436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減少1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731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0959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228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12月27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2275例(其中重症病例1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94575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1486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踪到密切接觸者1413092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52672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21例,其中境外輸入18例,本土3例(雲南2例,均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貴州1例,在銅仁市);當日無轉為確診病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20例(境外輸入19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496例(境外輸入467例)。
累計收到港澳台地區通報確診病例29607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2598例(出院12189例,死亡213例),澳門特別行政區78例(出院77例),台灣地區16931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0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
12月27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十二月二十七日零時零分,中心正調查九宗新增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至今本港個案累計12 599宗(包括12 598宗確診個案和一宗疑似個案)。
新增個案均為輸入個案,全部涉及變異病毒株的感染。個案涉及五男四女,年齡介乎19至59歲。五人由加強監測A組指明地區(高風險)抵港,四人由A組指明地區(高風險)抵港。四人於抵港時在香港國際機場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檢測待行」的檢測結果呈陽性,兩人於檢疫期間確診。個案12602是早前輸入個案(個案12586)的密切接觸者,個案12603及12604是早前輸入個案(個案12568)的密切接觸者,三人均於竹篙灣檢疫中心確診。
上述個案中,個案12602涉及一名42歲女病人,為本地機組人員,居於旺角海庭道18號柏景灣1期7座。她於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往澳洲,離港前於十二月二十一日進行的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結果呈陰性。她是早前輸入個案(個案12586)的同事,她們一同從澳洲乘搭航班CX138於十二月二十四日抵港。她抵港時在香港國際機場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抽取樣本進行的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結果呈陰性,十二月二十五日於竹篙灣檢疫中心抽取樣本的檢測結果呈陽性。她沒有病徵,並確認帶有N501Y和T478K變異病毒株。為審慎起見,病人於潛伏期在港曾居住或到訪的地點已納入強制檢測公告。任何於指定期間曾身處相關指明地方內的人士,須在指定日子接受強制檢測。
過去十四天(十二月十三日至二十六日)累計報告101宗個案。一宗為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的個案,其餘均為輸入個案。
另外,中心正調查一宗上海確診的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涉及一名26歲男病人,居於香港九龍東皇冠假日酒店。他十二月十九日由香港乘坐航班MU508前往上海,他於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現病徵,十二月二十四日在當地進行檢測的結果呈陽性。他於五月十三日及六月二十七日於內地接種兩劑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克爾來福)。病人於潛伏期在港曾居住、工作和到訪的地點已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此外,根據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進行的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結果,確認早前公布的個案12558、12559、12560、12561、12562、12565、12568、12569、12570、12571、12572、12575、12576、和12577均帶有需要關注的變異病毒株Omicron。這些個案涉及八男六女,年齡介乎20至80歲,九人於抵港時在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檢測待行」的檢測確診,五人於檢疫期間確診。
連同上述個案,香港至今共錄得58宗涉及Omicron的個案。
因應涉及變異病毒株確診本地個案的檢測及檢疫安排,中心提醒與相關個案於同一大廈居住或於相關個案居住大廈內工作的人士,須按衞生署的公布於指明日期進行強制檢測,並須自行監察直至21日屆滿(相關的大廈及檢測日期見www.coronavirus.gov.hk/pdf/CTN_Specified_premises_and_Dates_of_Testing.pdf)。
中心亦提醒與下列指明地方相關的指明人士,須於明日(十二月二十八日)遵從強制檢測公告進行檢測:
· 油麻地碧街44至48號祥興大廈
· 大埔大埔頭230A號太湖山莊18A座
· 元朗八鄉河背村392號地下及一樓
衞生防護中心正繼續跟進確診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及接觸者追蹤的工作。就個案詳情及接觸者追蹤資料,請參閱附件或「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www.coronavirus.gov.hk)。
中心發言人強調:「全球疫情仍然非常嚴峻,涉及傳染性更高的變異病毒株個案不斷上升,並有一些已接種新冠疫苗人士受感染的報告。中心強烈呼籲市民應避免所有非必要的外遊計劃,尤其是《預防及控制疾病(規管跨境交通工具及到港者)規例》(第599H章)下的高風險指明地區。」
12月27日,截至今日(十二月二十七日)上午九時,過去24小時沒有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病人出院,至今共有12 189名確診或疑似病人康復出院。
現時共有152名確診病人分別於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及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傳染病中心留醫,當中一名確診病人情況嚴重(個案編號︰12431),其餘情況穩定。
醫管局會繼續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監察最新的發展,並適時向公眾及醫護人員提供最新資訊。
澳門特別行政區
12月27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本澳新增1例輸入性確診病例,為昨(26)日公佈的1例輸入性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今(27)日出現相關症狀轉為確診,為本澳第78例確診病例;經病毒基因序列測試,證實患者所感染的病毒為Omicron變異株。
該病例為23歲男性澳門居民,12月23日由美國出發,經新加坡於前(25)日抵澳,入境時隨即接受鼻咽拭子檢測,結果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列為無症狀感染者。該名人士今(27)日出現咳嗽和咳痰等症狀,診斷為新冠病毒肺炎,為本澳第78例確診病例。衛生局公共衛生化驗所對其進行病毒基因測序,今(27)日結果顯示,患者所感染的病毒為近期才在世界各地發現的Omicron變異株,該個案為本澳首個Omicron變異株感染個案。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變異株的傳染性比Delta變異株更強,呼籲身處海外的本澳居民以「非必要不旅行」為原則,盡量減少非必要的旅行。
12月27日,由2021年12月27日08H00至16H00,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的查詢熱線共接獲108宗查詢。
當中,0宗電話查詢並不涉及疫情。關於疫情的108宗查詢,已即時轉線至相關部門代表跟進,情況如下:
- 衛生局107宗(涉及:查詢關於疫苗;查詢關於隔離;查詢關於核酸檢測;查詢關於其他防疫措施;查詢關於健康碼;查詢關於疫情;查詢其他。);
- 治安警察局1宗(涉及:查詢關於香港居民出入境問題。);
- 海關0宗;
- 經濟及科技發展局0宗;
- 旅遊局0宗;
-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0宗;
- 海事及水務局0宗;
- 博彩監察協調局0宗;
- 勞工局0宗;
- 財政局0宗;
- 民航局0宗;
- 交通事務局0宗;
- 市政署0宗;
-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0宗。
台灣地區
12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新增16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16例境外移入個案,為12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8例,案17027-案17028、案17031、案17033-案17037)、越南(案17029)、匈牙利(案17030)、哈薩克(案17032)、菲律賓(案17038)、韓國(案17039)、英國(案17040)、德國(案17041)及印尼(案17042)入境,入境日介於今(2021)年12月12日至12月26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884,00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4,864,380例排除),其中16,931例確診,分別為2,277例境外移入,14,60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1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臺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12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表示,近期考量國內整體疫情趨緩及配合疫苗接種政策,為兼顧國內產業用人需求及移工工作權益,因此適度鬆綁管制措施,自110年12月27日起,移工轉換新雇主及同一雇主調派移工變更工作地點,如移工已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無須再事前安排移工檢驗PCR,但雇主及移工仍應落實指揮中心及勞動部規定的相關防疫措施。
指揮中心表示,鼓勵在臺移工接種疫苗,以提升疫苗覆蓋率,降低群聚感染可能性。另取消PCR相關規定後,雇主仍應依規定落實強化宿舍管理、分艙分流、健康監測等其他防疫規定,若未落實防疫,仍將依就業服務法相關規定,處新臺幣6萬至30萬元罰鍰及不予核發接續聘僱許可。另雇主如委託仲介公司辦理移工生活照顧,因仲介公司未善盡受任事務,違反防疫措施,將依仲介公司違反就業服務法規定,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至30萬元以下罰鍰。
12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表示,歐盟執委會於今(110)年12月21日宣布我國正式加入「歐盟數位新冠證明」系統。歐盟數位新冠證明為世界性標準之一,國際成員國多且最早用於國際旅行,為使我國民眾能加速入境歐盟等國家,指揮中心將於12月28日上午8時開放我國「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供國人下載使用。
指揮中心說明,由於歐盟為世界重要國際聯盟,「歐盟數位新冠證明」系統目前已有60國加入,包括27個歐盟會員國、33個非歐盟會員國(統計至2021/12/22止)。另,美國已公開接受旅客持歐盟數位新冠證明供入境查驗,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之數位新冠證明亦與之互通,故持我國數位證明於國際旅行己不限上述的60國。
指揮中心指出,我國「疫苗接種數位證明」或「檢驗結果數位證明」之資料欄位、數位簽章、防偽機制、個人資料保護、QR Code顯示與電子驗證等均依照歐盟標準,尤其是個人資料保護完全依據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之最小使用、自行攜帶、可被遺忘等原則,請國人安心使用。
指揮中心表示,本項數位證明的內容屬於個人資料保護法定義的敏感性資料,身分確認的方式相對繁瑣。本數位證明提供所有於國內接種疫苗或進行PCR檢驗者自行下載,初期限持有有效護照者,申請方式以電腦或手機直接上網辦理,網址為:https://dvc.mohw.gov.tw(將於12月28日上午8時開放),或在衛福部官網取得連結,三個步驟即可取得證明:
一、確認身分:
(一)國人:(1)身分證號+健保卡號+有效護照號碼;(2) FIDO(為安全且便利的生物辨識方式,提供指紋或臉部辨識登入)+有效護照號碼;(3)自然人憑證+有效護照號碼。三種方式擇一。
(二)外來人口:(1)統一證號+健保卡號;(2) 統一證號+入出境證號;(3) 統一證號+護照號碼。三種方式擇一。
二、選擇項目:選擇「疫苗接種數位證明」或「檢驗結果數位證明」。
三、取得證明:於申請成功畫面點選「下載/列印數位證明」,檔案格式為PDF,提醒要先保存於行動裝置或電腦硬碟中,再視個人需要列印紙本。無列印設備但又有列印需求者,可於申請成功畫面選擇超商並點選「取得超商列印碼」,系統將產製超商取件條碼或取件編號,請自行攜至超商付費列印。
指揮中心提醒,實際使用時,出示紙本或行動載具中的QR code都是可接受的方法,查驗人員掃瞄QR code後會出現不同顏色的號誌表達接受與否。但各國或不同場所仍可能有不同方式驗證,請民眾特別提醒留意。本數位證明優先提供民眾出國使用,至於國內何時開放使用,再由疫情指揮中心另行發布。詳細系統操作方式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官網數位證明專區( https://covid19.mohw.gov.tw/ch/np-5345-205.html )。
12月27日,因應國際間新變異株Omicron威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相關單位溝通及評估後於今(27)日宣布,今(2021)年12月28日至明(2022)年1月10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並維持相關措施及規定如下:
一、維持現行戴口罩規定,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但符合以下情形,得免戴口罩(本次未調整):
(一)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且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
1.於室內外從事運動、唱歌時。
2.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
3.單人或多人進行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
4.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
5.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
6.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
(二)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
(三)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如符合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
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維持應遵守實聯制、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
指揮中心強調,歲末年終將近,請民眾配合歲末/跨年大型活動防疫準備注意事項:
一、主辦單位應遵守指揮中心二級警戒公告措施、地方政府大型活動相關防疫規定:
(一)主辦單位應於活動場域提供足量手部清消用品、提高公共廁所之消毒頻率並設有醫療應變措施。
(二)除指定販賣區外,場內不得販售飲食。
(三)室內活動不得販售無座位票,須落實實聯制,規劃固定入口,且於入口處進行體溫量測及手部消毒。
二、活動期間應全程佩戴口罩,除補充水分外,禁止飲食。
(一)除主持、表演及致詞人員得於正式拍攝或進行時免戴口罩,其餘人員及參加活動者不適用飲食(補充水分除外)、拍照等得免戴口罩之例外情形。
(二)主辦單位經地方政府同意,得設置專屬飲食區域供民眾脫口罩飲食,該區域須落實實聯制、入口體溫量測及手部消毒,並不得邊走邊吃,亦不開放試吃。
(三)違反以上規定、經工作人員勸導不聽者,由地方政府依傳染病防治法裁罰。
三、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加強)自主健康管理者,及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之民眾(包括表演者及活動工作人員),不得參加相關活動。違反者將從重處罰。
指揮中心將視國內外疫情及實際執行狀況,適時機動調整防疫措施,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籲請民眾應落實個人防護措施,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規範,以兼顧防疫與生活品質。
12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表示,鑒於國際疫情持續嚴峻及Omicron新型變異株之威脅增加,並考量住院陪病特殊需求,已於12月24日發函周知全國醫療院所,調整醫院門禁管制及強化住院病人之陪病者COVID-19疫苗接種規範,相關調整說明如下:
1. 陪病人數:
(1) 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人數維持以1人為原則。
(2) 若病人為兒童(12歲以下)、老人(65歲以上)、身心障礙、或經醫療機構評估有必要者等特殊情形,陪病人數上限得為2人,惟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者公費篩檢仍為1名。
2. 篩檢規定:
(1) 完成疫苗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之陪病者,得免除入院篩檢及每週定期篩檢。
(2) 未完成疫苗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之陪病者,自明(111)年1月1日起,入院進行公費篩檢(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者限1名公費),且每週定期進行自費篩檢;自明年2月1日起,入院篩檢改為自費篩檢,且每週定期進行自費篩檢。
3. 篩檢方式:
(1) 公費篩檢方式為抗原快篩或PCR核酸檢驗二者擇一,或同時執行;自費篩檢方式為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核酸檢驗。
(2) 若為「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前述篩檢。
指揮中心提醒,由於醫院屬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為降低疾病在院內傳播風險,籲請民眾儘速完成完整疫苗接種。於疫情期間儘量避免不必要的陪病或探病,建議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若仍有陪病或探病需要,應配合實名登記及院方相關管理措施。陪(探)病人員須不具COVID-19相關症狀,亦未曾接觸確診個案或具相關公共場所活動史;且進入醫療機構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手部衛生,以降低交互感染風險,保障自身及病人安全。
12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表示,因應近期COVID-19全球疫情升溫,Omicron等新興變異株於全球迅速擴散,上週(12/20-12/26)境外移入病例數新增109例,較前一次(12/13-12/19)新增62例,上升76%,且Omicron變異株增加迅速,截至今日已累計34例,感染國家以美國及英國較多,加以我國已檢出多起境外移入病例為突破性感染,經評估國際間採認之入境前檢驗報告多以採檢日計算,故為確保航空防疫安全,自2022年1月4日零時起(啟程日),旅客搭機前應檢附之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調整為「2日內」報告,報告起計日由原「報告日」改以「採檢日」為基準,並以啟程地表定航班時間(不含搭機當日)往前推2個「日曆日」計算,請旅客搭機前務必確認PCR檢驗報告符合以上規範。
指揮中心說明,旅客所持「2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請符合下列規範:
1. 以英文、中文或中英對照版本為原則。
2. 該報告可為紙本(正本/影本)或電子報告書形式。
3. 需採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且應可審核登機者之護照姓名、出生年月日(或護照號碼)、疾病名稱、採檢日及報告日、核酸檢驗方法(包括PCR、Real-Time PCR及RT-PCR等)及判讀結果等。
4. 血清免疫學檢驗抗原或抗體,非屬核酸檢測,未符合本措施規範之條件。
對於違反前述規定之旅客,抵臺時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第69條規定及衛生福利部公告裁罰基準,處新臺幣一萬元至十五萬元罰鍰。
指揮中心強調,適逢春節前返鄉人潮,請旅客返臺必須事先瞭解並配合我國現行入境檢疫規定,及在臺檢疫期間應遵守之防疫措施,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世衛
12月27日,2020年,儘管人們幾乎奇蹟般地研發出了針對新冠病毒的有效疫苗,但病毒仍持續傳播和變異,這主要歸咎於缺乏有效的全球合作,這是導致疫情長期存在的關鍵原因。 2021年,一項得到聯合國支持的計劃正式啟動,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保護國民免受病毒侵害,並採取措施為未來的全球衛生危機做好準備。
11月,以希臘字母奧密克戎命名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明顯快速傳播,傳播速度似乎比主流的德爾塔變異株快得多,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對此,聯合國早有警告。
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但奧密克戎的出現並不讓人意外,因為聯合國一再警告新變異無法避免,而且國際社會未能確保每個人,而不僅僅是富裕國家的公民,都已接種疫苗。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12月中旬向記者通報時警告稱,奧密克戎的“傳播速度超過我們見過的任何變異株。現在,我們當然已經知道,我們低估了這種病毒,我們要為此付出代價。”
早在2021年1月,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就已經感嘆“疫苗民族主義”弄巧成拙,許多國家在規劃接種疫苗時不願考慮到其他國家的情況。
世衛組織非洲區域主任馬特希迪奧•莫蒂譴責“疫苗囤積”的現象,她表示,這種現像只會延遲非洲大陸的複蘇:“富裕國家的低風險人群都接種了疫苗,而最脆弱的非洲人民卻被迫等待,這非常不公平。”
與此同時,世衛組預見性地警告稱,抑制新冠病毒傳播所花的時間越長,出現對疫苗更具抗性的新變異株的風險就越大,譚德塞稱疫苗分配不公平是“災難性的道義失敗”,並稱“代價是世界上最貧窮國家的人們失去生命和生計”。
幾個月過去了,世衛組織繼續發出這個警告。7月,德爾塔變異株蔓延,成為新冠病毒的主導毒株,導致400萬人死亡(僅四個月後就上升到了500萬人),譚德塞將責任完全歸咎於疫苗生產和分配不公平。
新冠疫苗全球獲取機制:歷史性的全球努力
為了支持最脆弱的群體,世衛組織發起了新冠疫苗全球獲取機制,這是歷史上響應最快、協調最好、也是最成功的全球抗擊疾病的倡議。
新冠疫苗全球獲取機制在疫情暴發的最初幾個月推出,由較富裕的國家和私人捐助者資助,捐助者已經籌集了20多億美元,旨在確保成功的疫苗上市時,生活在較貧窮國家的人們不會被排除在外。
通過新冠疫苗全球獲取機制倡議向發展中國家推廣疫苗的行動自3月起在加納和科特迪瓦率先展開,同月,飽受戰爭蹂躪、財政拮据的也門也收到了第一批疫苗,衛生專家稱這個時刻是對抗新冠病毒的轉折點。到了4月,通過新冠疫苗全球獲取機制,成批的疫苗發往100多個國家。
然而,疫苗不公平的問題遠未解決。世衛組織於9月14日宣布,全球已經接種了超過57億劑疫苗,但只有2%是給非洲人民接種的。
盧旺達北部布雷拉縣的一家醫院內,一名護士正在照料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兒基會/Karel Prinsloo
疫情不僅直接影響了世界各地數億人的身體健康,還在疾病治療、教育和精神健康方面產生了連鎖反應。例如,在近一半的國家,癌症診斷和治療受到嚴重的干擾;超過一百萬人錯過了重要的結核病治療;不平等現像日益擴大,阻礙了較貧困國家的人獲得艾滋病治療服務;數百萬名婦女的生殖服務受到干擾。
聯合國機構認為,在南亞地區,由於新冠疫情造成衛生服務嚴重中斷,去年可能增加了23.9萬名兒童和孕產婦死亡。在也門,疫情的影響日益加深,每兩小時就有一名婦女死於分娩的災難性局面。
隨著新冠病毒病大流行繼續在非洲蔓延,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助產士們在照顧一名孕婦。人口基金駐剛果民主共和國辦事處
過去一年,疫情對全球造成了重大的精神健康影響,兒童和年輕人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3月份透露,兒童生活在“毀滅性、扭曲的新常態”之中,幾乎兒童發展的每個關鍵指標都出現了倒退。
發展中國家的兒童所受的影響尤為嚴重,兒童貧困率上升了約15%:在這些國家中,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家庭中的兒童預計增加1.4億人。
疫情對教育的影響是毀滅性的。自疫情暴發以來,全球有1.68億學生停課近一年,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在學校關閉後無法進行遠程學習。
兒基會重申2020年的觀點,強調必須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關閉學校。兒基會負責人亨麗埃塔•福爾曾在1月表示,應竭盡全力讓兒童上學。她說:“兒童的閱讀、寫作和基礎數學能力受到了影響,他們受惠於21世紀經濟發展所需的技能也減少了。”
八月暑假過後,兒基會和世衛組織發布了安全返校建議,包括將學校的教職員工納入全國疫苗接種計劃,並為所有12歲及以上的兒童接種疫苗。
新冠病毒不是“一次性的災難”
2021年,聯合國不斷呼籲提高疫苗公平,同時針對國際社會應對新冠病毒不力的情況,一再強調設計新方法應對未來疫情的重要性。
世衛組織召開了一系列會議,邀請科學家和決策者參加,並於5月宣佈在柏林建立疫情國際控制中心,旨在確保未來可能出現的全球衛生威脅時應對準備更充分、透明度更高。
7月,由全球最大經濟體組成的二十國集團發布了一份關於疫情應對措施的獨立報告,報告認為全球衛生安全資金嚴重不足。
二十國集團的高級別獨立小組聯合主席、新加坡政治家尚達曼指出,新冠病毒不是一次性的災難,因為資金短缺,“我們很容易受到疫情的長期影響,所有國家將反复受到影響,我們也容易受到未來疫情的衝擊”。不過,今年,國際合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在11月底舉行的世衛組織世界衛生大會特別會議上,各國同意制定一項新的預防疫情全球公約。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承認,未來的工作仍將繁重,但他稱讚各國達成一致意見“值得慶賀,將帶來我們亟需的希望”。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防護中心 :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2465.html
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csr/don/05-january-2020-pneumonia-of-unkown-cause-china/zh/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1/content_5471164.ht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_(2020年第1號)
加拿大衛生部: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html
加拿大新聞網: https://www.newswire.ca/
約克區衛生部:https://www.york.ca/wps/portal/yorkhome/health
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https://www.hketotoronto.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ctoday.htm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news/
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