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每日資訊 –2022年 1月24日
新型冠狀病毒資訊,主要是跟進有關事件發展和最新情況,除非其他地區有重大事情發生,否則只會集中在加拿大、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情況作出跟進, 並會以政府或認可機構的資料為準。跟據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防護中心2022年1月24日的資料顯示,全球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共222個,確診人數約345497912宗,死亡病例約5588072人,過去14天新增確診個案數目約41222438宗,以下是新冠疫情相關資訊:
加拿大
1月24日,根據加拿大衛生部門資料,截至2022年1月24日下午7時,加拿大累積確診人數共有2921385宗,新增病例52523宗,比前增加28573宗,其中安省增加19471宗,卑斯省增加2364宗,魁省增加16683宗,阿省增加3592宗,沙省增加4412宗,緬省增加825宗,紐芬蘭省增加968宗,新省增加1606宗,紐賓仕域省增加1521宗,愛德華王子島增加764宗,育康地區增加29宗,西北地區增加172宗,努納地區增加116宗。至於死亡個案方面,累計合共32597名患者死亡,其中安省增加167名,合共10968名,卑斯省增加9名,合共2529名, 魁省增加160名,合共12799名,阿省增加8名,合共3429名, 沙省增加11名,合共972名,緬省增加7名,合共1492名,新省沒有增加,合共128名, 紐芬蘭省沒有增加,合共30名,愛德華王子島增加3名,合共6名,紐賓士域省增加10名,合共209名,育康地區增加1名,合共16名,努納地區沒有增加,合共5名,西北地區增加1名,合共14名。治癒人數全國合共2593527名。
中國
1月24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1月24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45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27例(上海10例,廣西5例,雲南4例,北京3例,浙江3例,廣東2例),含5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浙江2例,廣西2例,廣東1例);本土病例18例(新疆6例,均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北京5例,其中丰台區4例、朝陽區1例;河南3例,均在安陽市;河北2例,均在雄安新區;天津1例,在津南區;上海1例,在奉賢區)。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83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4057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減少2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1078例(無重症病例),現有疑似病例6例。累計確診病例12416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1338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1月24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2616例(其中重症病例9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98453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5705例,現有疑似病例6例。累計追踪到密切接觸者1503506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43568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43例,其中境外輸入25例,本土18例(新疆16例,均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北京1例,在丰台區;遼寧1例,在瀋陽市);當日轉為確診病例5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解除醫學觀察27例(境外輸入25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747例(境外輸入671例)。
累計收到港澳台地區通報確診病例31559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3104例(出院12602例,死亡213例),澳門特別行政區79例(出院79例),台灣地區18376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1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
1月24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一月二十四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截至一月二十四日零時零分,中心正調查過去24小時新增70宗確診和39宗無症狀感染個案(即該24小時內經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確認的新增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新型冠狀病毒)的陽性檢測個案共109宗)。至今本港累計確診個案13 104宗,由一月一日起計的無症狀感染個案和復陽個案分別為287宗和四宗,即累計陽性檢測個案共有13 395宗。
新增個案包括11宗輸入個案、85宗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個案、五宗本地個案,及八宗與本地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的個案。99宗涉及變異病毒株的感染,九宗的變異病毒株檢測結果待定,餘下一宗的病毒量不足以進行變異病毒株檢測。個案涉及57男52女,年齡介乎4至85歲。就個案詳情及接觸者追蹤資料,請參閱附件或「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www.coronavirus.gov.hk)。
過去十四天(一月十日至二十三日)累計報告351宗新型冠狀病毒的陽性檢測個案。201宗為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12宗為本地個案,19宗為與本地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個案,其餘均為輸入個案。
因應涉及變異病毒株個案的檢測及檢疫安排,與相關個案於同一大廈居住或於相關個案居住大廈內工作的人士,須按衞生署的公布於指明日期進行強制檢測,並須自行監察直至21日屆滿(相關的大廈及檢測日期見www.coronavirus.gov.hk/pdf/CTN_Specified_premises_and_Dates_of_Testing.pdf)。
中心強烈提醒市民必須嚴格遵守強制檢測要求,按時完成須多次進行的強制檢測,而即使已經接種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亦必須接受上述強制檢測。政府會嚴肅跟進相關人士有否遵從檢測公告。任何相關人士如未有遵從檢測公告即屬犯罪,可處定額罰款5,000元,並會收到強制檢測令,要求該人士於指明期間內接受檢測。不遵從強制檢測令即屬犯罪,並可處第四級罰款(25,000元)及監禁六個月。政府各部門相關人員獲賦權執行《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第599章)規例下的若干職能,包括在有需要的情況下要求個別人士提供資料或協助。任何人士如未有遵從相關要求即屬犯罪,可處以第三級罰款(10,000元)。政府重申,發出強制檢測公告的目的是為了盡快堵截2019冠狀病毒病在社區散播,以保障整體的公眾衞生安全。
中心發言人強調,全球疫情仍然非常嚴峻,涉及傳染性更高的變異病毒株個案不斷上升。因應Omicron變異病毒株傳染性和感染風險更高,中心強烈呼籲市民繼續遵守近日收緊的社交距離措施,避免參加人多擠迫或不必要的活動或聚會(特別是跨家庭活動或聚會、宗教活動或聚會等),以減低患上新型冠狀病毒病的機會,並避免病毒在社區傳播。
1月24日,截至今日(一月二十四日)上午九時,對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的病人當中,共有30名病人在過去24小時康復出院(個案編號:12775、12866、12644、12673、12709、12727、12728、12742、12758、12752、12788、12769、12714、12785、12773、12807、12821、12841、12878、12874、12887、12888、12906、12942、12949、12975、12996、13005、13028及13105);總計至今共有12 602名病人康復出院。
現時共有426名對檢測呈陽性的病人分別於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傳染病中心、位於亞洲國際博覽館的社區治療設施及八間公立醫院留醫,全部病人情況穩定。
醫管局會繼續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監察最新的發展,並適時向公眾及醫護人員提供最新資訊。
1月24日,政府今日(一月二十四日)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第599J章),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下稱「相關宣告」),自下午七時三十分起限制在大窩口指明「受限區域」(即大窩口邨富德樓,不包括富德樓地下的店鋪,見附件)內的人士(下稱受檢人士)須留在其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受檢人士須在其處所等候,直至「受限區域」內所有已識別的受檢人士完成檢測,而相關檢測結果亦已獲大致確定,方可離開其處所。政府目標是在明日(一月二十五日)上午約七時三十分完成此行動。
政府發言人表示:「根據第599J章,政府可按防疫需要,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由於至少一宗確診個案曾在上址居住,顯示涉及變異病毒株,經評估後相關區域感染風險有機會較高,政府決定就相關區域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
政府將於「受限區域」內設立臨時採樣站,並要求受檢人士於明日凌晨一時前接受檢測。受檢人士會獲安排到採樣站接受核酸測試,由專人以咽喉和鼻腔合併拭子採樣。在所有人士有檢測結果前,受檢人士必須留在處所內,以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政府會為行動不便的人士和長者安排上門採樣。
政府發言人表示:「我們明白今次安排會為市民帶來不便。政府已安排盡快為『受限區域』內所有受檢人士進行檢測,目標是爭取於明日上午約七時三十分完成行動,為所有已識別的受檢人士完成檢測並確定結果。在正式撤銷『相關宣告』時,政府會另行公布。若有僱員因宣告而未能上班,政府希望僱主能酌情處理,不要扣減員工的薪金和福利。」
如在宣告生效時,個別非當區居民逗留在「受限區域」內,會造成不合理困苦,政府人員在考慮個別情況後,可酌情處理讓該人士離開「受限區域」,而該人士必須已按指示進行檢測及留下個人資料供聯絡之用。
「受限區域」內的人士如在今日已進行檢測,並能出示檢測結果電話短訊或相關證明,無須再次接受檢測,但須在其處所等候,直至區內所有已識別的受檢人士完成檢測,而相關檢測結果亦已獲大致確定,方可離開其處所。此外,根據今日發出的強制檢測公告,任何於二○二二年一月十日至二○二二年一月二十四日期間曾身處上述大廈內超過兩小時的人士,即使在「相關宣告」開始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內,亦須在二○二二年一月二十六日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由於涉及變異病毒株以及考慮到相關感染風險,審慎起見,已接種疫苗的人士仍須接受檢測。
此外,根據最新安排,與涉及懷疑Omicron變異病毒株的確診個案居於同一大廈的人士須在有關確診者送院治理或離開香港前最後逗留在該建築物的當天翌日起計的第二、三、四及七日進行強制檢測。
民政事務總署設立熱線電話2835 1473,由今日下午七時三十分起運作,供受檢測宣告限制下的市民查詢及求助。社會福利署亦會為受影響的居民提供協助。
政府呼籲受檢人士全力合作,登記及進行檢測,並留在家中耐心等候結果。政府會嚴肅跟進受檢人士遵守強制檢測公告以及限制與檢測宣告的情況。任何相關人士如未有遵從強制檢測公告即屬犯罪,可處定額罰款5,000元,並會收到強制檢測令,要求該人士於指明期間內接受檢測。不遵從強制檢測令或限制與檢測宣告即屬犯罪,並可處第四級罰款(25,000元)及監禁六個月。
澳門特別行政區
1月24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表示,因應珠海和中山出現病例,截至今(24)日下午,有6名曾在本澳活動人士被列為這些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其中4人身處澳門,至目前共35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已跟進次密切接觸者、共同軌跡人士以及重點管控人士共1,388人;共19,268名透過澳門健康碼主動申報的人士,他們的健康碼已轉為黃色,上述人士共進行了59,350人次的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再次提醒,1月1日或之後到過中山市坦洲鎮、珠海市香洲區南屏鎮等風險地區人士,其健康碼已被鎖定為黃碼,須按規定第1、2、4、7、12 天的時序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以及直至已離開當地14天後健康碼才轉回綠碼。有關人士可登入免費核酸檢測排查連結( https://app.ssm.gov.mo/mandatoryrnatestbook )預約免費核酸檢測或自費預約檢測。免費核檢結果不會上載至澳門健康碼亦不可作出入境用途。
另外,截至今(24)日下午4時,「澳門健康碼」手機應用程式累計註冊人數逾56,800人,應變協調中心再次呼籲居民儘快下載、年青人協助家中長者下載並教導其使用。
台灣地區
1月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因應國際疫情嚴峻,且國內發生新變異株Omicron感染事件,經指揮中心與相關單位溝通及評估後於今日宣布,今(2022)年1月25日至2月7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調整或維持相關措施及規定如下:
一、維持加嚴之戴口罩規定,除少數例外情形,外出全程佩戴口罩:
(一)運動、唱歌、拍照及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恢復為須戴口罩。
(二)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且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
1. 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
2. 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
3. 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
(三)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
(四)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例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
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實聯制、量體溫、加強環境淸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
三、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於運具內(車廂、船舶、航空器)禁止飲食。
四、賣場、超市、市場加強人流管制: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不開放試吃。
五、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依內政部規定之防疫措施辦理。
六、餐飮場所:嚴格落實實聯制、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違反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
指揮中心呼籲,防疫工作人人有責,請民眾自主落實防疫措施,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域落實實聯制、體溫量測等,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1月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我國向美商默沙東公司採購之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Molnupiravir,首批2,016人份療程已於今日清晨運抵臺灣,將於完成通關程序後儘速配撥,提供具有重症風險因子之輕中度COVID-19個案治療使用,降低醫療量能負擔。
指揮中心指出,依據國際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輕症比率大約佔8成左右,但其中約9%的患者可能惡化為重症,主要的風險因子包括65歲以上長者、肥胖、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慢性肺疾、免疫抑制疾病/免疫抑制治療等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以及懷孕等,且其病程演化迅速,甚至導致死亡。截至本(111)年1月24日監測資料,國內輕中度COVID-19確診病例約佔所有確診個案84%,死亡病例數佔確診病例4.6%。
指揮中心說明,Molnupiravir之療效及安全性已有部分證據支持,美國FDA及國際間已陸續發布緊急使用授權(EUA)核准於臨床使用,以治療輕度至中度SARS-CoV-2感染且有重症危險因子之高風險患者,降低個案轉為重症需住院之風險,我國衛福部食藥署亦於今年1月13日同意依據藥事法第48條之2規定,核准其專案輸入。
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經諮詢專家意見,已將該藥物之使用建議納入我國「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並採購儲備5,040人份療程,規劃分批配撥至集中檢疫所/加強版防疫專責旅宿之主責醫院,經醫師評估治療效益與風險,並充分告知後,給予符合條件個案治療。
指揮中心表示,全球疫情持續嚴峻,Omicron變異株擴及多國,對國內公共衛生及醫療量能構成威脅,指揮中心將持續密切關注國際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之研發使用情形,積極儲備適當藥物供國內個案治療使用。
1月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因應社區傳播風險提升,為確保醫療機構對疫情的因應及保全醫療量能,自即日起調整以下醫療應變作為:
一、探病管制:全國醫院除例外情形,禁止探病。符合例外情形經醫院同意探病者,應出具探視日前3天內抗原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探病者為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者,以公費篩檢;未完成者,以自費篩檢。探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
二、住院病人入院篩檢:全國醫院之新住院病人,無論有無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預定(非緊急)住院者,於入院前3日內公費篩檢;緊急需住院者,於入住病房前公費篩檢。住院病人若為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
三、住院病人之陪病者管理:全國醫院之陪病人數以1人為原則。陪病者無論有無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預定(非緊急)住院病人之陪病者,於入院前3日內篩檢;緊急住院病人陪病者,於入院前篩檢;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者公費篩檢限1名。未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之陪病者,每週定期自費篩檢,且自111年2月1日起,入院改為自費篩檢。陪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前述篩檢。
四、醫療照護人員管理:
(一)專責病房及採檢人員:可接種追加劑疫苗者,於111年2月1日前應完成接種,未完成者應評估調整職務內容。醫院得依社區傳播風險,每週定期公費篩檢。
(二)急診、加護病房等高風險單位人員:可接種追加劑疫苗者,於111年2月1日前應完成接種,未完成者應每週定期公費篩檢。醫院得依社區傳播風險,每週定期公費篩檢。
(三)其餘單位人員:未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者,應每週定期公費篩檢。
指揮中心籲請醫療機構務必落實執行醫療應變措施,並鼓勵醫院工作人員儘速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以確保人員健康安全,共同嚴守醫療防線。另為強化醫院感染管制,指揮中心呼籲收治於醫院隔離病房之疑似或確診病人,應原則由醫院供餐,避免於食品外送平臺訂餐,導致人員頻繁進出之不必要傳播風險,以共同圍堵疫情。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國內外疫情發展,滾動修正相關應變策略,完善醫療照護體系。
1月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5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5例本土個案及3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10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1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20例)、帛琉及印尼(各2例)、香港、越南、荷蘭、海地、菲律賓、多明尼加及比利時(各1例)移入;另5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9日至1月23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463,66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444,547例排除),其中18,376例確診,分別為3,404例境外移入,14,91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9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臺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1月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因應近期國內發生數名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為防範COVID-19於住宿式長照機構內傳播風險,即日(1/24)起調整全國住宿式長照機構COVID-19應變措施,重點說明如下:
一、訪客管理:除例外情形暫停探視。例外情形經機構同意可探視者,應出具訪視前3天內採檢之自費篩檢陰性證明。
二、新進住民管理:新進住民不論是否已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須配合以下兩項措施,包括:
(一)均須出具入住機構前3天內採檢之自費篩檢陰性證明;
(二)依機構人員完成COVID-19疫苗應接種劑次14天以上比率,採取對應之管制措施:
1.如為工作人員達90%以上且住民達80%以上之機構,自入住機構次日起14天內避免參加團體活動;
2.如為工作人員未達90%或住民未達80%之機構,則自入住次日起隔離14天,或自入住次日起隔離7天,於第7天進行自費篩檢,陰性者可解除隔離,但仍須避免參加團體活動,之後於第14天再進行1次自費篩檢。
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國內外疫情發展,滾動修正相關應變策略。請各類住宿式長照機構務必落實執行「第2級疫情警戒期間住宿式長照機構COVID-19強化管制措施」及指揮中心公布之COVID-19相關措施指引,並鼓勵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基礎劑12週後之機構工作人員與住民儘速接種1劑追加劑疫苗,以提升個人及群體免疫力,確保工作人員及住民健康安全。
世衛
1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今天在該組織最高決策機構世衛組織執行局會議上發表講話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將與新冠病毒共存,我們將需要學會通過一個持續和綜合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系統來管理它,這也將為未來大流行的準備提供一個平台。
譚德塞強調,對於疫情會如何發展,急性期會如何結束,有不同的設想——但假設奧密克戎將是最後一個變種,或者我們正處於疫情末期,這是危險的。譚德塞表示,新冠疫情暴發兩年後,共報告近3.5億例病例,超過550萬人死亡——但這些數字存在低估。
上週,平均每三秒鐘就報告100起病例,每12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新冠。自9週前首次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以來,世衛組織已收到超過8000萬例報告,超過了2020年全年的新冠病例報告數量。到目前為止,病例的激增並沒有帶來死亡人數的激增,儘管所有地區的死亡人數都在增加,尤其是在獲得疫苗最少的非洲。
譚德塞指出,學會與新冠病毒共存並不意味著讓這種病毒自由氾濫,不意味著接受每週近5萬人死於這種可預防和可治療疾病的現實,不意味著接受衛生系統承受不可接受的負擔,不意味著忽略新冠疾病造成的我們還沒有搞清的長期後果和影響,也不意味著我們把賭注押在一種我們無法控製或預測其進化的病毒上。
譚德塞表示,從全球來看,目前的狀況為出現更多變種創造了理想條件。為了改變疫情的進程,我們必須改變它的驅動條件。
譚德塞表示,每個人都對疫情產生了厭倦情緒。人們厭倦了對他們的行動、旅行和其他自由的限制;經濟和商業受到傷害;許多政府正在走鋼絲,試圖在採取有效措施和考量人民是否可以接受之間取得平衡。
譚德塞指出,如果各國全面使用所有戰略和可用工具,便可以在今年結束疫情的急性期,可以在今年結束將新冠疫情列為全球衛生突發事件。他說,這意味著實現每個國家70%的人口接種新冠疫苗的目標。他指出,疫苗本身並不是擺脫疫情的金鑰匙。但是,除非實現到今年年中為每個國家70%的人口接種疫苗的共同目標,否則沒有出路。
他表示,去年有86個會員國無法實現為其40%的人口接種疫苗的目標;34個會員國,其中大多數在非洲和東地中海地區,有些國家甚至無法為其10%的人口接種疫苗。非洲85%的人口尚未接種一劑疫苗。除非彌合這一差距,否則根本無法結束疫情的緊急階段。
譚德塞指出,現在最大的風險之一是,在牢記疫情讓我們曾為之付出巨大代價的教訓的情況下,進入下一場危機。他強調,當健康處於危險之中時,一切都處於危險之中。疫情殘酷地提醒我們,健康不是發展的副產品;繁榮社會不一定導致健康這一結果;健康是核心。沒有健康這一基本要素,任何社會都無法保持繁榮。他指出,新冠疫情已經證明,健康不僅僅是一個國家問題,而且還是一個國際問題。
譚德塞表示,在未來一年——以及未來五年——世衛組織的承諾是大幅加強在各國交付成果的能力。
第一,支持各國緊急進行模式轉變,通過解決疾病的根源來促進健康和福祉並預防疾病。疫情已經表明,必須將保護和促進健康作為最高優先事項,大幅增加對各國和世衛組織的投資。
第二個優先事項是支持衛生系統徹底轉向初級保健,作為全民健康覆蓋的基礎。這意味著恢復、擴大和維持獲得基本保健服務的機會,特別是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並減少自付費用。
第三個優先事項是緊急加強各級流行病和疫情防備和應對的系統和工具,以強有力的治理和融資為基礎,催生和維持這些努力,並由世衛組織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聯繫和協調。
第四個優先事項是利用科學、研究創新、數據和數字技術作為其他優先事項的關鍵推動力量——促進健康和疾病預防、早期診斷和病例管理,以及預防、早期發現和快速應對流行病和大流行病。
第五個優先事項是緊急加強世衛組織作為全球衛生架構核心的全球衛生領導和指導機構。
世衛組織歐洲區域主任克魯格今天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新冠疫情已經持續兩年多時間,世界可能會進入疫情的一個新階段,有望實現局面穩定。他指出,新冠疫情,像之前所有的流行病一樣,將會結束,但現在放鬆警惕還為時過早。
他指出,隨著近幾周和未來幾周全球數百萬人感染,加上免疫力下降和冬季的季節性,新的新冠變種將會出現並捲土重來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有了對新變種的強有力的監測和監控、高疫苗接種率和第三劑加強針、通風、公平獲得負擔得起的抗病毒藥物、有針對性的檢測,以及用高質量的口罩保護高風險群體,並在新變種出現時保持身體距離,新一輪病毒傳播可能不再需要讓社會回到全民封鎖或採取類似措施的時代。
他說,奧密克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代德爾塔。自在南非首次發現以來不到2個月,它現在佔整個歐洲地區病例的31.8%,高於前一周的15%和再前一周的6.3%。他強調,疫情遠未結束,但他希望世界能夠在2022年結束緊急階段,並解決其他迫切需要關注的健康威脅。
克魯格向衛生工作者表達敬意,他說,醫務工作者戰斗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繼續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研究表明,多達43%的一線衛生工作者正經歷著嚴重的焦慮,在重症監護室工作的大部分臨床工作人員現在達到了存在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臨床門檻。他強調,支持醫務工作者和他們的心理健康必須是重建工作的核心支柱。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防護中心 :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2465.html
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csr/don/05-january-2020-pneumonia-of-unkown-cause-china/zh/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1/content_5471164.ht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_(2020年第1號)
加拿大衛生部: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html
加拿大新聞網: https://www.newswire.ca/
約克區衛生部:https://www.york.ca/wps/portal/yorkhome/health
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https://www.hketotoronto.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ctoday.htm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news/
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