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每日資訊 –2022年 5月18日
新型冠狀病毒資訊,主要是跟進有關事件發展和最新情況,除非其他地區有重大事情發生,否則只會集中在加拿大、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情況作出跟進, 並會以政府或認可機構的資料為準。跟據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防護中心2022年5月18日的資料顯示,全球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共222個,確診人數約521947623宗,死亡病例約6277204人,過去14天新增確診個案數目約7821693以下是新冠疫情相關資訊:
加拿大
5月18日,根據加拿大衛生部門資料,截至2022年5月18日下午7時,加拿大累積確診人數共有3828844宗,新增病例3456宗,比前增加1897宗,其中安省增加1028宗,卑斯省沒有增加,魁省增加625宗,阿省沒有增加,沙省沒有增加,緬省沒有增加,紐芬蘭省沒有增加,新省沒有增加,紐賓仕域省增加1004宗,愛德華王子島增加792宗,育康地區增加7宗,西北地區沒有增加,努納地區沒有增加。至於死亡個案方面,累計合共40296患者死亡,其中安省增加11名,合共13083名,卑斯省沒有增加,合共3307名, 魁省增加14名,合共15298名,阿省沒有增加,合共4391名, 沙省沒有增加,合共1342名,緬省沒有增加,合共1847名,新省沒有增加,合共354名, 紐芬蘭省沒有增加,合共176名,愛德華王子島增加1名,合共33名,紐賓士域省增加5名,合共411名,育康地區沒有增加,合共25名,努納地區沒有增加,合共7名,西北地區沒有增加,合共22名。
中國
5月18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5月18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12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21例(福建7例,四川7例,廣東2例,雲南2例,天津1例,上海1例,浙江1例),含4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四川2例,浙江1例,廣東1例);本土病例191例(上海82例,北京50例,四川34例,河南11例,天津7例,吉林6例,廣東1例),含57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上海48例,天津4例,北京2例,吉林2例,四川1例)。新增死亡病例1例,為本土病例,在上海;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9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6例,本土病例378例(上海266例,北京31例,吉林29例,河南16例,廣東11例,浙江8例,黑龍江6例,山西3例,江西2例,青海2例,遼寧1例,安徽1例,重慶1例,四川1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4931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減少15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183例(無重症病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確診病例18444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8261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5月18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5022例(其中重症病例286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212342例,累計死亡病例5218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22582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追踪到密切接觸者3947706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293427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870例,其中境外輸入45例,本土825例(上海637例,四川115例,天津26例,吉林15例,安徽12例,河南9例,北京5例,遼寧3例,江蘇2例,廣東1例)。
當日解除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3008例,其中境外輸入63例,本土2945例(上海2700例,江蘇44例,遼寧39例,山東34例,河南29例,河北23例,吉林22例,江西8例,廣西8例,青海8例,北京7例,浙江7例,山西4例,湖北4例,黑龍江3例,雲南2例,廣東1例,海南1例,重慶1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61例(境外輸入4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45519例(境外輸入419例)。
累計收到港澳台地區通報確診病例1313017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331794例(出院61490例,死亡9365例),澳門特別行政區82例(出院82例),台灣地區981141例(出院13742例,死亡1176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
5月18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五月十八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截至五月十八日零時零分,中心正調查過去24小時新增127宗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陽性個案(46宗確診、60宗無症狀感染及21宗狀況待定個案)。此外,中心接獲202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98宗有病徵及104宗無症狀感染)呈報。至今本港累計核酸陽性檢測個案760 808宗及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448 589宗。
上述新增檢測陽性個案包括31宗輸入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及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分別有19宗及12宗)。中心正繼續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更多資料可參閱「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www.coronavirus.gov.hk)。
同時,根據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進行的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結果,確認早前錄得的一宗輸入個案帶有Omicron變異病毒株BA.4亞系,涉及一名於五月八日由英國抵港的29歲女子。她於指定檢疫酒店進行強制檢疫期間檢測呈陽性。連同上述新增個案,香港至今錄得八宗BA.4亞系輸入個案。中心暫未有在本地社區發現上述亞系個案,並會密切監察最新的發展。
此外,截至五月十八日零時零分,於第五波疫情(由二○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起)期間共錄得9 152宗死亡個案曾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當中由醫院管理局及公眾殮房報告的個案分別為9 074宗及75宗,以及三宗由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報告的個案。至今本港累計死亡個案共有9 365宗。
另外,就早前報告的核酸陽性檢測個案(包括狀況待定的個案),有部分轉為確診、無症狀感染或復陽個案。截至昨日(五月十七日),本港累計確診個案331 748宗,由一月一日起計的無症狀感染個案、復陽個案及待定/未能分類的個案分別為198 375宗、23宗和230 535宗。
中心發言人強調,本地疫情仍然非常嚴峻,中心強烈呼籲市民繼續遵守社交距離措施,盡量減少外出,避免參加人多擠迫或不必要的活動或聚會,以減低患上新型冠狀病毒病的機會,並避免病毒在社區傳播。
發言人提醒,新冠疫苗對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病重症和死亡情況高度有效,能為接種人士提供有效保護,免於感染後出現併發重症甚至死亡。尚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特別是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風險極高的長者、長期病患者及其他免疫力較弱人士,應盡快接種以保護自己,並減低一旦感染後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5月18日,截至今日(五月十八日)凌晨零時零分,共有641名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病人留醫治療,當中有70名新增確診病人。需要入住隔離設施的病人中,109名病人在隔離病房,當中有18名新增確診病人。21名病人在二線隔離病房、50名病人在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其餘確診病人因其他醫療原因繼續留院或再次入院,這些病人已康復及不具傳染性,無需安排入住隔離設施。留醫的病人中,共有11名危殆及13名嚴重病人,當中三名危殆病人正接受深切治療。107名病人康復,當中82名病人出院。另外,有四宗病人在公立醫院離世的呈報個案。
第五波疫情至今共有49 529名病人康復,其中包括49 110名病人已出院。而自二○二○年初起,本港共有61 909名病人康復,其中包括61 490名病人已出院。
醫院管理局會繼續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監察最新的發展,並適時向公眾及醫護人員提供最新資訊。
5月18日,一名48歲男子因違反《若干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第599C章)(《規例》),今日(五月十八日)於九龍城裁判法院被判處監禁三星期,緩刑十五個月。
該名男子早前獲發強制檢疫令,訂明他必須在家中接受強制檢疫十四日。在檢疫令尚未屆滿前,他在無合理辯解及未取得獲授權人員許可下,於二○二一年二月二十七日離開其檢疫地點。他被控違反《規例》第8(1)及8(5)條,今日於九龍城裁判法院被判處監禁三星期,緩刑十五個月。
違反強制檢疫令會構成刑事罪行,違例者最高可被罰款25,000元及監禁六個月。衞生署發言人表示,有關判刑可給予社會非常清晰信息,指出違反檢疫令屬刑事罪行,政府對違反相關規例的人絕不容忍,並嚴正提醒公眾應遵守相關規例。截至今日,共有232人已因違反檢疫令被法庭定罪,被判即時監禁最多十四星期或罰款最高15,000元不等。發言人重申,衞生署必定會對任何違反相關規例的人士嚴肅跟進。
5月18日,截至五月十五日晚上十一時五十九分的過去一星期,衞生署共接獲28宗(註1)涉及曾經接種新冠疫苗人士的異常事件報告,當中並沒有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呈報涉及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人士及與接種疫苗有潛在關聯的死亡個案。
截至五月十五日晚上八時,本港市民合共接種了約1 645萬劑新冠疫苗。已接種最少一劑疫苗的市民約667萬名,當中包括93.1%的12歲或以上人口。衞生署共接獲7 484宗異常事件報告(佔疫苗接種總劑量的0.05%)。就涉及接種疫苗人士的死亡個案,包括103宗(註2)涉及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佔疫苗接種總劑量的0.0006%),沒有死亡個案顯示與接種疫苗有關聯。
截至五月十五日,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已總結61宗死亡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因果關係,初步認為11宗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關聯,其餘31宗個案仍待更多資料以作評估。專家委員會認為至今並未發現不尋常的現象,會繼續密切監察有關情況並收集數據作評估。
根據醫管局資料,四月十八日至五月十五日期間,未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258.6宗,而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29.8宗。當中未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急性中風或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9.4宗,而有接種疫苗紀錄的同類死亡個案比率則為每十萬人有1.7宗。此外,未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流產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142.2宗,而有接種疫苗紀錄後流產的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10.2宗。根據上述數字的統計分析,未有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增加接種者的死亡或流產風險。有關參考數據將會上載至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專題網頁。
至今接獲的非死亡異常事件個案大部分為較輕微的個案,有關詳情可參考《香港新冠疫苗的安全監察報告》(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doc/Safety_Monitoring_of_COVID-19_Vaccines_in_Hong_Kong.pdf)。
政府發言人說:「雖然近日疫情稍為緩和,但Omicron變異病毒株傳播力極高,市民仍須保持警惕。在第五波疫情中,兒童和長者均錄得死亡和重症個案,他們是疫苗接種的重點保護對象。長者方面,現時本地80歲或以上長者的新冠疫苗接種率只有約66%,即該年齡層中有約34%的長者正處於高風險狀態,這是相當危險的信號。根據初步數據分析,在第五波呈報個案中,80歲或以上組别的死亡及情況危殆/嚴重比例最高,由60歲開始幾何級上升,大部分死亡個案均是未接種疫苗的人士。與香港整體人口比較,已接種三劑疫苗的人士佔呈報個案的比例顯著較低,在住院危殆/嚴重及死亡個案中的佔比更是極低,反映接種三劑疫苗能有效預防2019冠狀病毒病感染、重症及死亡。即使只接種首劑疫苗,死亡風險也會顯著減少。香港大學最新的研究數據亦顯示,接種三劑復必泰或克爾來福疫苗對於預防死亡和重症均高度有效,保護力逾九成,合資格接種第三劑疫苗的市民應盡早接種。此外,因應專家最新建議,我們已開始為已接種三劑復必泰或克爾來福疫苗的60歲或以上人士,在接種最後一劑疫苗至少三個月後,接種第四劑疫苗。符合接種第四劑疫苗資格的市民應盡早接種,以加強保護。另一方面,接種克爾來福疫苗的最低年齡已降至三歲,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最低年齡則為五歲。我們呼籲各位家長盡早安排為子女接種疫苗,讓他們得到有效保護。」
註1:臨時統計數字。截至五月十五日晚上十一時五十九分的過去一星期,衞生署接獲三宗涉及三至15歲青少年在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懷疑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報告,個案涉及一名11歲男子及兩名15歲男子,他們在接種復必泰疫苗後二至四日內出現胸痛,情況穏定。
註2:截至五月十五日晚上十一時五十九分的過去一星期,衞生署接獲兩宗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新冠疫苗的死亡報告,個案涉及兩名分別71歲及92歲女子,沒有臨床證據顯示個案由疫苗引起。
5月18日,政府今日(五月十八日)表示,為應對新冠疫情,環境保護署與渠務署正在各區採集污水樣本進行冠狀病毒檢測,並在一些地區檢測到污水呈陽性的結果,顯示該地區的處所可能有隱性患者存在。
快速測試
因應以下各區的污水檢測結果呈陽性和病毒量相對較高,房屋署及當區的民政事務處將會陸續向以下地點的居民、在地工作清潔員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合共約十七萬個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以輔助識別感染者:
· 南區 — 華富(一)邨、華富(二)邨、富臨軒及華富閣
· 觀塘區 — 彩盈邨、彩福邨、彩霞邨、一定富大樓、三喜大廈、仁寧大廈、億富樓、堅美樓、多喜大廈、安德大廈、安泰大樓、安祥大樓、安賢樓、定勝樓、定安樓、定業大廈、定業樓、定興大廈、家利閣、富安樓、德基樓、德昌樓、德明樓、捷煌樓、敬華樓、欣榮大廈、永明樓、永盛樓、永英樓、瑞其樓、百富閣、立興大樓、興風樓、華發樓、金和樓、雙喜大樓、七喜大廈、定富街2-2B號、定業街18-22號及定裕坊12-14號
· 灣仔區 — 伊利莎伯大廈、基華樓、文石大廈、駱克大樓、海聯大廈、特麗樓、維新大廈、置景閣、華發大廈、金禧大廈、雅閣大廈及駱克大廈
公眾如就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有疑問,可瀏覽以下網頁連結(www.coronavirus.gov.hk/rat/chi/rat.html)。
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時,應留意和跟從製造商的指示,正確進行測試和讀取結果,並宜在讀取結果後立即拍照以作紀錄。進行測試前後須潔淨雙手,盡量減少在採集樣本區域內放置非必要用品。進行測試後,需要小心包裹和密封測試套件的所有組件,並妥善棄置。若家居環境在採集樣本的過程中受污染,應以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或70%酒精進行消毒。
以快速抗原測試首次取得陽性結果的人士可透過「2019冠狀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人士申報系統」網上平台申報(www.chp.gov.hk/ratp)。若市民使用網上平台有困難,可致電183 6119自動系統登記身分證明文件及電話號碼。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於稍後聯絡有關人士,以完成申報程序。
澳門特別行政區
5月18日,由2022年05月18日08H00至16H00,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的查詢熱線共接獲212宗查詢。
當中,1宗電話查詢並不涉及疫情。關於疫情的211宗查詢或意見,已即時轉線至以下部門代表跟進或記錄,情況如下:
- 衛生局208宗(涉及:關於疫苗查詢23宗;關於出入境檢疫措施110宗;關於醫學觀察-隔離酒店10宗;關於核酸、抗原檢測28宗;關於健康碼20宗;關於行程紀錄-場所碼2宗;關於申請解除紅、黃碼5宗;關於其他防疫措施3宗;關於醫療服務5宗;關於疫情狀態1宗;關於其他1宗。);
- 治安警察局3宗(涉及:關於外國居民出入境問題2宗;關於澳門居民出入境問題1宗。)
5月18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宣佈,因應內地的疫情變化,衛生局根據第2/2004號法律《傳染病防治法》第10條和第14條的規定,自2022年5月19日凌晨1時起,所有曾經到過以下地點的入境及已入境人士,須按照衛生當局的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受醫學觀察至離開當地後14天但最短不少於7天:
- 北京市房山區石樓鎮石樓村、琉璃河鎮祖村、拱辰街道世茂維拉社區;
- 天津市東麗區金鐘街五金城B區14號樓、楊北公路和赤歡路交口東南側平安停車場(楊北物流園對面)。
自2022年5月19日凌晨1時起,所有曾經到過以下區域的入境人士,須按照衛生當局的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受醫學觀察至離開當地後14天但最短不少於7天;而所有曾經到過相關地點的已入境人士,其健康碼將變為黃碼及須接受自我健康管理至離開當地14 天為止,期間須在開始措施的第1、2、4、7、12 天接受最多5 次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天津市東麗區金鐘街道五金城(除封控區外)。
自2022年5月19日凌晨1時起,取消曾經到過以下地區的人士須按照衛生當局的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受醫學觀察或健康碼變為黃碼及須接受自我健康管理的措施:
- 北京市通州區新華街道盛業家園社區
- 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的東至梅隆水庫管理處,南至梅隆水庫壩下籃球場-林安牛津郡公寓-茶山東路,西至大源消防站-林安太和匯,北至大源六社羅屋;三元里大道1109號、1111號、1115號,鶴龍街道鶴邊社區004網格何氏宗祠以東區域;東至田心江中街北巷,西至田心江西一街,南至大瀝路,北至田心江中街五巷;東至梅隆水庫西岸-豐和物流園-大源十六社-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南至動植物檢測所-苗場路-康和別墅,西至六片山-石湖電商園,北至林安物流園;永平街永泰新村、永康南二巷以南,恒利文化創意谷、致和街尾以西,永泰南莊綜合市場(含)、永泰紅星南街以東,白海面涌以北。
自2022年5月19日凌晨1時起,取消曾經到過以下地點不足14天的入境人士和已入境人士,應留意自身健康狀況,期間健康碼不變黃色,但應主動按第1、4、7天的時序接受核酸檢測: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其他區域。
應變協調中心提醒,目前本澳有關中國內地特定區域的防疫措施包括:
- 離開相關地點21天內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出現任何新冠病毒感染疑似症狀人士須立即就醫及接受核酸檢測;
- 離開相關地點14天內的入境人士和已入境人士,留意自身健康狀況,期間健康碼不變黃色,但應主動按第1、4、7天的時序接受核酸檢測;
- 曾經到過相關地點的入境人士,須在指定地點接受醫學觀察至離開當地後14天,但最短不少於7天;
- 曾經到過相關地點的已入境人士,亦須在澳門健康碼上如實作出相應申報及接受相應的防疫措施,要求如下:
- 健康碼將變為黃碼及須接受自我健康管理至離開當地14天為止,期間須按第1、2、4、7、12天的時序接受核酸檢測;
- 須在指定地點接受醫學觀察至離開當地後14天,但最短不少於7天(請立即透過諮詢求助平臺https://www.ssm.gov.mo/covidq或致電:+853 28700800以便安排醫學觀察)。
注: 免費核酸檢測預約連結為:https://app.ssm.gov.mo/mandatoryrnatestbook。核酸檢測結果不會上載至澳門健康碼,亦不可作為出入境用途。如以自費方式接受核酸檢測,亦須在上述連結中作出登記才能按時解除黃碼鎖定。
澳門特區採取和中國內地特定區域有關的防疫措施表格,可進入以下連結查閱最新資訊:https://www.ssm.gov.mo/apps1/gcs/medobs/ch。
應變協調中心呼籲,市民前往外地應留意當地疫情發展,在抗疫常態下,仍須堅持戴口罩,嚴格做好和執行各項防疫措施,保持距離,避免人流聚集;與此同時,因疫苗可有效預防新冠病毒肺炎,有效減少自身感染、重症和死亡風險,築起免疫屏障,保護自己及家人,故現階段應有序地預約接種疫苗,而即使已接種疫苗,亦應避免前往高風險地區,如必須前往,應在完成初種系列及加強劑疫苗後14天,待身體產生足夠的免疫力後才前往,以減少感染的風險。
台灣地區
5月1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表示,鑒於國內疫情進入廣泛社區流行,為防範疾病於醫療機構傳播,65歲(含)以上且非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者,使用家用抗原快篩陽性須由醫事人員評估及確認時,注意事項如下:
一、65歲(含)以上且非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者,使用家用抗原快篩陽性時,建議優先透過遠距/視訊診療由醫師協助評估確認。
二、民眾或評估醫師對於快篩陽性結果,如未有共識或疑義時,應攜帶以夾鏈袋密封包裝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前往鄰近開設防疫門診醫療院所、社區篩檢站或社區採檢院所,再次進行PCR核酸檢驗。
三、外出時務必佩戴口罩,並禁止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或家人親友接送(雙方應全程佩戴口罩)。
四、為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須親自到院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一)正確佩戴口罩、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手部衛生。
(二)遵循院所規劃之就醫動線與流程。
(三)報到時主動告知院所抗原檢驗結果。
(四)避免與他人交談。除補充水分外,避免飲食。
(五)避免於院內非就醫必要區域活動,請勿進入美食街。
指揮中心籲請醫療院所應妥善規劃民眾就醫及採檢動線,如設置防疫門診、採檢專區、或利用事前預約、線上查詢看診進度等方式,規劃減少就醫及採檢民眾與其他病人近距離接觸及候診時間之配套措施。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國內外疫情發展,滾動修正相關應變策略,確保醫療量能充足以因應疫情。
5月1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85,35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5,310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3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1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85,310例本土病例,為41,073例男性、44,211例女性、2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7,230例)、臺北市(12,069例)、桃園市(9,658例)、高雄市(6,805例)、臺中市(6,770例)、臺南市(4,130例)、基隆市(2,428例)、新竹縣(2,301例)、屏東縣(2,105例)、彰化縣(2,035例)、宜蘭縣(1,936例)、花蓮縣(1,611例)、新竹市(1,287例)、苗栗縣(1,134例)、雲林縣(927例)、南投縣(705例)、臺東縣(699例)、嘉義縣(646例)、嘉義市(464例)、澎湖縣(201例)、金門縣(160例)、連江縣(9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4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5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40例具慢性病史、20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19日至5月1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5月15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9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1例、調查中45例,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29日至5月17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841,11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857,374例排除),其中981,141例確診,分別為12,345例境外移入、968,74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17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16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564例、臺北市392例、基隆市59例、桃園市36例、彰化縣21例、臺中市19例、新竹縣14例、花蓮縣9例、宜蘭縣8例、高雄市7例、雲林縣及屏東縣各6例、臺東縣及臺南市各5例、苗栗縣3例、南投縣及嘉義縣各2例,新竹市、嘉義市及金門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防護中心 :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2465.html
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csr/don/05-january-2020-pneumonia-of-unkown-cause-china/zh/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1/content_5471164.ht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_(2020年第1號)
加拿大衛生部: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html
加拿大新聞網: https://www.newswire.ca/
約克區衛生部:https://www.york.ca/wps/portal/yorkhome/health
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https://www.hketotoronto.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ctoday.htm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news/
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