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哈柏政府為【華人人頭稅】公開道歉賠償16週年
16年前的這一天,是全體加拿大華人值得慶賀與永遠銘記的日子!
2006年6月22日下午三點,加拿大聯邦政府總理哈珀在聯邦國會大廈,就當年的【人頭稅】法案,向來自全加各地的100多名華人“人頭稅”繳納人、遺孀以及後裔表示公開道歉。
哈勃說到:“如果沒有當年華工的貢獻,加拿大就不會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
他在講話中承認華工是加拿大歷史上最重要的工程——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重要建設者。
哈勃同時宣布:加拿大政府向“人頭稅”倖存者或遺孀或子女提拱國家賠償,每人2萬加幣。
這一勝利成果來自於全體加拿大華人、包括多倫多華聯總會在內的眾多華人社團多年不懈的努力和爭齲
華聯總會從1986開始,就積極參與加國華人要求加拿大政府就華人“人頭稅”和“排華法案”予以平反道歉的抗議和訴訟。
歷史證明:華人不僅是最早參予加拿大建設的少數族裔,也是始終熱愛加拿大、擁護多元文化政策的少數族裔。
華人最早登上加拿大是18世紀短暫的“西洋參貿易”後,英國船長約翰,米爾斯(JohnMears)曾於1788一1789年間在香港和澳門聘請了120名華工,前往加拿大西岸的溫哥華島奴加灣(NootkaSound),從事建造40噸重的“西北美洲”號三桅帆船工作。
根據加拿大卑詩省歷史文獻館真跡檔案,除此120名華工進入加拿大外,再無華人進入加拿大。
直至19世紀中葉,卑詩省菲沙河谷發現金礦,加拿大本土才再次迎來了華人。
由於美國舊金山地區金礦的逐漸枯寂,首批進入加拿大的華人淘金者大都來自舊金山。
這是最早進入加拿大本土的兩批中國人,前者是受僱,後者是為了淘金而自由遷徙,但與同時期進入北美大陸的歐洲移民相比,華人數量少,且都不是“拔根者”。
隨後,來自廣東和福建沿海地區的華人勞工也漂洋過海加入淘金潮。是以“苦力貿易”(coolietrade)的緣由進入加拿大。
1878年,加拿大啟動橫跨東西大陸的太平洋鐵路的建設,這為中國“苦力”進入加拿大提供了機會。
“從1881年到1884年的四年間,參加建築鐵路的華工總數超過17000名,其中10000名直接來自中國”。
這是矗立在加拿大西海岸老鷹隘口(EaglePass)的【最後一枚道釘紀念碑】碑文上的記敘。
1885年11月7日,最後一枚道釘敲進軌枕,華工以付出四千多人的生命代價,將橫跨加拿大東西的鐵路終於完工。
1989年9月,在多倫多市著名的天穹體育館(Skydome,也譯巨蛋)旁,加拿大鐵路華工紀念碑落成,紀念碑底座的銘文肯定了華工在加拿大國家建設和東西統一中的巨大貢獻。
但自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中葉,加拿大政府一直為華人對加拿大建設的貢獻不給予正面肯定。
相反,加拿大議會曾於1885年7月20日通過《華人移民法》(TheChineseImmigrationAct,1885),規定每位華人進入加拿大需額外繳納50加元的人頭稅。
1900年,這一人頭稅增長至100加元,3年後又增長至500加元。
這種對華人單一人種徵收的“人頭稅”是加拿大的“國恥”,也是對加拿大“平等、開放、人權”國家價值觀的背離。
向華人徵收的總計二千多萬加元的人頭稅,相當於太平洋鐵路的總造價。
也可以這樣說:鐵路是華人修的,修建費用也是華人出的。
在慶賀紀念加拿大政府為【華人人頭稅】公開道歉賠償16週年的同時,我們還要警惕加國社會各個層面隱性存在的歧視、排斥華人的不良傾向。
以保證我們的子孫後代,能更好地生活在和諧的多元文化主義氛圍和美麗的自然環境之中,而絕不能讓歷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