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柏欽八十抒懷夕照明
《八十書懷》是葉劍英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抒發了詩人對革命事業的未來所充滿的堅定信念,體現了他嚴謹自勵的謙遜質樸的品質:「八十毋勞論廢興,長徵接力有來人。 導師創業垂千古,儕輩跟著愧望塵。 億萬愚人齊破立,五洲權霸共沉淪。 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旅居加拿大30多年的著名國畫大師單柏欽,也以《八十抒懷》來憶述他這八十年來,在國畫藝術的創作和奮鬥歷程。
單柏欽師生畫展,將於10月5日(星期六)上午11時30分,在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舉行。單柏欽,1936年出生於廣東省惠州。現旅居加拿大。曾任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廣州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州中國畫協會副會長。
1960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畢業創作《踏平南海浪》參加全國藝術展覽及出國展覽。 1972年國畫作品《牧歌》被選送加拿大展出。 1974年國畫作品《主課》參加全國美術作品展。
1980年國畫作品《遊春圖》《鐘道》被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選送到日本和美國展出。 1981年合作出版連環畫作品《笑畫》獲得全國第二屆連環畫創作二等獎。 1981年由新加坡出版《單柏欽人物畫冊》,同年在香港出版《單柏欽畫集》。 1982年由新加坡出版《單柏欽素描速寫選集》《單柏飲鐘馗百態》畫集,在美國洛杉磯、亞特蘭大市舉辦個展,在加州大學、卡利威廉大學、墨塞學院講課。
1983年獲廣東省人民政府美術創作有成就立功證書,同年由香港寶麗金公司和著名歌手鄧麗君邀作《淡淡幽情》唱片畫集(12幅畫),並在香港獲獎,在泰國舉辦個展,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單柏欽畫集》。 1985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市舉辦個展並在省立多倫多美術學院舉辦講座。 1986年在新加坡出版《單柏欽畫集》,其作品全部被收藏,在美國洛杉磯亞洲及太平洋博物館舉辦個展,並應加拿大溫哥華市教育顧問雷頌芭的邀請到溫哥華美術學院任教,在西蒙菲莎大學美術館舉辦個展。 1987年在新加坡出版《單柏欽人物教材畫集》。
1994年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單柏欽畫集》大型畫冊。 1996年在中國台北市中山紀念館舉辦個展。 1997年在吉隆坡香格里拉酒店舉辦個展。 2000年由中國榮寶齋出版社出版大型畫冊《遊子吟一一單柏欽旅加畫集》。 2002年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辦單柏欽中國畫展,由全國政協、中國美協、廣州市政協主辦。隨後在廣東畫院舉辦單柏欽中國畫展,由廣州市政協主辦;在北京大學舉辦單柏欽中國畫展,並舉辦講座,被北京大學聘請為客座教授;在天津美術學院舉辦單柏欽中國畫展,被天津美術學院聘任為客座教授。
2005年獲聘為廣東培正學院副院長。 2006年參加詩畫紅樓大型文化活動展。 2007年至今往返中加之間,進行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與教學活動。出版有《中國當代名家畫集·單柏欽》《大匠之門·單柏欽重彩人物畫選》《歲月留痕一一單柏欽毛筆素描》等多部專集。
以下是單柏欽老師的《八十抒懷》(節錄):
我出生於20世紀30年代,今年87歲。我沒有讀過幾年書,我的文學歷史知識是靠自學得來的。我愛上了畫畫,是天性的使然。如果問我為什麼要畫畫,很簡單,從中得到快樂。我沒有老師,我的老師就是印刷品“小人書”,臨摹就是我的日課,我的要求就是盡量畫像、畫好,自覺自悟。 1954年,我自學畫了十多幅連環畫《鴻門宴》,榮幸地參加了廣東省和全國青年美展,並獲得優秀獎。
1955年一個偶然的機遇,我報考了廣州美術學院,第一年沒有考上,第二年才被錄取。關山月是院長,楊之光是系主任,王肇民先生教素描、色彩,也教我做人。他說:「一個人偶爾畫好一張畫,靠的是天賦、是靈感,幾年畫好畫靠的是基礎,而一輩子畫好畫靠的是學養。」我忘不了他的這句話使我終生受益的話。
在美院就讀的四年間,我十分珍惜這來不易的時光,未敢懈怠一分光陰。我跟隨王肇先生,主要功夫下在素描、色彩、透視法、明暗法、解剖學、速寫等方面,打下了堅實的造型基礎。我師從關山月,從傳統入手,筆墨的表現力得到了強調,同時也深受這位嶺南畫派傳人的影響,對嶺南派「折中中西,融會古今」的革新精神有所領悟。楊之光屬於徐悲鴻寫實主義體系的畫家,他的中國人物畫作品對我的影響深刻,他不僅透過寫生,把包括關注形、光、色在內的西畫創作技巧,巧妙地融合在傳統的寫意筆墨之中,而且開啟了我的人物畫創作思路。
我的畢業創作《踏平南海浪》(1960),可以說是我經過四年「學院派」教育所交的答案。這幅作品表現的是我熟悉的漁民生活,在盡量發揮傳統筆墨精神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表現了現實中漁民趕海的人物群像。就表現題材而言,已由強烈的社會性主題轉向平凡的生活性主題,形式風格也由寫實走向了寫意,強調透過「線」的虛實、粗細、濃淡、枯潤、輕重的變化、來聯繫造型體面和筆墨的關係;既有筆又有墨,既表現了形又表現了體面。初出茅廬的我不經意間創作的這幅作品,獲得了成功,不僅入選了全國美展和出國展,也被多家報刊發表而聲名鵲起。我看到了自己的目標和希望,決心沿著此路徑透過主題的挖掘、形象的刻畫、情節的設定、筆墨的揮灑、意境的營造踏上中國人物畫的創新之途。
經過多年的學習實踐,閱歷了許多風雲變幻,我愈加明確和堅持藝術的產生和存在的真正價值,是「真、善、美」三元素。儘管東西方的文化各異,各種流派和技法能在歷史長河中延綿不息,但都不能違背這一主旨,這是世界五千年的文化歷史發展最好的印證。因此,我以「真、善、美」的原則作精神支柱,這也是使我在漫長的藝術生涯中孜孜不倦、彌老彌精的源頭活水。這是我的藝術取向,也是我的人格寫照。
我的藝術沒有固定的風格,也不限於固定的題材。我的原則是,發現美,有衝動,才去表現。我要把真情奉獻給藝術,不放過人世間的點滴美好,要在視覺能夠感受和表達美好因素的基礎上,從傳統的文學詩詞、神話傳說、名人軼事中受到形象和意境美的間接觸發,從而創作出大量的古典題材作品,同時在現實生活、音樂舞蹈及自然美的直接觸發下,探索和創作出大量的現代人物和風景作品;並在空間、體積、形式、旋律、氣韻、意境等因素的直接或間接的感受與啟發下,由自然美向藝術美昇華,創作出各種各樣的中國畫。
藝術家有兩條生命:一是自然生命,二是藝術生命。如果自然生命可以活到100歲,但藝術生命也許30歲就停止了,我不願意做這樣的藝術家。我曾說:「我有著70歲的身體,20歲的腦袋。」今年87,也不過是而立之年。我相信,自然生命有限,藝術生命無限。作為藝術家,要保持旺盛的創作願望和探索精神,“生有涯,知無涯”,讓歲月釀造作品,讓藝術之樹長青,今生無悔。為此,我堅持每天看書,中國的、外國的、文學的、哲學的、史論的都看;也堅持每天習字,楷書、行書、隸書、草書、篆書都練。從勤奮變成習慣,又從習慣變成樂於此道。我總覺得要學的東西挺多,東方的、西方的、民間的、古代的、現代的,有許多東西值得我汲取、融會、貫通,以更深入更充分的表現技法,使自己的作品達到現實理想的美,也使我在西方寂寞的環境中感到精神上的豐富與充實。
藝術和其他商品不同,不能唯功利是圖。尤其是畫畫,絕對不能想到功名與金錢,否則,必然庸俗乏味而沒有生命力。我這一生,上蒼給我最大的恩賜是堅忍力,可以吃苦耐勞,可以忍受飢寒,可以毫不動搖地以藝術作為人生的信仰,把「真、善、美」奉為作畫的圭臬。我不是靠著一點薄有的虛名,去巴結求位,去自吹自擂,去營逐生涯。到目前為止,我為藝的最大滿足感就是作畫的過程,而不是完成之後的果實。拋開世俗的喧鬧,我寄身異域,心平氣和、踏實地摸索下去,努力攀登藝術的高峰。有人問我,今後有什麼打算?我沒有打算,我只重實踐,我看齊白石畫畫也沒有打算。這就是我目前的生活狀態。
我經歷過不同製度的社會,也經歷過抗日戰爭、和平時期、動盪年代、開放年代。我去過許多國家,曾和一些美國的朋友說過,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是天堂,總是不完美的,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我每天都在做夢,想著我的辛苦一生的老母親,念我的舊朋故友再聚首。每次回到祖國,眼見祖國一天天地繁盛強大,我無法抑制心中的激奮,回歸之心日益強烈。
我最大的夢,就是想把我的所學所養帶回祖國,讓祖國人民知道我的藝術、我的追求,我的成就。我的具體做法就是:出書,辦展,教學。我先後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廣州畫院、廣州美院、北京大學、天津美術學院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也準備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一場大型的個人畫展,完成我的最大心願。我榮幸地被北京大學、廣州美院、天津美術學院聘為客座教授,多次進行學術講座,傳播我的學術思想。 2005年我又被聘為廣東培正學院副院長,並設立教學點,進行中國人物畫的教學。我還要繼續做這方面的工作,在更多的國內大學進行教學活動,以自己的創作經驗和實踐讓東西方文化交融互通,去追求藝術的本真,推動中國人物畫的研究和發展。
藝術家要有美的感受,要有興奮點。如果藝術家沒有興奮點,都是冷冰冰的東西,其作品是不可能感人的,也不可能引起共鳴的。在我這個年紀,我只想畫我喜愛的東西,功名利祿對我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從大的方面講,我還想為中國畫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縮小一點講,畫畫已成為我的習慣,說陶冶心情也好,說養身修性也罷,畫畫已和我的生命割捨不斷。就這樣畫下去,根據西方最新研究成果的說法,大腦可以用到100歲還保持不退化。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藝術家,跑遍了大半個世界,走了漫長的路,嚐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留下的只有懷念。往後的歲月還是想回來,回到我自己的祖國,落葉歸根。撫今思昔,我深感上蒼的眷顧,無憾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