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華人社區歷史之四 二戰時期的多倫多華社區 葉左肇
1937 年 安省抗日救國會在中日戰爭爆發時成立,總部設在多倫多。Lung Kong 兄弟為救國會提供辦公室,並承擔該會的營運費用。救國會為中國抗戰籌募資金。1938 年,救國會研究差派白求恩醫生 (Norman Bethune) 到中國。 1941 年,安省7000名華人籌募了 100,000 元資助噴射式戰鬥機。
1941 年珍珠港被轟炸後的第二天,中國向德國和義大利宣戰。中國人和加拿大華人成為盟軍的一份子。多倫多的華人和白人聯手籌募中國抗戰救援基金,集合全國的力量,支援中國抗戰。多倫多市長 Fred Conboy 是基金的支持者,在 1942 年,他籌集了 170,000 元。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加拿大種族關係的一個轉捩點。
戰爭以後,全國各地華裔加拿大人獲得投票權利。1946 年 為準備興建建議位於舊市政大樓 西邊的新市政廣場,市議會通過 16548 附例,限制該地段只可作為公共用途或停車 場。 1947 年 1月1日,多倫多選民投票通過撥款興建新的市政廣場和市政大樓。1948 至 1958 年的市議會會議紀錄顯示,市政府購入唐人街伊麗莎伯街的地段。
興建新的市政大樓,目的是刺激市中心的投資和發展。 結果伊麗莎伯街南面有些唐人街商戶遷往街道的北邊,距離登打士街較近。1951 年多倫多的華人人口約有 3,000 。10年後,人口增至 6,700 人,這是由於早期華 裔移民的妻兒最終來到加拿大。 1955 年為準備興建新的市政大樓,市政府官員徵用了唐人街僱用 500 人的商店和餐館。工程在 1962 年展開。 1964 年劉光英 Ying Hope 當選為多倫多教育委員會委員。1968 年,他出任主席。1969 年,他當選為第 5 選區市議員,並於 1972-1982 期間連任。
1967 年 多倫多發展署署長的報告指出,舊唐人街在伊麗莎伯街剩餘的建築物不能進 行修輯,建議把該地點改為地方政府用地。加拿大華人希望保存唐人街在伊麗莎伯街剩 餘的建築物,他們組織了保存唐人街委員會 (Save Chinatown Committee)。 加拿大的移民法例容許更加中國人(主要來自香港)移民加國。新的唐人街在士巴丹拿道和登打士街一帶形成。
1984 年士嘉堡社區議會會議紀錄顯示,民選議員如何回應針對中國移民的仇恨宣傳,當士嘉堡的中國人口有所增加,居民對中國商場附近的交通和停車事宜表達關注。1989 年 中國社區為設於多倫多市中心體育館附近的紀念碑揭幕,該紀念碑紀念修築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中國工人。
多倫多華人社區由兩個華人開始,從洗衣店到踏上政治舞台,鄒至蕙可以說是表表者之一。1985 年 鄒至蕙當選為多倫多教育局委員,1991年她獲選民支持,晉身多倫多市議會,任職議員至 2006 年。她在 2006 年當選 Trinity-Spadina 選區的國會議員,2023年當選為多倫多市市長。
1933 年 聯橋劇社成立,它的前身是世界劇社。世界劇社是多倫多第一個中國音樂組織,大約在 1919 年成立。幾個多倫多廣 東歌劇團為社區提供娛樂,並為失業和貧 困人士提供廉價住宿和膳食。聯橋劇社邀 請來自香港和廣州的音樂家為本地音樂愛好者提供訓練。劇社購入位於伊麗莎伯街 96-98 號的地段,修建為一座設有 250 個座位的大樓。
1969 年 市議會會議記錄中包括保存唐人街委員會的一份報告。報告發表後,市議會通過支持保留舊唐人街的議案。在多倫多鄰舍服務協會 (Toronto Association of Neighbourhood Services) 的檔案中,其中一份報告提及中文傳譯處如何在市中心嘉蘭中心開辦。後來中文傳譯處成為獨立機構。嘉蘭中心也為中國移民舉辦語言和入籍班。1972 年多倫多市政府檔案處收藏了一張 攝於 1909 年 Beverley Street 浸信會的照片,該教堂建於 1886 年。1972 年,華人基督徒購入這座建築物(指定歷史文物地點),並把它改建為多倫多華人浸信會。 1975 年 西貢淪陷,越戰結束。四年後, 「越南船民」以難民身分陸續抵達加拿 大,其中包括很多中國人,他們大多數在滿地可和多倫多定居。
1993-1997 年在多倫多,來自香港的移民人數最多 (48,535 人或佔新移民總數的 11%)。來自中國的移民佔第三位(36,735 人)。1995 年,當香港移民的人數減少後, 來自中國的移民有所增加。雖然香港、臺灣、中國和越南的新移民來自不同的政治體系,但他們有共同的中國文化背景。1995 年1名萬錦市市議員投訴中國移民和有關的商業發展急速,導致長久以來在萬錦市居住的居民搬離該區。中國社區提出抗議,事件在加拿大和在香港成為新聞標題。 1996 年由加拿大統計局撰寫的一份報告顯示,多倫多的中國人口數目為335,200,是市內最大的少數族裔,佔總人口的 8%。多倫多是加拿大移民和少數族裔最集中的城市。中國人多定居於士嘉堡,列治文山和萬錦市。
1998 年 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第一期在士嘉堡投入服務。中心設有藝術館、資源 中心、閱覽室和教室。 2003 年前市長賴士民的剪貼簿記錄顯示,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病症(SARS)對多倫多和市內中國社區造成嚴重衝擊。2006 年 2006 年的人口普查顯示,多倫多 的中國人口數目486,300 人,是市內第二大的少數族裔,佔總人口 9.6 % 。 2007 年 8月,文物匾在多倫多市政大樓舉行揭幕禮。文物匾紀念伊麗莎伯街的唐人街,設於彌敦菲臘廣場的西北角,近 Archer 雕像。
多倫多檔案處的職員致力保存多倫多的歷史。如果市民有收藏能反映多倫多任何時代的生活文件──照片、信件、日記、商業 記錄或任何其他東西,同時有意與對歷史感興趣的人分享這些物品,該處很高興與芇民談論捐贈事宜。多倫多檔案處位於 255 Spadina Road, Toronto, ON M5R 2V3 。 www.toronto.ca/archives 電話:416-397-0778 傳真:416-392-9685
圖片:業主George Ying 在 1940 年在商店加蓋的第二層,單位租給 International Chop Suey House,圖片攝於 1958 年。
圖片:1963 年,安省中華總會館與多倫多公共衛生署合作,向市民派發這份通告,鼓勵他 們進行結核病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