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華人社區歷史之三 多倫多市政府檔案處的華人歷史文檔 葉左肇
根據多倫多市政府檔案處的檔案資料,1878 年多倫多市目錄顯示“Sam Ching”先生是第一個在多倫多工作的華裔居民。1878 年,他在市中心 Adelaide 東街經營洗衣店。其後幾十年期間,目錄顯示中國人經營的洗衣店普及全市。1882 年多倫多 YMCA 基督教青年會的週記載居住在多倫多的16名華人中,其中9人參與在女王西街舉辦的查經班。
1910 年Cooke’s長老會的報告指出,星期日晚堂崇拜後的課堂吸引了逾100名中國學 生。學生學習字母表和簡單的詞語,唱詩和查經。1902 年洗衣店協會要求多倫多市議會向所有洗衣店開徵牌照費。此舉的目的是要制止華裔新移民開設更多洗衣店。當時在多倫 多約有100間由華人經營的洗衣店。
多倫多市政府轄下的物業委員會批准了徵收50 元牌照費,中國人反對徵收這個數額的牌照費,他們要求繳付反映工場人數較低數額的牌照費。最後,委員會採納了 5 至 20 元之間的費用,修訂是由多倫多第一個加拿大非洲政客提出的。
1905 年多倫多星報報導有些中國人籌辦成立同盟會的地方分支,當時致公堂在多倫多成 立了數年,他們支援以另一個方式把中國現代化,他們以約克街 (York Street) 的大樓作為抵押貸款,支持孫中山先生的革命。1909 年多倫多市目錄顯示中國商店集中於近皇后東街 (Queen Street East) 的佐治街 (George Street) 及近皇后西街 (Queen Street West) 的約克街。
唐人街位於皇后街以北的伊麗 莎伯街(Elizabeth Street)。之前一個大型猶太社區曾居於伊麗莎伯街一帶。1910 年多倫多中國基督徒協會開設了閱覽室,舉辦英文班和查經班。1919 年,多倫多中國基督徒協會成為基督教青年會。基督教青年會舉辦祈禱會、團契和露天崇 拜,並幫助從中國來的學生。1928 年,會員協助開辦基督中國教會 (Chinese Church of Christ),該教會在1956 年成為長老會。
1911 年 根據多市物業估價冊,Gip Kan Mark 先生是第一個在伊麗莎伯街擁有物業的中國人。伊麗莎伯街 16 號的一座三層高大 樓,一樓是 Ying Chong Tai 的批發菜市場,毗鄰單位包括鐵匠店、牛奶店、獸醫診所和馬棚。
人口調查顯示,由1911 年至 1941 年,多倫多是繼溫哥華和維多利亞之後加拿大第三個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因為多倫多離渥太華較近,一個全國性的組織在這城市成立,反對加拿大 1923 年限制中國人移民加拿大的法例。1912 年 在1月,1500名華人聚集在維多利亞大樓,慶祝中華民國的成立和中國皇朝的終結,群眾在多倫多市中心遊行。多倫多市長 George Geary 出席在公堂大堂舉行的慶祝會。
1918 年 市議會會議記錄顯示,市議會要求警察總長只把商業牌照發給英國出生或歸化英籍的申請人。中國總領事在警察總長前抗議。首席警官向委員會作出報告, 指出拒發牌照是不可能的,因為同盟國的人民擁有條約特權,其中包括中國。
1919 年400名少年和成年男性暴徒在11月突然在唐人街的伊麗莎伯街蜂擁而上,打碎玻璃窗,搶掠中國商店。市長 Thomas Church 告訴暴徒:「我必須恢復城市 的秩序。」 1922 年 根據多市物業估價冊,當 Lung Kong 兄弟購入伊麗莎伯街 24 號的物業後, 該物業的業權有所變動,Lung Kong 兄弟把 當時的建築物拆掉,蓋了一座三層高的大 樓
1911年 劉、關、張、趙姓人士在多倫多成立宗親會,互相幫助,互相支持。1925年 一則新聞報導1000名華人沿皇后、大學街 (University) 及登打士街 (Dundas Street) 前進,往維多利亞大樓出席悼念中國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的儀式。1928 年 市政府官員命令中國餐廳解僱所有白人女服務員。1914 年,安省通過法例,中國僱主僱用白人婦女是違法的。安省華人籌募了 2000 元與法律抗爭。中國總領事介入事件,直至 1928 年法例才強制執行。引入法例的目的是恐怕中國僱主會利用白人婦女,但這是沒有根據的。
圖片:1908 年,由於華人在多倫多經營的洗衣店數量很多,市政府目錄開始把華人洗衣店和其他洗衣店分開列出。
圖片:1957 年前,伊麗莎伯街 24 號(右邊)建築物前面改建完成。之前龍岡公所設有陽台,類似隔鄰的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