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每日資訊 – 7月13日
新型冠狀病毒資訊,主要是跟進有關事件發展和最新情況,除非其他地區有重大事情發生,否則只會集中在加拿大、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情況作出跟進, 並會以政府或認可機構的資料為準。跟據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防護中心2021年7月13日的資料顯示,全球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共222個,確診人數約187055580宗,死亡病例約4040367人,過去14天新增確診個案數目約5820241宗,以下是新冠疫情相關資訊:
加拿大
7月12日,根據加拿大衛生部門資料,截至2021年7月12日下午7時,加拿大累積確診人數共有1421108宗,新增病例577宗,比前日增加324宗,其中安省增加114宗,卑斯省增加123宗,魁省增加199宗,阿省增加90宗,沙省增加20宗,緬省增加31宗,紐芬蘭省沒有增加,新省增加1宗,紐賓仕域省沒有增加,愛德華王子島沒有增加,育康地區沒有增加,西北地區沒有增加,努納地區沒有增加。至於死亡個案方面,累計合共26438名患者死亡,其中安省沒有增加,合共9251名,卑斯省沒有增加,合共1760名, 魁省增加1名,合共11231名,阿省沒有增加,合共2307名, 沙省沒有增加,合共573,緬省增加1名,合共1162,新省沒有增加,合共92名, 紐芬蘭省沒有增加,合共7名,紐賓士域省沒有增加,合共46名,育康地區沒有增加,合共5名,努納地區沒有增加,合共4名。治癒人數全國合共1389519名。
中國
7月13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7月1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9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27例(雲南6例,上海5例,河南3例,廣東3例,福建2例,湖南2例,北京1例,天津1例,江蘇1例,湖北1例,四川1例,陝西1例),本土病例2例(江蘇1例,雲南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5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31人,重症病例與前一日持平。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427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684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6415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7月12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492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86967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92095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踪到密切接觸者1067174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7430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22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轉為確診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解除醫學觀察19例(均為境外輸入);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471例(境外輸入465例)。
累計收到港澳台地區通報確診病例27279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1951例(出院11662例,死亡212例),澳門特別行政區55例(出院53例),台灣地區15273例(出院11850例,死亡741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
7月13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七月十三日零時零分,中心正調查一宗新增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至今本港個案累計11 953宗(包括11 952宗確診個案和一宗疑似個案)。
新增個案為一宗輸入個案。
過去十四天(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二日)累計報告31宗個案,包括一宗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29宗輸入個案和一宗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的個案。
同時,中心一直就涉及L452R變異病毒株的個案11952積極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該病人於香港國際機場擔任搬運工作,主要於停機坪工作。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就個案11952的病毒樣本已完成基因排序,顯示屬Delta變異病毒株,但與個案11902(涉及Delta變異病毒株,於香港國際機場擔任地勤職位)並不吻合。根據個案11952的基因分析,它與其他四宗來自俄羅斯的輸入個案的基因組有關,包括個案11947(貨機航班RL9933的機組人員,個案11952曾往該航班工作)、個案11887(六月十九日自俄羅斯抵港的貨機人員)、11926及11938(六月二十九日來自俄羅斯的夫婦)。
根據中心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就個案11952於潛伏期間曾處理的航班中,曾發現一宗確診個案11947,涉及一名於七月六日經航班RL9933由莫斯科抵港的機組人員。雖然個案11952與個案11947並無直接接觸,但他曾身處該機艙工作數小時,期間數名回航莫斯科的機組人員亦一直逗留機艙內。個案11952可能從該俄羅斯抵港航班中其他沒有被診斷的機組人員感染。中心正與海外衞生當局跟進個案,進一步調查仍在進行。
衞生防護中心正繼續跟進確診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及接觸者追蹤的工作。就個案詳情及接觸者追蹤資料,請參閱附件或「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www.coronavirus.gov.hk)上的「過去14天內曾有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的大廈名單」和「2019冠狀病毒病的本地最新情況」。
同時,中心提醒曾到訪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第599J章)(《規例》)下指明場所的人士,必須遵從強制檢測公告接受2019冠狀病毒病核酸檢測。該《規例》亦要求所有確診個案密切接觸者的同住成員,須按刊憲的強制檢測公告於指定限期接受2019冠狀病毒病核酸檢測。中心亦呼籲市民如有病徵,應立即求醫,即時檢測。
政府已展開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並鼓勵市民盡快接種疫苗。市民可於疫苗接種計劃專題網站(www.covidvaccine.gov.hk)獲取更多詳情。
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盡量減少外出、社交接觸及外出用膳,如需外出應佩戴外科口罩及時刻注意手部衞生。中心強烈呼籲長者應盡量留在家中,避免外出,並考慮透過親友協助處理購物等日常生活所需。
7月13日,截至今日(七月十三日)上午九時,過去24小時共有三名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病人(個案編號:11891、11921、11927)出院,至今共有11 665名確診或疑似病人康復出院。
目前公立醫院已啟用607間負壓病房,合共1 089張負壓病床,現時共有41名確診病人分別於11間公立醫院及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留醫,其中一人(個案編號:9907)情況嚴重,其餘40人情況穩定。
醫院管理局會繼續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監察最新的發展,並適時向公眾及醫護人員提供最新資訊。
澳門特別行政區
7月13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截至今(13)日下午4時,累計已接種新冠疫苗劑數為423,905劑,已接種人數共有263,428人,其中僅接種第1劑的有101,346人,已接種第2劑的有162,082。另外,在過去24小時,衛生局接獲18宗不良事件通報,包括0宗嚴重不良事件,18宗輕微不良事件(13例為國藥滅活疫苗,5例為BNT mRNA 疫苗);由開始接種疫苗至今,累計1,849宗不良事件通報,包括5宗嚴重不良事件,1,844宗輕微不良事件。
應變協調中心呼籲,市民應在現階段有序地預約接種疫苗,可保障自己,保護家人,並形成免疫屏障,守護澳門。
台灣地區
7月1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表示,為順利推動我國COVID-19疫苗接種作業,自即(7/13)日起開放18歲(含)以上民眾,於「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 https://1922.gov.tw/)進行第三輪意願登記,相關說明如下:
一、意願登記時間:即日起至7月15日17時,並同步進行第三輪結算。
二、簡訊通知時間:7月16日至7月18日將陸續以簡訊通知符合資格的民眾;收到簡訊者,才能進行預約。本輪可接種疫苗為AZ疫苗。
三、為協助不便使用「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的民眾登記意願,請地方政府設置因地制宜的服務專線或指定人員,協助不便使用系統的民眾進行意願登記。
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第二輪的意願登記已於昨(12)日17時截止,全國約有285萬人登記,其中約114萬人有意願接種AZ疫苗。系統平臺將自7月13日上午,陸續以簡訊通知符合資格的民眾,提醒收到簡訊民眾記得進行預約;施打期間為7月16日至7月22日,籲請民眾準時前往接種。
指揮中心提醒,「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須先完成意願登記,才能在接到通知後進行預約。系統平臺會按疫苗分配情形、參照民眾所登記的意願,通知符合預約資格的民眾,收到簡訊通知者即可進行下一步預約接種。尚未收到簡訊的民眾,會於後續符合預約資格後,收到簡訊通知,所有資料皆會完整保存,請民眾放心。
指揮中心強調,「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是為建立讓大量疫苗接種能依序穩定有效推行的機制,中央與地方腳步一致,加強疫苗接種推動,提升群體保護力,維護國人健康。
7月1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13)日上午與各縣市政府召開的「全國防疫會議」,決議如下:
一、國內疫情現況及評估
1.自實施全國加強三級警戒等相關管制措施下,Rt值已逐步下降,疫情持續趨緩,本週開始進行部分管制措施鬆綁,請各地方政府密切注意後續效應、及時應處。另全國三級警戒將延長至7月26日,考量各項防疫措施可能對民眾生活經濟、心理健康造成壓力,建議各地方政府進一步規劃相關關懷及配套方案,以舒緩民眾身心壓力。
2.境外移入病例隨國外疫情上升有增加趨勢外,入境全面篩檢亦有陸續發現變異株相關個案,其中不乏病毒量高之病例,建議各地方政府持續加強疫情監控;雙北近期發生家庭群聚及職場群聚事件,仍請雙北地方政府除持續考量民眾就醫可近性設置社區篩檢站外,亦強化疫調作業,以利及早掌握病例,妥善應處。
二、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期滿前採檢政策」執行現況
1.因應新型冠狀病毒Delta變異株於全球日益擴散且傳播力高,自今(2021)年6月22日起,確定病例之密切接觸者及自國外入境者,無論有無症狀,於居家隔離/檢疫之期滿前,須由各地方政府協助安排於隔離或檢疫期滿前1-3日(即接觸或入境迄日起第12-14日)內,搭乘防疫計程車前往醫療院所進行採檢,並確保於期滿前可取得檢驗報告。
2.政策實施迄今,經期滿採檢計發現4名居家隔離、14名居家檢疫者採檢為確定病例,顯見於隔離或檢疫期滿前落實採檢措施,可避免COVID-19病毒進入社區,降低社區傳播風險,仍請各地方政府持續落實居家隔離/檢疫之期滿前採檢措施,共同守護社區防疫安全。
三、衛生福利部為利疫情期間日照服務機構業務執行,業研議「衛生福利機構(社區型)因應COVID-19防疫管理指引」,相關重點請各地方政府協助檢視,近期將對外發布,重點包括:
1.適用範圍:社區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機構(日間照顧、小規模多機能家庭托顧)、附設於一般護理之家、精神護理之家、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之日間照顧服務、身心障礙日間型服務(社區日間作業設施、社區式日間照顧、家庭托顧、日間服務機構)、精神復健機構(日間型)、早期療育機構。
2.服務條件
(1)機構提供服務條件:
§ 整體工作人員疫苗施打率達8成,方可提供服務。
§ 未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疫苗未滿14日者,服務前應自費提供3日內SARS-CoV-2抗原快篩陰性證明或解除隔離證明,於三級警戒期間須配合每週自費提供抗原快篩陰性證明。
§ 地方政府應輔導轄內機構依本指引提供服務,機構須填具檢核表報地方政府備查,並配合後續抽核。
(2)服務對象(含陪同照顧者)接受服務條件(未成年者不適用):
§ 建議服務對象接種第一劑疫苗滿14日後,再前往接受服務。
§ 未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疫苗未滿14日者,接受服務前應自費提供3日內SARS-CoV-2抗原快篩陰性證明或解除隔離證明,於三級警戒期間須配合每週自費提供抗原快篩陰性證明。
3.自主防疫管理措施:
(1)工作人員及服務對象之健康管理部分,若為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者均不可提供或使用服務。
(2)規劃服務動線、分區空間及隔離空間,建立分艙分流及活動分組進行機制。
(3)交通服務管理,每車以10人(含司機)為限
4.疑似確診應變措施:
(1)任1位工作人員或服務對象為確定病例時,應暫停服務且立即通報地方社(衛)政主管機關,機構應進行相關人員造冊,並向該等人員宣導請其確實配合疫調。
(2)立即就已知資訊先通知確定病例及可能與其有接觸之人員,等待衛生單位調查與聯繫。
四、針對地方政府疫調資料調閱部分
1.各地方政府如有確診軌跡調閱之需求,可透過各區管中心向指揮中心調閱,並將儘速於1天內提供。
2.指揮中心已完成個案軌跡、熱區查詢、及簡訊實聯制疫調查詢功能,近日內提供各地方政府直接由線上進行查詢。另簡訊實聯制資料僅限制疫調查詢為主,相關查詢均有紀錄及配套機制,以確保使用範圍。
3.以臺北市為例,近日向指揮中心調閱近1,000筆資料,除提供資料,指揮中心也提供線上查詢功能,並將和臺北市資訊局洽談介接與合作事宜。
7月1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國內新增2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8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8例本土病例(其中11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8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6月26日至7月12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5例為最多,其次為臺北市9例,桃園市2例,苗栗縣及臺中市各1例;其中16例為已知感染源、3例關聯不明、9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6例死亡個案,為4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2日至6月18日,確診日介於5月16日至6月19日,死亡日介於7月4日至7月12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11日累計公布14,050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1,901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4.7%。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1例境外移入個案(案15387),為本國籍40多歲男性,6月30日自印尼入境,持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並採檢,7月1日結果為陰性;7月8日出現輕微發燒與肌肉痠痛等症狀,7月11日仍未緩解,由衛生單位安排採檢,於今日確診。個案檢疫期間無接觸他人,同機旅客均已入住集中檢疫所,故無匡列接觸者。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661,15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644,686例排除),其中15,302例確診,分別為1,204例境外移入,14,04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確診個案中,累計105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74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70例、臺北市286例、基隆市25例、桃園市21例、彰化縣13例、新竹縣10例、臺中市4例、宜蘭縣、苗栗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南投縣及高雄市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大事紀要
7月13日,2020年夏季奧運會將在日本首都東京的新國立競技場盛大開幕。這場史無前例延期一年、同時面臨著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考驗的全球性體育盛事,終於即將迎來高潮階段。
作為在新冠疫情之下舉辦的一場全球賽事,2020年東京奧運會被賦予了不一般的意義,如何確保奧運會安全、有序地舉辦,成為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東京奧組委、東京都政府和日本政府共同面臨的一項考驗。
從3月20日宣布禁止海外觀眾入境日本觀看奧運會和殘奧會,到6月21日宣布每場比賽最多允許一萬名本土觀眾入場觀賽,再到7月8日決定東京都內所有賽事空場舉辦,隨著海內外疫情的演變,東京奧組委一直在調整相關的安排。如今,距離開幕式僅有兩週左右的時間,仍有一些事項懸而未決。但是,東京奧組委如期舉辦奧運會的決心一直很堅定。正如東京奧組委主席橋本聖子此前所說,奧運會將“100%按時舉行”。
距離2020年東京奧運會開幕還有兩週,新京報記者專訪了東京奧組委,聽其介紹東京奧運會目前的準備工作進展、奧運期間的新冠疫情防控對策以及堅持舉辦這場奧運會的重要意義。
東京奧組委:距離7月23日的東京奧運會開幕式還有兩週左右的時間,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致力於舉辦一場成功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
隨著各項準備工作穩步推進,我們已進入奧運會前的最後準備階段。自今年4月以來,我們已經成功舉辦了16項運動和訓練的測試活動,這讓我們可以測試舉辦本屆奧運會的一些重要元素,包括奧運期間新冠疫情管控計劃等。我們從這些測試活動中獲得的經驗,則幫助我們調整最終的計劃。
在奧運會開幕前的最後一段時間,我們將繼續完善準備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所有運動員能夠有最好的發揮。我們也期待著為他們所取得的成績而慶祝。
東京奧組委:目前,參加東京奧運會的海外運動員和相關人士開始逐漸入境日本。此前,為防控疫情,我們制定了相關的管控措施,包括入境時進行新冠病毒檢測,若是在機場檢疫中發現代表團中有人感染,有關方面將立即鎖定可能的密切接觸者,並將他們轉移到其他隔離巴士上。
如果集訓地出現了新冠檢測陽性者,運動員必須在單人間內隔離,原則上停止活動,直至檢查結果轉為陰性為止。若是有代表團違反防疫規定,他們有可能被剝奪奧運參賽資格,並可能被處以金錢上的懲罰,甚至被驅逐出境。目前來看,關於海外代表團的抵達和停留管控措施正在順利且有效地發揮作用。
東京奧組委:我們相信,我們細緻全面的新冠疫情防控體係將有助於確保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安全,同時保障奧運會參與者和日本人民的安全。一個非常關鍵的指導性文件就是《防疫手冊》(Tokyo 2020 Playbooks)。
《防疫手冊》由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東京奧組委、東京都政府和日本政府等共同製定,目前已發布三版。最新版於6月15日發布,7月1日開始適用。它為每一個利益相關群體都提供了非常細緻全面的信息,以幫助他們為入境日本、在日本停留以及離開東京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這些指導意見是基於科學信息,在總結新冠疫情演變過程中的抗疫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除了堅持已被證明有效的那些防疫舉措如佩戴口罩、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社交距離之外,這份手冊還借鑒了疫情期間全世界各地舉辦的數百場體育賽事的經驗——這些體育賽事都安全舉辦,同時將對參與者和地方民眾的風險降至最低。
東京奧運會的成功需要所有參與者嚴格遵守《防疫手冊》的規定,從現在開始,直至奧運順利落幕。東京奧組委:2020年東京奧運會因為疫情推遲了一年舉辦,面臨著非常多的挑戰。但我們克服了這些挑戰,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的場館、簡化奧運舉辦形式,同時提出了確保奧運安全、可靠、順利的技術解決方案。
2020年東京奧運會還成功動員公眾,共同參與一些有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標誌性活動,例如100%使用回收金屬來製造本屆奧運會的所有獎牌。(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東京奧組委在日本全國收集廢舊電子設備如手機等,從中提煉出32公斤純金、3500公斤純銀和2200公斤純銅,用於製作大約5000枚奧運金牌、銀牌和銅牌。)
這是奧運史上首次推遲舉辦奧運會,但2020年東京奧運會籌備過程中的這些經驗都將融合成“東京模式”(Tokyo Mode),從而傳遞給2024年巴黎奧運會以及未來的奧運會。
新京報:北京冬奧會將於明年2月舉行,和東京奧運會舉辦時間僅差半年左右。東京奧組委和北京冬奧組委是否會有一些交流合作?
東京奧組委:雙方在2018年10月就簽署了奧運合作諒解備忘錄,承諾在人員交流、知識傳承、經驗共享、宣傳推廣、可持續性等方面進行交流與合作,相互助力推動確保東京2020年奧運會和殘奧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成功舉辦,促進奧林匹克運動和殘奧運動在東亞地區的發展。
東京奧組委:我們認為,在我們現在生活的新常態下,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舉辦有助於為未來的全球性活動提供一個模型,確保未來的全球性活動即使在疫情之下,也能夠安全順利地舉辦。我們也將努力讓2020年東京奧運會成為全人類的一項遺產,確保奧運會作為人類社會團結一致戰胜新冠疫情危機象徵的特殊價值。
世衛
7月13日,隨著變異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2日發出警告,稱已擴散至104個國家的德爾塔變種病毒,正以烈火燎原之勢席捲全球,全球新冠疫情再度面臨嚴峻態勢。世衛科學家還發現,完整接種疫苗的人群中也出現了感染德爾塔病毒的病例,但指出,接種疫苗後不能100%保證不會被感染,但可以顯著降低感染後的重症發病率以及死亡率。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2日表示,“德爾塔變異新冠病毒目前已擴散至超過104個國家,我們預計,這種變異病毒將很快成為全球最主要的流行毒株……全球所面臨的公共衛生危機正在惡化,對生活、生計和全面經濟復甦的威脅正在加劇。”
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上週,全球的新冠確診病例數量連續四周上升……而在連續10週下降後,上周全球的死亡人數也出現了反彈。世界各地不斷傳來醫院接近滿員的報告。德爾塔變異病毒正以烈火燎原之勢席捲全球,帶來新冠病例和死亡的新一輪激增。”
但譚德塞指出,面對來勢洶洶的變異病毒,疫苗接種率不同的國家和群體所遭遇的處境也大不相同,且彼此之間的差距正在不斷擴大。
譚德塞表示,“在新冠疫苗覆蓋率較低的國家,形勢尤其嚴峻。德爾塔及其他傳染性極高的變異病毒正在導致災難性的病例、住院和死亡增加。即便是在疫情早期通過公共衛生防疫措施實現了成功應對的國家,如今也遭遇了毀滅性的疫情暴發”,且許多低收入國家還出現了防護用品、氧氣和治療藥物短缺的狀況。
譚德塞還指出,“在疫苗覆蓋率較高的國家,德爾塔也在迅速傳播,尤其是感染未受保護的脆弱群體,並持續加劇醫療系統的負擔”,譚德塞提醒這些國家,在放鬆公共衛生防疫措施時,必須充分考慮醫療系統的應對能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12日表示,在完整接種疫苗後的人群當中,也出現了感染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的病例,但都病情輕微且無需住院治療。
關於接種疫苗人群和未接種人群患病、住院和死亡研究報告顯示,未接種人群的住院率更高。這種情況在美國很明顯,接種率較低的州,住院率抬頭。斯瓦米納坦指出,接種疫苗後不能100%保證不會被感染,但可以顯著降低感染後的重症 發病率以及死亡率。
譚德塞也表示,“現有數據顯示,新冠疫苗能夠針對重症和死亡提供長期持續的免疫。因此當前的重點必須是為尚未獲得保護的人群進行接種。”譚德塞還表示,當前的全球抗疫工作就如同應對森火林災,“用水槍對準火場的部分地區,或許可以緩和這些區域的火勢,但只要其他地方還在冒煙,一點點火星終將再次燃起烈焰。”
譚德塞表示,為了撲滅這場“疫情之火”,國際社會需要首先為老年人、脆弱群體,以及作為“救火隊員”的醫務工作者提供保護,然而“在其他國家還沒有獲得足夠的疫苗為醫務人員和最脆弱群體進行接種的時候,一些國家和地區卻正在訂購數百萬劑加強針。我們這是在有意選擇不去保護最需要保護的人,不去保護我們的'救火隊員' 。”
譚德塞表示,“我們需要莫德納和輝瑞等企業,不是優先儲備疫苗,為免疫率已經相對較高的國家提供'加強針',而是全力以赴,為'新冠疫苗獲取機制'、非洲疫苗獲取任務小組,以及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提供疫苗。”
譚德塞還表示,“不要再說什麼到2023年、2024年再為低收入國家完成免疫接種。根本沒有時間放鬆喘息,我們希望看到全球繼續實現進展、迅速採取行動,擴大挽救生命的醫療工具的供應和分享。”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防護中心 :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2465.html
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csr/don/05-january-2020-pneumonia-of-unkown-cause-china/zh/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1/content_5471164.ht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_(2020年第1號)
加拿大衛生部: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html
加拿大新聞網: https://www.newswire.ca/
約克區衛生部:https://www.york.ca/wps/portal/yorkhome/health
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https://www.hketotoronto.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ctoday.htm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news/
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