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每日資訊 –2022年 6月1日
新型冠狀病毒資訊,主要是跟進有關事件發展和最新情況,除非其他地區有重大事情發生,否則只會集中在加拿大、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情況作出跟進, 並會以政府或認可機構的資料為準。跟據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防護中心2022年6月1日的資料顯示,全球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共222個,確診人數約529118816宗,死亡病例約6296438人,過去14天新增確診個案數目約6935726以下是新冠疫情相關資訊:
加拿大
6月1日,根據加拿大衛生部門資料,截至2022年6月1日下午7時,加拿大累積確診人數共有3868678宗,新增病例2134宗,比前增加763宗,其中安省增加590宗,卑斯省沒有增加,魁省增加513宗,阿省沒有增加,沙省沒有增加,緬省沒有增加,紐芬蘭省沒有增加,新省沒有增加,紐賓仕域省增加554宗,愛德華王子島增加476宗,育康地區增加1宗,西北地區沒有增加,努納地區沒有增加。至於死亡個案方面,累計合共41021患者死亡,其中安省增加15名,合共13241名,卑斯省沒有增加,合共3469名, 魁省增加8名,合共15420名,阿省沒有增加,合共4507名, 沙省沒有增加,合共1376名,緬省沒有增加,合共1928名,新省沒有增加,合共391名, 紐芬蘭省沒有增加,合共182名,愛德華王子島沒有增加,合共33名,紐賓士域省增加3名,合共419名,育康地區沒有增加,合共26名,努納地區沒有增加,合共7名,西北地區沒有增加,合共22名。
中國
6月1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6月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7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9例(福建9例,上海4例,四川3例,廣東2例,雲南1例),含1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在廣東);本土病例18例(北京11例,上海5例,河南1例,四川1例),含4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上海3例,四川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86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8例,本土病例268例(上海128例,北京60例,四川38例,天津17例,河南15例,吉林8例,廣東1例,陝西1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6252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減少4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227例(無重症病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確診病例18705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8478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6月1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2047例(其中重症病例116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216898例,累計死亡病例522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24171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追踪到密切接觸者4103098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58130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92例,其中境外輸入49例,本土43例(廣西9例,上海8例,天津5例,山東5例,遼寧4例,北京3例,河北3例,四川3例,河南2例,雲南1例)。
當日解除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1090例,其中境外輸入49例,本土1041例(上海791例,四川135例,河南58例,北京12例,吉林11例,浙江10例,新疆8例,天津5例,遼寧3例,山東3例,河北2例,江蘇2例,廣東1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5例(境外輸入1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9635例(境外輸入449例)。
累計收到港澳台地區通報確診病例2453778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332464例(出院62317例,死亡9379例),澳門特別行政區83例(出院82例),台灣地區2121231例(出院13742例,死亡2377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
6月1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六月一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截至六月一日零時零分,中心正調查過去24小時新增151宗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陽性個案(40宗確診、101宗無症狀感染及10宗狀況待定個案)。此外,中心接獲354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183宗有病徵及171宗無症狀感染)呈報。至今本港累計核酸陽性檢測個案762 339宗及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450 865宗。
上述新增檢測陽性個案包括34宗輸入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及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分別有22宗及12宗)。中心正繼續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更多資料可參閱「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www.coronavirus.gov.hk)。
同時,根據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進行的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結果,香港至今共錄得16宗、92宗、15宗及13宗個案分別帶有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12、BA.2.12.1、BA.4及BA.5亞系。
此外,截至六月一日零時零分,於第五波疫情(由二○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起)期間共錄得9 166宗死亡個案曾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當中由醫院管理局及公眾殮房報告的個案分別為9 088宗及75宗,以及三宗由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報告的個案。至今本港累計死亡個案共有9 379宗。
另外,就早前報告的核酸陽性檢測個案(包括狀況待定的個案),有部分轉為確診、無症狀感染或復陽個案。截至昨日(五月三十一日),本港累計確診個案332 424宗,由一月一日起計的無症狀感染個案、復陽個案及待定/未能分類的個案分別為199 422宗、24宗和230 318宗。
中心發言人強調,本地疫情仍然非常嚴峻,中心強烈呼籲市民繼續遵守社交距離措施,盡量減少外出,避免參加人多擠迫或不必要的活動或聚會,以減低患上新型冠狀病毒病的機會,並避免病毒在社區傳播。
發言人提醒,新冠疫苗對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病重症和死亡情況高度有效,能為接種人士提供有效保護,免於感染後出現併發重症甚至死亡。尚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特別是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風險極高的長者、長期病患者及其他免疫力較弱人士,應盡快接種以保護自己,並減低一旦感染後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6月1日,截至今日(六月一日)凌晨零時零分,共有392名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病人留醫治療,當中有42名新增確診病人。需要入住隔離設施的病人中,73名病人在隔離病房,10名病人在二線隔離病房,34名病人在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當中合共有13名是新增確診病人。留醫的病人中,共有10名危殆及八名嚴重病人,當中五名危殆病人正接受深切治療。64名病人康復,當中51名病人出院。另外,有一宗病人在公立醫院離世的呈報個案。
第五波疫情至今共有50 302名病人康復,其中包括49 937名病人已出院。自二○二○年初起,本港共有62 682名病人康復,其中包括62 317名病人已出院。
醫院管理局會繼續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監察最新的發展,並適時向公眾及醫護人員提供最新資訊。
6月1日,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今日(六月一日)表示,中心積極跟進一款越南進口急凍鯰魚柳樣本在澳門驗出2019冠狀病毒病病毒,初步調查發現受影響批次產品曾進口香港。為審慎起見,發言人呼籲市民停止食用受影響批次產品,並應時刻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業界如持有有關產品,亦應立即停止使用或出售。
有關產品資料如下:
產品名稱:越南鯰魚柳
品牌:Meadows Essentials
原產地:越南
進口商:利達海產貿易有限公司
淨重:200克
此日期前最佳:二○二四年三月二日
中心發言人表示:「中心得悉澳門食品安全廳昨日發出公布,指一個越南進口急凍鯰魚柳樣本驗出2019冠狀病毒病病毒。中心隨即聯絡澳門當局和本地進口商跟進,初步調查發現上述進口商曾進口受影響批次產品並售予一連鎖超級市場。」
為審慎起見,中心已指示該進口商及有關超級市場將受影響批次產品停售並展開回收。市民如欲查詢上述產品的回收事宜,可於辦公時間致電進口商熱線3656 1388。
中心會將有關批次的急凍鯰魚柳封存並安排銷毀。中心會繼續跟進事件,亦會加強對同類產品的檢測。
為防範2019冠狀病毒病病毒透過進口冷凍食品傳入,中心已自二○二○年年中開始加強預防性的檢測措施,包括在設於機場的食物檢驗辦事處,以及派員在進口商的凍房加強檢測不同國家/地區進入本港的各類冷凍食品及其包裝,至今已抽取超過三萬三千個食物及其包裝樣本作病毒檢測,只有去年八月公布的䱽魚及包裝樣本、去年十一月公布的烏賊片及包裝樣本、今年二月公布牛肉及豬皮的包裝樣本,及今年四月公布的牛內臟包裝樣本及雞腿包裝樣本檢測呈陽性。中心會繼續抽取各款進口冷凍食品及其包裝的樣本作檢測。
2019冠狀病毒病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播,病毒不能在食物或食物包裝中繁殖。根據現有的科學資料,世界衞生組織和各地的食物安全風險評估機構認為,人類不太可能透過進食食物而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病毒。儘管如此,市民應時刻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中心提醒市民留意以下各點: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特別是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
*處理冷凍食物及其包裝(如適用)前後、如廁後及進食前要洗手。洗手時,要用梘液搓手最少20秒;
*分開處理生熟食物,特別是處理生肉及內臟,以免食物交叉污染;以及
*徹底煮熟食物,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動物產品。
6月1日,截至五月二十九日晚上十一時五十九分的過去一星期,衞生署共接獲52宗(註1)涉及曾經接種新冠疫苗人士的異常事件報告,當中並沒有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呈報涉及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人士及與接種疫苗有潛在關聯的死亡個案。
截至五月二十九日晚上八時,本港市民合共接種了約1 696萬劑新冠疫苗。已接種最少一劑疫苗的市民約670萬名,當中包括93.4%的12歲或以上人口。衞生署共接獲7 563宗異常事件報告(佔疫苗接種總劑量的0.04%)。就涉及接種疫苗人士的死亡個案,包括108宗(註2)涉及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佔疫苗接種總劑量的0.0006%),沒有死亡個案顯示與接種疫苗有關聯。
截至五月二十九日,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已總結61宗死亡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因果關係,初步認為11宗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關聯,其餘36宗個案仍待更多資料以作評估。專家委員會認為至今並未發現不尋常的現象,會繼續密切監察有關情況並收集數據作評估。
根據醫管局資料,五月二日至五月二十九日期間,整體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46.8宗,而二○一八年至二○二○年同期平均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43.9宗。當中急性中風或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2.3宗,而二○一八年至二○二○年同期同類死亡個案平均比率則為每十萬人有2.9宗。此外,流產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11.8宗,而二○一八年至二○二○年同期平均的流產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22.1宗。根據上述數字的統計分析,未有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增加接種者的死亡或流產風險。有關參考數據將會上載至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專題網頁。
至今接獲的非死亡異常事件個案大部分為較輕微的個案,有關詳情可參考《香港新冠疫苗的安全監察報告》(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doc/Safety_Monitoring_of_COVID-19_Vaccines_in_Hong_Kong.pdf)。
政府發言人說:「雖然近日疫情稍為緩和,但Omicron變異病毒株傳播力極高,市民仍須保持警惕。在第五波疫情中,兒童和長者均錄得死亡和重症個案,他們是疫苗接種的重點保護對象。長者方面,現時本地80歲或以上長者的新冠疫苗接種率只有約67%,即該年齡層中有約33%的長者正處於高風險狀態,這是相當危險的信號。」
「根據初步數據分析,在第五波呈報個案中,超過95%死亡個案為60歲或以上長者,當中80歲或以上組別的死亡和住院個案數目比例最高,大部分死亡個案均是未接種疫苗的人士。與香港整體人口比較,已接種三劑疫苗的人士佔呈報個案的比例顯著較低,在住院危殆/嚴重及死亡個案中的佔比更是極低,反映接種三劑疫苗能有效預防2019冠狀病毒病感染、重症及死亡。即使只接種首劑疫苗,死亡風險也會顯著減少。香港大學最新的研究數據亦顯示,接種三劑復必泰或克爾來福疫苗對於預防死亡和重症均高度有效,保護力逾九成,合資格接種第三劑疫苗的市民應盡早接種。」
「此外,因應專家最新建議,我們已開始為已接種三劑復必泰或克爾來福疫苗的60歲或以上人士,在接種最後一劑疫苗至少三個月後,接種第四劑疫苗。對新冠病毒有較高暴露風險,或在工作環境有較高暴露風險和較易傳播新冠病毒的18至59歲人士,可選擇在完成接種第三劑疫苗後相距最少六個月接種第四劑。市民亦可因個人需要(例如海外升學或旅遊)接種第四劑疫苗。另一方面,接種克爾來福疫苗的最低年齡已降至三歲,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最低年齡則為五歲。我們呼籲各位家長盡早安排為子女接種疫苗,讓他們得到有效保護。」
註1:臨時統計數字。截至五月二十九日晚上十一時五十九分的過去一星期,衞生署沒有接獲涉及三至15歲青少年在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懷疑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報告。
註2:截至五月二十九日晚上十一時五十九分的過去一星期,衞生署接獲四宗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新冠疫苗的死亡報告,個案涉及一名83歲男子及三名52至95歲女子,沒有臨床證據顯示個案由疫苗引起。
6月1日,政府今日(六月一日)表示,為應對新冠疫情,環境保護署與渠務署正在各區採集污水樣本進行冠狀病毒檢測,並在一些地區檢測到污水呈陽性的結果,顯示該地區的處所可能有隱性患者存在。
快速測試
因應以下各區的污水檢測結果呈陽性和病毒量相對較高,房屋署及當區的民政事務處將會陸續向以下地點的居民、在地工作清潔員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合共約十九萬個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以輔助識別感染者:
· 屯門區 — 湖景邨、蝴蝶邨、豫豐花園、綠怡居、美樂花園、啟豐園及兆山苑
· 大埔區 — 倚龍山莊及比華利山別墅(湖景道、萊茵道、翠樺道、銀池道、溫莎道、愛琴道)
· 荃灣區 — 碧堤半島、麗都花園、海韻花園、縉皇居及海韻臺
公眾如就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有疑問,可瀏覽以下網頁連結(www.coronavirus.gov.hk/rat/chi/rat.html)。
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時,應留意和跟從製造商的指示,正確進行測試和讀取結果,並宜在讀取結果後立即拍照以作紀錄。進行測試前後須潔淨雙手,盡量減少在採集樣本區域內放置非必要用品。進行測試後,需要小心包裹和密封測試套件的所有組件,並妥善棄置。若家居環境在採集樣本的過程中受污染,應以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或70%酒精進行消毒。
以快速抗原測試首次取得陽性結果的人士可透過「2019冠狀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人士申報系統」網上平台申報(www.chp.gov.hk/ratp)。若市民使用網上平台有困難,可致電183 611
澳門特別行政區
6月1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宣佈,因應內地的疫情變化,衛生局根據第2/2004號法律《傳染病防治法》第10條和第14條的規定,自2022年6月2日凌晨1時起,所有曾經到過以下區域的入境人士,須按照衛生當局的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受醫學觀察至離開當地後14天但最短不少於7天;而所有曾經到過相關地點的已入境人士,其健康碼將變為黃碼及須接受自我健康管理至離開當地14 天為止,期間須在開始措施的第1、2、4、7、12 天接受最多5 次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河北省廊坊市其他區域。
自2022年6月2日凌晨1時起,所有離開以下地點不足14天的入境人士和已入境人士,應留意自身健康狀況,期間健康碼不變黃色,但應主動按第1、4、7天的時序接受核酸檢測:
- 北京市房山區其他區域、朝陽區其他區域;
- 天津市東麗區其他區域;
- 河南省許昌市。
自2022年6月2日凌晨1時起,取消曾經到過以下地點的入境及已入境人士,須按照衛生當局的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受醫學觀察至離開當地後14天但最短不少於7天的措施:
- 上海市黃浦區打浦橋街道順昌路612弄20號;
- 北京市房山區的西潞街道蘇莊三里社區、琉璃河鎮祖村,朝陽區南磨房鄉雙龍西社區;
- 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街的清華園A座、雲漢樓1門或2門,南開區的廣開街懷仁里小區8號樓、體育中心街立達公寓B樓、向陽路街芥園里小區2號樓3門、學府街照湖里小區3號樓,東麗區華明街道華明家園嶺澤里6號樓、7號樓1門,紅橋區的芥園街河庭花苑一期13號樓、三條石街海河華鼎公寓3號樓。
自2022年6月2日凌晨1時起,取消曾經到過以下區域的入境人士,須按照衛生當局的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受醫學觀察至離開當地後14天但最短不少於7天;而所有曾經到過相關地點的已入境人士,其健康碼將變為黃碼及須接受自我健康管理至離開當地14 天為止,期間須在開始措施的第1、2、4、7、12 天接受最多5 次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 北京市房山區其他區域、朝陽區其他區域;
- 河南省許昌市;
- 天津市和平區南市街的多倫道同方花園(除7號樓),福方里2號、3號樓,南營門街的信華樓7號樓、8號樓,文善里2號、4號、6號樓,新興街的清華園(除A座)、津中里13號門、15號門;南開區的華苑街長華里14號樓(除4門外),王頂堤街燕園里小區5號樓(除3門),萬興街的新都大廈2號樓和4號樓,書香園小區5號樓;河東區的上杭路街道金灣花園東區6號樓(7門除外),常州道街道的靖泰里1號樓、2號樓(2門除外)、3號樓,常州里51號樓(1門除外),益壽東里14號樓1門、17號樓3門、37號樓6門;紅橋區鈴鐺閣街西關北里53-79門;東麗區其他區域。
應變協調中心提醒,目前本澳有關中國內地特定區域的防疫措施包括:
- 離開相關地點21天內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出現任何新冠病毒感染疑似症狀人士須立即就醫及接受核酸檢測;
- 離開相關地點14天內的入境人士和已入境人士,留意自身健康狀況,期間健康碼不變黃色,但應主動按第1、4、7天的時序接受核酸檢測;
- 曾經到過相關地點的入境人士,須在指定地點接受醫學觀察至離開當地後14天,但最短不少於7天;
- 曾經到過相關地點的已入境人士,亦須在澳門健康碼上如實作出相應申報及接受相應的防疫措施,要求如下:
- 健康碼將變為黃碼及須接受自我健康管理至離開當地14天為止,期間須按第1、2、4、7、12天的時序接受核酸檢測;
- 須在指定地點接受醫學觀察至離開當地後14天,但最短不少於7天(請立即透過諮詢求助平臺https://www.ssm.gov.mo/covidq 或致電:+853 28700800以便安排醫學觀察)。
注: 免費核酸檢測預約連結為:https://app.ssm.gov.mo/mandatoryrnatestbook。核酸檢測結果不會上載至澳門健康碼,亦不可作為出入境用途。如以自費方式接受核酸檢測,亦須在上述連結中作出登記才能按時解除黃碼鎖定。
澳門特區採取和中國內地特定區域有關的防疫措施表格,可進入以下連結查閱最新資訊:https://www.ssm.gov.mo/apps1/gcs/medobs/ch。
應變協調中心呼籲,市民前往外地應留意當地疫情發展,在抗疫常態下,仍須堅持戴口罩,嚴格做好和執行各項防疫措施,保持距離,避免人流聚集;與此同時,因疫苗可有效預防新冠病毒肺炎,有效減少自身感染、重症和死亡風險,築起免疫屏障,保護自己及家人,故現階段應有序地預約接種疫苗,而即使已接種疫苗,亦應避免前往高風險地區,如必須前往,應在完成初種系列及加強劑疫苗後14天,待身體產生足夠的免疫力後才前往,以減少感染的風險。
台灣地區
6月1日,針對部分縣市反映六都設置7大接種站而影響原疫苗配送的疑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表示,該中心總計已配送90.46萬劑疫苗予地方政府衛生局,配送數量已可讓大部分縣市戶籍人口涵蓋率達95%以上,部分縣市甚至可超過100%,請地方政府放心。
指揮中心說明如下:
一、Pfizer-BioNTech COVID-19疫苗分配量,係依據各縣市5至11歲戶籍人口數、已接種Moderna疫苗人數、5至11歲確診人數及教育部協助的意願調查人數,適時調整各地方政府各批次分配量,以確保疫苗資源有效運用。
二、5至11歲戶籍人口約142萬餘人,截至今(2022)年5月30日止已有10%以上人數確診(16.7萬人),已接種Moderna人數約28.1萬人。以可接種對象接種率95%核估需求人數,約93萬人〔(142.8萬-16.7萬-28.1萬)*95%=93.1萬〕。截至5月30日止,指揮中心已配送77.69萬劑疫苗予地方政府衛生局,經評估各縣市已接種疫苗人數及需求人數,於5月31日再配送12.77萬劑至地方政府衛生局,總計配送90.46萬劑,配送數量已可讓大部分縣市戶籍人口涵蓋率達95%以上,部分縣市甚至可超過100%。另部分未達95%以上縣市,係因該縣市未提報需求、或原需求數量提報較少。
6月1日,有關網路媒體報導「蔡英文喊1億劑快篩5月到貨 網狂追下落狠酸:今天是5/32」,內容有誤導民眾政府於5月間家用快篩到貨數量不及1億劑之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澄清表示,目前國內家用快篩試劑儲備數量充足,光進口快篩試劑已到貨1.68億劑,報導並非事實。
指揮中心指出,為因應Omicron疫情發展迅速,家用快篩試劑需求遽增,該中心已指示衛生福利部,依法徵用/採購家用快篩試劑。截至今(2022)年5月31日止,衛生福利部採購/徵用家用快篩試劑之廠商,計有18家,家用快篩試劑之到貨數量,國產已生產850多萬劑,國外進口亦已到貨1.68億劑,目前國內家用快篩試劑儲備數量充足,且廠商持續交貨,並無家用快篩到貨數量不及1億劑之情事。盼媒體撰述相關報導時,應向指揮中心先做查證,以免因散播疫情期間錯誤訊息,引發不必要的社會恐慌。
6月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88,29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8,247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31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22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88,247例本土病例,為42,365例男性、45,861例女性、2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4,894例)、臺中市(11,511例)、高雄市(11,499例)、桃園市(9,568例)、臺南市(7,634例)、臺北市(7,480例)、彰化縣(4,852例)、屏東縣(3,177例)、新竹縣(2,527例)、新竹市(2,008例)、苗栗縣(2,008例)、雲林縣(1,852例)、宜蘭縣(1,622例)、南投縣(1,496例)、花蓮縣(1,493例)、基隆市(1,423例)、嘉義縣(1,226例)、臺東縣(902例)、嘉義市(677例)、澎湖縣(215例)、金門縣(131例)、連江縣(52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2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7例男性、5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5例具慢性病史、55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4日至5月30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5日至5月30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5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歲以上,分別自美國(2例)、菲律賓及西班牙(各1例)移入,另4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30日至5月31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1,268,68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154,046例排除),其中2,121,231例確診,分別為13,034例境外移入、2,108,14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2,37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2,36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973、臺北市573例、臺中市110例、基隆市106例、桃園市90例、高雄市87例、臺南市66例、彰化縣61例、宜蘭縣53例、花蓮縣48例、屏東縣46例、雲林縣33例、臺東縣29例、新竹縣22例、嘉義市及南投縣各16例、嘉義縣14例、苗栗縣12例、金門縣及新竹市各3例、澎湖縣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世衛
6月1日,根據周三發布的一份聯合國支持的報告,新冠大流行減緩了普遍獲得電力和清潔烹飪燃料和技術的進展,而烏克蘭戰爭的後果可能導致進一步的挫折。
目前,全球仍有7.33 億人用不上電,24 億人仍在使用有害健康和環境的燃料做飯。按照目前的進展速度,到 2030 年將有 6.7 億人用不上電,比去年的預計多 1000 萬人。
調查結果來自2022 年版《跟踪可持續發展目標 7:能源進展報告》,該報告監測全球為實現到 2030 年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的現代能源供應的可持續發展目標7 (SDG7) 所做的努力。
加大融資力度
該研究由多個聯合國實體和合作夥伴編寫。這些“可持續發展目標7託管機構”敦促各國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加大行動力度。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幹事弗朗切斯科·拉卡梅拉(Francesco La Camera) 說:“可再生能源的國際公共融資需要加速,特別是在最貧窮、最脆弱的國家。我們未能為最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支持。”
他指出,“距離到2030年實現普遍獲得負擔得起和可持續的能源僅剩八年,我們需要採取大刀闊斧的行動,加速增加國際公共資金流動並以更公平的方式分配資金,以便目前落後的 7.33 億人能夠享受獲得清潔能源的好處。”
受影響的脆弱國家
新冠大流行的影響,例如封鎖、供應鏈中斷和轉移財政資源以保持食品和燃料價格可承受,影響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7 的進展。
世界上最脆弱的國家尤其受到影響。亞洲和非洲近9000 萬以前獲得電力供應的人再也無力支付他們的基本能源需求。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使情況更加複雜,因為它導致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市場的不確定性以及能源價格飆升。
報告稱,非洲仍然是世界上電氣化程度最低的國家,有5.68 億人無法用電。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全球無電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從 2018 年的 71% 上升到 2020 年的 77%,而其他大多數地區則有所下降。
進步與挫折
此外,儘管全球有7000 萬人獲得了清潔烹飪燃料和技術,但這一進展不足以跟上人口增長的步伐,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報告發現,儘管經濟活動和供應鏈持續中斷,但可再生能源是在新冠大流行中唯一一種增長的能源。然而,許多最需要電力的國家被拋在了後面。國際資金流動連續第二年減少使這種情況進一步惡化。
可持續發展目標7還包括能源效率目標。從 2010 年到 2019 年,全球能源強度的年平均改善幅度約為 1.9%,遠低於實現目標和彌補“失地”所需的水平。
呼籲承諾
可持續發展目標7的託管方是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國際能源署、聯合國統計司、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
這些託管機構指出,去年9 月舉行的聯合國能源問題高級別對話將各國政府和利益相關者聚集在一起,加快行動,以實現不讓任何人掉隊的可持續能源未來。
這些合作夥伴敦促國際社會和決策者維護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7已取得的成果,並致力於繼續採取行動,為所有人提供負擔得起的、可靠的、可持續的和現代的能源。他們還必須繼續關注最需要支持的國家。
為了人類和地球
世界衛生組織公共衛生、環境和健康問題社會決定因素司司長瑪麗亞·內拉(Maria Neira)強調了為什麼獲得清潔烹飪燃料至關重要。
她說,每年有數百萬人死於心髒病、中風、癌症和肺炎,因為他們仍然依賴骯髒的烹飪燃料和技術,而這些都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內拉說:“婦女和兒童尤其處於危險之中——她們在家中和在家中度過的時間最多,這對她們的健康和福祉造成的負擔最重。”
“向清潔和可持續能源過渡不僅有助於使人們更健康,還將保護我們的星球並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防護中心 :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2465.html
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csr/don/05-january-2020-pneumonia-of-unkown-cause-china/zh/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1/content_5471164.ht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_(2020年第1號)
加拿大衛生部: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html
加拿大新聞網: https://www.newswire.ca/
約克區衛生部:https://www.york.ca/wps/portal/yorkhome/health
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https://www.hketotoronto.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ctoday.htm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news/
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