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每日資訊 –2022年 8月12日
新型冠狀病毒資訊,主要是跟進有關事件發展和最新情況,除非其他地區有重大事情發生,否則只會集中在加拿大、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情況作出跟進, 並會以政府或認可機構的資料為準。跟據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防護中心2022年8月12日的資料顯示,全球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共222個,確診人數約586828085宗,死亡病例約6425170人,過去14天新增確診個案數目約13358316以下是新冠疫情相關資訊:
加拿大
8月12日,根據加拿大衛生部門資料,截至2022年8月12日下午7時,加拿大累積確診人數共有4109931宗,新增病例25203宗,比前減少3393宗,其中安省增加10411宗,卑斯省增加900宗,魁省增加8083宗,阿省增加1717宗,沙省沒有增加,緬省增加350宗,紐芬蘭省增加343宗,新省增加1725宗,紐賓仕域省增加742宗,愛德華王子島增加876宗,育康地區增加56宗,西北地區沒有增加,努納地區沒有增加。至於死亡個案方面,累計合共43178患者死亡,其中安省增加92名,合共13748名,卑斯省增加55名,合共3995名, 魁省增加84名,合共15989名,阿省增加15名,合共4685名, 沙省沒有增加,合共1438名,緬省增加12名,合共2079名,新省增加4名,合共472名, 紐芬蘭省增加5名,合共212名,愛德華王子島增加2名,合共51名,紐賓士域省增加4名,合共451,育康地區增加3名,合共29名,努納地區沒有增加,合共7名,西北地區沒有增加,合共22名。
中國
8月12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8月1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70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58例(廣東13例,北京9例,上海8例,福建7例,山東7例,四川6例,內蒙古3例,天津2例,遼寧1例,黑龍江1例,陝西1例),含11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山東4例,廣東3例,內蒙古2例,四川2例);本土病例646例(海南594例,廣東12例,江西9例,浙江7例,四川5例,重慶4例,西藏4例,內蒙古2例,福建2例,青海2例,新疆2例,上海1例,江蘇1例,廣西1例),含16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浙江5例,海南5例,廣東2例,新疆2例,廣西1例,重慶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98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46例,本土病例52例(四川19例,內蒙古17例,甘肅6例,廣西5例,海南2例,山東1例,廣東1例,兵團1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2220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增加1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648例(其中重症病例2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確診病例21441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20793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8月12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4668例(其中重症病例8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224323例,累計死亡病例522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34217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追踪到密切接觸者4850458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56356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440例,其中境外輸入81例,本土1359例(海南832例,新疆334例,兵團50例,浙江37例,江西28例,西藏28例,廣東11例,湖北9例,內蒙古7例,甘肅5例,廣西4例,上海3例,重慶3例,四川3例,青海3例,安徽1例,陝西1例)。
當日解除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437例,其中境外輸入75例,本土362例(甘肅172例,廣西73例,山東45例,河南18例,四川18例,兵團11例,內蒙古6例,安徽3例,廣東3例,雲南3例,天津2例,海南2例,新疆2例,河北1例,吉林1例,浙江1例,湖南1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27例(境外輸入11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8064例(境外輸入709例)。
累計收到港澳台地區通報確診病例5211691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364399例(出院69952例,死亡9559例),澳門特別行政區791例(出院785例,死亡6例),台灣地區4846501例(出院13742例,死亡9373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
8月12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八月十二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截至八月十二日零時零分,中心正調查過去24小時新增4 222宗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的本地感染個案,當中包括1 263宗核酸檢測陽性個案(669宗確診、467宗無症狀感染及127宗狀況待定個案)以及2 959宗經核實的快速測試陽性個案。
此外,新增217宗檢測陽性輸入個案,當中包括193宗核酸檢測陽性(25宗確診、109宗無症狀感染及59宗狀況待定個案)及24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
至今本港累計核酸陽性檢測個案840 746宗及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565 989宗。
中心正繼續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更多資料可參閱「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www.coronavirus.gov.hk)。
截至昨日(八月十一日),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過去七天收到為本地個案作核實化驗的樣本中,與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12.1及BA.4/BA.5亞系(包括懷疑個案)有關的樣本分別佔約6.9%及12.5%。
此外,截至八月十二日零時零分,於第五波疫情(由二○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起)期間共錄得9 346宗死亡個案曾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當中由醫院管理局及公眾殮房報告的個案分別為9 266宗及77宗,以及三宗由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報告的個案。至今本港累計死亡個案共有9 559宗。
另外,就早前報告的核酸陽性檢測個案(包括狀況待定的個案),有部分轉為確診、無症狀感染或復陽個案。截至昨日,本港累計確診個案363 705宗,由一月一日起計的無症狀感染個案、復陽個案及待定/未能分類的個案分別為239 547宗、31宗和236 007宗。
中心發言人強調,本地疫情仍然非常嚴峻,中心強烈呼籲市民繼續遵守社交距離措施,盡量減少外出,避免參加人多擠迫或不必要的活動或聚會,以減低患上新型冠狀病毒病的機會,並避免病毒在社區傳播。
發言人提醒,新冠疫苗對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病重症和死亡情況高度有效,能為接種人士提供有效保護,免於感染後出現併發重症甚至死亡。尚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特別是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風險極高的長者、長期病患者及其他免疫力較弱人士,應盡快接種以保護自己,並減低一旦感染後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8月12日,截至今日(八月十二日)凌晨零時零分,共有1 565名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病人留醫治療,當中有230名新增確診病人。需要入住隔離設施的病人中,429名病人在隔離病房,75名病人在二線隔離病房,468名病人在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當中合共有183名是新增確診病人。新增呈報七名危殆病人及三名嚴重病人,現時合共有26名危殆及21名嚴重病人,當中九名危殆病人正接受深切治療。另外,202名病人康復,當中166名病人出院。另外,過去一日有四名確診病人在公立醫院離世。
第五波疫情至今共有57 851名病人康復,其中包括57 572名病人已出院。自二○二○年初起,本港共有70 231 名病人康復,其中包括69 952名病人已出院。
醫院管理局會繼續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監察最新的發展,並適時向公眾及醫護人員提供最新資訊。
8月12日, 政府由今日(八月十二日)起於機場實施精簡後的檢疫檢測流程。配合從海外地區或台灣來港的人士須在登機前預先在網上完成衞生署的健康申報,截至今日中午,九成半抵港人士均可在五十分鐘內完成入境檢測、檢疫和入境清關手續。根據香港機場管理局實地觀察,大部分抵港人士可在落機後一至兩小時內乘搭點對點交通離開機場前往指定檢疫酒店。
在新安排下,今日起抵港的人士在落機後會即時以其完成健康申報後生成的健康申報二維碼進行登記,直接於一號客運大樓抵港層接受核酸檢測及快速抗原檢測採樣,較過往需要前往設於機場中場客運廊的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接受檢測更為便捷。
抵港人士如經網上健康申報系統成功確認相關呈交資料(包括其指定檢疫酒店預訂),將獲發綠色健康申報二維碼。他們扺港落機並登記檢測後,系統會隨即以電子方式向他們發出檢疫令、醫學監察通知書、疫苗接種紀錄及臨時「疫苗通行證」二維碼。這些持綠色健康申報二維碼的人士在完成採樣後便可直接前往辦理入境清關手續及認領行李。如抵港人士健康申報資料未獲確認(例如其酒店預訂資料未能經系統確認),將獲發粉紅色健康申報二維碼,他們完成採樣後需要前往機場中場客運廊進一步確認相關文件,完成後方可繼續辦理入境清關。
根據今早實地觀察,絕大部分抵港人士均持綠色健康申報二維碼,只有約一成多抵港人士持粉紅色健康申報二維碼。而持綠色健康申報二維碼的抵港人士均順利在完成採樣後直接前往辦理入境手續,並在認領行李及經確認快速抗原檢測陰性結果後離開行李認領大堂,乘搭點對點交通前往指定檢疫酒店等候核酸檢測結果及進行檢疫。相關抵港人士登記採樣至完成入境清關和領取行李手續到抵達接機大堂,整個流程所需時間中位數約為三十分鐘,而九成半抵港人士所需時間在五十分鐘內,較以往需要前往中場客運廊的流程大大減少所需時間。大部分持綠色健康申報二維碼的抵港人士在落機後一至兩小時內,已可以登上點對點交通離開機場前往指定檢疫酒店。換言之,為綠色健康申報二維碼提供「快線」通道,大幅節省了抵港人士入境流程所需時間。
政府發言人說:「精簡後的入境檢疫檢測流程大大節省了抵港人士需逗留在機場的時間,既讓他們在勞累的機程後可盡快到酒店休息,亦有助減低抵港人士在機場接觸時交叉減染的機會,讓政府在便利對社會經濟復常必要的活動及人員往來的同時,能精準管控病毒傳播的風險。」
「政府會繼續按照疫情發展和科學數據分析,適度調整抗疫措施,以堅守『外防輸入』,並會繼續善用科技去完善流程,以進一步便利來港人士,務求創造有利條件讓香港與世界各地恢復正常連通。」
有關精簡後的檢疫檢測安排詳情,可參閱早前發出的新聞稿。
8月12日,政府今日(八月十二日)表示,為應對新冠疫情,環境保護署與渠務署正在各區採集污水樣本進行冠狀病毒檢測,並在一些地區檢測到污水呈陽性的結果,顯示該地區的處所可能有隱性患者存在。
快速測試
因應以下各區的污水檢測結果呈陽性和病毒量相對較高,房屋署及當區的民政事務處將會陸續向以下地點的居民、在地工作清潔員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合共約二十三萬個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以輔助識別感染者:
· 離島區 — 東涌上嶺皮、下嶺皮、壩尾村、馬灣新村、黃家圍和龍井頭,以及滿東邨
· 九龍城區 — 海名軒及黃埔花園(棕櫚苑、百合苑、紅棉苑、綠榕苑、銀竹苑、青樺苑、紫荊苑、翠楊苑、金柏苑及錦桃苑)
· 觀塘區 — 藍田邨、德田邨、茶果嶺村、彩興苑、樂雅苑、安基苑及繁華街和茶果嶺道附近一帶住宅(見附件)
公眾如就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有疑問,可瀏覽以下網頁連結(www.coronavirus.gov.hk/rat/chi/rat.html)。
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時,應留意和跟從製造商的指示,正確進行測試和讀取結果,並宜在讀取結果後立即拍照以作紀錄。進行測試前後須潔淨雙手,盡量減少在採集樣本區域內放置非必要用品。進行測試後,需要小心包裹和密封測試套件的所有組件,並妥善棄置。若家居環境在採集樣本的過程中受污染,應以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或70%酒精進行消毒。
以快速抗原測試首次取得陽性結果的人士可透過「2019冠狀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人士申報系統」網上平台申報(www.chp.gov.hk/ratp)。若市民使用網上平台有困難,可致電183 6119自動系統登記身分證明文件及電話號碼。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於稍後聯絡有關人士,以完成申報程序。
澳門特別行政區
8月12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公佈,因應今(12)日新增1例管控中發現的輸入性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個案,男性,64歲,澳門居民,港澳貨船的船員,是8月10日確診船員的同行密切接觸者。為進一步評估新冠病毒在本澳社區內傳播的風險,針對在該64歲船員住所附近居住、工作或經常出入的人士,開展重點區域核酸檢測。以下重點區域人士須於8月13日至8月15日期間,其中2天各完成1次合共2次核酸檢測(即“3天2檢”),每次核酸檢測須相隔至少24小時,當天已參與其他類別的核酸檢測則不須重複進行核檢。
重點區域檢測對象包括:
- 沙梨頭海邊街附近一帶
- 爹美刁施拿地大馬路/ 施拿地馬路、魚鰓巷、沙梨頭海邊街、掙匠巷、牡雞斜巷、沙梨頭斜巷、麻子街、魚鱗巷;
- 其他曾在8月8日及之後在上述區域逗留超過半小時的人士。
2019年7月1日之後出生的嬰幼兒,及不良於行且需人照顧的長者或殘疾人士不獲豁免。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會向在重點區域居住的人士發出短訊提醒進行預約檢測,如沒有按上述規定完成“3天2檢”者,其澳門健康碼於8月16日轉為黃碼。為便利居民參與檢測,將於上述區域範圍內停泊多部流動檢測車,居民亦可選擇附近的核檢站參與檢測。上述人士可透過以下連結進行預約:https://eservice.ssm.gov.mo/allpeoplernatestbook。
為免因於澳門健康碼內申報或選用的地址未有及時更新或輸入錯誤而被列入封控或防範區,導致澳門健康碼轉為紅或黃碼,應變協調中心呼籲居民儘快檢視澳門健康碼內“在澳常居地點”資料。如申報地址不正確或不確定選用存於身份證明局的住址是否已更新,請立即於澳門健康碼內重新填報。
8月12日,紅碼區清單(更新日期:2022/8/12 19:30)
序號 |
區域 |
封控日期 |
預計解封日期 |
黃碼解除日期 |
1 |
美華閣:安仿西街121-129 |
2022年8月10日 |
2022年8月16日 |
2022年8月18日 |
2 |
平安閣: 沙梨頭海邊街41-45 |
2022年8月12日 |
2022年8月18日 |
2022年8月20日 |
8月12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本澳今(12)日新增1例管控中發現的輸入性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個案,男性,64歲,澳門居民,為港澳貨船船員,為8月10日確診船員的同行密切接觸者,8月10日早上已被管控,8月7至9日期間均上班。8月4至10日每日核酸均為陰性,8月11日傍晚進行核酸檢測,於今日凌晨確認其檢測結果呈陽性,初步判斷為輸入性新冠病毒感染個案。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上述人士的同住人和同船同事已於8月10日被管控。詳細流行病學調查仍進行中,稍後會在“抗疫專頁”的“陽性個案之行程”欄目內公佈。
8月12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公佈,過去一天(8月11日00:00至23:59),共新增11例輸入性個案,其中9例為3名男性及6名女性,年齡介乎26至63歲,分別為由英國、葡萄牙、菲律賓、日本、美國、新加坡、香港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來澳人士,否認既往感染史,列為無症狀感染者。另外2例為2名男性,年齡介乎2至4歲,為由香港特別行政區來澳人士,曾確診,被列為復陽個案。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上述人士已被送往指定地點隔離。本澳至今已錄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791例確診個案和1,416例無症狀感染個案。
台灣地區
8月1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表示,鑑於COVID-19國內疫情處於廣泛社區流行,因應民眾購買家用抗原快篩試劑之需求,及保護幼兒健康,故宣布自今(2022)年8月15日起,實施第四輪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實名制及第三輪0-6歲學齡前幼兒免費領取1份(5劑)快篩試劑。目前實名制家用抗原快篩試劑貨源充足,為滿足民眾購買之需求,從原先購買1份(5劑),增加至多可購買2份(10劑),並可分成1次或2次購買(可代購),售價仍維持每份(5劑)500元,籲請有需求與符合資格的民眾,可持健保卡至販售實名制家用抗原快篩試劑的健保特約藥局與衛生所購買/領取。
指揮中心說明,為因應民眾購買平價之家用抗原快篩試劑需求,指揮中心於今年4月28日推出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實名制,依循口罩實名制1.0於健保特約藥局及衛生所通路販售,凡是持有健保卡或居留證之民眾,均可至藥局及衛生所購買,每輪每位民眾可購買1份5劑,每份售價500元(醫材原則售出,概不退換);第二輪於6月6日開始實施,每個販售據點每天配送份數由78份增為117份,並自6月13日起,取消單雙號的購買限制,民眾可自行依需求選擇購買日期,提升購買之方便性;第三輪於7月1日開始實施,每輪每位民眾維持購買1份5劑。
另為提供幼兒家庭更足量的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及保障尚未接種COVID-19疫苗之0至6歲幼兒健康,指揮中心表示,自6月1日實施0至6歲幼兒免費領取5劑快篩試劑政策,並於6月6日起,實施對象擴大為2015年9月2日(含)以後出生的學齡前幼兒,民眾可持2015年9月2日(含)以後出生的學齡前孩童健保卡,至各快篩實名制販售據點免費領取一份5劑家用快篩試劑,此免費領取份數,不會計算入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實名制的購買資格。之後於7月1日實施第二輪讓0至6歲學齡前幼兒再免費領取1份5劑快篩試劑,本次8月15日實施的第三輪,維持每位幼兒免費領取1份5劑。
指揮中心提醒,目前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實名制販售地點有全國4,555家健保特約藥局及79個偏鄉衛生所,持有健保卡或居留證之民眾,均可至藥局及衛生所購買,貨源充足,隨到隨買,不用排隊。相關實名制販售資訊可至健保署、食藥署、藥師公會官網查詢。另指揮中心亦提醒幼兒家長,家用快篩試劑僅可用於2歲以上幼童,幫2歲以下幼童領取的快篩試劑,可供幼童家長使用,勿使用於2歲以下幼童。
8月1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21,98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1,761例本土個案及22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1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1,761例本土病例,為10,017例男性,11,738例女性,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376例),臺中市(2,665例),桃園市(2,429例),臺北市(2,355例),高雄市(1,775例),臺南市(1,517例),彰化縣(991例),苗栗縣(726例),新竹縣(652例),屏東縣(546例),雲林縣(508例),宜蘭縣(497例),新竹市(494例),花蓮縣(397例),南投縣(356例),基隆市(346例),嘉義縣(320例),澎湖縣(222例),嘉義市(214例),台東縣(207例),金門縣(160例),連江縣(8例)。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3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4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0例具慢性病史、23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6月28日至8月9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12日至8月9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2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129例男性,9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16例)、馬來西亞(6例)、泰國(5例)、菲律賓、日本及美國(各4例)、印度(3例)、韓國、蒙古及中國(各2例)、新加坡、埃及、澳大利亞及柬埔寨(各1例)移入,另17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12日至8月11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5,335,45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481,345例排除),其中4,846,501例確診,分別為22,800例境外移入,4,823,64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37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9,35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28例、臺北市1,065例、臺中市930例、高雄市865例、臺南市731例、桃園市706例、彰化縣545例、屏東縣392例、雲林縣286例、南投縣275例、苗栗縣218例、嘉義縣212例、基隆市210例、宜蘭縣188例、嘉義市152例、花蓮縣151例、新竹縣144例、臺東縣137例、新竹市88例、澎湖縣21例、金門縣14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大事紀要
8月12日,中新社北京綜合消息: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1日17時01分,全球單日新增905979例新冠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585086861例,累計死亡病例6422914例。
美洲:美國近28天新增逾340萬例確診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北京時間12日11時20分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近28天新增確診3400007例,累計確診92719491例;近28天新增死亡12505例,累計死亡1036325例。
據巴西衛生部當地時間11日晚發布的數據,該國單日新增確診27644例,累計確診34124579例;新增死亡220例,累計死亡超68.1萬例。
歐洲:俄羅斯發現6例“德爾塔克戎”毒株感染病例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11日通報,該國已發現6例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和奧密克戎毒株重組而成的“德爾塔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其中5例來自聖彼得堡,1例來自莫斯科。上述感染者症狀較輕,無需住院治療。
該局稱,“德爾塔克戎”毒株並非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毒株,暫無依據表明其可能引發重症或更具傳染性,聖彼得堡和莫斯科兩地的疫情目前不會受到重大影響。
今年3月,研究人員證實了“德爾塔克戎”毒株的存在。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負責人瑪麗亞·范克爾克霍夫當時稱,目前未發現該毒株在流行病學和嚴重程度等方面帶來任何變化,相關研究正在進行。
據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發布的數據,截至當地時間11日0時,德國單日新增確診59888例,累計確診31439645例;單日新增死亡153例,累計死亡145394例。
亞洲:印度首都恢復強制口罩令
據美聯社報導,因近期疫情反彈,印度首都新德里當地時間11日恢復了強制口罩令,未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或面罩的人會被處以500盧比(約合6美元)的罰款。新德里當地官員表示,雖然近期確診病例數呈上升趨勢,但民眾無需恐慌,因為大多數病例的症狀都很輕微。
據印度衛生部11日通報,該國單日新增確診16299例,累計確診超4420.6萬例,累計死亡逾52.6萬例。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官網1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當日0時,韓國單日新增確診128714例,該數據已連續4天保持在10萬例以上的高位,累計確診達21111840例。據韓國國際廣播電台報導,因國內疫情形勢日趨嚴峻,韓防疫部門日前再次呼籲符合條件的高風險人群盡快接種第四劑疫苗,以防止重症和死亡。
據日本時事社報導,日本11日新增確診逾24萬例,累計確診已超1514萬例;單日新增死亡206例,累計死亡達34596例。日本的累計確診病例於今年7月中旬超過1000萬例。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防護中心 :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2465.html
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csr/don/05-january-2020-pneumonia-of-unkown-cause-china/zh/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1/content_5471164.ht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_(2020年第1號)
加拿大衛生部: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html
加拿大新聞網: https://www.newswire.ca/
約克區衛生部:https://www.york.ca/wps/portal/yorkhome/health
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https://www.hketotoronto.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ctoday.htm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news/
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