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資訊 –2022年 11月22日
新型冠狀病毒資訊,主要是跟進有關事件發展和最新情況,除非其他地區有重大事情發生,否則只會集中在加拿大、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情況作出跟進, 並會以政府或認可機構的資料為準。跟據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防護中心2022年11月22日的資料顯示,全球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共222個,確診人數約638127409,死亡病例約6610963人,過去14天新增確診個案數目約4974967宗。以下是有關疫情的資料:
加拿大
11月22日,根據加拿大衛生部門資料,截至2022年11月22日下午7時,加拿大累積確診人數共有43792747宗,新增病例15677宗,比前日減少3915宗,其中安省增加6863宗,卑斯省增加487宗,魁省增加5283宗,阿省增加1295宗,沙省沒有增加,緬省增加273宗,紐芬蘭省增加177宗,新省增加586宗,紐賓仕域省增加518宗,愛德華王子島增加180宗,育康地區增加15宗,西北地區沒有增加,努納地區沒有增加。至於死亡個案方面,累計合共47486名患者死亡,其中安省增加123名,合共15016名,卑斯省增加55名,合共4607名, 魁省增加94名,合共17151名,阿省增加46名,合共5137名, 沙省沒有增加,合共1662,緬省增加5名,合共2261名,新省增加15名,合共628名, 紐芬蘭省增加6名,合共268名,愛德華王子島增加2名,合共74名,紐賓士域省增加4名,合共603名,育康地區沒有增加,合共32名,西北地區沒有增加,合共22名,努納地區沒有增加,合共7名。
中國
11月22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11月2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719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8例(廣東23例,福建12例,雲南11例,北京8例,江蘇6例,上海5例,遼寧3例,四川3例,天津2例,山東2例,黑龍江1例,湖南1例,重慶1例),含9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4例,福建3例,江蘇2例);本土病例2641例(廣東860例,北京388例,四川272例,重慶215例,山西157例,內蒙古124例,河南115例,雲南87例,黑龍江63例,江蘇62例,河北45例,陝西37例,浙江33例,山東30例,遼寧22例,貴州20例,新疆19例,上海15例,福建15例,吉林13例,湖南12例,海南10例,湖北9例,青海7例,天津5例,安徽2例,江西1例,廣西1例,甘肅1例,寧夏1例),含700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507例,重慶77例,浙江25例,四川21例,山東18例,北京10例,江蘇8例,山西6例,內蒙古5例,陝西5例,青海4例,雲南3例,福建2例,湖南2例,河北1例,吉林1例,黑龍江1例,河南1例,廣西1例,貴州1例,甘肅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385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61例,本土病例1324例(廣東580例,河南175例,內蒙古139例,重慶138例,北京80例,山西71例,四川41例,雲南13例,山東11例,江蘇10例,青海9例,新疆9例,貴州8例,黑龍江6例,湖南6例,陝西6例,浙江5例,福建5例,海南4例,甘肅3例,江西2例,天津1例,上海1例,安徽1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71753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707例(無重症病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確診病例2708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26375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11月22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24630例(其中重症病例113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263645例,累計死亡病例5231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93506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追踪到密切接觸者10669044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313526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26438例,其中境外輸入196例,本土26242例(廣東7951例,重慶6728例,北京1098例,四川980例,甘肅937例,新疆928例,河北912例,山東767例,河南736例,陝西693例,青海604例,內蒙古526例,山西488例,湖北389例,吉林386例,江蘇282例,廣西270例,雲南255例,黑龍江250例,天津240例,寧夏134例,湖南122例,貴州122例,遼寧115例,浙江88例,安徽85例,江西55例,上海53例,福建22例,西藏10例,海南8例,兵團8例)。
當日解除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6664例,其中境外輸入83例,本土6581例(廣東1503例,內蒙古1427例,重慶924例,河南760例,新疆655例,黑龍江198例,山東131例,山西124例,河北121例,雲南105例,四川97例,湖北93例,北京68例,湖南47例,福建44例,安徽40例,甘肅35例,陝西34例,青海33例,江蘇22例,江西20例,寧夏18例,天津15例,貴州15例,遼寧12例,浙江11例,廣西8例,吉林7例,西藏6例,上海5例,海南3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709例(境外輸入9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247193例(境外輸入1298例)。
累計收到港澳台地區通報確診病例8645312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451444例(出院96701例,死亡10623例),澳門特別行政區796例(出院789例,死亡6例),台灣地區8193072例(出院13742例,死亡14029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
11月22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十一月二十二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截至十一月二十二日零時零分,中心正調查過去24小時新增6 505宗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的本地感染個案,當中包括1 489宗核酸檢測陽性個案(768宗確診、626宗無症狀感染及95宗狀況待定個案)以及5 016宗快速測試陽性個案。
此外,新增634宗檢測陽性輸入個案,當中包括581宗核酸檢測陽性(132宗確診、423宗無症狀感染及26宗狀況待定個案)及53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新增輸入個案當中,404宗涉及機場檢測樣本、139宗涉及第一至三日樣本,餘下91宗涉及第四至七日樣本。
至今本港累計核酸陽性檢測個案1 035 640宗及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1 015 466宗。
中心正繼續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更多資料可參閱附件或「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www.coronavirus.gov.hk)。
衞生防護中心一直透過基因分析,密切監察陽性檢測個案涉及變異病毒株的情況。截至十一月二十二日零時零分,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在本港的輸入個案中累計發現224宗XBB、六宗XBD、八宗BA.2.75.2、七宗BA.4.6、12宗BF.7及34宗BQ.1.1亞系個案,而本地個案中亦累計發現62宗XBB、16宗XBD、一宗BA.2.75.2、一宗BF.7及70宗BQ.1.1亞系個案。
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於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九日收到為本地個案作核實化驗的樣本中,與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12.1及BA.4/BA.5亞系(包括懷疑個案)有關的樣本分別佔0%及約78.8%(七天移動平均比例)。
此外,截至十一月二十二日零時零分,於第五波疫情(由二○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起)期間共錄得10 410宗死亡個案曾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當中由醫院管理局及公眾殮房報告的個案分別為10 320宗及86宗,以及四宗由私家醫院報告的個案。至今本港累計死亡個案共有10 623宗。
另外,就早前報告的核酸陽性檢測個案(包括狀況待定的個案),有部分轉為確診、無症狀感染或復陽個案。截至昨日(十一月二十一日),本港累計確診個案450 544宗,由一月一日起計的無症狀感染個案、復陽個案及待定/未能分類的個案分別為337 130宗、31宗和245 865宗。
中心發言人指出,新冠疫苗對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病重症和死亡情況高度有效,能為接種人士提供有效保護,免於感染後出現併發重症甚至死亡。尚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特別是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風險極高的長者、長期病患者、兒童及其他免疫力較弱人士,應盡快接種以保護自己,並減低一旦感染後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中心呼籲市民繼續保持個人衞生和遵守社交距離措施,共同管控病毒傳播的風險。發言人提醒市民,可致電不同熱線查詢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事項(www.coronavirus.gov.hk/chi/index.html#hotline)。
11月22日,截至今日(十一月二十二日)凌晨零時零分,共有2 529名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病人留醫治療,當中有353名新增確診病人,留醫的病人中,247名病人正接受氧氣治療,另有11名病人需要以呼吸機協助呼吸。需要入住隔離設施的病人中,621名病人在隔離病房,197名病人在二線隔離病房,567名病人在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當中合共有261名是新增確診病人。新增呈報12名危殆病人及11名嚴重病人,現時合共有52名危殆及52名嚴重病人,當中11名危殆病人正接受深切治療。另外,324名病人康復,當中259名病人出院。另外,過去一日新呈報13名確診病人在公立醫院離世。
第五波疫情至今共有84 731名病人康復,其中包括84 321名病人已出院。自二○二○年初起,本港共有97 111名病人康復,其中包括96 701名病人已出院。
醫院管理局會繼續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監察最新的發展,並適時向公眾及醫護人員提供最新資訊。
11月22日,政府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規例》)(第599J章),就《規例》下的強制檢測公告刊憲,要求於指定期間曾身處52個指明地方的人士(下稱「受檢人士」)接受2019冠狀病毒病核酸檢測。
因應多宗陽性檢測個案,有49個指明地方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另外,因應在大埔及馬鞍山採集到檢測呈陽性的污水樣本,有三個指明地方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政府強烈提醒市民必須嚴格遵守強制檢測要求,按時完成強制檢測。政府已在各區設立社區檢測中心/社區檢測站/臨時流動採樣站,便利他們根據強制檢測公告的要求接受強制檢測。即使是已經接種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的人士,亦必須接受上述強制檢測。
三個月內曾經檢測呈陽性結果的人士(包括衞生署已記錄的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以及已向衞生署申報的自行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無需接受強制檢測。至於須接受強制檢測的人士,他們必須按相關強制檢測公告進行核酸檢測,而不能使用快速抗原測試,以符合公告要求。換言之,快速抗原測試陰性結果不會獲視作為符合強制檢測要求。此外,除非持有醫生證明書證明因健康原因而未能以「咽喉拭子樣本」進行檢測,否則須接受強制檢測的人士不能遞交深喉唾液樣本以符合強制檢測要求。
強制檢測公告詳情可經以下衞生防護中心網頁連結瀏覽:www.chp.gov.hk/files/pdf/ctn_20221122.pdf。
如任何人士在強制檢測呈陽性,將和其他透過核酸檢測或自行快速抗原測試而申報所發現的陽性個案以同樣方式處理,其隔離安排(以及其同住人士的檢疫安排)與其他陽性個案沒有分別。
因應強制檢測公告而須進行強制檢測的人士必須到臨時流動採樣站、社區檢測中心/檢測站或認可本地醫療檢測機構進行專業拭子採樣檢測,以符合強制檢測的要求,而幼童則可繼續以糞便樣本進行檢測。索取糞便樣本瓶的詳情,請瀏覽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的網頁:www.coronavirus.gov.hk/pdf/Stool_bottle_collection_points.pdf。
若在進行強制檢測期間的任何時間,三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紅/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或政府公布的「超強颱風後的極端情況」生效,進行強制檢測的期限將會延長一天。
復必泰和克爾來福疫苗對於預防2019冠狀病毒病重症和死亡情況高度有效,能為接種人士提供有效保護,免於感染後併發重症甚至死亡。政府呼籲仍未接種疫苗的市民盡快接種疫苗,並會積極爭取提高兒童、青少年和長者的疫苗接種率,以讓他們及早得到疫苗的保護。此外,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和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早前更新暫擬共識建議,建議六個月至五歲以下的兒童可接種三劑復必泰疫苗(每劑為十分之一成人劑量);而六個月大至三歲以下的幼兒可接種三劑克爾來福疫苗(每劑劑量與成人相同)。另外,50歲或以上人士在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至少三個月後,可接種第四劑疫苗。符合接種第四劑疫苗資格的市民應盡早接種,以加強保護。
全港社區檢測中心/檢測站為市民提供免費的核酸檢測服務,包括特定群組合資格人士、公立醫院及院舍探訪人士,以及所有60歲或以上長者。相關市民只要進行網上預約或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內的「檢測登記碼」作登記,便可接受免費檢測。
全部85個社區檢測中心/檢測站均設有預約服務,市民可經網上系統(booking.communitytest.gov.hk/form/index_tc.jsp)預約。市民亦可透過「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預先填寫個人資料並獲取「檢測登記碼」二維碼,日後每次到檢測點進行檢測前出示該二維碼供即場掃描,即可減省登記和輪候的時間。
位於薄扶林華貴邨、置富花園及樂富橫頭磡邨的臨時流動採樣站會延長服務日期至十一月二十四日(星期四)。各臨時流動採樣站的開放日期及服務時間載於附件。
受檢人士可選擇以下檢測途徑:
(a)必須使用「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或「咽喉拭子樣本」進行的檢測
(一)於臨時流動採樣站接受檢測服務(名單及服務對象(如適用)見www.coronavirus.gov.hk/chi/early-testing.html);
(二)於社區檢測中心/檢測站接受檢測服務(名單見www.communitytest.gov.hk/zh-HK);
(三)自行安排接受由衞生署認可,並可就檢測結果發出電話短訊通知的私營化驗所提供的檢測(名單見www.coronavirus.gov.hk/pdf/List_of_recognised_laboratories_RTPCR.pdf),而有關樣本必須是「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或「咽喉拭子樣本」;或
(四)使用衞生防護中心派發到相關指明地方的樣本瓶(如適用),並按有關指示交回已採糞便樣本的檢測樣本收集瓶。
(b)持有註冊醫生發出醫生證明書,證明其因健康原因而未能使用「咽喉拭子樣本」進行檢測的人士
(一)於郵政局、設置在港鐵站的自動派發機或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指定普通科門診診所索取深喉唾液測試樣本收集包,並把樣本交回指定樣本收集點(派發點及時間,以及樣本收集點及時間見www.coronavirus.gov.hk/chi/early-testing.html);
(二)於醫管局普通科門診診所按照醫管局醫護人員的指示接受檢測;或
(三)自行安排接受由衞生署認可,並可就檢測結果發出電話短訊通知的私營化驗所提供的檢測。
政府發言人提醒,於醫管局急症室接受的檢測,以及不可就檢測結果發出電話短訊通知的私營化驗所提供的檢測,均不符合上述強制檢測公告的規定。
「受檢人士如有病徵,應立即求醫,按照醫護人員的指示接受檢測,不應前往臨時流動採樣站及社區檢測中心/檢測站。」
受檢人士須保存載有檢測結果的電話短訊通知及有關醫生證明書(如適用),並在執法人員要求提供有關該人士進行指明檢測的資料時,提供相關電話短訊及醫生證明書供其查核。任何人士就強制檢測安排有疑問,可於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致電熱線6275 6901查詢。
政府會繼續全力追蹤曾到過有關地方並可能受感染人士,並嚴肅跟進相關人士有否遵從強制檢測公告。任何相關人士如未有遵從強制檢測公告即屬犯罪,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處第四級罰款(25,000元)及監禁六個月,而解除有關法例責任的定額罰款為10,000元。有關人士並可能會收到強制檢測令,要求該人士於指明期間內接受檢測,不遵從強制檢測令可處第五級罰款(50,000元)及監禁六個月。
發言人表示:「政府呼籲所有對身體狀況有懷疑的人士,或有感染風險的人士(如曾到訪有疫情爆發的地方或曾接觸陽性檢測個案)盡快進行檢測,以有效地及早識別感染者。」
11月22日,一名26歲男子因違反《預防及控制疾病規例》(第599A章)(《規例》),今日(十一月二十二日)於東區裁判法院被判刑。
該名男子於九月十二日的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結果呈陽性。在其「疫苗通行證」顯示為「紅碼」期間,他於九月十五日兩次離開其隔離地點,並分別在「疫苗通行證」下的餐飲處所掃描「疫苗通行證」。他被控兩項違反《規例》第32(1)及32(3)條,今日於東區裁判法院被判處合共罰款6,000元。
《規例》訂明任何自知屬指明傳染病感染的人,不得藉着身處任何公共運輸工具、街道、公眾地方、娛樂場所、聚會地方、會社或酒店,或藉着在該處的行徑,而使其他人蒙受感染的危險。違反《規例》會構成刑事罪行,違例者最高可被罰款10,000元及監禁六個月。衞生署發言人表示,有關判刑可給予社會非常清晰信息,指出在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病期間擅自離開指定隔離地點,使公眾蒙受感染的危險屬刑事罪行。政府對違反相關規例的人絕不容忍,並再次提醒公眾應遵守相關規例。
此外,在持有「紅碼」期間進入《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F章)下的餐飲處所或其他指明處所,即屬犯罪,最高可被罰款10,000元。衞生署會與其他相關部門合作,嚴肅跟進違規個案,並根據調查結果和證據考慮作出檢控。
發言人重申,市民的合作和支持對抗疫工作至關重要。為應對疫情,市民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減低病毒在社區傳播的風險。
11月22日,政府今日(十一月二十二日)表示,為應對新冠疫情,環境保護署與渠務署正在各區採集污水樣本進行冠狀病毒檢測,並在一些地區檢測到污水呈陽性的結果,顯示該地區的處所可能有隱性患者存在。
快速測試
因應以下各區的污水檢測結果呈陽性和病毒量相對較高,當區的民政事務處將會陸續向以下地點的居民、在地工作清潔員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合共約四萬個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以輔助識別感染者:
· 南區 — 福群大樓及南灣御園
· 大埔區 — 大埔寶馬山、荔枝山村、山塘新村、張屋地、悠然山莊、承峰、新屋家、沙埔仔村、天鑽、盈峰翠邸及龍成堡
· 沙田區 — 泓碧、積富街與大圍道附近一帶住宅(見附件)
公眾如就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有疑問,可瀏覽以下網頁連結(www.coronavirus.gov.hk/rat/chi/rat.html)。
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時,應留意和跟從製造商的指示,正確進行測試和讀取結果,並宜在讀取結果後立即拍照以作紀錄。進行測試前後須潔淨雙手,盡量減少在採集樣本區域內放置非必要用品。進行測試後,需要小心包裹和密封測試套件的所有組件,並妥善棄置。若家居環境在採集樣本的過程中受污染,應以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或70%酒精進行消毒。
以快速抗原測試首次取得陽性結果的人士可透過「2019冠狀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人士申報系統」網上平台申報(www.chp.gov.hk/ratp)。若市民使用網上平台有困難,可致電183 6119自動系統登記身分證明文件及電話號碼。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於稍後聯絡有關人士,以完成申報程序。
澳門特別行政區
11月22日,本澳今(22)日早上接獲珠海通報,1名陽性病例,為52歲男性內地居民,居住在珠海,在澳門任職清潔工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公佈其在澳門的重點行程軌跡調查結果(見附件),若居民的行程與上述個案有重疊,建議11月23至25日期間進行“3天2檢”的核酸檢測,即11月23、24、25日合共2次,而最後1次須在11月25日進行。有關人士可透過以下連結預約:
1、免費檢測連結:https://app.ssm.gov.mo/specialgrouprnatestbook;
2、自費核檢站(必須預約)連結:https://eservice.ssm.gov.mo/rnatestbook。
11月22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公佈,過去一天(11月21日00:00至23:59),新增5例輸入性無症狀感染個案,包括4男1女,年齡介乎29至61歲,分別為由法國、印度、香港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入境本澳的人士,列為無症狀感染者。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上述人士已被送往指定地點隔離。本澳至今已錄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796例確診個案和1,904例無症狀感染個案;此外,本澳的本土個案為零例。
台灣地區
11月2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公布國內新增18,17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8,150例本土個案及29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8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8,150例本土病例,為8,405例男性、9,725例女性、2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726例),臺中市(2,496例),高雄市(2,431例),臺南市(1,754例),桃園市(1,726例),臺北市(1,520例),彰化縣(970例),屏東縣(660例),苗栗縣(538例),新竹縣(498例),雲林縣(466例),新竹市(438例),嘉義縣(331例),宜蘭縣(317例),南投縣(311例),花蓮縣(249例),嘉義市(243例),基隆市(236例),臺東縣(142例),金門縣(53例),澎湖縣(42例),連江縣(3例)。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3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3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7例具慢性病史、17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9月27日至11月19日,死亡日期介於10月5日至11月19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2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巴林、越南、澳大利亞(各1例),另2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10月23日至11月21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9,945,33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749,533例排除),其中8,193,072例確診,分別為37,315例境外移入、8,155,70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4,02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4,01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778例、臺北市1,549例、臺中市1,469例、高雄市1,367例、桃園市1,044例、臺南市1,039例、彰化縣863例、屏東縣553例、南投縣457例、雲林縣439例、苗栗縣381例、嘉義縣360例、宜蘭縣303例、基隆市302例、花蓮縣241例、嘉義市238例、新竹縣224例、臺東縣183例、新竹市152例、澎湖縣36例、金門縣34例;另17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防護中心 :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2465.html
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csr/don/05-january-2020-pneumonia-of-unkown-cause-china/zh/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1/content_5471164.ht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_(2020年第1號)
加拿大衛生部: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html
加拿大新聞網: https://www.newswire.ca/
約克區衛生部:https://www.york.ca/wps/portal/yorkhome/health
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https://www.hketotoronto.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ctoday.htm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news/
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