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的文化與教育(Toronto Cultural Assets and Education)
多倫多是一個多元文化集匯的都市,畫廊及博物館立林,如英國雕刻大師亨利‧摩爾(Herry Moore)的作品,多倫多是最大的收藏家,還有香港富豪徐展堂的中國古董博物館、維他奶創辦人羅桂祥的茶道博物館,及地產商鄭裕彤捐助設於多倫多大學的圖書館,也收藏了不少中國文物。
至於教育方面,多倫多遠在一八一六年已制訂了公校法例,推行普及教育,設公立小學(Common School)及文法中學(Grammar School),並設提供拉丁語和希臘課程的高等學校(Collegiate Institute ),安省教育局更於一八四零年正式接管公立中學、小學,並由省政府及地方稅收平均負擔經費。天主教學校(Separate Schools)亦在同期出現,到一八四八年首間免費學校創立,而多倫多首間大學亦於一八二七年成立,那就是由英國聖公會創辦的皇帝學院(King's College),亦是即是今日的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
多倫多第一間公立中學(Toronto First High School)位於哈博德街(Harbord Street)二百八十六號的哈博德中學(Harbord Collegiate Institute),改建自一八九二年成立的渣華士中學(Jarvis Collegiate),那是多倫多第一間公立中學,自從改建為哈博德中學之後,就成為了「名牌」中學,不少名人也出自該校,如在大多市未合併前(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以前)的北約克市長賴士文(Mel Lastman)、森唱片公司(Sam-The Recordman)東主斯奈德曼(Sniderman)、電視節目--《六十分鐘時事》評論員摩里沙花(Morley Safer)、著名恐怖片導演大衛科絡伯加(David Cronerbery),以及發現胰島素之一的查理斯‧波斯特醫生(Dr. Charies Best)等,而該校以音樂見稱,亦是多倫多首間成立交響樂團的中學。
多倫多第一間公立小學(Toronto First Public School) 位於雅斯甘街(Erskine Street)三十二號的約翰費希爾小學(John Fisher Public School),建於一八八七年,前身是在一八一六年座落於央街與艾靈頓交界的公立小學,亦即是多倫多第一間公立小學。
上加拿大書院(Upper Canada College)位於阿凡尼路(Avenue Road)山崗上的上加拿大書院,外型有著如美國哈佛等著名大學的影子,可以說是多倫多的一所貴族化的男私校,不少家境富裕的華人家庭亦寧願放棄免費的公立中學,以每年約一萬多元的學雜費把兒子送進這間私立男校中就讀,該校建於一八二零年,由當時上加拿大總督約翰‧科伯思所創辦,先在皇帝西街(King Street West)及閃高街(Simcoe Street)交界處設校,到一八九一年,因政府重估地價,於是該校以原址向政府換取在阿凡尼路的一幅三十公頃土地,以重建今日的校舍。整座校舍中有一鐘樓,稱為孔雀樓(Peacock Building),更能突出該校的貴族氣派。
安省美術學院(Ontario College of Art)位於麥歌街(McCarl Street)一百號,與登打士西街(D ndas Street West)的交處,近西區唐人街。安省美術學院是一所屬於喬治亞復興時代的建築物,也是英國佐治三世在位時最流行的英式建築物。學院師資優良,包括加國畫壇七君子(The Group of Seven ),歷屆畢業生也頗有成就,包括著名的雕塑家古斯托夫(Gustav)、及克恩(Emmanvel Hahn)、畫家哈羅德湯(Harold Town)、積布殊(Jack Bush)、堅丹比(Ken Danby)及米高史諾(Michael Snow)等,該學院的土地原是博頓(Boulton)家族所擁有,在一八七六年捐贈市政府作為興建美術館之用,而市政府將部分美術館劃分出來做美術學院,這就是現今安省美術學院,成為全加拿大第一所專為培訓藝術人才的專上學府。
懷雅遜理工大學(Ryerson Polytechnic Institute)位於登打士東街(Dundas Street East)與央街(Yonge Street),較正確是位於教堂街(Church Street)與古爾德街(Gould Street)之間,即古爾德街五十號。由當時的安省督學艾格頓‧懷雅遜(Egerton Ryerson)於一八五一年創立,原是一所師範學校(Model School),亦是安省第一間師範學校。及到一九五零年改為懷雅遜理工學院,近年再被升格為理工大學。至於教堂街(Church Street)一帶,在十九世紀初期,各宗派的教堂林立因而得名,而此一帶的物業,屬滿地可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始創人約翰‧麥基爾(John McGill)所擁有。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主要校園位於布魯亞街(Bloor Street West)、書阮街(College Street)、士巴丹拿道(Spadina Ave. )及卑街(Bay Street)的方格內,來自世界各地及加拿大本土超過五萬名學生在此就讀,整座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在一八五九年建成,而多倫多大學前身是英皇書院(King's College),於一八二七年創立,由當時的英國聖公會所設辦,校址就是現今省議會大樓所在。
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主要校園位於梅里露絲(Murray Ross Parkway)、基里街(Keele Street)及士刁大道(Steeles Ave. West)之間,以藝術系(Fine Arts Program)為著名,不少畢業生可以很順利謀得出路,從事設計或藝術創作行列,其他如視覺藝術(Visual Arts)、音樂(Music)及舞台佈景(Theatre Scenes)等,也是約克大學受歡迎的學科。
安省美術館(Art Gallery of Ontario)位於登打士西街(Dundas Street West)即大學道(University Ave.)以西兩個街位,這是安省收藏藝術品最豐富的美術館,內有超過五十個展覽場所,包括一個全世界最大的享利‧摩爾(Henry Moore)雕刻品展覽中心。安省美術的成立,要追溯到一八五七年,當時安省總督學艾格頓‧懷雅遜博士(Dr. Egerton Ryerson)在聖姆斯廣場的師範學院成立了上加拿大教育博物館(The Educational Museum of Upper Canada),並得到安省藝術家協會(Ontario Society of Artists)的協助,搜集了不少已故及當代藝家的作品,並收藏在博物館內。
一九零零年三月,美術博物館委員會正式成立,召集人是當時安省藝術家協會主席里德(G.A. Reid),並展開物色永久館址及擴大搜集藝術品的工作,此時位於比華利街(Beverley Street)夾閃高街(Simcoe Street)一帶的土地乃屬於博頓(Boulton)家族所擁有,而其中一位成員史密斯‧博頓,在一九一一年向市政府捐出其名下一幅位於比華利街、稱作「田莊」(The Grarge)的土地,作為興建公園的用途,但其位於比華利街的巨宅則保留,市政府遂將其巨宅改建為多倫多美術館。
一九一三年六月五日,多倫多美術館正式開幕,並吸引了五百五十位市民參觀,美術館雖然有了館址,但委員會認為在這間有十五個房間的喬治工式屋宇內展出藝術品,似乎有點不配合,於是開始策劃籌建新館的工作,並由建築師芬奇‧達林(Frank Darling)於一九一六年向市政府呈交一份新館的圖則,預算在「田莊」北面,興建一座真正屬於美術館的綜合大樓,並得市議會批准撥款七萬五千元作興建費用。
一九一八年四月四日有三個展覽廳的美術館綜合大樓第一翼工程完成,並於一九二零年開始展出本地畫家的作品,首次參展的是湯‧湯遜(Tom Thomson)等加國畫壇七君子(Group of Seven)的作品。
一九二九年,阿瑟利斯摩爾在美術館開辦星期六兒童繪畫班,這便是安省美術學院的開端,及至一九六六年多倫多美術館撥歸省政府管理,並易名為安省美術館(Art Gallery of Ontario)。同年,安省美術館進行擴建工作,由多倫多著名建築師約翰‧柏金(John C. Parkin)負責設計,整個工程分三期進行,首期工程耗資一千四百萬,於一九七四年完成並加設英國雕刻大師享利‧摩爾(Henry Moore)雕塑中心。
一九七七年,耗資七百六十萬完成第二期工程,擴建了陳列加拿大歷史及現代收藏品的展覽館,及至一九九三年第三期工程亦完成,並於一月二十四日開放。耗資五千八百萬完成後的安省美術館一共有三十個全新及二十個翻新的展覽館,現今到安省美術館參觀,不但可以觀賞世界各地畫壇巨匠的傑作,亦有加國近代畫家如麥當奴(J.E.H. MacDonald)、卡米高(Franklin Carmichael)及湯‧湯遜 (Tom Thomson)等的作品,並且定期舉行不同類型的專題展覽。美術館全年由星期三至星期日開放。
商業性畫廊(Commercial Galleries)在雅雲尼路(Avenue Road)及約克維爾道(Yorkville Avenue),士巴拿道(Spadina Ave.)、皇后街(Queen Street)及皇帝街(King Street)一帶,也有大少不同的商業性畫廊開設。有些是購進畫作後轉手出售,亦有些是畫家們自己開設的畫廊,喜歡繪畫藝術或收集古董的朋友可到上述街道逛逛,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庇達鞋履博館(Bata Shoe Museum ) 位於布魯亞街(Bloor Street)一三一號,顧名思義是一間專門收藏鞋履的博物館,遠至四千五百年前至今的鞋履變化歷程資料及樣本也放在館內陳列,對鞋履文化有興趣的朋友不容錯過,博物館全年由星期二至星期日開放。
加拿大體育博物館(Canada's Sports Hall of Fame)位於湖濱大道西(Lake Shore Blvd. West)的展覽館(Exhibition Place)內,共分三個展覽場地,收藏了世界各地數以千計的體育項目資料及圖片,博物館全年每日開放。
佐治嘉汀娜陶瓷博物館(George R. Gardiner Museum of Ceramic Art )位於皇后公園街(Queen's Park Cr.)一百一十一號,安省皇家博物館(Royal Ontario Museum)對面,是北美首間收藏陶瓷藝術的博物館,收藏品超過二千件,包括意大利的陶瓷製品,英國的釉陶,以及十八世紀歐洲的瓷器。博物館全年由星期二至星期日開放。
冰棍球博物館(The Hockey Hall of Fame)位於卑街(Bay Street)一百六十一號,冰棍球(Hockey)是北美十分普通的運動,多倫多的楓葉冰棍球隊便是一隊職業隊伍。展覽場館內收藏了冰棍球的最高榮譽士丹利盃(Stanley Cup),以及冰棍球發展的歷史資料與圖片等。場館全年每日開放。
麥羅連天文館(McLaughlin Planetarium)位於皇后公園路(Queen's Park Cr.)一百號,與安省皇家博物館(Royal Ontario Museum)為鄰,在那裏可以選擇一個座位坐下來,欣賞雷射燈光配合的音樂演奏,也可以在巨型屋頂的視星台上,探索宇宙的奧秘,也可以在天文中心的禮品部購買與天文學有關的擺設,這是一個令你大開眼界的博物館。天文館全年由星期二至星期日開放,維多利亞日至勞工日則每日開放。
大多市圖書館(Metropolitan Toronto Reference Library)位於央街七八九號,即布魯亞街(Bloor Street)以北的街口,以七年時間興建的全加拿大最大公眾圖書館,藏書量超過四百萬冊,圖書館是出自名建築師慕尼耀馬(Raymond Moriyama)的手筆,現在是多倫多大學學生經常留連的地方。
紡織品博物館(Museum for Textiles)位於中央道(Centre Ave.)五十五號,由十一間展覽館組成,展出世界各地的紡織工業資料的博物館。全年由星期二至星期五,以及星期六下午開放。
安省皇家博物館(Royal Ontario Museum)位於皇后公園路(Queen's Park Cr.)一百號,全加拿大最大的公眾博物館,收藏的藝術種類繁多,當然包括中國的民間藝術製品及繪畫等。一九九四年二月博物館在加拿大古蹟廊(Canadian Heritage Floor)內,加設了西門‧山姆畫廊(Sigmund Samuel Canadian),提供專題性的作品展覽。博物館全年由星期二至星期日開放,維多利亞日至勞工日則每日開放。
康山鐘錶博物館(Thornhill Clock Museum),位於梅蘭路(Mullen Drive)四百四十七號,如果在士刁大道西(Steeles Ave. West)由東向西行,在巴拂士街(Bathurst Street)右轉北上,然後在妙娜街(Milner Gate)左轉西行便是梅蘭路,這是一間私人博物館,這間大屋主人亦是博物館主,喜歡到世界各地搜集不同類形的鐘錶供遊客觀賞,由三百五十年前的英國手錶到一九四零年的夜光鐘也有。博物館全年在星期六及星期日開放,閒日則只在下午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