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與旅遊黃頁 之 香港原居民的四大族群
香港的古物及古蹟最早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中期,即約公元前4000年至2500年,出土的陶器有釜、罐等炊煮器和盤、杯、碗、豆等盛食器。石器則有刀、鏇、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拍、砸、砧、杵、礪石等各式生活工具和環、玦等裝飾物,似乎當時的人民是過着簡樸的漁農生活。
新石器時代晚期,即約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陶器方面出現了拍印各類幾何形圖案的器皿(拍印在新石器時代早期使用,後也演化為有意識的裝飾技術,在印拍上刻以各種花紋,拍打後,呈現出編織紋、曲折紋、網格紋、葉脈紋以及雲雷紋等紋飾),是華南地區的典型器物。湧浪遺址更發現不少陶紡輪,證明當時先民已懂得紡織衣物。石器方面,種類繁多,主要分武器和實用工具,顯示當時先民仍然是靠狩獵和捕撈海產而生活。此外,還發現大量環、玦等飾物,以及石鉞和石戈等禮器,推測當時的社會組織較前複雜。
此外,在香港沿海的岩石上,共發現了八處古代石刻,由於刻紋以幾何圖案為主,與青銅時代的銅器和陶器紋飾相類似,所以一般推測是本地青銅時代先民所刻鑿。這個時候聚居在香港地區的先民並非定居於此,他們可能只是逐水而居,曾在這個地區暫居而已。
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了六國後,把嶺南分為南海、桂林、象三郡。南海郡下轄四縣,郡治在番禺。當時番禺縣管轄範圍包括今天的香港。從此,香港受歷代王朝管治,在這個時候,開始有部份人民被迫或自願到達此地,到漢唐時代,香港海域亦成為交通孔道,特別是唐代,政府派軍隊駐守,有些隨軍軍眷留下定居,有些和當地居民通婚,唐代的文化就在本地生根。
但是至目前為止,香港只有少量的原居民定居,其中包括一些水上人,這些水上人有說是東晉末年跟隨盧循起義而留在大嶼山的軍人和家眷。
到了北宋末年和南宋末年,約公元960年至1279年,由於金人和元人相繼南侵,大批中原人逃到較為安定的嶺南地區,亦為香港帶來了較為先進的中原文化。他們在與當地土著越族和早期的居民長期接觸,在語言和其他文化與習俗交流,逐漸形成以方言為特點的三大族群,即廣府話、客家話和學佬話(包括潮州和閩南),再加上水上人的蜑家話,成為了香港原居民的四大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