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坡夢長安 之 蜀山少年
第一章:蜀山少年
眉山的春天來得遲。暮雪未盡,城南的岷江卻已漸漸融開了冰。城西的竹林間,有雲雀高鳴,彷彿要喚醒沉睡的書聲與夢。
這一年,蘇軾十七歲,正是少年意氣如風時。他的步伐帶著山中少年的灑脫,眼中卻有著與年齡不符的深沉。
蘇洵坐在書房中,灰髯垂胸,翻閱着手中書卷,忽然嘆道:「子由可用,子瞻尤可任大事。」
蘇轍在窗下磨墨,聞言只淡然一笑;而蘇軾則在院中獨立,望著那株枯木——他知道,那是母親去世前親手栽下的梅樹。每至初春,梅花初醒,他總會想起母親在燈下細讀《尚書》的模樣,聲音如風穿簾,字字入心。
他們的家,不過是眉山縣城一隅書香人家,但這父與子們之間,似藏著千年漢唐的文脈血脈。
那一夜,蘇洵將兩子召至燈下,沉聲說道:「你等年歲已至,當負文章之任。我觀天下士風日下,詞章空華,不學而驕,朝廷之中,言事者鮮矣。」
「父親欲我等入京應試乎?」蘇軾語氣未定,眉間微蹙。
「不只為功名。吾欲爾等觀天下之勢,知士人之任,非為一己榮辱,乃為天下蒼生。文章者,不可無骨。」
燈影如豆,照在父親額上滿是歲月之紋。蘇軾低首,輕聲應道:「孩兒記下了。」
那夜之後,兄弟倆起五更,習古文,誦《春秋》。蘇洵自編《權書》《諫書》授其子,三人對坐討論,論秦漢、辯儒道,語聲穿窗,驚起林鳥。
春末,三蘇動身赴京。船從岷江入長江,南風初起,雲蒸霞蔚。蘇軾倚舟而立,望著遠山如墨。他忽地吟出一聯:
「試問文章誰第一?人間未識子瞻名。」
蘇轍聽了,失笑道:「兄長倒是自信得很。」
「若無自信,何以文章立世?」蘇軾轉過頭來,眼裡是熾烈的光。
到了長安,天下學子雲集,館舍如雲。蘇軾初到便吸引無數目光,不是因為衣著華麗,而是他的氣質清朗,談吐如珠。歐陽修初閱其策問,拊掌大讚:「此子風骨近古,文字有筋有骨,當世罕見。」
蘇軾首試禮部,名列前茅。赴殿試前夜,他站在客舍庭中,看著月華如洗,忽然思起眉山的梅樹。
他想起母親教他背誦《詩經》的模樣,也想起那年她坐在窗下縫衣,抬眼望他,只輕聲說:「好文章,須有好心腸。」
他低聲自語:「娘親,孩兒未曾忘。」
少年志氣欲凌雲,未許文章老更醺。
一試長安誰識我?夢回眉月在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