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每日資訊 –2022年 7月11日
新型冠狀病毒資訊,主要是跟進有關事件發展和最新情況,除非其他地區有重大事情發生,否則只會集中在加拿大、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情況作出跟進, 並會以政府或認可機構的資料為準。跟據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防護中心2022年7月11日的資料顯示,全球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共222個,確診人數約552977219宗,死亡病例約6353548人,過去14天新增確診個案數目約10317926以下是新冠疫情相關資訊:
加拿大
7月11日,是日加拿大衛生部門沒有更新疫情資料。
中國
7月11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7月1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07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38例(廣東11例,上海8例,福建6例,天津4例,江西2例,雲南2例,陝西2例,山東1例,重慶1例,四川1例),含2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天津1例,廣東1例);本土病例69例(廣東22例,河南9例,海南9例,山東8例,上海5例,江蘇5例,安徽5例,內蒙古2例,浙江2例,四川1例,陝西1例),含10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山東6例,廣東2例,浙江1例,四川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9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36例,本土病例58例(安徽44例,山東8例,上海3例,北京1例,江蘇1例,陝西1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4109人,重症病例與前一日持平。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422例(無重症病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確診病例19804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9382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7月11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060例(無重症病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220525例,累計死亡病例522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26811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追踪到密切接觸者4363783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0334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317例,其中境外輸入39例,本土278例(河南64例,上海54例,山東54例,江蘇23例,廣東20例,安徽19例,甘肅19例,福建11例,海南7例,江西3例,廣西3例,陝西1例)。
當日解除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191例,其中境外輸入44例,本土147例(安徽124例,江蘇9例,山東6例,遼寧3例,雲南2例,上海1例,廣東1例,廣西1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12例(境外輸入2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3208例(境外輸入375例)。
累計收到港澳台地區通報確診病例4444157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342359例(出院65009例,死亡9419例),澳門特別行政區642例(出院141例,死亡2例),台灣地區4101156例(出院13742例,死亡7720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
7月11日,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七月十一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截至七月十一日零時零分,中心正調查過去24小時新增2 611宗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的本地感染個案,當中包括1 066宗核酸檢測陽性個案(375宗確診、476宗無症狀感染及215宗狀況待定個案)以及1 545宗經核實的快速測試陽性個案。
此外,新增252宗檢測陽性輸入個案,當中包括199宗核酸檢測陽性(10宗確診、164宗無症狀感染及25宗狀況待定個案)及53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
至今本港累計核酸陽性檢測個案787 142宗及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486 775宗。
中心正繼續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更多資料可參閱「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www.coronavirus.gov.hk)。
同時,根據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的分析結果,香港截至昨日(七月十日)共錄得19宗、895宗及753宗個案(包括懷疑個案)分別帶有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12、、BA.2.12.1及BA.4/BA.5亞系,當中本地個案分別佔零宗、668宗及181宗。
此外,截至七月十一日零時零分,於第五波疫情(由二○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起)期間共錄得9 206宗死亡個案曾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當中由醫院管理局及公眾殮房報告的個案分別為9 128宗及75宗,以及三宗由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報告的個案。至今本港累計死亡個案共有9 419宗。
另外,就早前報告的核酸陽性檢測個案(包括狀況待定的個案),有部分轉為確診、無症狀感染或復陽個案。截至昨日,本港累計確診個案341 974宗,由一月一日起計的無症狀感染個案、復陽個案及待定/未能分類的個案分別為211 896宗、24宗和231 983宗。
中心發言人強調,本地疫情仍然非常嚴峻,中心強烈呼籲市民繼續遵守社交距離措施,盡量減少外出,避免參加人多擠迫或不必要的活動或聚會,以減低患上新型冠狀病毒病的機會,並避免病毒在社區傳播。
發言人提醒,新冠疫苗對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病重症和死亡情況高度有效,能為接種人士提供有效保護,免於感染後出現併發重症甚至死亡。尚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特別是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風險極高的長者、長期病患者及其他免疫力較弱人士,應盡快接種以保護自己,並減低一旦感染後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7月11日, 截至今日(七月十一日)凌晨零時零分,共有957名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病人留醫治療,當中有121名新增確診病人。需要入住隔離設施的病人中,339名病人在隔離病房,20名病人在二線隔離病房,285名病人在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當中合共有95名是新增確診病人。新增呈報一名危殆病人及四名嚴重病人,現時合共有17名危殆及31名嚴重病人,當中五名危殆病人正接受深切治療。另外,79名病人康復,當中71名病人出院。另外,過去一日有七名確診病人在公立醫院離世。
第五波疫情至今共有52 899名病人康復,其中包括52 629名病人已出院。自二○二○年初起,本港共有65 279名病人康復,其中包括65 009名病人已出院。
醫院管理局會繼續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監察最新的發展,並適時向公眾及醫護人員提供最新資訊。
7月11日,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七月十一日)下午就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的最新情況舉行簡報會。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醫生亦有出席。以下是盧寵茂教授的開場發言:
各位市民、各位傳媒朋友,我今日再次出席疫情簡布會,主要想講兩件事︰第一,是有關最新的疫情發展情況,特別是在醫管局內最新的病人數據,以及醫管局的同事因應着現時疫情的發展,作一個最壞打算的應急方案。第二,是因應有可能發生的疫情發展,可能會影響醫管局服務的各方面,我們亦要對這些最壞的情況,作出一個最好的準備。我想向大家談談關於政府在繼續推進更精準的抗疫方案內,要採取的一些措施,特別是有關我們考慮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做「實名制」,以及引入「紅碼」和「黃碼」的概念,以加大我們更精準的抗疫。
首先我想談談香港近期的疫情發展,特別是對我們醫療服務的影響。大家都知道,新增個案一直徘徊在高位,由五月底的低三位數字,一直上升至四位數字,過去幾日都徘徊在接近每天三千宗。增加了個案宗數後,其實醫院管理局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由六月初到昨日(七月十日)的一個月內,在醫管局的設施內,因為新冠病毒感染要接受治療的病人,已由三百多人,增加至昨日的957人,趨勢是很明顯的,亦很快會破千,即是說現時我們醫院管理局的病床,有一千張是給這些新冠病人使用。另外,新增每日的危殆或嚴重個案的數目,一般由入院去到變成危殆,會有滯後,可能是大概兩星期,而大家亦見到,由六月初,每日兩、三個的低單位數字,在過去幾日已經上升至每日八、九個,甚至出現雙位數字。如果看累積的危殆和嚴重個案,亦可以看到在最近這星期開始,每日數字已經明顯有上升。因應這情況,醫管局做了一個最壞的打算,應對預計可能會出現的情況。現時入院大概最多是每日150人,而調動的醫院病床,醫管局現時的預算是1 200張,剛才的數字亦顯示,其實已使用了1 000張,很快會破一千,暫時來說,對整體的醫院服務的影響是比較輕微,我們亦不希望影響到公共醫療體系內的其他病人,特別是一些重症、急症,或包括癌症的病人。但是醫管局的一個最壞打算,是根據現時的情況,包括相關數字似乎在兩個星期左右,有趨勢可能會增加一倍,我強調這是一個最壞的打算。七月下旬有可能出現每日入院的病人數目達300人,而醫管局要調動1 200至2 500張病床,這相對於我們全港的公立醫院的急症床位是接近百分之十,再加上考慮到可能有一定數目的員工會受到感染,服務可能受影響的最壞打算,是會有百分之二十五的調整。至於再進一步的情況惡化,其實這都是一個估算,但我們要強調,我們寧可是備而不用,而不要用而不備,我們要以最壞的打算,去作最好的準備。
考慮到這個情況,我們如果要改變這個繼續上升的趨勢,扭轉上升趨勢,去把握未來在我們的手中,去改變未來,不要讓最壞的情況發生,我們希望要做到更精準的防疫。這就是第二部分,我想向大家介紹政府是希望能夠做到更精準抗疫,這包括我們早前已經提到的,在核酸檢測,即是病人的診斷方面,我們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便必須做到核酸檢測的「多、準、快、易、平」。
另一方面,當有確診病人,我們亦要有一些比較嚴謹,但希望是人性化一點的隔離或檢測措施。現時每日二、三千確診的病人中,其實有接近百分之六十是居家隔離。在昨日,居家隔離有12 419人,這些都是已確診,是真真正正帶有病毒的。如何有效減少這些確診人士,或其他較高風險,可能會確診的人士,在社會內不同場所繼續活動,減少市民的健康風險、感染的風險,這是政府必須要做到的。所以我們對於現有的一些隔離措施,希望繼續優化,特別是現在的居家隔離措施。政府由七月十五日開始,會要求居家隔離的感染人士要戴上電子手環,確保他們不會離開居家的範圍。
政府強調我們對疫情不會「躺平」,我們要做好隔離措施,但我們所有這些措施,都是針對一些已經確診的人士,他們是帶着病毒,對其他的市民會有風險,所以我們要做到更加精準的居家隔離,但同一時間亦希望做到人性化。
「安心出行」方面,當有市民核酸檢測陽性,我們的建議是,相關確診人士的手機程式會轉為「紅碼」,「紅碼」的作用,是識別已確診感染人士,令他們無法進入一些特別場所。現時這些適合居家隔離的人士,我們會在執行隔離令的時候,確保他們不要進入一些有高危人群的場所,特別是醫院及院舍作探訪。另一方面,他們亦不可以去一些高危的活動場所,例如是除下口罩的一些處所。市民應該要明白,這些確診人士其實是應該隔離的,根據香港法例,我們已經發出了隔離令,無論他們是被送往一些定點的隔離設施、或是居家隔離,其實他們都不應該在社區內走動,危害其他市民的健康。如果有「紅碼」作為識別,我們在執行隔離措施的時候,便可以更到位、更嚴謹。
另一方面,現時需要檢疫的人士,例如一些境外入境的人士,他們要在指定檢疫酒店進行檢疫。政府聽到很多聲音,理解香港的經濟和對國際的連通,可以能夠做得更多、更好,令市民的生活和我們的經濟能夠有相當的回復,我們亦正研究如何精準地做好檢疫措施。這亦包括現時七天在指定檢疫酒店的檢疫,能否可改為局部的、居家的健康監察。健康監察的意思,是這些檢疫人士在完成指定檢疫酒店的檢疫日數後,他可以回到合適的住所,符合居家健康監察的要求,然後作一個「點對點」的管理,他們可以回復相當的活動,可能是包括工作或學業,但同一時間,他們仍然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所以我們必須限制他們不能到一些高風險人群的場所,例如我經常提到的,我們的醫院和長者院舍,亦不能夠進行一些需要除下口罩,可能引起傳播的活動。這就是我們要引入「黃碼」的一個最先會推行的人群。如果有了「黃碼」作識別,這些原來在指定檢疫酒店的入境旅客,我們是可以考慮作適當的調整。作為居家的健康監察,以「黃碼」作為識別的手段,令到他們不會進入一些高危人群的場所,以及進行一些高風險的活動,包括特別是一些除下口罩的活動。所以這是我們精準防控的其中一個重點。
我要重申,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無論是在隔離或檢疫方面,都是有法律的依據,市民檢疫和隔離是要受到法例的限制,相關人士如在隔離期間或檢疫期間,離開隔離或檢疫的地點,甚至是進入一些高風險的場所,其實是違法的。但為了我們要更好防疫,確保隔離檢疫的措施到位,我們覺得以「安心出行」程式作「實名制」是會有幫助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識別確診和需要檢疫人士,而並非用於追蹤,亦不會限制大部分沒有確診和無需檢疫的市民的自由。
最後我重申,政府要堅持精準抗疫,用快速準確的診斷,去配合更嚴謹但人性化的隔離和檢疫措施。我們的目標是減低社會抗疫的成本,但同一時間提升抗疫的效果,多謝大家。
7月11日, 香港兒童醫院發言人今日(七月十一日)有以下公布︰
本院一個兒科病房自六月三十日起,先後有三名男病童(年齡由三歲至九歲)出現腹瀉等徵狀。院方為他們進行所需測試,結果均對諾如病毒呈陽性反應。他們現正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
院方已根據既定指引加強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徹底清潔及消毒相關病房、嚴格執行接觸傳播防護措施,及加強員工及病童手部衞生。
本院會繼續密切監察該病房其他病童的情況,並已將有關個案呈報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及衞生防護中心跟進。
7月11日, 醫院管理局今日(七月十一日)公布2019冠狀病毒病院內病人經入院篩查或檢測呈陽性以致有病人或職員被列為密切接觸者及院內感染個案︰
以下為公立醫院病人經入院篩查或檢測呈陽性以致有病人或職員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的個案統計:
醫院/診所 |
檢測呈陽性病人數目 |
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的病人數目 |
未有佩戴合適個人防護裝備而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的職員數目 |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
1 |
1 |
- |
廣華醫院 |
1 |
2 |
|
仁濟醫院 |
1 |
1 |
- |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
1 |
1 |
|
威爾斯親王醫院 |
1 |
1 |
- |
以下為公立醫院院內感染組群個案的統計:
醫院/診所 |
檢測呈陽性病人數目 |
檢測呈陽性職員數目 |
伊利沙伯醫院 |
1 |
- |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
- |
1 |
青山醫院 |
- |
1 |
有關病房已進行徹底清潔消毒。醫院會繼續密切監察員工及病人的健康情況,並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溝通,跟進最新情況。
7月11日, 政府今日(七月十一日)公布,已與巴巴多斯政府完成商討,將認可巴巴多斯發出的疫苗接種紀錄,作為曾於海外地區逗留的抵港人士的認可疫苗紀錄。相關安排將由七月十三日(星期三)凌晨零時起實施。
由七月十三日凌晨零時起,持有由巴巴多斯相關主管當局發出並符合指定格式疫苗接種紀錄的人士,可從海外地區登機來港。有關旅客所接種的疫苗必須為列於政府「就指明用途認可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列表」上的疫苗。
政府對海外抵港人士入境實施嚴格防控措施,要求曾逗留任何海外地區的人士,必須已完成疫苗接種並持認可疫苗接種紀錄方可登機來港。認可疫苗接種紀錄包括由(1)香港發出的疫苗接種紀錄、(2)由內地或澳門當局或其認可機構發出的疫苗接種紀錄或認證文件、(3)由經世界衞生組織指明當地監管機構為嚴格監管機構的國家的相關主管當局或其認可機構發出的疫苗接種紀錄或認證文件、(4)香港與當地政府達成認可安排而由當地相關主管當局或認可機構發出的疫苗接種紀錄或認證文件,或(5)香港與某機構達成認可安排而由該機構發出的疫苗接種紀錄。
獲認可發出疫苗接種紀錄的地區或機構名單臚列於附件,並會上載至政府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
政府會繼續與其他地區就疫苗接種紀錄認可安排進行商討。當政府與這些地區陸續達成認可安排後,將更新名單。
澳門特別行政區
7月11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表示,第7輪全民核檢將於今(11)日下午6時結束。截至中午12時,仍有16萬名市民未完成採樣。目前,所有站點人流順暢,所有輪候少於15分鐘的一般站點,無需預約,隨到隨檢,市民應儘快前往核檢站採樣。此外,呼籲僱主能酌情處理員工前往採樣的時間。
應變協調中心再次提醒市民把握時間,避免於全民核檢結束前2小時才前往核檢站採樣,以免輪候時間過長,以及人流聚集提高感染風險。第7輪全民核酸檢測不設豁免檢測期,今(11)日下午6時後仍未接受採樣的在澳人士,澳門健康碼會被轉為黃碼。根據相關規定,黃碼的居民可能被拒絕進入公共場所、不能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和不能離境,並由警察送至指定地點接受檢測,在原地等候直至核酸檢測結果陰性才能離開,拒絕檢測者須接受14日指定地點醫學觀察。
7月11日, 由2022年07月10日08H00至2022年07月11日08H00,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的查詢熱線共接獲1576宗查詢。
當中,0宗電話查詢並不涉及疫情。關於疫情的1576宗查詢或意見,已即時轉線至以下部門代表跟進或記錄,情況如下:
- 衛生局1576宗(涉及:關於疫苗查詢2宗;關於和病人接觸或共同軌跡73宗;關於出入境檢疫措施21宗;關於醫學觀察酒店42宗;關於核酸、抗原檢測290宗;關於健康碼162宗;關於行程紀錄‐場所碼5宗;關於申請解除紅、黃碼608宗;關於其他防疫措施257宗;關於口罩供應/質量5宗;關於醫療服務12宗;關於疫情狀態2宗;關於其他13宗;關於未能即時分類84 宗。)。
7月11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表示,第7輪全民核酸檢測已於昨(10)日早上9時開始。截至今(11)日早上8時,累計共有12管混樣樣本呈陽性,這12管混樣樣本的採樣地點和時間分別為:
- 培正中學檢測站7月10日約09:35;
- 威尼斯人展覽館A、B、C館檢測站7月10日約12:06、13:34;
- 中葡職業技術學校體育館檢測站7月10日約12:32;
-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綠楊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檢測站7月10日約13:47;
- 鏡湖醫院禮堂檢測站7月10日約13:56;
- 澳門坊眾學校檢測站(關愛專站)7月10日約14:25、15:14;
- 綜藝館檢測站7月10日約19:46;
- 鏡平學校(中學部)檢測站7月10日約19:39;
- 鮑思高粵華小學檢測站7月10日約20:57、22:04。
上述檢測站均在嚴格遵守各項防疫指引的前提下為市民進行採樣,目前各站已完成清潔消毒並繼續開放。應變協調中心呼籲在上述時間及地點輪候採樣的市民無需擔心,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所有在澳人士每天(至7月17日)均須進行快速抗原檢測並上載檢測結果,如有不適可到醫院急診接受進一步檢查。
台灣地區
7月11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國內新增88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及86例境外移入。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326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其中BA.4 (48例)及BA.5 (278例);另累計4例本土確定病例,均為BA.5亞型。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本土個案中,為1例男性(以下稱案A)、1例女性(以下稱案B),年齡分別為40多歲及50多歲,為今(2022)年7月4日公布之邊境攔截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以下稱指標個案)相關之家庭群聚。指標個案於6月24日自法國至新加坡轉機入境,案A及案B於同日至機場接送其返家居家檢疫。指標個案於6月25日接獲通知入境PCR檢驗陽性確診,同時出現流鼻水症狀,並進行居家照護,案A及案B列居家隔離。案A及案B於6月27日快篩陽性確診,其中案B有咳嗽及嗅覺異常症狀,後續定序結果2人均為Omicron BA.5。目前3名個案皆已隔離期滿,另1名家人,檢驗結果為陰性,亦無症狀。
指揮中心提醒,目前國內4名本土個案均研判於接送時感染可能性較高,請民眾接送入境親友時落實下列相關防疫措施,以保護自己和家人:
一、接送者應完成接種至少2劑疫苗(建議打滿3劑者優先),並穿戴手套、佩戴口罩。
二、親友上車前,應針對手部、鞋底、行李進行消毒。
三、車內不飲食,接送時適度開車窗,保持充分通風。
四、車上所有人全程佩戴口罩,盡量避免交談、 碰觸等接觸行為。
五、接送完成後,建議對全車內外進行清消,特別針對常碰觸區域,如車門把手、座椅、安全帶扣環等處加強擦拭。
指揮中心表示,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12株Omicron BA.4及74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50例男性、3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1日至7月4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分別自美國(4例),新加坡及英國(各2例),德國、義大利、法國及土耳其(各1例)移入;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美國(32例),德國及巴西(各5例),新加坡(4例),英國、土耳其及荷蘭(各3例),義大利、法國、日本、韓國及加拿大(各2例),越南、沙烏地阿拉伯、印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菲律賓、澳大利亞、墨西哥、印尼及泰國(各1例)移入。
指揮中心指出,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今年4月至5月期間已於南非快速引發第五波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7月6日資料指出,目前全球BA.4 及BA.5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持續增加,其中BA.5快速增加,佔比上升至52%,BA.4佔比則上升至12%,且已導致部分國家住院數增加。
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近期BA.5變異株已於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歐美多國成為主流株,造成疫情快速回升、住院數增加等情形,鄰近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香港、紐西蘭、澳洲、泰國、印尼及越南等均報告社區感染病例,疫情亦漸升溫。
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呼籲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7月11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國內新增19,13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9,051例本土個案及8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96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9,051例本土病例,為9,028例男性、10,012例女性、1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069例)、臺中市(2,595例)、桃園市(2,067例)、高雄市(2,026例)、臺北市(1,743例)、臺南市(1,409例)、彰化縣(1,088例)、屏東縣(650例)、雲林縣(574例)、新竹縣(533例)、苗栗縣(458例)、宜蘭縣(451例)、新竹市(391例)、南投縣(386例)、嘉義縣(373例)、花蓮縣(353例)、基隆市(227例)、臺東縣(205例)、嘉義市(197例)、澎湖縣(118例)、金門縣(117例)、連江縣(21例)。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9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59例男性、37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94例具慢性病史、68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7日至7月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5日至7月8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80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46例男性、33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韓國(4例)、美國(3例)、加拿大(2例)、越南、土耳其、印度、泰國、阿根廷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6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6日至7月10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946,57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841,625例排除),其中4,101,156例確診,分別為15,763例境外移入、4,085,33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72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70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806例、臺北市945例、臺中市732例、高雄市691例、桃園市595例、臺南市547例、彰化縣426例、屏東縣317例、雲林縣215例、南投縣214例、基隆市185例、宜蘭縣162例、苗栗縣156例、嘉義縣146例、花蓮縣126例、新竹縣123例、嘉義市121例、臺東縣100例、新竹市75例、澎湖縣12例、金門縣1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防護中心 :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2465.html
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csr/don/05-january-2020-pneumonia-of-unkown-cause-china/zh/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1/content_5471164.ht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_(2020年第1號)
加拿大衛生部: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html
加拿大新聞網: https://www.newswire.ca/
約克區衛生部:https://www.york.ca/wps/portal/yorkhome/health
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https://www.hketotoronto.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ctoday.htm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news/
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