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每日資訊 –2022年 7月12日
新型冠狀病毒資訊,主要是跟進有關事件發展和最新情況,除非其他地區有重大事情發生,否則只會集中在加拿大、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情況作出跟進, 並會以政府或認可機構的資料為準。跟據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防護中心2022年7月12日的資料顯示,全球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共222個,確診人數約553979394宗,死亡病例約6355526人,過去14天新增確診個案數目約10500017以下是新冠疫情相關資訊:
加拿大
7月12日,是日加拿大衛生部門沒有更新疫情資料。
中國
7月12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7月1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98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41例(上海9例,廣東9例,福建8例,湖南3例,天津2例,內蒙古2例,雲南2例,江蘇1例,浙江1例,山東1例,重慶1例,四川1例,陝西1例),含4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湖南2例,福建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57例(廣東16例,甘肅8例,安徽7例,上海5例,江蘇5例,山東5例,內蒙古4例,河南3例,海南3例,江西1例),含6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江蘇2例,安徽2例,廣東2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76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31例,本土病例45例(安徽36例,山東6例,廣東2例,陝西1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5745人,重症病例與前一日持平。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432例(無重症病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確診病例19845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9413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7月12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082例(無重症病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220601例,累計死亡病例522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26909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追踪到密切接觸者4380156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10958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240例,其中境外輸入36例,本土204例(甘肅61例,上海50例,山東33例,河南22例,江蘇14例,廣東6例,海南6例,江西4例,安徽3例,廣西3例,福建2例)。
當日解除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231例,其中境外輸入26例,本土205例(安徽154例,江蘇30例,遼寧8例,山東5例,吉林4例,廣東2例,廣西2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10例(境外輸入4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3207例(境外輸入381例)。
累計收到港澳台地區通報確診病例4475960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342868例(出院65117例,死亡9420例),澳門特別行政區663例(出院151例,死亡3例),台灣地區4132429例(出院13742例,死亡7780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
7月12日,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七月十二日)上午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的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
行政長官:早晨,多謝大家今日來到政府總部,讓我談談幾點希望給大家知道的事情。今日大致扼要談四點:第一,前廳交流會——我們與立法會溝通後,明日將是第一次舉行,由我帶領三位司長、三位副司長和特首辦主任一起出席。實際安排由立法會決定,因為我在立法會答問會中建議以前廳交流會作為一個交流的常設機制,實際運作會聽取並交由立法會決定。
首先,照我理解,明天的安排是交流會在上午九時十五分開始,我們知道十一時將舉行立法會大會,所以打算在十時四十五分結束。有幾項重點,第一,前廳交流會只是一個起點,我希望常設一個機制,讓大家有一個互相認識、交流和跟進的機會,即是在這個起點之後,有很多發展、延續的交流機會和活動,將會交回有關的立法會議員及我們的司局長跟進。另外,前廳交流會將我們的交流擴闊,以往真真正正常設的交流是由政務司司長與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主席和副主席,三人每星期開會討論立法會的事務,前廳交流會則將交流範圍擴大至所有司長、副司長和局長,以及各局的相關人員。這只是一個開始,前廳交流會以後如何再進一步發展並優化不同細節,我們在過程中可以很務實地、以提升聯繫為目標,大家來不斷優化。因此,第一次的交流會,我將以身作則,希望做到給大家看,我們是認真的,而且希望常設一個溝通的交流制度。
第二點與大家談的是有關四個工作組。我在七月六日於立法會提出後,有關工作組在七日內,即今日將會召開第一次會議,這包括「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組」、「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和「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四個組今日都會開會。我很高興工作組在七日內已經展開第一次會議,我對於其積極感到滿意。
第三點是行政會議(行會)今日召開會議後便將休會,復會的時間將另行公布,但在休會期間,不同的專題小組也會進行內部討論,就某些事情作出討論並與有關部門研討,而當有需要時我也會召集行會成員召開特別會議。
第四點與大家談的是大家都關注的防疫抗疫工作。我們現時的目的是盡量把我們因為防疫抗疫而作出的規限,以精準的方法盡量減至最低,從而讓大部分人士在不需要規範之下進行自己的活動,又或容許他們進行某些本來因為規範而受限制的活動,包括一些點對點的活動。
醫務衞生局現正研究的「紅、黃碼」,現正構思的適用範圍是狹窄的,即「紅碼」只針對確診人士,只有確診人士會有「紅碼」,大家都知道,證實確診的人士是不應該再進行活動而感染他人。「黃碼」的適用範圍亦是狹窄的,只是針對現時在酒店集中隔離的人士,我們正考慮如何優化整個隔離時段而推出「黃碼」來處理這一類別的人士。所以只是針對這兩組人士。
長遠來說,我們要研究甚麼?倘若在過去的第五波疫情中,大家曾經歷疫情可以超負荷地推倒我們不同的系統的情況,我們是否應該有一個更快、精和準的方法來識別有關人士,從而控制確診數字上升?我們現時正在構思應對這些可能性的措施,我們在考慮這些措施時亦一併考慮怎樣把對市民的不便減至最少。正因如此,識別方法應可令更多市民不需要受限制或者受限制的人數減少,令因識別方式而受影響的人士減至最少。我們現時正在聆聽意見,希望盡量把一些新措施與現有制度接軌,所以不同的意見我們都會聆聽,實際最終措施如何,我們作出決定後一定會告訴大家。但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大家,現時構思中的「紅碼」和「黃碼」只是針對剛才所說的那兩種類別人士,即是確診人士屬「紅碼」,在酒店受檢疫的人士屬「黃碼」,其他人士不受影響。大致上的情況是這樣。
記者:你好,李生。想問政府推出「紅、黃碼」,「黃碼」是希望縮短入境酒店檢疫日數,其實早前有傳「5+2」的酒店檢疫和家居健康監察的安排會否再放寬?有意見認為若推出後,其實也不需七天的酒店檢疫,這方面是否可考慮?第二,政府提到推出「安心出行」實名制和「紅、黃碼」,雖只限制兩個組別人士,但有議員表明擔心成為疫情以外的一個政治工具,有議員提到內地出現有政府利用「紅碼」限制一些銀行存款用戶自由出入的情況。到底政府如何說服市民這「紅、黃碼」只有疫情用途,而沒有其他用途?最後,政府推出這些政策前,有否諮詢專家?未來會否委任專家顧問?或直接由醫務衞生局局長下決定?謝謝。
行政長官:剛才說「紅、黃、綠碼」,我亦清晰說明,「黃碼」現時只針對某一類別人士,檢視需要檢疫的日數,如何可將日數符合數據,從而將限制減至最少,令經濟活動也好,社會活動也好,以及香港國際競爭力可保持,這是第一點。實際上,日數如何定案,我們也視乎數據,醫衞局(醫務衞生局)正積極分析數據,我相信應會盡快向大家公布新的考慮。
第二,香港無論使用甚麼方法處理疫情,一定符合法律。我們是一個非常守法的地方,政府必然會守法,所以將任何措施用於非抗疫範圍是不會發生,亦不切實際。如任何人嘗試在這方面製造事端,我可告訴他,這絕對不是事實,大家亦不需相信。我們運用任何措施時,若不符合法律,第一,政府不會做;第二,一定會有後果。我同意我們會做好整體解說工作,在這方面,第一,我和政務司司長已同意在整體統籌和推出所有措施時,我們會認真審核所有範圍所涉及的問題,從而在解說和解釋方面到位,讓大家知道實際情況只是針對疫情,只希望盡可能將受抗疫措施影響的人數減至最低。換言之,本來5 000人要受限制,我希望減至1 000人,其他4 000人都可有一些例如我們准許的點對點活動,目的就是這樣。
另外,專家顧問(方面),我們會委派。事實上,在我當選而未上任時,我已跟專家組有過兩次接觸,一次是我本人,另一次是我加上盧(寵茂)教授,即醫衞局局長。當時因我們未上任,所以有一個非正式溝通。我們當然聽專家意見,亦認為專家意見——特別在數據和科學方面的意見——值得我們參考,我們很快會宣布委任專家的事宜。
記者:你好。首先想問關於防疫方面,可否說說由上屆政府所成立的專家顧問團,現在是否仍運作?因上屆政府有提及希望檢討第五波疫情的處理手法,而前特首亦說希望就此事給予意見,所以想知道現屆政府有否這計劃?第二,留意到特首上任後加強了網上宣傳工作,增加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點滴,想問你是否認為這樣做能修補社會累積下來的撕裂?接下來會做甚麼以增強市民,尤其是年青人,對你的信心?謝謝。
行政長官:剛才我已回答,我們很快會再次委任專家顧問組。事實上,當我還是候任行政長官期間,我已和專家組見面兩次,一次為我本人,另一次和盧教授一起,我們有很認真的交流,大家特別在科學的論述和觀點都有充分交流。而將來我們亦會聽取專家意見,以作出任何防疫抗疫決定,這是將會做的。
另一方面,我認為任何人若更了解政府的運作或我本人——這行政長官——的性格如何,或我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如何,通過溝通,大家了解,會增進認識,這在將來任何溝通的領域都有幫助。當然,除了在社交媒體作溝通,我亦說過我會接觸不同界別的人士,在(準備)十月《施政報告》的工作中,其中需要的是聽取不同人士的意見、對《施政報告》有何看法。因此,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是我還是司長、局長,都會接觸不同人士聽取意見。大家在過程中,能看到我們和哪些人士進行哪類型的溝通,以及在過程中如何接觸。謝謝大家。
7月12日, 截至今日(七月十二日)凌晨零時零分,共有982名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病人留醫治療,當中有135名新增確診病人。需要入住隔離設施的病人中,340名病人在隔離病房,21名病人在二線隔離病房,293名病人在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當中合共有103名是新增確診病人。新增呈報一名危殆病人及一名嚴重病人,現時合共有17名危殆及24名嚴重病人,當中五名危殆病人正接受深切治療。另外,107名病人康復,當中94名病人出院。另外,過去一日有一名確診病人在公立醫院離世。
第五波疫情至今共有53 003名病人康復,其中包括52 737名病人已出院。自二○二○年初起,本港共有65 383名病人康復,其中包括65 117名病人已出院。
醫院管理局會繼續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監察最新的發展,並適時向公眾及醫護人員提供最新資訊。
7月12日,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七月十二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截至七月十二日零時零分,中心正調查過去24小時新增2 558宗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的本地感染個案,當中包括1 103宗核酸檢測陽性個案(470宗確診、440宗無症狀感染及193宗狀況待定個案)以及1 455宗經核實的快速測試陽性個案。
此外,新增211宗檢測陽性輸入個案,當中包括200宗核酸檢測陽性(六宗確診、176宗無症狀感染及18宗狀況待定個案)及11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
至今本港累計核酸陽性檢測個案788 445宗及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488 241宗。
中心正繼續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更多資料可參閱「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www.coronavirus.gov.hk)。
同時,根據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的分析結果,香港截至昨日(七月十一日)共錄得19宗、932宗及788宗個案(包括懷疑個案)分別帶有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12、BA.2.12.1及BA.4/BA.5亞系,當中本地個案分別佔零宗、705宗及190宗。
此外,截至七月十二日零時零分,於第五波疫情(由二○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起)期間共錄得9 207宗死亡個案曾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當中由醫院管理局及公眾殮房報告的個案分別為9 129宗及75宗,以及三宗由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報告的個案。至今本港累計死亡個案共有9 420宗。
另外,就早前報告的核酸陽性檢測個案(包括狀況待定的個案),有部分轉為確診、無症狀感染或復陽個案。截至昨日,本港累計確診個案342 392宗,由一月一日起計的無症狀感染個案、復陽個案及待定/未能分類的個案分別為212 600宗、24宗和232 126宗。
中心發言人強調,本地疫情仍然非常嚴峻,中心強烈呼籲市民繼續遵守社交距離措施,盡量減少外出,避免參加人多擠迫或不必要的活動或聚會,以減低患上新型冠狀病毒病的機會,並避免病毒在社區傳播。
發言人提醒,新冠疫苗對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病重症和死亡情況高度有效,能為接種人士提供有效保護,免於感染後出現併發重症甚至死亡。尚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特別是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風險極高的長者、長期病患者及其他免疫力較弱人士,應盡快接種以保護自己,並減低一旦感染後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7月12日, 醫院管理局今日(七月十二日)公布2019冠狀病毒病院內病人經入院篩查或檢測呈陽性以致有病人或職員被列為密切接觸者及院內感染個案︰
以下為公立醫院病人經入院篩查或檢測呈陽性以致有病人或職員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的個案統計:
醫院/診所 |
檢測呈陽性 |
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的 |
未有佩戴合適個人防護裝備而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的職員數目 |
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 |
1 |
3 |
- |
伊利沙伯醫院 |
1 |
1 |
- |
瑪嘉烈醫院 |
1 |
1 |
- |
另外,東華東院內科男病房一名病人服務助理於七月八日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醫院展開接觸追蹤調查後,發現同房的兩名男病人確診,醫院正調查三宗個案的關連。兩名病人已轉往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接受隔離治療,病人情況穩定。有關病房已暫停接收新症及探訪安排,並已進行徹底清潔消毒。醫院會繼續密切監察病人及員工的健康情況,並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溝通,跟進最新情況。
7月12日, 政府今日(七月十二日)表示,為應對新冠疫情,環境保護署與渠務署正在各區採集污水樣本進行冠狀病毒檢測,並在一些地區檢測到污水呈陽性的結果,顯示該地區的處所可能有隱性患者存在。
快速測試
因應以下各區的污水檢測結果呈陽性和病毒量相對較高,房屋署及當區的民政事務處將會陸續向以下地點的居民、在地工作清潔員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合共約二十九萬個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以輔助識別感染者:
- 北區 — 清河邨、祥龍圍邨及彩園邨
- 東區 — 丹拿花園、港運城、錦屏樓、雋悅、佳翠苑、曉翠苑及模範邨
- 元朗區 — 俊宏軒、天悅邨、天澤邨及天恩邨
公眾如就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有疑問,可瀏覽以下網頁連結(www.coronavirus.gov.hk/rat/chi/rat.html)。
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時,應留意和跟從製造商的指示,正確進行測試和讀取結果,並宜在讀取結果後立即拍照以作紀錄。進行測試前後須潔淨雙手,盡量減少在採集樣本區域內放置非必要用品。進行測試後,需要小心包裹和密封測試套件的所有組件,並妥善棄置。若家居環境在採集樣本的過程中受污染,應以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或70%酒精進行消毒。
以快速抗原測試首次取得陽性結果的人士可透過「2019冠狀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人士申報系統」網上平台申報(www.chp.gov.hk/ratp)。若市民使用網上平台有困難,可致電183 6119自動系統登記身分證明文件及電話號碼。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於稍後聯絡有關人士,以完成申報程序。
澳門特別行政區
7月12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表示,第7輪(7月10日早上9時至7月11日下午6時)全民核酸檢測已結束,累計共有17管混樣樣本呈陽性,這17管混樣樣本的採樣地點和時間分別為:
- 培正中學檢測站7月10日約09:35;
- 威尼斯人展覽館A、B、C館檢測站7月10日約12:06、13:34,7月11日約08:26;
- 中葡職業技術學校體育館檢測站7月10日約12:32;
-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綠楊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檢測站7月10日約13:47;
- 鏡湖醫院禮堂檢測站7月10日約13:56;
- 澳門坊眾學校檢測站(關愛專站)7月10日約14:25、15:14;
- 鏡平學校(中學部)檢測站7月10日約19:39;
- 綜藝館檢測站7月10日約19:46,7月11日約11:40、14:51;
- 鮑思高粵華小學檢測站7月10日約20:57、22:04;
- 嘉諾撒聖心英文中學檢測站7月11日約11:14;
- 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室內體育館檢測站7月11日約16:11。
上述檢測站均在嚴格遵守各項防疫指引的前提下為市民進行採樣,目前各站已完成清潔消毒並繼續開放。應變協調中心呼籲在上述時間及地點輪候採樣的市民無需擔心,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所有在澳人士每天(至7月17日)均須進行快速抗原檢測並上載檢測結果,如有不適可到醫院急診接受進一步檢查。
7月12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表示,第7輪(7月10日早上9時至7月11日下午6時)全民核酸檢測已結束,已採樣658,879人次,累計共有17管混樣樣本呈陽性,其餘呈陰性;目前已安排混樣陽性樣本涉及人士作進一步檢測,有關檢測仍在進行中。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第8輪全民核酸檢測已於今(12)日早上9時開始,每名居民可獲發5個抗原檢測套裝,不設補領。呼籲居民積極響應,儘快預約儘早完成全民核檢,以及時發現風險和隱藏個案,阻截和防範病毒在社區擴散。全民核酸檢測預約連結為https://eservice.ssm.gov.mo/allpeoplernatestbook ,檢測結果不在健康碼上顯示,不可用於通關。倘居民有需要,可直接在澳門健康碼首頁下方選取,或在網頁輸入以下連結https://eservice.ssm.gov.mo/rnachecker ,可查詢最近2天的全民核檢或自費的採樣記錄及核酸結果,倘未有結果也會顯示最近2天的採樣記錄。
自費核檢站的核檢結果則可上健康碼並用作通關,且可計算在全民核檢計劃中,但亦須嚴格實行預約安排,預約連結為https://eservice.ssm.gov.mo/rnatestbook/V21/ 或https://app.ssm.gov.mo/prsranbook/Booking/Booking?lang=ch或https://app.ssm.gov.mo/airportprsrnabook。
應變協調中心提醒居民前往全民核酸檢測站前,要先進行一次快速抗原檢測。若檢測結果為陰性,進入核檢站時,須出示載有快速抗原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健康碼或檢測結果陰性的照片,否則不能入站。若檢測結果為陽性,除在澳門健康碼作出申報外,不論是否有發熱、呼吸道症狀等不適,應儘快召喚救護車(電話:119、120或2857 2222),本人及同住人必須留在家中耐心等候當局安排的救護車運送至檢疫地點。
7月12日, 本澳昨(11)日24小時內新增陽性個案包括:紅碼區及醫學觀察酒店33例,屬於管控中發現;密切接觸者6例、全民核酸及重點人群發現的陽性14例、其他人群有4例,屬於社區中發現;自6月18日起累計共1,583例。
此外,截至今(12)日早上8時,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共跟進19,585人,其中核心密切接觸者3,022人,非核心密切接觸者(即共同軌跡人士)10,922人,次密切接觸者916人,一般接觸者255人,陪同人員765人。
7月12日, 由2022年07月11日08H00至2022年07月12日08H00,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的查詢熱線共接獲1473宗查詢。
當中,3宗電話查詢並不涉及疫情。關於疫情的1470宗查詢或意見,已即時轉線至以下部門代表跟進或記錄,情況如下:
- 衛生局1463宗(涉及:關於疫苗查詢9宗;關於和病人接觸或共同軌跡73宗;關於出入境檢疫措施80宗;關於醫學觀察酒店36宗;關於核酸、抗原檢測342宗;關於健康碼232宗;關於行程紀錄‐場所碼7宗;關於申請解除紅、黃碼311宗;關於其他防疫措施313宗;關於口罩供應/質量2宗;關於醫療服務21宗;關於疫情狀態1宗;關於其他12宗;關於未能即時分類24 宗。);
- 治安警察局7宗(涉及:關於內地居民出入境問題1宗;關於香港居民出入境問題3宗;關於外國居民出入境問題3宗。)。
台灣地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31,29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1,152例本土個案及14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0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1,152例本土病例,為14,893例男性、16,242例女性、1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823例)、臺中市(4,030例)、高雄市(3,555例)、桃園市(2,858例)、臺北市(2,808例)、臺南市(2,592例)、彰化縣(1,655例)、屏東縣(1,168例)、雲林縣(1,033例)、苗栗縣(902例)、嘉義縣(797例)、宜蘭縣(760例)、新竹縣(728例)、南投縣(617例)、花蓮縣(554例)、臺東縣(506例)、新竹市(502例)、嘉義市(425例)、基隆市(390例)、金門縣(223例)、澎湖縣(182例)、連江縣(44例)。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6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6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7例具慢性病史、42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0日至7月10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7月9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14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87例男性、5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菲律賓、德國及泰國(各2例)、美國、土耳其、英國及荷蘭(各1例)移入,另13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10日至7月11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998,76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863,325例排除),其中4,132,429例確診,分別為15,908例境外移入、4,116,46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78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76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814例、臺北市945例、臺中市736例、高雄市697例、桃園市596例、臺南市564例、彰化縣432例、屏東縣320例、南投縣217例、雲林縣216例、基隆市187例、宜蘭縣162例、苗栗縣156例、嘉義縣149例、花蓮縣128例、嘉義市125例、新竹縣123例、臺東縣100例、新竹市75例、澎湖縣12例、金門縣1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防護中心 :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2465.html
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csr/don/05-january-2020-pneumonia-of-unkown-cause-china/zh/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1/content_5471164.ht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_(2020年第1號)
加拿大衛生部: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html
加拿大新聞網: https://www.newswire.ca/
約克區衛生部:https://www.york.ca/wps/portal/yorkhome/health
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https://www.hketotoronto.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ctoday.htm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news/
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