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 之 風後之歌
第八章:風後之歌——我在風裡醒來。
風後之歌這是詩人的靈魂自述。語氣將從現實抽離,帶著夢的流動與光的質感——那不再是死亡,而是一場溫柔的歸途。
沒有聲音,沒有重量。
世界在我身下緩緩遠去,山如墨影,河如鏡光,雲在指尖流散。
我不再是那個名叫徐志摩的人,我只是風,一縷在時間邊緣徘徊的風。
我看見康橋。那條靜靜的河仍在流,金色的柳絲垂在水面。陽光照在水波上,像無數碎碎的記憶。
有人在橋上讀詩,那詩裡有我的名字。
我微微一笑,風掠過書頁——那一頁,恰好寫著:「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看見北平的街,舊書攤上堆著泛黃的《新月》。
一位少年低頭翻閱,神情專注。他不認識我,卻在那詩句裡,聽見了自己的夢。
我從他肩頭掠過,聽見他在心裡輕聲說:「原來,風也會有愛。」
我笑了。
這一笑裡,有林徽因的光,也有陸小曼的煙。
愛過的人,都成為我風裡的花瓣——一瓣清,一瓣烈,一瓣永不凋零。
「愛若成灰,灰仍有香。詩若無聲,風便代我吟唱。」
我走過杭州的湖面,水霧輕起。那曾經墜落的地方,如今已被青草覆蓋。
人們說,詩人在那裡死去。
不——我只是換了一種方式活著。
我成為風,吹過山川與海洋,吹過每一個孤獨的人心。
當有人仰望天,當有人在夜裡寫詩,我都會靠近,輕輕地。
——那不是記憶,是延續。
我在風裡,看見時間的光。
世代更替,語言變遷,但詩依舊存在。那一個又一個的年輕人,仍在尋找自由、尋找愛、尋找夢。
他們的筆尖微顫,如同我當年的心。
我知道,詩從來不屬於某個名字。
詩屬於風,屬於那些仍願意相信「輕」也能穿透世界的人。
「我曾是一個名字,如今是一種聲音。 若你聽見風,那是我,正在為你讀詩。」
風越過山巒,穿過城市的縫隙,掠過一盞孤燈。
那燈微微搖曳,像心在呼吸。
夜色漸深,月亮升起。
我停在康橋的河面,靜靜望著自己的倒影。
我不再需要名字,不再需要被記得。
因為每當有人輕輕念出「再別康橋」,我就會再度歸來——
在風裡,在詩裡,在人間最柔軟的一隅。
「別了,我的康橋,也別了,我的人間。 若有來生,願仍是一縷風——自由、溫柔、無聲。」
風止,詩息。
只餘下那一片無聲的光,如晨霧散去,化作永恆。
這是詩人超越生死的告白。語氣既是告別,也是回歸:
他從「光」走入「火」,從「火」化為「風」,最終以詩的形式重生於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