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宗慧影 之 寶林受戒
第十一章 寶林受戒
風幡一問之後,韶州城中士庶無不傾心於慧能。韋璩見其德行與智慧,決意助其入寶林寺,受具足戒,以正名分。
寶林寺住持法海禪師,本是南嶽下的高僧,戒律精嚴,向來不輕許人入戒壇。初聞慧能僅是一介樵夫,未曾讀書,心中頗疑。然而見其入寺之態,行步如雲水自然,言談間透出一種不染塵世的澄明,心中不由動容。
戒壇之日,晨鐘三響,四眾雲集。慧能披素布僧衣,神色恬淡,雙目微垂,似乎萬物皆在胸中而不礙於心。法海問曰:「汝為何求受戒?」
慧能合掌答曰:「佛法在心,不在形相。然戒為舟筏,能載眾生渡生死海。願持此戒,為自度、亦為度人。」
法海復問:「既云佛法在心,何以還須戒律?」
慧能答曰:「心若清淨,戒自圓成;戒若圓成,心愈清淨。二者如燈與光,非一非二。」
法海聞之點頭,遂為其剃度。戒刀落下時,慧能心中默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至「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處,恍若見虛空朗朗,萬象俱融於一片光明中。
受戒畢,慧能登座,向戒壇眾僧偈曰:
一戒一心如明鏡,塵來塵去不留形;
莫謂清淨從外得,惟於自性見真情。
自此,寶林寺僧眾皆以「曹溪慧能」稱之,而其在南方弘法之路,亦自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