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宗慧影 之 避世曹溪
第九章 避世曹溪
自法性寺一役,慧能之名如春雷震四方。然名聲既起,北宗門人亦聞衣鉢所在,或生敬仰,或懷忌恨。慧能知「名高則招是非」,乃婉辭印宗之挽留,夜半悄然離廣州,往韶州之南行去。
韶州境內,群山蒼翠,溪水潺湲。慧能尋得一處幽谷,古木交柯,鳥聲相和,谷口有溪,水清見底,石上生苔,世人稱為「曹溪」。溪畔古寺名寶林,久無高僧住持,唯有數僧守殿焚香。慧能至此,便以樵夫之身助僧挑水、劈柴,時而掃地,時而看顧菜圃,從不自稱六祖。
白日雖勞作,夜間卻端坐於松陰之下,參究《金剛經》意。每一字一句,慧能皆默誦於心,體會其「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旨。山風拂面,溪水映月,似與天地共參禪機。
久而久之,寶林寺僧漸知其非凡,嘗請其開示。慧能微笑答曰:「佛法不離日用,飢來吃飯,困來眠。若於此處了悟,便是大道。」
有一日,慧能於溪邊說偈:
溪聲即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聞之悟入真如理,萬法從心總不生。
眾僧聽罷,如霧開雲散,暗中口耳相傳「曹溪有異人」。而慧能依舊挑水種菜,不問世事,只靜待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