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略省歷史之九 第一次世界大戰 葉左肇
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當時的歐洲列強互相牽扯下,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中。大量新式戰術、科技與武器被初次廣泛運用在這場戰爭中,包括新近發明的飛機、塹壕戰、化學武器等,導致這場戰爭在損失程度上超過了之前所有的軍事衝突。
在1914年,歐洲各大列強分裂為兩個陣營:由法國、英國與俄國在1907年組成的三國協約,由德國、奧匈帝國與意大利組就的三國同盟。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儲君費迪南大公與其妻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在視察過程中刺殺後,奧匈帝國隨後強烈譴責了塞爾維亞,導致了七月危機。7月28日,在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後,俄羅斯帝國以對塞爾維亞的保護責任為由向奧匈帝國宣戰。訖8月4日,除意大利王國仍保持中立,德國、法國、英國紛紛按照盟約宣佈戰爭。1915年4月,意大利倒戈,加入協約國,向同盟國宣戰。
面對來自兩個戰線的敵人,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的計劃為,在1914年擊敗法國後,將部隊調至東線後擊敗俄羅斯,此計劃被稱為施里芬計劃。然而,德國擊敗法國的設想失敗了,到了1914年底,法國為首的協約國和德國在西線對峙,從比利時到南法的戰線演變為缺乏運動戰的塹壕戰。相比之下東線的機動性較高,俄羅斯帝國和奧匈帝國在數場交戰中迅速變換領土。其他戰線包含意大利和奧匈帝國交戰的意大利戰線,法國和塞爾維亞與保加利亞王國和奧匈帝國交戰的巴爾幹戰線,以及各海外戰區。
窘境中的德國軍方想要徹底打擊協約國,並最終將局勢推向有利自己的勝利,以法國為首的協約國陸軍與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陸軍在1916年間發生了三場大規模戰役,分別為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與布魯西洛夫攻勢。德國在上一年的戰略性失敗,使1917年的局勢轉變為法國攻勢,德國守勢的局面。
1917年4月,美國加入了協約國的陣營。而俄羅斯布爾什維克則於1917年十月革命後掌權,並在德軍十一天的攻勢中被迫簽訂布列斯特條約並退出戰爭。俄國的投降使得大量東線德軍得以調派至西方戰線。補充了大量部隊後,德國總參謀部希望能夠徹底擊敗法國和其盟國,發起了春季攻勢。儘管在初期取得了成功,但德軍於第二次馬恩河戰役被法軍擊敗,攻勢停止。該年8月,法國元帥費迪南·福煦發起百日攻勢,徹底擊敗德國。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預估超過900萬名士兵戰死,500萬平民死於軍事行動的連帶傷害、疾病或是饑荒。超百萬人死於戰爭期間的鄂圖曼帝國治下的種族滅絕與戰爭末期與戰後流行的西班牙大流感。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還要面對巨額賠款。隨着帝國瓦解,許多新生國家建立,又沒法維持國際秩序的穩定,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
英國人以人力、金錢和熱情大力支持這場戰爭,直到1915 年扭轉了立場。 柏林市以英國最高指揮官的名字更名為基奇納,左翼反戰活動人士也受到攻擊。1917 年至1918 年,多倫多的艾薩克·班布里奇(Isaac Bainbridge),加拿大社會民主黨的自治領秘書兼該黨報紙《加拿大前進報》(Canadian Forward) 的編輯,曾三次被指控犯有煽動性誹謗罪,一次被指控持有煽動性材料; 他曾兩次入獄。
1920年代,赫斯特總理為他的下一個任期計劃了許多進步的想法,但他的保守黨在 1919 年被一個全新的農民政黨趕下台。擁有45個席位的安大略省農民聯合黨與擁有11個席位的工會黨「安大略獨立工黨」組成了微弱多數聯盟。他們選舉農場領袖歐內斯特·德魯裡為總理,實施禁酒令,通過了赫斯特提議的母親養老金和最低工資,並在農村地區推廣良好的道路。 農民和工會成員相處得併不好。1923 年的選舉反映了民眾的右傾傾向,保守黨贏得了 50% 的選票和 111 個席位中的 75 個席位,使喬治·霍華德·弗格森成為總理。
當公共衛生調查顯示安大略省的嬰兒死亡率很高,特別是在農村和偏遠地區時,省政府與中產階級公共衛生改革者合作採取了行動。他們發起了一項教育運動,教導母親拯救和改善嬰幼兒的生活,其長期目標是提高加拿大普通家庭的水平。
從 1870 年代末開始,安大略婦女基督教節制聯盟 (WCTU) 敦促公立學校將「科學節制」作為必修科目進行教授; 它透過解剖學和衛生學的研究強化了道德訊息。 儘管 WCTU 最初成功說服安大略省教育部將科學節製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但教師反對該計劃並拒絕實施。 WCTU 做出反應,試圖透過政府行動減少該省的酒精銷售和使用。 他們從「當地選擇」法律開始,該法律允許地方政府禁止銷售酒類。 許多城鎮和農村地區在 1914 年之前的幾年都發生了乾旱,但大城市卻沒有。
1914 年後的反德情緒以及保守黨威廉·赫斯特 (William Hearstto) 就任首相,使得禁酒令成為一個重大政治問題,因為許多居民將啤酒生產和飲酒與德國人聯繫在一起。衛理公會和浸信會(但不是英國聖公會或天主教徒)要求使該省乾燥。1916 年,政府通過《安大略省禁酒法案》禁止酒類銷售。 然而,飲酒本身從來都不是非法的,居民可以蒸餾並保留自己的個人供應。 由於主要的酒類生產商可以繼續蒸餾和出口銷售,安大略省成為向美國非法走私酒類的中心,後者通過了全面禁酒令,並於 1920 年後生效。
然而,政府仍然控制白酒、葡萄酒和啤酒的銷售和消費,以確保遵守嚴格的社區標準,並從酒類零售壟斷中獲得收入。2007年4月,安大略省議會部長Kim Craitor建議當地釀酒商應該能夠在當地的街角商店出售他們的啤酒; 然而,該動議很快就被州長道爾頓·麥堅決否決。
圖片: 1914 年,人群聚集在多倫多聯合車站,向出發參戰的士兵告別
圖片:執法部門沒收了埃爾克萊克儲存的酒精飲料,以強制執行禁令。禁令措施於1916年開始實施,直到1927年才被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