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counter
Skip to main content

東坡夢長安 之 雪堂與白鷺

第五章:雪堂與白鷺

黃州城外,江水寬廣,山影稀疏。風聲常過,白鷺成群,來去無聲。

蘇軾初至黃州,乃冬末時節。天寒地僻,官舍破敗。團練副使之職,無實權、無俸祿,連紙墨也須自費。黃州人多不識蘇軾之名,只知新來官員,日日身著布衣,出入市井,與百姓閒語長談。

幾月後,他遷居城外定惠院廢址,自築一舍,名曰「雪堂」。

他寫給蘇轍的信中說道:「我今如野鷗沙鷺,閒來讀書,倦則釣魚,腹餓則種黍為粥,世人可憐我,我卻可憐他們。」

堂前是江,堂後是田,遠處竹林有鳥聲連綿。他日日書寫、種菜、與鄰人論農事,有時自釀米酒,名曰「東坡春」。

某日天寒霜重,蘇軾獨坐堂中,忽見數隻白鷺落於岸邊,翹首而立。他提筆寫詩:

白鷺穿煙不染塵,沙頭獨立若閒人。

人間冷暖憑誰問,一任東風作酒巡。

他笑道:「白鷺者,有我心。」

日子久了,鄰人常見他挑水、種菜,或獨坐江邊寫字。孩童漸敢親近,有人問:「你是做官的嗎?」

蘇軾不答,只摸摸孩子頭說:「我是寫字的老頭子。」

鄉民們給他送米送柴,他卻回贈詩文。有貧戶之女來求對聯成婚,他笑納紙筆,寫道:

上聯:紅袖添香賀新歲

下聯:青燈照影過前宵

橫批:且喜人間

蘇軾常與僧人、農夫共飲,寫詩、釀酒、釣魚、種豆。一日暮歸,他對月獨飲,忽有句浮現心頭:「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他放下酒杯,伏案草書《赤壁賦》之初稿,字字如山中風響、水中落石。

雪堂竹影照孤吟,白鷺沙邊自在心。

魚笛聲中浮世遠,一壺春酒勝千金。

蘇軾由政場驅逐者,轉化為東坡居士,從功名轉向詩與自然。他的眼界從「廟堂」轉向「蒼生與天地」,性靈之詩始真正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