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宗慧影 之 無相布施
第十四章 無相布施
初冬的清晨,曹溪山門外的寒霜尚未化開,晨鐘低沉回響。慧能端坐於方丈,靜聽外頭傳來木魚聲與誦經聲交織,如潮水般起伏。
這日,一位富商入山,手捧一卷金箔佛經與十錠白銀,恭敬置於慧能面前,道:「弟子遠來,願以此經與白銀供養聖僧,祈求來世福報。」
慧能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施主好意,貧僧心領。但布施若有求,便非真施。」
富商愣道:「弟子以財施佛門,怎會不是布施?」
慧能答:「布施有三——財施、法施、無畏施。但其上者,乃無相布施。若心著於施、著於相、著於求報,則施雖大,心仍被繫縛。」
富商疑惑,慧能舉一比喻:「如同江河奔流,不計所往,故能潤物無窮;若計較去處,反阻其流。施者亦然,行善不著相,不求回報,方得清淨。」
他遂吟偈:
手中施與莫求知,
心似空雲任去時;
若了施人並受者,
真空妙有即菩提。
富商聽後,忽有省悟,便將白銀分贈山下飢苦之人,而將金箔佛經留於寺中,不署其名,悄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