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counter
Skip to main content

8 白狐奪漢錄 之 廢孺子立安漢公 葉左肇

 

第八回 廢孺子立安漢公 封疆易主百官歸心

卻說孝哀帝崩於未央宮,年僅二十五歲,無子嗣,國本頓失。太后王政君臨朝稱制,召集群臣議立儲君。


宗室之中,唯中山王劉興之孫劉嬰年僅兩歲,血脈至親,眾皆推舉。王莽正欲藉此大行權術,遂力主:「中山王稟承皇族之緒,宜承大統,繼嗣無疑。」

太后從之,立劉嬰為帝,是為孺子嬰,改元「居攝元年」,王莽攝政,總攬朝綱,號稱「居攝二年」。

自是王莽權傾天下,自封「安漢公」,位上三公,兼總百揆,號令中外。凡天子之詔,必先由王莽署名,乃可施行;王氏一門或封侯或領兵,宛然國家主宰。

莽公表面行禮如儀,朝會時三拜九叩,恭謹若奴;然暗中卻大肆布置,改易法制,任用親信。四方州郡奏事,皆以「安漢公令」為先。

是年夏,西域諸國遣使來朝,王莽假詔曰:「大漢威德廣施,諸夷來貢,封四夷君長皆為『侯』,冊封新吳、新濟南、新廣陵三國,徙王劉氏於外,益自弱劉宗。」

京城謠言四起:
「白狐入未央,漢祚當易姓;
安漢號一立,漢家竟成空。」

老臣孔光、甄豐面折廷爭,王莽怒曰:「孤代天行事,救國危亡,爾輩老朽,妄議天命!」遂逐出朝堂,削爵罷官。

王莽更鑄新錢,改五銖為「大泉五十」,行更名制度,廢井田之法,盡復周制,號稱「王政更化,萬民更始」。

太后老邁病篤,王莽親侍湯藥,外稱孝敬,內密布天命讖語。市井之間有童謡曰:
「代漢者王,德被四方;
日角龍顏,傳承安漢。」

未幾,太后崩逝,孺子嬰幼主無知,百官束手,王莽遂下詔:「天命所歸,四海共主,孤當攝皇帝位,續堯舜之政,改國號為『新』,易漢祚為王氏。」

居攝三年,王莽終登帝位,改元「始建國」,新朝肇興,四方震動。

正是:
天子童孺如棋子,權臣操縱定江山。
白狐血啼長安夜,易姓改朝萬古談。

欲知新朝開國之初王莽如何稱制行政,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