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counter
Skip to main content

桃花影落醉紅塵 之 病榻丹青留舊夢

第十回:病榻丹青留舊夢,筆端一笑畫春風

一筆縱橫人世外,半生風月畫圖中。

他年若問桃花事,只道春風夢裡紅。

天啟二年(1622),唐伯虎年五十九,長年隱居虎丘,偶病微癆。時逢暮春,山林綠滿,鳥語幽鳴,而他臥於牀畔,氣息微弱,卻目光清朗。左右無人侍奉,惟老僕黃福相隨。

黃福言:「先生可要請醫?」

唐伯虎搖頭微笑,道:「吾病不在身,在心。此生若再求藥石,反違我願。」

言畢,吩咐黃福取出舊時畫具,自鋪紙硯,潤筆濃淡。他於病榻之側設矮几,盤膝而坐,望窗外桃枝疏影,遂提筆作畫。

畫成者,乃一幅《笑春風圖》。

圖中一老者,白衣坐於桃林小亭之下,桌上有茶,有琴,有畫。老者仰首微笑,桃花四散,風拂衣袖,猶如過盡千帆之人,心已無塵。

旁題詩曰:

一笑人間風與月,桃花未落我先閒。

曾將筆墨爭名世,今日丹青畫夢還。

畫畢,唐伯虎將筆置案,雙目微闔,喃喃低語:「桃花已老,我亦夢醒。畫筆便是此生棺槨矣。」

數日後,唐伯虎辭世,無病呻吟,無訣言留子,唯老僕於牀邊見其唇角微笑,如入夢中。

他遺稿之中,尚有一篇自題墓誌,文曰:《桃花庵主自題墓誌》

六如居士者,名唐寅,號伯虎,一生笑盡繁華,畫遍江南。少讀詩書,志大氣高,終困於名場利路。後棄俗離塵,結廬虎丘,筆墨自娛,詩酒自甘。

吾不求名,不爭利,不拜權貴,不羨榮華,惟畫桃花數萬枝,笑對紅塵數十年。

他年若有過客問我誰,請指桃林深處小丘,告之曰:「笑春風者,唐解元也。」

後人感其風骨,稱其畫為「笑中帶淚」,其詩為「夢中驚魂」。蘇州士民於虎丘為其立碑,碑上無銘,惟一印,曰:「夢筆生花」

唐伯虎實卒於明嘉靖年間,享年五十七(另說五十九),然其風骨長存,畫作至今為世珍。其人生雖起伏跌宕,終得詩畫寄情,以自在為歸宿。小說之終,化實為虛,虛實相生,以「畫中有我,我在夢中」作結,正是對唐伯虎一生最詩意的註腳。

 -本故事完-

-本故事純屬虛構,並與史實不符-